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905章

逆水行周-第905章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面上的诘难,大王会去应付,谁敢出阴招,就由我们派死士杀人来解决!不跟他们废话!”

    “即便日兴昌变成众矢之的,只要大王有兵在,我们还会怕谁?”

    王越的话,在场股东没有一个人觉得是夸夸其谈,黄州商团所拥有的镖行、捕奴队,都不是摆着看的花瓶,许以优厚的抚恤,派人做死士和对手同归于尽,这样的人要多少有多少。

    西阳王要对付高利贷,有些脏活不方便做,那就由商团的人来做,放贷行业的游戏规则,必须改一改,新规矩,由日兴昌说了算。

 第八十二章 洗钱

    西阳城,总管府署,黄州总管长史郝吴伯刚结束一场会议,距离下一场会议还有十五分钟时间,只够他更衣再喝杯茶润润喉咙,闭目养神休息一下。全本小说网,HTTPS://。m;

    从州长史升为总管府长史,郝吴伯身上承担的职责更重了,长史是主官的佐官之长,承担着处理实际事务的职责,而总管(主官)如今不在,他实际上还兼任黄州总管职责。

    总管府事务繁杂,郝吴伯虽然很累,但因为年轻所以撑得住,毕竟还有许多佐官分担职责,他只需要居中协调即可,而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机会处理总管府事务,对他来说是很好的历练机会。

    当然,要承受的压力也翻了几倍。

    幸亏郝吴伯之前就有丰富的治政经验,这一年多来实际上也分担了部分总管府长史的职责,所以前任高升到京城当官、他继任之后,很快便上手。

    只是每天都有开不完的会,郝吴伯不是开会狂,是因为他将诸多事务分派给各曹官员,需要时不时开会,听取各曹官员的汇报,一旦遇到问题当场就拍板做决定,绝不拖延。

    所以郝吴伯每天的日程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下午都经常要开会,而为了做到高效办事,每一场会的时间都有严格限制,废话少说,一切以务实为主。

    而即便是会间休息时间,郝吴伯也不得好好休息,必须见缝插针接见客人。

    “流通券何时印刷完毕?库房的钱撑不到下个月了。”

    “长史放心,这几日印刷厂加班加点赶工,月底就能印好三成。”

    “千万不能耽搁,流通券的印刷千万不要出纰漏,不能为了赶时间,导致流通券有瑕疵,信用建起来很难,要毁掉却很快!”

    “长史放心,王某明白。”

    此时此刻,郝吴伯正与王越交谈,日兴昌的股东会议刚结束,王越便赶到府署将好消息转告郝吴伯:股东会决定大规模超发流通券,以解燃眉之急。

    得了这个好消息,郝吴伯心定许多,等下开会时,说话也有了底气,毕竟黄州总管府这段时间的开销很大,就连拿钱补贴的西阳王都吃不消了,如果没有流通券来救急,郝吴伯就只能厚着脸皮坑蒙拐骗去敛财。

    身为父母官居然靠坑蒙拐骗敛财,良心肯定会痛,但事后去庙里烧烧香,良心就痊愈了。

    某人如是说,郝吴伯对此深表同意,当官那么多年,他已经被某人‘带坏了’,认同一个说法:纠结个人些许官声就不作为,这是庸官。

    时间紧迫,郝吴伯无暇和王越闲谈,立刻就一个关键问题开始协商:如何将日兴昌超发的流通券名正言顺转移到官府手中。

    流通券,并不是货币,只是一个民间组织印刷的信用凭证,之所以在民间能被人当钱用,是因为发行方日兴昌柜坊有良好的信用,那么,官府手上怎么会平白无故出现大量流通券?

    日兴昌超发的大量流通券,必须名正言顺流入官府手中,也就是说官府的账面上要有出入账,不能变成“来路不明的巨额收入”。

    这个问题非同小可,因为官府手中忽然有大量来路不明的流通券,这一情况根本瞒不住,势必会让有心人联想到日兴昌帮官府印纸当钱花,很容易导致流通券信用破产。

    所以需要用到一个手段,那就是“洗钱”。

    这个术语是西阳王先提出来的,所谓洗钱就是把来路不明、见不得光的“脏”钱,变成账面上来路清白的干净钱,将不法收入变成合法收入。

    洗钱如何操作,王越倒是有些心得。

    经商,不会做假账那就是不合格的掌柜,一个邸店若没有阴阳两本账,活该赚不到钱关门倒闭,但官府的账要作假,代价很高隐患也很大,所以只能想办法“洗钱”,其方法,王越信手拈来。

    譬如,官署在修葺破败的房舍时,在夹墙里意外发现一块美玉,因为急需钱财补贴开支,于是将这块美玉对外“拍卖”,价高者得。

    大量有钱人闻风而动,赶来官府参与竞拍,将这块美玉拍出天价。

    拍卖美玉所得,自然就名正言顺成了官府所得。

    或者,某孤寡老人去世,此人举目无亲,没有任何亲人,于是官府派人将其安葬,再把这位孤寡老人的房子收为官有,官府派人整修房屋时,于夹墙内发现一块美玉。。。

    但美玉的“价格”不能太高,否则这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应该献给天子,所以只靠‘偶得’美玉并拍卖获利的手段,无法把那么多流通券“洗干净”。

    另外的洗钱手段也很多,譬如有豪商在西阳城里做了笔大交易,以流通券来缴纳巨额商税。

    又或者有豪商看中某处依山傍水的别业田庄,意图以此作为修仙之地,于是花数倍于行情的巨资将其买下,其契税也是用流通券来缴纳。

    再狠一点的手段,某人在西阳城内修仙,引来天雷轰顶,毁坏大量官舍,还好未出人命,官府勒令其出资重建官舍,并处以巨额罚金以儆效尤,当然,此人缴纳的都是流通券。

    如此五花八门的洗钱手段,足以让黄州官府获得巨额资金(流通券),账面上清清白白,可以直接用这些流通券去购买军需物资。

    身为黄州总管府长史的郝吴伯,不必担心日后被人检举贪污受贿,以至被朝廷天使锁拿进京打入秋官府大牢,明正典刑来个秋后问斩。

    这些手段,王越早已汇总后交给郝吴伯过目,所以现在两人只是就此进行最后确定,以便尽快安排下去,让黄州官府有各种“奇遇”,获得大笔横财去救急。

    郝吴伯第一次看到王越汇总的洗钱手段时,只叹无商不奸,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极好的办法,所以,他需要安排可靠心腹,往府署里某房屋夹壁放‘美玉’。

    王越告退,郝吴伯也休息完毕,时间距离开会还差几分钟,他转入议事厅,那里已经坐满吏员,等着开会进行讨论,解决下一轮大规模收购军需物资的问题。

    郝吴伯就坐,即将开始讲话时,忽然觉得良心有些痛,不过这痛感一闪而逝,随后开口说:“大家都知道,如今官府钱粮短缺,而官军在前线作战又需要大量物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炊,官府手头紧,怎么采购物资?”

    “不要紧,本官方才听到一个消息,据说有豪商在城里谈成一笔大买卖,交易额十分巨大,其要缴纳的商税不菲,足以让官府用这笔商税购买一部分军需物资,发往前线。。。”

 第八十三章 金银错

    西阳城北,三台河畔,一座大型工坊内,由水力驱动的滚筒正在旋转,滚筒里传来“哗啦哗啦”的声音,似乎有许多硬物在滚筒里不停碰撞。(全本小说网,https://。)

    一旁的时钟,指针指向四点,此时日头偏西,是下午四点,一名工匠将滚筒旁的木杆拉下,机括声起,滚筒渐渐停止转动。

    工匠扶着滚筒慢慢使其转动,让开盖处转到下方,然后用钥匙开锁,打开盖子,只听哗啦啦一阵响声过后,滚筒底部有大量金属圆片滚出,落在下方木槽。

    木槽底部装有轮子,工匠将木槽推向院外,转到另一个院子凉棚下,在那里有数人已准备就绪。

    他们带着布手套,从木槽里将一枚枚发热的金属圆片拿起,仔细观察过之后,放到各自面前案上的竹篮。随后提笔在记录本上写起字来。

    正忙碌间,有两人走进院子,来到凉棚下,其中一个年轻人,身材结实穿着“工作服”,说话声音底气十足,是工坊的管事林有地。

    另一人身着道袍,年纪看上去有四十多岁,头发有些许花白,背有些弯,不过气色很好,说起话同样底气十足,是五庄观的刘杨刘观主。

    他们来到木槽前,带上布手套,从木槽里各自拿起一枚金属圆片仔细端详起来。

    这些金属圆片名为“实验币”,其尺寸和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大小、厚度相仿,但却是实心,而且是黄白双色:如同一个白圆环里镶嵌着一个黄圆片。

    黄色金属材质如金,白色金属材质如银,看上去如同是金银镶嵌,这黄白双色币的制作工艺是经由传统工艺“金银错”发展而来。

    金银错,据说先秦时就有的工艺,这种工艺能在青铜器上装饰金、银,所以名为金银错或错金银,慢慢演化为金属细工装饰技法,流传至今。

    这些双色实验币上有图案,还印着“壹陌”字样,林有地仔细看着手中的金属片,发现其上图案磨损严重,而“壹陌”字样勉强看得清。

    不过黄芯、白环之间镶嵌得很牢,据检查人员统计,三百枚实验币没有一枚出现黄芯脱落的情况,因为这并不是简单的在白铜环中嵌黄铜芯。

    林有地见着耐磨试验成功,不由得欣喜道:“刘观主,多亏观里琢磨出调整黄铜、白铜硬度的方法,不然这双色币真的是没法用金银错工艺做出来呀。”

    刘杨看着自己手中的双色实验币,颇为自得的点点头:“那是,那是,这可花了数年时间才琢磨出来的,可不容易了。。。。”

    “只是耐磨性还差了些,虽然黄铜、白铜没脱离,但上面印着的图案磨损太过,若是以此法铸币流通于世,恐怕数年下来,这些双色币上的图案就磨损得面目全非了。”

    面对林有地的叹息,刘杨倒没那么悲观,他和徒弟以及道友们,借助分光镜发现了神奇的世界,发现了许多“金属元素”的秘密,无论是白铜、黄铜,只需要反复的试配方,就一定能试出来最佳合金比例。

    来到西阳已经有六年的刘杨,如今气色比起当年好了许多,虽然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印记,但修行“化学之道”略有小成的刘杨,已经宛若脱胎换骨一般。

    在西阳王大力资助下建立起来的五庄观,为刘杨和同道们创造了一个极佳的“实验环境”,他们在这里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化学之道”的研究中去,这么多年下来,成果斐然。

    其中就包括“点金术”、“点银术”的完善以及应用。

    点金术,是刘杨自己琢磨出来的炼丹术,以此点铜为金,靠着点来的散碎金子赚取微薄收入,来支撑他的炼丹大业。

    直到遇见宇文温,他才知道自己误入歧途,点金术点出来的不是金子,是铜锌合金,名为“黄铜”。

    而宇文温为刘杨打开的“化学”大门,让他发现了新世界,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在黄州西阳五庄观,刘杨借助神奇的分光镜,吸引了天南地北的炼丹同道中人,相互间进行大量的经验交流,还搜集了大量丹方,其中就包括“点银术”。

    所谓点银术又称点白术,是用雄黄或砒霜将产于丹阳的铜点化为白银,而在研习了化学之术的刘杨看来,这就是砷和铜合金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变成白铜,看上去白闪闪,实际不是银。

    这种白铜,刘杨命名为砷白铜,还发现砷白铜放置时间久了会变成棕色,这应该是因为合金内砷元素挥发的缘故,也正是如此,砷白铜有毒性。

    大量熔化砷白铜时,产生的含砷气体会毒死小动物,所以实际使用时要十分小心。

    砷白铜不安全,五庄观的道士们在日复一日的实验中,又发现另一种白铜,那就是在青铜(铜锡合金)里加入一定量的铅,再调整锡的含量,会让新的铜合金呈现白色,如白银一般。

    这样的白铜,没有砷白铜那样的毒性。

    有了黄铜(所谓的金),有了白铜(所谓的银),用类似金银错的工艺,将这两种铜合金镶嵌起来,做成金银(黄白)双色货币。

    如此一来,制作假币的难度必然大幅增加,甚至没人可以仿制出来,这就是西阳王的设想,简单的几句话,刘杨花了数年时间才勉强实现。

    制作出来的金银双色币,今天勉强通过了耐磨实验,实验币在滚筒里连续三天不停相互碰撞,虽然碰得坑坑洼洼,但金(黄铜内芯)银(白铜外环)并未分离。

    这就意味着,五庄观和工坊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