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烽火文途 >

第370章

烽火文途-第370章

小说: 烽火文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攻击下坚持了半月之久。

    这支金兵本来是作为奇兵,要去突袭西辽大军后方的,没成想在这儿碰壁,也顺势终结了金国的阴谋,让西辽抓住机会转败为胜。

    事后,陈唯嘉名声传遍西辽,女帝当即将她招入皇宫,一番面谈后,大叹我大辽气运未断,封她为皇城禁军副统领。

    短短两年时间,陈唯嘉从最初因为女子身而饱受讽刺排挤的境地,成功执掌了整个禁军,将原先辽国皇室出身的禁军统领架空。

    不想在禁军统领入宫举报陈唯嘉意图不轨时,女帝不但没有大怒,反而当着群臣的面哈哈大笑,一剑斩了这个统领,将陈唯嘉升到了禁军统领之位。

    之后这八九年时间,陈唯嘉数度领军抗敌,功勋卓越,在上一任兵马大元帅阵亡后,她顺理成章地接替了元帅之位,执掌西辽七十万大军。

    她的这段经历,绝对是天下女子的楷模,这一路走来,所遇风雨比姚若愚等人遭受的多了何止百倍,却硬是挺了下来,还做到了许多人一辈子都难以希冀的位置。

    回忆了一会儿,姚若愚总算是将思绪拉了回来,见鹤厉依然默默跪坐在堂下,不禁一笑,道:“想办法查清楚他们到底在找什么,然后把东西带到我这儿。”

    鹤厉闻言喏了一声,然后迅速退下。

    重新拿起书,姚若愚的思绪却已经不在书上了。

    耶律彩凤等人到底在找什么东西,姚若愚自然不知道,不过既然布置了任务给鹤厉,相信他也能完成好,毕竟此处是川蜀,是他们大文的地盘,西辽使团势单力孤,根本对抗不了。

    而且此时他也已经想到了即将召开的百家讲坛。

    最初有这个念头的时候,还是全靠李格非的建议,让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召开以“改革”为题目的百家讲坛。

    大宋六位尚书中,王安石向来都是以“变法”著称于世的,只是迫于来自世家的压力太大,让他始终难以大展拳脚进行变法。

    所以他的这个“百家讲坛”,其实最初就是为王安石而设,为的就是让对方看到百家讲坛有可能会掀起“改革变法”的风潮,让他站到支持自己的这一边。

    这个念头通了,以姚若愚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自然也顺势推展出了更多的利弊。

    蜀王串通众人想要逼迫自己交出川蜀,其中除了苏轼、赵挺之、福王等人支持,宋朝境内的儒家子弟们大多也都站在蜀王这边。

    所以作为报复,姚若愚要让他们知道,儒家的地位并非坚不可摧,以百家讲坛复兴诸子百家时代的辉煌,使各大学派重现尘世,这样才能狠狠打击到儒家。

    至于第三个好处,则是关系到大文自己了。

    以往割据合州一地,文邦的文武群臣数量刚刚好,能力也恰好能够匹配那点地盘内的事务。

    可是现在,随着大文雄踞川蜀,人力不足的问题就逐渐凸显,武将方面还好,但是文官方面就真的开始出现了人手紧缺和能力不济的问题。

    所以这次举办百家讲坛,姚若愚还有第三个目标,那就是要借这次各大学派的论辩,挖掘出许多来自寒门的优秀士子,将他们拉拢到大文来。

    这些寒门士子因为家世关系,无论是宋、金、蒙、蛮,都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纵然有满腹经纶和治国之策,却连展示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够泯然众人矣。

    但是大文却不同,姚若愚素来不在意家世门第这种东西,以往大文蜗居一地,旁人也看不上他们,可是如今地盘大增后,姚若愚要趁机展示大文的政治体制,让那些人能够主动前来投靠。

    而且,还有一点,自开始打算主动竞逐于九龙争仙之局后,姚若愚也开始打算主动探寻那些隐藏在暗部的各学派传人。

    像邹布衣所说,这些人秉承先辈遗愿,蛰伏于尘世无数年,都是想要涉足九龙争仙之局。

    既然如此,自己何不将他们纷纷拉拢过来,以这些人的才情学识,对大文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

    现如今,他知道的诸子百家传人,有儒家李越舟、阴阳家邹布衣、法家丁言志、墨家墨姝,那么其他的呢?兵家、纵横家、道家,这些同样鼎足轻重的学派传人又在哪里?是否在哪个角落,静静窥视着华夏的局势呢?

    不过,想到丁言志,姚若愚又是默默叹息一声,这位当年的至交,如今却反目成仇,让他这种注重私人感情的性格极为难受。

    忽地抬起头,姚若愚喃喃望向宫外,唇角勾起一丝苦涩的笑意。

    (你既然是法家传人,那么这次百家讲坛,你又会不会来呢?)

 第四百五十四章:风雨急骤往川蜀

    兰州城,托物斋。(全本小说网,https://。)

    一袭紫色华袍的丁言志安然端坐在主座,静静看着仆从来来往往地搬运生活用品,斋内管家也是个极为机灵的,凡是丁言志目光扫向哪儿,他就迅速招呼仆从将这件东西撤下来。

    平日素来安静的托物斋难得如此热闹,以至于匆匆从门外进来的龙程都没引起他人注意,唯有丁言志看见了,一挥手示意对方坐下,微笑道:“怎么了?”

    “丁哥,你要去文邦?”刚刚坐下,龙程就急道。

    丁言志淡淡一笑,颔首道:“是啊!你从哪儿听说的?”

    “城中都传遍了好么?”龙程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回答道。

    见他神色,丁言志就知道对方在怪自己没有提前告知,也不生气,微笑道:“你现在不是知道了?”

    撇了撇嘴,龙程哼声道:“要是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就干脆不告诉我,等你走了才让我知道?”

    丁言志哈哈一笑,无奈道:“都快二十六了,怎么还和若愚一样的性格。”

    “姚哥比我还大一岁吧好像,”龙程暗暗嘀咕了声,随后面色一凛,沉声道,“我要一起去。”

    丁言志闻言稍稍沉默,良久后才缓缓道:“你确定么?”

    见龙程发愣,丁言志看向屋外,目光中透出几分锐利:“此次前往百家讲坛,弘扬法家理念是其一,其二是为了与往日做一个了断。”

    龙程有些迷惑,皱眉道:“什么意思?”

    “你以为就姚若愚的性格,会让其他人知道我和你背叛了大家么?唔,用背叛不太好,用分道扬镳吧!”

    丁言志看着龙程面色渐渐变化,感叹道:“所以除了他和许烜熔外,其他人可能都还不知道我和你的存在,在他们心目中,我们仍然是同伴,仍然是能够一起联手的好友。”

    龙程此时也明白过来,面色现出几分挣扎,显然难以彻底决断。

    丁言志淡淡一笑,也不强迫,缓缓道:“这次过去,我就是要真正告诉其他人,让他们明白,我们和他们分道扬镳了,各为其主,下次见面就是沙场交锋,到时候对彼此动手,也不必顾忌情分。”

    龙程嘴唇微微颤动,忽然低声道:“丁哥你是在害怕吧?”

    “什么?”丁言志目光微变,就听龙程抬起头,沉声道:“你在害怕吧?害怕将来在战场上如果真的碰到了他们,你会手软,所以打算用这种方法,逼自己彻底狠下心和他们分裂,是吧?”

    丁言志身躯一震,怔怔看向龙程,良久后忽地长笑一声:“龙程,你果然也有非凡才智,屈居我下,委实是埋没了你的天分啊!”

    见他刻意转开话题,龙程叹息了声,没有继续追问,而是淡淡道:“既然当年选择追随你,而没有跟姚哥他们去文邦,我就已经注定和他们决裂了。”

    丁言志轻轻点头,微笑道:“既然如此,你也去准备行囊吧,估摸着百家讲坛再有两三个月就会召开了,先准备好,到时候直接出发。”

    龙程点点头,忽地想起什么,笑道:“我来的时候,看见金城书院里面热闹的很,好像那些院长和将师都在准备参加百家讲坛的事情。”

    “这次百家讲坛意义非凡,是自汉朝独尊儒术后,第一次诸子百家能够畅所欲言,讲述自家理念的机会,所以无论是儒、道、法、兵,都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说到这儿,丁言志忽地哑然失笑:“不过你别说,若愚这次还真是走了一步好棋,诸子百家,无数学派的精英云集大文,只要稍稍展示大文在人才招揽上的优势,等大会过后,恐怕就会有无数寒门士子愿意留在大文,为他这位文王呕心沥血了。”

    *——*——*——*

    龙虎山,位于江西路安仁县境内。

    曾经鼎盛时雄视天下,压得佛家喘不过气的道家大派,现在也已经衰败了下来。

    当年数百座立于各峰上的道观讲馆,如今也大多蒙尘,有些位置偏僻的,干脆就叫人给鸠占鹊巢了。

    好在龙虎山衰而不亡,居于龙虎山中央宝地的几座道观仍然健在,虽然香火不如以往旺盛了,但是也会有些民妇乡民上山烧香,偶尔也会有一些不入流的官宦,期待着往年龙虎山的盛名,千里迢迢赶过来求神问道。

    上清宫外的山门旁,常年有一家茅屋,里面住着一名衣着邋遢的老道士,他在这儿居住不知道有多少年了,久到连连上山烧香的乡民都换了几代,他还是每日笑呵呵地坐在山门下,给来往香客贩卖檀香。

    一般来说,如三清山、丹霞山这类有名的道家道观,门口都会贩卖如自称开过光的法宝灵符等,再不济也会有许多道士支一张桌子,竖起“上下演算三千年”之类条幅。

    可是在龙虎山上,常年就只有这名老道士一个人卖东西,而且卖的还是最便宜几文钱一把的老檀香。

    经常来山上烧香的香客时常暗地里嘀咕,猜测这老道士是龙虎山老一辈的道士,因为道法不够精深,老了都没能混到长老位置,所以就在这儿卖香为生。

    这一日,又有几名香客上山烧香。

    为首之人身份不一般,是刚刚被调到安仁县的新县令,身后跟着都是县衙的一群小吏,一个个满脸堆笑,恨不能立刻跪下抱着新县令的腿喊爷爷,可以有机会鲤鱼跃龙门,从吏变为官。

    被一大群人簇拥着,那县令走起路来也是龙行虎步,姿态傲慢地俯瞰着四周的景色,他是儒家出身,平素最看不起道、佛,在他看来,那些傻乎乎给仙神烧香送钱的乡民,就该把钱都交到自己钱袋子里面,毕竟自己才是他们的父母官啊!

    如八脚螃蟹般横行上山,年龄才三十多岁却已经有了一身赘肉的县令可谓满头大汗,可是当着众人又不能裸膀子,只能把气泄到了已经破败的龙虎山上。

    来到山门口,看见那满脸褶子就知道呵呵笑的老道士,新县令直接大步过来,他也算矜持,先扫了眼摊位上粗如手指的檀香,淡淡道:“生意不错啊!”

    上清宫前人迹罕至,只有四五名虔诚的信徒在宫内烧香祈祷,宫门外也就四五名家境贫寒没辙了才上山的小道童,看见这群人气势汹汹,都是吓的躲了起来,探着脑袋往这儿看。

    老道士却好像没发觉对方的来意凶恶,仍是那副乐呵呵的笑容,点头道:“还成,还成。”

    新县令哼了一声,扫了眼四周,慢条斯理地说道:“听说你在这儿卖东西很多年了,给朝廷交过税没有?逃税几十年时间,你知道是多大的罪过吗?”

    老道士仿佛没听懂他的话,又或者老年痴呆而没发觉对方的恶意,仍是笑呵呵地说道:“还成,还成……”

    预想中的对方瑟瑟发抖并未发生,以至于新县令一身官威都落到了空处,自觉失了面子的官老爷顿时气极,一把就将摊位给掀翻了,檀香落了满地,他还不解恨,狠狠踩了几脚,吼道:“老东西你听到了没有?交税!把这些年你逃掉的税,都给老子补齐了!”

    老道士却没搭理他,弯下身一根根地捡起檀香,看见有大部分都沾了灰尘,不觉露出几分苦涩,连连摇头。

    新县令见状讥笑道:“穷鬼一个,看你这样子,龙虎山恐怕也是徒有虚名吧!”

    没有发现老道士的动作微微一顿,他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就你们这龙虎山当年也敢说是道家魁首?文邦两个月后要办什么百家讲坛,估计去的也就是三清山、大悲慈斋这些名门大派,你们龙虎山恐怕连个席位都没有……”

    “是么?原来两个月后才是百家讲坛……”

    这时候,老道士已经将满地的檀香都一一捡起,抹去灰尘整整齐齐地放好,不等新县令瞪眼,他已经抬起头,微笑道:“老朽等了半年,本以为这事儿黄了,原来那几个小家伙记错了时间。”

    老道士还是老道士,衣着邋遢,穿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道袍布满补丁,处处泛白,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