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806章

皇宋锦绣-第806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钱,或许在定海军,不怎么的显眼,周围的人,都是这么的收入,有些比他们收入更高的,可是拿着几百贯,甚至更多的钱,如果会到北宋呢,那是什么光景。

    春运的时间,在庆历十年的农历12月初12开始,因为放假的时间的不同的,有的放假时间多,有的干脆就是家属,他们不用工作的,当然,就可以享受比较长的时间,他们有些回乡祭祖甚至会有一个多月时间。

    这部分人之中,有相当的部分,还是定海军布置的,单纯回乡祭祖,没有一个有针对性的吸引,或者是布局的动作,大规模的自发行动,怎么可能不引起北宋的注意。

    北宋是没有意识到,可是一旦大规模的人流,都涌入到了北宋官府,或者是城市,毫无顾忌的说要去定海军,还能够不引起问题么,一个完美的组织,让所有人分流,秘密而快捷的离开,这才是定海军和平演变的精髓,让北宋还懵懂之中,大量的失血,最终并入到定海军之中,为大中国的建立打下基础。

    繁华的背后,无数人为止努力,最终,才铸就了大中华的声势,从这一点上面,北宋天然就处于劣势之中,这是绝对的劣势。

    春运的时间确定了,阴历的12月12开始,人流量就开始上升了,对于定海军而言,大部分的工厂都没有执行放假,哪怕是一些季节性的工厂也没有,真正集中的房价,会在阴历15之后,一直到阴历25达到高峰,真正到了25之后,还没有放假的,基本上,也就不会放假了。

    可是一些人还是开始买票回家了,任何人都有归乡的情节,同时的,也有一些衣锦还乡的想法,去年,没有大规模的宣传,真正回乡祭祖的是少数,现在,在定海军一年的酝酿,特别是那些回去的炫耀之中,很多人都动了心态。

    在定海军,工作压力不小,但是这个工作压力,是针对工人的,一个人养活一家人,哪怕定海军的工资水平较高,也是相对忙碌的,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回乡。

    可是正因为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的人,才造就了现在的这个情况,一个人干活,10个人就不用干活,使劲的造人,维持好家庭就好了,对于岁数稍稍大一点的,不用干活,安享晚年的,他们更愿意回乡。

    之前是担心路上困难,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在铁路线附近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方便回家的,可是现在,3条铁路线的贯通,无论是京兆,还是两淮,覆盖的面积就大的多了。

    后续修建的两条铁路,他们的目的,当然是周围,密集和富庶的人口,可是相对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关键。

    按照一个铁路覆盖周围150公里来计算的话,这两条铁路,又多覆盖了600公里的区间,这就是遍布了整个北宋的北方。

    定海军的大部分的人口来源于北方,确切的说是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也有,但是数量相对比较少,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定海军,琉球和海南,他们要回乡,不会走这个铁路。

    之前,只有沿着沈阳到汴梁铁路周边,150公里的,才会选择回乡,稍稍远一点的,还不回去,问题很简单,铁路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从沈阳都汴梁,才一天多,30多个小时,可是要从火车站下来,乘车回家,150公里的话,就要走三四天的时间,真的再远点,时间就会成倍的增加,路上的困难程度也会增加。

    现在,多了两条铁路,最少说多覆盖了三分之一的定海军人口,同时北宋的一些铁路网络,也通过的之前人描述和定海军的宣传,让人知道的,有的哪怕会稍稍远一点,只要有北宋的铁路网络,这样依然没有问题,无外乎是花费的问题。

    这就是回乡祭祖的人员增多的根本原因,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操劳一辈子了,也辛苦了一辈子了,本来以为在定海军可以过上好日子,安享晚年,谁知道,还可以回乡去炫耀,这可是大好事啊。

    跟随着老人回家的,都是一些妇女,当然了也有一些孩子,这些孩子都是上过最少4年学,在定海军系统的学习了一定的知识,对于定海军归属感比较强。

    这些才是重点,他们都在学校之中肩负了一定的任务,主要是展现定海军全面的东西,那些老人,妇女,他们接触的,只是定海军的一个方面,又没有经过学习,或许会说定海军的好话,却说的不全面,或者是说不好,可是孩子们不一样,他们本身就系统的学习过,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也很强,又有针对性的专门的进行过训练。

    他们会从自身,发展,未来的前景,还有很多的方面进行对比和论述,本身这部分经过了训练的孩子,他们学习的知识,掌握的知识点,就比北宋同时期的多很多,又专门的训练,当然是最佳的人选。

    当然了,定海军,肯定不会全部都依靠这些孩子,这些孩子只是定海军诸多安排的一部分,在第一批回乡的人员之中,还有一些外交部,还有政府的职员,这些才是主体,未来的宣传,组织,安排都是由他们来进行的,这样的人最少有3万人,这些遍布在整个北宋各个方面,对北宋的人口下手的人,才是这个和平演变的主体和核心。

    12月12日的,伴随着第一列春运火车,鸣着汽笛,从沈阳站出发,一场声势浩大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开启了。

 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

    春运的第一天,如期的到来,对于定海军来说,各种各样的预案,那是提前的准备了,从列车到人员,再到统一的安排,整个发展都没有意外,顺理成章的进行。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作为春运唯一,也是最关键的交通方式,铁路成为了出行的必然选择,要发送旅客,很自然的,就必须要有列车,只有足够的列车才能够发送人员。

    定海军提前准备,无论是新建的列车,还是其他的方面的列车,整个量能会逐步的放大,第一批,是早有准备,一切都按照规定和顺序,显得有序而自然。

    今天整个定海军,一共发了100列列车,其中汴梁方向的50列,其他两个方向,加起来50列,按照一辆列车,可以运送2500人左右,春运第一天,不算是满员,可是日发送旅客超过了22万人,可以说,创造了一个不小的高度。

    当然了,这只是第一天,春运没有这么简单,未来,整个数字会逐步的放大,到了阴历15日到20日的这几天每天最少也是400节的列车,日发送人数,肯能达到90万以上,甚至有可能达到百万。

    京兆方向,还有两淮方向的复线修建完成,可是分流作用并不大,除非是在路上,或者是经过,否则的话,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汴梁周转,毕竟,这里是目前北宋铁路网的核心,到任何地方的火车,从这里走都是最方便。

    定海军提前做出了准备,井然有序的发送了数目庞大的旅客,这对于已经规律化定海军而言,就如同平时的一点点泡沫一样,没有引发任何的波澜,可是这么一个春运,对于北宋而言,却是一个大炸雷。

    铁道部知道春运的威力,提前也提醒过北宋,会有大批的人员到来,通过合作的火车站和铁路体系,提醒变得容易,北宋哪里见过这样的事情,去年也有几万人过来,可是那毕竟是几万人而已,而今年,那是几百万人,北宋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第一天的22万人,其中,大概有4万人左右,会到达汴梁,这中间,有一半以上,就是在汴梁,或者京畿附近,还有一半是周转。

    对于汴梁这一座城市而言,4万人的涌入,并不起眼,可是单纯集中到了火车站上面的,就有些显眼了,一列列的火车入站,下车的人员暂时只能在火车站的附近,顿时越聚越多了。

    需要周转的,要去定回家的车票,可是汴梁的车次,没有定海军增加的多,同样的车次,增加了人员的前提下,混乱必然产生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买到车票,相当多数,还必须要滞留在汴梁,这就给汴梁增加了许多的压力。

    如果只是这个方面,恐怕还不会引起汴梁的重视,可是要知道这只是春运的开始,未来,旅客的人数要持续的增加,按照计算,通过汴梁周转的,最少占据了整个人数的六分之一,那就是100万。

    汴梁一共才100多万的人口,在春节这么20多天的时间之中,集中过来100多万,这会对汴梁产生巨大的压力,之前,火车站方面的定海军人员,就已经照会开封府了,可惜没有引起开封府的重视,现在,放任这些人滞留在这里,也不是个事啊,为此,外交部出面,跟东府直接联系了。

    铁道部通过工作的关系,跟北宋铁路方面,这个没有强制性,也不会引起重视,就算是重视了,铁路方面,也没办法的影响到开封府。

    定海军,目前已经成为北宋最为关注的问题,双方外交也非常紧密,这样有首席大使提出的,很快就直接送到了韩琦这里了。

    哪怕是接近年底了,韩琦也正在为工作,忙的脚不沾地,从运河工程的开启,再到两个工程的继续,进入到冬天之后,就是农闲的时节,可以组织人员进行工作,这样不耽误来年的春耕,同时,他也在做最后的梳理和抽调,虽然连续的失去人口,可是劳务派遣,已经成为了北宋最为重要的收入,这一点,没有人会放弃的。

    在去年120万的基础上面,今年又有所增加180万左右,这对于北宋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利好,要知道,这个劳务派遣,可是一个长线的资金的,从现在看来,如果保证600万左右的劳动力在定海军,每年创造的利益,可能超过12亿,这个可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汴梁火车站人流量,就开始上升了,定海军外交部照会,让韩琦吃惊,真的会有这么多人回来么?

    可是他又不得不相信,派人到火车站调查一圈,回馈的消息,让他紧张了,一共就接受了4万人左右,2万人在附近的,都没有完全疏散完毕,差不多有1万人滞留在附近,另外的2万人转车的,只是转运了3000左右,还有一万七。

    记起来差不多2。7万,这不算什么,对于庞大的汴梁而言,这个数字不起眼,可是明天,后天,不但每天都有这么多,还会缓慢的增加,这可就要命了。

    真的到了高峰期,按照定海军的说法,百万人过来,那不是要出大麻烦的,汴梁的接受能力,根本就承受不了。

    有心告知定海军,可以不要这么多人回来,让他们留在定海军工作好了,可惜他却说不出口,过年回家,这是一整年的盼望,真的不让他们回来,这些劳工们,他们会怎么想。

    同时,定海军还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这些劳工,他们都是带着相当多钱回来的,他们来到汴梁,就肯定会在汴梁消费,哪怕是停留个一两天,以他们的手中的资金,肯定会有一个相当高的花费,这对于汴梁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钱,从定海军影响之下,北宋解决了经济问题,北宋的高层,对于钱的敏感程度也在上升,钱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而消费,带来的税收,整体的利益,还是让韩琦看重。

    虽然,定海军没有给出确切的数字,可是如果100万人,每人在汴梁花费10贯的话,那就是1000万贯,如果是20贯,甚至是30贯的话,那就更多了。

    别以为这些工人没有钱,经过一年的工作,对定海军那边,工资水平,有一个初步了解的韩琦,知道,这些人,最少是几百贯的拿回来。

    哪怕现在财政收入,已经非常高了,可是几千万贯,甚至更多的消费,落到了汴梁的头上,还是集中在半个月的时间展现,这个绝对不能错过。

    从韩琦重视这件事情开始,一切都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北宋的铁路网,无法承受这么多的旅客,可是还有公路,还有水运,只要统筹完成,组织好,100万人,在17天左右的时间,平均每天,需要转运的就是几万人而已,这个量虽然不少,却可以承受的。

    整个国家机器动用起来,最终的威力,是非常巨大的,北宋甚至动用了一些漕运的船只,反正在春节这边,这些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只要破冰了之后,就可以开行了。

    滞留的人员很快就得到了梳理的,并且第一天的数字也反馈上来了,因为滞留的关系,还有转运时间的关系,这部分在汴梁的人员,大概在汴梁这边,呆了4个小时到6个小时不等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之中,他们并不是干等着,而是不停的消费。

    本身,他们就是回乡探亲,而且第一批前来的,还属于是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