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阴雄 >

第107章

隋末阴雄-第107章

小说: 隋末阴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七十八章 俘虏政策

    来护儿微微一呆,正要开口反驳,却听到杨素的声音冷冷地响起:“好了,今天是议事,大家提得都很不错,今天时辰不早,就先议到这里,王参军留下,本将有话要问你,其他将军各回各营吧。”

    众将这下子全都傻了眼,再笨的人也知道杨素对王世充起了兴趣,想要单独召对了。来护儿心中一急,还想再劝,刚拱起手就撞上了杨素那冷冷的眼神,吓得连忙把说了一半的话吞回肚子,只剩下一声长叹。

    王世充能感受到众位将军走过自己时那恶狠狠的眼神,来护儿经过自己时更是有意无意地挥了挥拳头,冲着自己狠狠地瞪了一眼,倒是史万岁看自己时摇头叹了口气,直接就走了过去。

    众人走完后,帐内只留下杨素和几个大帅的贴身卫士,杨素看了一眼王世充,突然笑了起来:“王参军,看来这次高仆射亲笔写信推荐你过来,还是有识人之明的,只是你的这番言论,为何不在这半年来的军议里说出来呢?”

    王世充微微一笑,拱手行礼道:“大帅,末将也是到了您大营后,接触多了南朝的内情,这才敢这样说,在末将刚来这里的时候,只是心里有个初步的想法,还无法说得透彻明白,自然不敢胡言乱语。”

    杨素叹了口气:“其实本帅知道,高仆射在信里也提过,说是你在上次灭南陈时立过不小的功劳,这几个月我也暗中和贺若将军跟韩将军打听过你,贺若将军说你喜欢夸夸其谈,才能一般,但是韩将军却对你颇为推崇,说你在兵法上还有独到之处,当个军需官有点可惜了。

    对了,韩将军还在信里跟本帅交代,说要本帅保护好你,别让你在这次南征中有什么意外,王参军,你上次南征好象并没有直接调在韩将军麾下,只跟他呆了几天,你们难道以前就认识吗?还有,你现在怎么会是白身?韩将军说上次你是得了官的。”

    王世充心中雪亮,一定是韩擒虎急着和自己谈成那个合伙经营的事情,这时候不希望自己死在南方,所以才要求杨素多加关照,但从他的意思来看,只想保自己的命,不想让自己立功升得太快,也是怕自己地位提高后会悔约或者是重新提合作条件。

    至于贺若弼,上次自己没帮成他,这会儿还恨着自己呢,自然不会帮自己说话。

    王世充想到这里,笑了笑:“大帅,末将上次南征之后,曾经跟着长孙将军的使节团出访过突厥,出访时做了有失外交礼仪的事情,因此回来后被罢官免职,蒙高仆射看得起,又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这次能来大帅的军中戴罪立功。”

    杨素心中明白,以王世充的精明,加上这张三四分的胡人脸,看起来有八成是到突厥当间谍去了。前一阵听说朝廷里在重新讨论再次和突厥和亲的事情,看来长孙晟这回又黑了突厥一把,终于除掉了大义公主这个多年来的安全隐患,只是不知道王世充在那里犯了什么事,居然连官都丢了。

    杨素一下子也有了数,这种事情王世充当然不可能告诉自己,于是他哈哈一笑,说道:“王参军,如果不方便说的话,就不必开口了,毕竟去突厥是朝廷机密之事,即使是我,也没有参与其中内情,现在你在我这里,为南征平叛之事尽心费力就行,高仆射也打过招呼了,如果你表现得好,我这里是会帮你请功的。”

    王世充面露喜色,抱拳称谢,他知道杨素现在把他单独留下是想问刚才的攻心之事,于是继续说道:“大帅,刚才我看来将军他们,好象并不太赞同末将的那个方案,是不是末将的提法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杨素长叹了一口气:“唉,王参军, 这也正是我这次苦恼的地方,平叛并不是太难,我大隋官军对付江南叛军并不是难事,难的是战后的处置,肯定要留大军在这里驻守,可是刚才将军们的态度你也看到了,他们的家族和永业田都在北方,而自己的亲兵部曲也都是北方人,不愿意留在此处的。”

    王世充的眼中绿芒一闪:“那朝廷总要派一些刺史来南方治理,这次为了不让上次那样官吏被残杀的惨剧再次发生,肯定要这些官员们带亲兵护卫的,与其临时招一些人,不如直接让一些将军在这里驻守,对其加官晋爵,以稳定江南。”

    杨素的面色变得有些阴郁:“你觉得刚才帐中的各位将军,有哪个是想留下来驻守的?我说过,他们的永业田和家人都在北方。”

    王世充笑了笑:“这事其实也好解决,一来将军们如果回北方后,有可能就没有掌兵的机会了,上次南征之后,至尊也是大规模裁撤天下的府兵,而史将军和来将军他们都跟贺韩二位将军一起,解甲归田了,并没有捞到官做,这次平叛后想来也是和上次的结果一样,朝廷在北方和朝堂上无法安排这些武将。

    所以这些将军想要当官的唯一机会恐怕就是在这南朝故地为官,如果这次平叛顺利,南人畏服于这些将军的虎威,也是能安定震慑心怀叵测之徒的好办法。所以在南方留个几年,有官可做,以后就有步入朝堂的机会,要不然就只能回去交了兵权,领了赏赐后回家赋闲,等下次有战事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

    至于他们北方的永业田,这个本该由高仆射来决定,不是末将可以妄议的,但末将私以为,可以由那些南朝的俘虏举家迁移到这些将军和手下部曲的老家,一户换一个亲兵,将军的家里自然可以按照永业田的数量,迁个几十户俘虏过去,让他们去帮着种田,而这些南朝俘虏的田,则划给将军们作为奖励。

    等到将军们需要调回北方的时候,到时候再进行一次调换,可以把南方的田就地卖掉,有了钱后到北方再重新购置些田产,到时候那些南方俘虏是继续雇了种田,发展成自己的新部曲,还是给笔钱让他们回南方谋生,都是不太难的事。”

    杨素的双眼一亮,这个办法他一直没有想过,自从刚才王世充第一次提迁移南朝的叛军俘虏到北方去实边充军时,他就预感到王世充会有个解决的好办法,却没有想到能如此精妙,当下哈哈一笑:“王参军,你这主意真不错,是和高仆射商量过的吗?”

    王世充心中暗想,杨素这样说,应该是想试探一下这个想法是不是高熲的,如果高熲没有想出这个点子,他大概很希望把这个想法正式上报,说成是自己的功劳。

    王世充马上换上了一副笑脸,拱手道:“大帅,这个想法也只是末将一点不成熟的个人见解,当然不敢跟高仆射商量,就是到了您这里,也是探听了不少南朝虚实以后,才借这机会跟您交流一下,哪敢说是自己的想法呢。

    末将人微言轻,见识也有限,现在能做的只是管好军需而已,刚才是担心各位将军为了争夺军功,在江南大开杀戒,影响以后朝廷对江南的统治。大帅见识气度,胜我十倍不止,想必您一定可以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向朝廷,向高大人汇报的。”

    杨素心中暗喜,看来这小子挺上道,不会象史万岁这个家伙那样总想着跟主帅抢功,上次南征时这家伙就拒绝自己把他的一些功劳分给刘仁恩作人情的暗示,以后象史万岁这种不长眼的就要多打压打压,而王世充这种听话的就得给个好果子吃。

    想到这里,杨素笑了笑:“王参军,有没有胆量去江南走一遭?”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七十九章 按兵不动的奥义

    ps:  第二更,求月票,求订阅。

    王世充心中一动,这些天来,杨素多次派出哨探潜入江南,打听敌军的情报,而对面的京口城现在被叛军朱莫问所部占据,由于这个重要渡口被占,因此江北和江南的联系被部分切断。

    想要过江与建康取得联系,只能通过上次王世充过江的城南新亭和采石渡口,所幸这两处牢牢地掌握在隋军手中,对建康的补给与援助也一直没有中断。

    可是今天的隋军,已经掌握了江上的水军战舰,不用象上次那样担心无法过江或者是被陈朝水师半路截杀,因此杨素把大营设在敌军的正对面,一方面随时可以强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敌军隔江看到大隋军威,以震慑敌胆。

    这次大军驻守瓜洲渡以来,每天都派人过江侦察,麦铁杖已经过江上百次了,对对面的江防情况也是摸得一清二楚。

    王世充想到这里,笑了笑:“大帅,这回需要末将侦察些什么呢?”

    杨素双目中神光一现:“这回的任务不比寻常,我要你想办法潜入苏州,和守将皇甫绩取得联系。”

    王世充听到这话,微微一愣。

    皇甫绩是安定人,祖父和父亲世代为将,先后在西魏与北周的朝廷中当官,他三岁就当了孤儿,从小被外祖父,北周战神韦孝宽养大,长大后沾了外祖父的光,进宫当了侍卫,还曾经陪周武帝的太子读书,当过宫中侍读,可谓文武双全。

    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同母弟弟,卫刺王宇文直谋反的时候,皇甫绩曾经拉着太子的手躲到城楼里,也算有救驾之功,后来也因此获封小宫尹,转御正下大夫。在杨坚夺权的过程中,皇甫绩曾跟着郑译,卢贲和刘昶等人,亲率卫士拿下了当时掌有兵权的宇文氏宗室宇文仲和颜之仪。为杨坚登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入隋之后,皇甫绩官运亨通,曾经官至豫州刺史,都官尚书,在杨坚平陈前。皇甫绩转任晋州刺史,在临行前面见杨坚时也曾献策,愿意自请为先锋。当时杨坚笑了笑,没有派他跟随大军出征,但事后特地调他任苏州刺史,率北朝精兵五千,镇守苏州。

    苏州是江南重镇,古吴国首都姑苏城,也是稳定三吴地区的头号城市,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皇甫绩特地带领了来自北方的南征军精锐在此驻守,当叛乱象瘟疫一样传遍整个江南大地时,除了驻有重兵的建康城外,苏州几乎成为孤悬于这场南朝风暴中的一个海外小岛,苦苦地独力支持。

    这次南方士族起事,势力最大的就是高智慧团伙,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席卷了整个三吴大地,而苏州的州民顾子元也响应高智慧,利用自己在本地的号召力。很快拉起一支几万人的大军,其中多数是南陈灭亡时的散兵游勇,还有那些当年被陈叔宝临时征召的和尚道士。

    这些人虽然是乌合之众,但毕竟也上过战场。见识过打仗,加上人数上有十几比一的巨大优势,因此将苏州城团团围住,还曾两次打败从建康开出去的援军,一时间气焰更加嚣张,每天新投军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从高智慧起兵开始。苏州城已经被围三个月左右,将近八十天了,这一个月以来,苏州城那里也一直没有联系,王世充每次听到战报时都在为那苏州城的皇甫绩担心,而杨素却好象是胸有成竹,并不慌张。直到今天他主动提起此事,那严肃的表情让王世充觉得事情有些不妙。

    王世充问道:“大帅,现在苏州城那里的情况到底如何?皇甫将军还能支持得住吗?”

    杨素微微一笑:“王参军,你可知道本帅什么要在这里停留半年,不在第一时间去过江平叛?”

    王世充其实也很想弄明白这个问题,他更是知道这个能让杨素显示出他高人一等地方的机会一定不能抢,要让他得意洋洋地自己说出来,不然还怎么显示出领导的优越性呢?于是王世充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末将不知,愿听大帅教诲。”

    杨素点了点头,站起身,踱了两步:“这第一,兵法上讲究避其锋芒,击其惰归,又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叛军初起时,其锋芒正盛,而且刚刚残杀我大隋官吏,整个江南四处响应,吴兵向来轻果,士卒皆有死战之心, 这时候是不能轻易撄其锋芒的,建康守军两次开城出战被敌军击败,就是这个原因。

    可是现在,叛乱已经半年左右,叛军虽然在最初的一个多月连续攻陷了几乎整个江南,但后来却止步不前,围攻建康和苏州一直没有进展。

    尤其是苏州城,皇甫绩不愧是韦孝宽的外孙,熟读兵法,没有象建康的守将于仲文那样,因为贪功求胜而强行出战,所以他保存了实力,加上苏州向来是江南重镇,城防坚固,兵精粮足,可以固守到现在,叛军几个月来攻城不成,气势已经开始下降。”

    王世充笑了起来:“杨大帅高明,您用的是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时,让梁王死守睢阳,消耗吴楚叛军的士气,然后再与之决战的战法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