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774章

皇宋锦绣-第774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青山这一次来,不但有确认,小张屯到底能够抽调多少人员,在县衙之中,是有一定的登记的,可是为了避免钻空子,还是有高官和捕头衙役们一起,来到基层。

    过去的这些时间之中,四大家已经走了众多的村庄,几乎每天三四个的,虽然县城不算小,可是人数繁多的村庄,也就是那么几个,把这些主要的给抓住了,人员确定下来,整个县城的抽丁,基本上,就能够完成了,剩下的,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过程,让这些偏远的,或者人少的村庄,主动报上来就可以了。

    主簿的到来,让本身就有些低沉的村庄,再次陷入到了谷底,特别是心中还有别的打算的里正和村长,他们还估摸着,如果能够跟捕头通融一下,他们的家人是可以保存的,可是现在,连主簿都亲自来了,显然,县里的高官,对于这一件事情的重视,是在他们的预料之上的。

    能够做到村长和例证的植物的,察言观色是重点,他们老老实实的不敢再提,只能够随机应变了。

    吴青山到了之后,也没有多做其他的,拒绝了里正家里的邀请,而是来到了晒谷场,早就让村长召集过来的抽丁,集中到了晒谷场上,几百人,乌压压的一片,周围,聚集着更多的人,他们都是抽丁的家人,看着自己的家人被抽中,有些生离死别的感觉。

    吴青山也是有水平的,并没有摆起官威,而是细声细气的说所有可以说的内容,这些抽丁并不是去打仗,是去北方学本事,那是一个比汴梁都繁华的地方。

    北宋跟定海军之间,联系比较紧密,而且因为输送大量务工人员的关系,开封府派出了很多人前往沈阳,他们也送了很多的信件回来,这些信件,哪怕只有少部分介绍沈阳的情况,也把沈阳描述的美轮美奂。

    吴家也有人去了沈阳,也描述了一番,虽然有些难以置信,可是定海军总是创造奇迹,想来也相差不多。

    晒谷场上,所有的人,都是一片木然,哪怕吴青山说的天花乱坠,也动摇不了他们伤心的心情,他们都是被抽调的,一旦出去,天知道最后是怎么样的。

    吴青山把所有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在过去的一周时间之中,他已经走过了20多个村庄了,大部分的情况都大同小异,如果换成以前,他只能够依靠政府的官威强压,硬按他们低头,可是现在,他有别的办法。

    县衙之中的数据,大概是280人左右,跟里长稍稍沟通了一下,最终他们抽调的数字是330个,比起县衙记载的多,可是他却带了足够资金。

    从韩江把6000贯送入到的东府,钱已经分发下来了的,东府又凑了一部分,地方县衙,也在上一年度的管理费之中拿出来一点,算是把40贯的安家费给凑齐了的。

    有时候,单凭口说,无法解决问题,只有用钱来解决。

    330人,一人40贯,就是1。32万贯,按照之前,北宋铜钱的话,一贯八斤,怕不是快10万斤,可是现在,有了定海币,重量大规模的减轻,只有2万斤左右。

    跟着吴青山出来的,还有十多辆的马车,装备着这些现金,当十来个大方桌被放在了晒谷场上,然后摆放上去现金的时候,所有人都抽不离目光了。

    哪怕是放在汴梁,40贯都不算是很小的一笔钱,更别说小张屯,这只是一个偏僻的,并不发达的小村庄,依靠着种田,能够管饱,可是钱,真的很难赚,这也是小张屯落后的根源。

    现在在抽丁已经成定局的前提下,他们选不选这40贯,都必须要去,谁不会选,在说了,对于普通人而言,40贯已经够买命钱了,哪怕前途堪忧,可是总能够给家里留下一大笔钱。

    吴青山走的时候,小张屯总算恢复了一些热闹,一些家庭出来购买各种的肉类,也算是离别的宴请吧,出发的日子已经定下来了,就在一周之后,有些快,却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中。

 第八百三十八章 筑路机械

    北宋的河北,靠近大运河的地方,这里一马平川,一览无遗,是一片富庶之地,可是不远处,却是一个庞大的工地,不但集中了大量的人员,还有一些很特别的工具,特别是在铁路上面的车辆,这是专门修路的车辆。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一条新的铁路线,正在快速的修建着,定海军过来的专业技术队伍,还有各种的机械,都落地到了北宋,同样的,这么一个的关键性的工程,北宋也相当的支持的,派出了精干的力量。

    他们以为,自己是最精锐的,也是在过去的时间,建设很多的铁路的,或许会不如定海军,却也不会差太多,可是真正接触了之后,他们这才发现,差的太远了。

    定海军现在的修建方法,让他们完全就看不懂,跟之前传授的,完全不一样,可是效率却非常的高。

    跟随着定海军,学习了几年的时间,后来,在北宋绝大部分的铁路工程之中,他们都是主力,也修建了大量的铁路,现在,重新来看定海军的铁路修建来说,有些看不懂了。

    没错,别说是北宋的工人,就算是丁海军的,两年前修建过铁路,只要两年没碰,他就真的落伍了,因为很多工艺都完全不同了。

    没错,定海军之中,工业还有技术的发展就是这么的快,特别是重型基建上面的,伴随着各种的工具,特别是重装的工具的出现,整个建设的步骤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持续的学习,恐怕就找不到正确的步骤。

    原来,铁路的建设,主要是一些塔吊和葫芦吊,这样的个体操纵的省力的装置,他们在铁路修建的初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个12米长的钢轨,几百公斤,如果没有省力工具的话,单纯搬运他们,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虽然说,用一定数量的人,是可以搬动的,可是因为太重,力量消耗,会产生动作的变形,让铁轨安装的不那么好,或者是出现意外,产生伤亡,无论哪个,都不是修建铁路的初衷。

    有葫芦吊和塔吊,在可以省力,可以增加劳动效率,只不过,塔吊这样的,移动不方便的,最多也就是几十米的样子,必须要重新的安装,可是总体而言,效率较高。

    伴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哪怕现在蒸汽机产量有些偏低,单纯供给铁路都不够,这样的蒸汽机,对于铁路的效果,确实非常的出色。

    在稍稍的研究,10拥有40台蒸汽机组成,专门修建铁路的列车,就出现在了定海军的序列之中,成为了修路的关键。

    4台蒸汽机带来的庞大的马力,让无数铁路建设之中,需要耗费力量的工程,变得比较的轻松,而从山海关到汴梁的铁路线,一共900多公里,1800里,在这里,被分成了10个标段,每一个标段,只是负责180里左右,这样多段的施工,可以极大的提高施工的效率。

    这样的分开,在过去,有些小,在北宋追求效率的时候,别说是180里,30里都可以分成一个标段,一条四五百公里长的铁路,以20多个标段同时进行的,这样效率很高,可能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建成。

    使用蒸汽机车的铁路,就不能这么的随意了,当速度快到一定的程度,铁轨上面,有任何的疏忽,都会引起巨大的后果,再加上快速带来的安全性,对于铁路要求更高,不可能如同之前那么的放任了,在定海军提供的施工人员之中,技术工人的比例相当的高。

    10台筑路机械的出现,就解决了巨大的问题,从力量上面,一台最普通的蒸汽机,也最少相当于几百匹马的力量,换算成人力,那就更多了,在牵引,输送,安装等诸多的项目之中的,蒸汽机起到了巨大的效果。

    别的不说,以前,要安装一根铁轨,使用葫芦吊和塔吊的前提下,也需要最少30分钟以上,如果算上安装葫芦吊和塔吊的时间,那就更多了,也就是大量的分组,把整个施工队伍,分成数十个部分,用于分别的建造,在单位面积上面,上的人更多,这样才能够保证速度。

    可是如果使用机械的前提下,一根铁轨的安装速度,在最为极限的前提下,可以达到不足5分钟,其他各方面的铺设,也会在机械帮助下,更快的。

    机械永远比的人工更加的高效,特别是这样,能够提供巨大能量的机械,只要统筹结合,熟悉这个机械的使用方法,就能够大规模的提升效率。

    这就极大的加快了速度,1800公里长的铁路的兴建,分成了10个标段的前提下,甚至比他们曾经分四十个,五十个标段的速度更快。

    现在,大部分的铁路已经铺设的差不多了,就剩下几个桥梁,好在,在这里,没有黄河大桥,最大的,也就是三四十米宽的河流,这些,对于北宋都不是什么问题,更别说是定海军。

    从8月开始施工,到现在,10月初,差不多2个月的时间,可是距离完工,也就差不多了。

    对于普通的铁路,比如说,之前北宋的铁路来说,已经相当慢了,北宋的铁路比这个修建更快的很多,可是这个铁路不一样,别的不说,单纯桥梁的质量上面,就要比之前,高出好几倍,不但使用了更好的水泥和钢筋,在修建的时候,还预留了很多的量,防止出现问题,一般而言,要差不多半年的时间。

    在北宋提出了大量输入工人之后,从沈阳下达了一条命令,铁路修建提速,甚至还有4台新修建好的筑路机器,会从沈阳出发,投入到这个铁路的兴建之中。

    有了更多的人员,更多的机械,铁路修建的速度顿时大大的增加了,特别是两条关键性的桥梁的贯通,这个速度就更快了的,预计,最多半个月的时间,这一条铁路就会全线贯通。

    韩江放下了刚刚收到的密信,这是从沈阳发过来,直接针对北宋的这一次劳务输出的,一个是回复他的问题,也就是说,整个300万的管理费的问题,同意了,先抽调天路计划的资金,,不够的,会由定海军方面,直接的给补充。

    现在天路计划实际上是在停止的状态,不管如何,先弄好这300万人再说,有了这些青壮,未来探亲的人员,就有了理由,可以化整为零,甚至堂而皇之的通过这一条路,而不是隐秘的天路,这对于天路计划的投入,大规模的减少,这也是正常的。

    韩江当然知道,这笔钱,对于定海军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大问题,为了300万的劳动力,别说是3亿,就算是更多,也愿意给掏出。

    300万人,可不是之前几万人,这个需要一个完整的运力,主力当然是火车了,在不知道新修建的铁路线,到底是什么时候,能够修建完毕,在此之前,他只能够考虑北宋到山海关的铁路。

    一列火车,3节车厢,挤一挤,差不多能够容纳120个人,也就是说,一列火车差不多能够容纳下360人左右,300万人,需要1万列。

    以一天40个车次来计算的话,要单纯把这些人都给运送过去,需要250天的时间。

    这就是半年多了,别说北宋不同意,就算是定海军,也不会把时间给浪费了,北宋为什么这么快就同意了三抽一的这个办法,不就是为了钱么,为了最快速度的同意,他们甚至不惜给东府1成半,同时也接受了,第一年甚至要扣除4成5,为的就是最快的时间通过,然后获得足够多的管理费。

    半年多,甚至快一年的时间,这个他们绝对不愿意去等,节外生枝这一点,谁都会知道。

    300万人,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必须要重视起来,在北宋没有意识到之前,把人弄到定海军去,去了,就由不得北宋了,只有这批人弄到了,接下来,一切的工作,就容易了一大半。

    北宋目前的运输速度,铁路虽然还有余力,却不多了,增加发车密度,这个似乎不行,北宋的管理,已经到了极限了的,再快的话,肯定会出现问题,到时候,别说增加下来,

    增加了,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会出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

    出现问题,可不是愿意看到的,这是运送的人,还是密度非常大的,真的死一些,那可就影响大了。

    好在韩江还是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在认真的询问了定海军的铁路密度之后,他发现,如果把山海关到汴梁的铁路,给提升一下的话,不用更改设备什么的,直接使用定海军的人员,这样可以让整个的行使密度增加3倍,也就是说,可以让日发送的火车数量,达到120辆,这等于说,运输的效率,一下子提升了三倍以上。

    这样算下来,就算是把300万人,集中给送过去,也只是需要2个月的时间。

    同时,韩江也比较的关心,汴梁到山海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