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871章

皇宋锦绣-第871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蒸汽铁路,也伴随着北宋的管理水平的提升,慢慢的过来了,从一定意义上面,这个对于北宋而言,也是一个提升。

    单纯这些年,在铁路上面的收益,就足以支撑财政的很大一部分,而且铁路的便捷运输,也让整个商贸活动,工业变得非常的顺畅,这也是北宋的提升所在,这才是北宋财政收入不停上涨的根源。

    因为大量铁路的出现,传统的马帮,还有的商队的,再也没有了,甚至连运送都不用,直接订货了之后,然后让人把东西通过铁路运过来,也不必担心劫道。

    在马拉火车的时期,还有当蒸汽火车出现之后,特别是定海军这样,比较成熟的蒸汽机,可以拉动沉重的火车,在速度60公里以上的速度前进的时候,谁来找死。

    安全便捷的运输,也让商品的运输费用,降低到了一个非常低的程度,着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工厂产品的销售。

    再怎么价格低廉的产品,面对着的销售,都无法大规模的扩张,在商队运输的产品之中,很少有那种,普及面广,日常生活之中,经常使用的,原因非常的简单。

    这些产品,每一个地方都有,而且销量非常不错,可是如果加上运输的成本,那就不划算了,大部分的商队,运输的,都是价格较高,或者是某个地方比较稀缺的,利润率较高的。

    这个实际上,也制约了大型企业的出现,大型企业,生产力非常的可怕,就算是生产处了足够数量的产品,可是这些产品,加上路费之后,只能够辐射很小的范围。

    铁路和火车的出现,解决了这一切,一天千里,甚至更多的距离,代表着产品,辐射的范围的加大,同时的,价格的降低,让这些受众广的产品,开始辐射四周。

    一个个地方的作坊,变成了知名产品,有的甚至在全国闻名,这中间,必须要提到的,就是最初,兴建的200家工厂。

    最初定海军帮助建设的,绝大部分都是棉纺织的企业,后来,这些企业被复制的也就最多,哪怕是没有定海军这样的机械,在原有手工作坊,经过改造,集中起来,让资金和人力密集的前提下,也会产生更高的效率,还有更好的质量,这些,或许不如工厂的利润率高,可是对于没有机器的他们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法了。

    同样的,还有其他的,定海军做了一个工厂,然后北宋跟上,哪怕是用手工来解决,在运输费用,大规模的减少的前提下,这些产业成为了北宋财政收入的关键性的支点。

    这些都是的之前韩琦知道,可是没有知道这么的详细,没有这么的角度来看问题,之前他引以为傲的那些成果,那些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让北宋的财政收入不停的提升,甚至经营北宋,让北宋的收入更高的做法,并不是他的功劳,而是这些工厂的功劳。

    抛开了这些工厂,整个北宋的收入非常有限的,这也是让韩琦沮丧的。

    小心的把这些数据记在心中,富弼弄这些东西,从侧面的角度,让韩琦看到,目的如何,他也知道的,在所有工厂和企业之中,能够强大的,并且全国性质开辟的和产业,几乎都是定海军帮助打下的根基。

    当时,在选择解决的办法的时候,也曾经知会过定海军,在当时的韩琦看来,如果定海军再支援几个,体量跟之前差不多工厂,不用多,一两百个就可以了,或许无法如同之前那样的提升,可是让北宋总收入提升个30%,还是没有问题的。

    开源节流,在节流没有办法之下,开源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处理方法,不过,却被定海军拒绝了。

    韩琦当日没有多想,可是在这些资料之中,有一个简单的研判,那就是说,定海军在限制高端的工业进入北宋,所有传入进来,最为高端,也是发展最好的,还是纺织业,而纺织业传入的原因居然是定海军本身的限制。

    10年的时间,对于北宋来说,或许找不到最终的秘密,却可以推算出一些。

    原来定海军有多少纺织工厂,现在有多少,几乎八九成都转移到了北宋,虽然说,定海军,还留下那么一两成,可是这么一两成,全部都是高端的,这些生产的织物,价格高昂,而且比较名贵,中低端的,几乎都打入到了北宋了。

    同样的,关于女人再加照顾家务,生孩子这一点,定海军也从来都没有掩饰过,说的人多了,那就没有办法掩盖的,或许短时间,北宋无法知道,时间长了,猜也可以猜到。

    只不过这些猜的东西,无法拿到大庭广众之下的,更无法作为证据,交给东府。

    这也是韩琦之前了解一些,也听过一些风言风语,一直都没有信的根源,现在,韩琦的身份不一样,他不是首相,而是大使,就必须知道这些或许是真的,或许是假的推断,只有把这些都知道了,然后借助着大使的身份,在定海军求证,争取找到正确的答案。

    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甚至是推断也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富弼挑选了之后,拿出来的,指向性很强。

    在3天的时间,大体上,把这些东西都给看完了之后,韩琦木然了,他有些后悔了,如果他早一点,认真的过来看这些外交资料,应该会收获更多,最起码,在一些方面,从定海军获得更多的东西。

    别人或许做不到,也推断不出来真正的原因,作为对赵信比较了解,而且交往时间很长,对他的一些心态明白的韩琦,几乎可以断定,纺织业就是丁海军的提供的,他们减少了生产,不知道原因何在,可是肯定是有北宋不知道的原因。

    当年他以为,获得了200个工厂,是一个大收获,实际上,也是一个大收获,可是这个大收获,被动获得,跟主动获得,这中间的价值不一样啊。

    接下来,韩琦并没有当时就出发,在命令下达,到交接,他最少有一个月的时间,本身这个时间,是在北宋的交通并不发达的时候,防止出现一些交接上面的问题,而设定的,可是在这个时候,却成为了韩琦的机会。

    韩琦借助着这个机会,几乎一天的时间,都泡在枢密院,让富弼不再提供的筛选过的东西,而是提供原始的。

    北宋跟定海军相交这么多年,可以不客气的说,双方的联系紧密,就互拍大使的十多年之中,更是得到了很多的消息,初次挑选之后,有用的送过来,在枢密院积累了很多,如果全部给韩琦看,可能韩琦用一年的时间,都未必能够看完。

    韩琦也知道,这样有些过分了,好在,他也知道,根据之前看的,还有感兴趣的地方,提到了几个方面,这样大大减少了工作量,饶是这样的,韩琦也花费了25天的时间,在枢密院,这才是囫囵吞枣的看完了。

    出发的时间,也到了,现在北宋汴梁跟沈阳之间,交通比较发达,从原来的两三个月的时间,减少到了2天左右的时间,可是总不能卡着时间过去。

    韩琦轻车简从,只是带了很简单的一些随员,当然了,挑选重要文件,在枢密院抄录一份。

    虽然说,枢密院的一些绝密文档,一般不外传,可是这个一般也有限制,到了韩琦这样的层次,已经不是这个能够限制的,甚至富弼也为了解决矛盾,大开方便之门,这才是韩琦走的时候,携带了大量文件的根源。

    包了三节车厢,韩琦和随员一起,两侧的是护卫,中央的才是核心的,而韩琦已经进入到了工作状态,开始把他认为重要的文件,再一次的审阅一遍,心中目的也逐步的加强,到了定海军,一些布置,就要接连开始了。

    入神韩琦,并没有意识到火车缓缓出发,喷射着烟雾的蒸汽火车,在铁路上面,快速的向前行进的,这是这一条铁路上面,最快的列车,也是直达列车,从汴梁出来,只在大名府,涿州,山海等寥寥之地停留,平均时速高达125公里的,也就是接近3000公里距离,只要一天多一点就能够抵达。

    。

 第八百零二章 韩琦的探索

    火车长鸣,整齐喷射,一下子让站台充满了烟雾的,蒸汽机车的动静都非常之大的,对于沈阳火车站而言,这是非常平常的事情,类似蒸汽,几乎都每时每刻在的站台上面出现,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沈阳站,可以说是整个定海军,甚至是整个东亚的铁路的核心,目前的沈阳站,一共26个站台13个股道,每天最少有300列列车,在这里发送和经过,可以说,几乎每隔小时,就有10多列。

    载着韩琦的这一列,不过是每天二三百列之中的一列,不过,这一列的到来,还是有很多人接站的,而且接站的人,地位还都不低。

    韩琦的到来,还是得到了定海军方面的重视,外交部的部长亲自前来迎接,这个规格不可谓不高。

    韩琦在来的时候,提前知会了定海军方面,两国是目前,东亚仅存的大国,两国的关系,也代表了这一片的稳定,从最开始,大使只是来学习,并且通过外交的一些交流,进行的一些必要的交流。

    外交部说起来,是处理定海军跟其他国家的事务的,可是就目前而言,在整个亚洲,有关系,也就是北宋了,其他的国家,虽然说还有,可是跟定海军距离太远了,暂时,当定海军土地,扩张到足够的面积的时候,暂时没有扩张的必要了。

    一个信任的大使,是比较重要的,如果说一个新任的大使还是韩琦的话,那就不一样,他是整个北宋的首相,而且当了十多年的首相,这在仁宗亲政,之后,这还是唯一的一个,他过来担任大使,意味不一样,所以,就连外交部部长也相当重视,亲自过来迎接。

    在站台上面,稍稍的寒暄,然后,就是韩琦的履新,原来的外交使节,一个都没有走,如果换成一个资历不那么深厚的,这个大使会不等待交接就离开,这对于封建的朝廷来说,也是正常的。

    很多的县令,甚至是知府之类的交接,并不是前任一直都等在哪里,那要等多长时间,毕竟离任之后,大部分的情况之下,都需要另外的担任一个职务,如果一个个的等下去,那不是浪费时间么的?

    一般而言,在接到调任命令之后,大部分都会进行了简单处理,封存,就离开了,不会等到后任前来的,有时候,一个地方,甚至会两三个月没有主官。

    韩琦是谁啊,是整个北宋,过去十多年的第一人,哪怕不再成为首辅,可是地位摆在哪里,没有任何人敢看轻他。

    韩琦很快就进入到大使馆,然后跟原来的大使交接,对方并没有直接就离开,而是安稳的停留了一周,彻彻底底的交接完毕之后,这才离开,这不但包括财务,人士,甚至是一些绝密的情报。

    之前,韩琦没有重视过那些情报,这是韩琦的失误,错误的就需要改正的,现在就是把这一切都给扭转过来的时候的,韩琦对于这些情报非常重视。

    当然了,韩琦最重要的事情,是去拜访赵信,他相信,他的疑惑,赵信应该能够给予解释。

    韩琦的到来,并没有起到什么波澜,到时韩琦说出,北宋的财政问题,是让赵信意外,不过也就是那样。

    就如同一个大象不会关注一只蚂蚁一样,在定海军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之后,赵信当然不会关注的北宋了,连机枪,火炮,还有400毫米的列车炮都出现的定海军,根本不怕北宋能够翻到哪里去的。

    不过,北宋只是坚持了10年,就再次的出现财政危机,哪怕赵信没有深入的调查,也知道一些,更别说,还有韩琦的和盘托出,北宋的财政问题,到底是怎么决定的,原因非常的简单,越来越大的官僚体系。北宋一直都没有形成一整套的体系,反而官僚体系逐步的扩大,越来越吞吃掉财政。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一方面开源,如同定海军一样,有众多的收入,开源才能够支撑庞大的官僚体系,另外一方面节流。毕竟,财政的收入是珍贵的得,不可能随随便便的浪费,每一个成本,总要考虑到最终的价值,类似北宋这样,随随便便,毫无考察,就增加的成本,只能够让官僚获得利益。

    这中间,还有一点,是韩琦和北宋官方都没有注意的,那就是北宋的各个工厂,收入已经开始下滑了,原因并不是说,工厂不发展,在发展,可是人浮于事,类似于后世的积重难返的国企,没有一个体系,反而把官僚的风气带进来,成本在上升,可是利润,却在下降,这一来二去,就不是小数字。

    这些,见多识广的赵信都知道,却没办法跟韩琦说,甚至说,说了,韩琦作为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