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632章

皇宋锦绣-第632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目前铁路只是通到了函谷关之前,甚至说,目前正在运营的铁路,只是从汴梁到应天府的一部分的,可是不并不耽误其他的人看到铁路的好处。

    300多里长的这一条铁路,在经过了测试之后,开启了运营得,在最初的时候,没有开启客运的线路,相对于要求更高。

    不过货运线路已经非常可怕的,最初的时候,这一条路线,只是为了帮助汴河分流,可是伴随着运输量的逐步的增加,效率的增加,这一条路线已经承担起了巨大的作用,超过了汴河的5倍,甚至汴河从主导的路线,变成了辅助。

    在铁路的运力不断的增加的前提下,应了大量人员的呼应,这一条铁路开通的客运,并且一经开通,就展现了可怕的效果。,

    汴梁是什么地方,是整个北宋的首都,云集了超过百万的人口,并且还有大量的流动人口,相对于务农,前往汴梁做一些零工,都比务农的收益更高。

    应天府是什么地方,是南京,是整个北宋除了汴梁和大名府之外,最重要的地方之一,这个地方跟汴梁之间,天然的就有很多的联系,无论是正常的交流,还是一些其他的交流都非常的多。

    最开始,只是开通了3列车辆,每一列大概运输300人左右,可是这个数量不够,后续增加到了7列,10列,最终达到了每天20列。,

    这些列车,只是在货运类车的间歇开启的,可是他们却创造了巨大的效益,加上货运的效益,三司的数据,最终的月收益,超过了30万贯。

    这可是可怕的数字,要知道,整个300多里长的道路,整体的投入,在600万到700万之间,就算是加上了征收土地的耗费,也不会超过千万贯,每月的30万贯,意味着大概35个月左右,就可以收回整体的投入,这个不到3年的时间,回报率来说,是非常的高的。

    现在北宋最为热门的高利贷,他们的收益也不过是这个数字,还有一个极限,甚至有收不回来情况,铁路却可以保证这个,顿时,无数人都投入到了铁路投资之中,通过方方面面的关系,推行着新的铁路的兴建。

 第六百八十六章 统计报告

    辽国撤军,虽然在山海关面前,留下了一些兵力,可是这些士兵,距离山海关,最少也有50里以上的距离,最多,只是监控着这边的情况。(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虽然,幽云还没有完全占据,可是已经拿到了12个州,已经是目前能够拿到的最大的数量,可以说,幽云拿下只是时间问题。

    以北宋军力,就算是现在,在西北出兵,进攻云州,云州的防护,根本无法抵挡,只不过,这样下来,战场就铺的太大了。

    对于枢密院,还有其他的大臣们看来的,稳定住幽州,先把折津府,给经营好了,稳定的作为的基础了,再考虑云州,只有4个州不到,到时候无论是战争的强度,还是烈度,都不会很大。

    幽云的拿下,对于北宋而言,是振奋的,这个一直都盘旋在北宋几代皇帝身上的梦魔,终于被解决了,长城,终于完整的落到了北宋的手中,只不过,效果没有想象的那么的大。

    韩琦目前主导幽云,他打了一个时间差,在定海军的船队,大概是一个月过来2次,从最开始的70多艘船,到后面,增加到了200艘以上,一次性运走的,也从5万人左右,提升到了15万左右的。

    这样的行动,一共持续了4个多月,几乎整个幽州都空了,原来差不多集中了的150万,后来通过调查,特别是清理隐户,最终差不多是190万左右,抛开那些投奔了北宋的,差不多有12万左右,还有一部分不适合乘船出海,病弱的和年纪特别小的,最终这一部分大概5万人,被收拢起来,剩下的170万左右,全部都给送出去了。

    琉球,在定海军第一步开发之后,迎来了一个人口暴涨的时期,四五个月的时间之中,本身大量工厂的搬迁,在定海军经过了甄别之后,合适送到琉球这边的,大概是30万左右,这些是定海军在琉球的根基。

    在琉球各地的,搜索土著,整个琉球,居然有80万左右的土著,这部分,基本上被俘虏,成为了居民的一部分,不过地位不算很高,他们都是类似奴隶和苦力一样的存在。

    不过相对于更加残酷的奴隶,他们是有一定的保障的,可以享受一定的自由和薪水,最关键的是,可以吃的饱,吃的好。

    新增加的170万之后,琉球的人口可怕的达到了接近300万,这部分的人员到来,肯定会不习惯,可是定海军早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准备,努力消化这些人。

    幽州,在完全空了之后,借助着销售这些人口的收入,引入了定海军的施工队,趁着秋冬的苦水季节的,一条条的河道被的清理出来,原来,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延续到折津府,现在早已经废弃,在原有的基础上面,重新的开启的,耗费的劳动也不少。

    可是一旦这一段被重新修整,从汴梁可以乘船一直到折津府,这对于折津府的提升会非常的大,而伴随着折津府的开发,大名府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要知道,大名府是为了防备辽国而开发,在历史上,曾经大名府跟折津府并立的时候,大名府的地位跟折津府也是无法相比的,一旦折津府立足下来,大名府的地位也会不保。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虽然已经入冬可是在韩琦的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资金,趁机开始移民的工作。

    中国北方,土地贫瘠,人口众多,人均的耕地面积非常的稀少,有些已经达到了能够承载的极限了。

    在这些中间,抽取一部分,填充到北方,幽云这里,如果按照农耕的话,最少可以容纳500万,到800万人,如果真的有这么多人注入,这里一定可以重新的辉煌起来。

    北伐完成了的,北宋的疆域扩展了,人口开始逐步的转移,这些都是按部就班的,只不过韩琦的动作快了一些,一部分州郡的结构,也在构架之中,整个下半年,相对比较的平静。

    又是一年的冬季,又到了审计的时候,这是从定海军传出来的,传统的虽然有审计,却没有如同定海军那么的系统,多是偏重某一个体系。

    现在,以全国的范围之中,以粮食的总产量,各种的税负,还有收入和支出,把这些列出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统计,然后根据往年的情况做出一个对比,就可以知道,目前的财政状况。

    实际上,在过去的三年,整个财政的收入,是迅猛的增长的,这中间,最大的,实际上还是商业税收。

    以往的商业税收,只是笼统的,定了一个简单的数字,无论是三十税一,还是十税一,这些都是比较笼统的,没有一个侧重点。

    定海军把商业开放到了全国,不但贡献了大量的税收,目前,整个商税之中,定海军贡献的,已经超过了72%,这个数字非常庞大,同样的,在一些有政府和地方投入的项目之中,还有相当的红利,这部分,构成了收入的大部分的增长点。

    在庆历六年这一年,北宋的商税收入,达到了惊人3750贯,这个收入,已经相当于3年前,整个政府财政收入的2倍左右了。

    其中,三分之一是原来的传统税收,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新增的红利,还有定海军提供的税收,单纯这一点,就让北宋的财务状况健康了不少。

    定海军在中间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各种新的产品,还有更加高昂税负的项目,可是定海币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北宋的钱荒一直都存在,北宋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哪怕没有赵信的穿越,北宋的经济盘子也相当的大,铜钱从来都没有足够过,并且北宋的铜钱,影响的还不是北宋一家,辽国,西夏,朝鲜,日本,东南亚,这些跟北宋有一定商贸关系的,都是受到北宋的货币的影响。

    甚至一些小国,甚至是辽国也是同样,他们自己不铸造货币,直接拿了北宋的货币来用。

    如果,北宋不是铜钱,而是信用货币,单纯这些,就可以通过这些造币和贬值,控制周围的国家,可惜铜钱是贵金属货币,他本身有价值,甚至某些情况下,还会出现倒挂。

    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面,制约了商业的繁荣,一些铁钱,飞票,还有交子也应运而生了。

    现在,定海币的出现,从一开始,就比较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定海币不是纸币,是不锈钢的币,不但制造的非常的精美,当冲压设施,还有不锈钢的研究,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定海币的制造,已经不依托赵信了。

    不锈钢,本身就是的硬度和各方面性能都非常出色的材料,本身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再加上合理的设计,锯齿边缘,还有精美的图画,这些成为了被追捧的,不容易造假,还方便使用,一旦出现,就风靡了整个北宋。

    大量定海币的出现,让整个北宋的市场更加的繁荣,到现在,整个定海币的总数,已经超过了30亿贯,而且在不断的扩张之中,这样解决了北宋货币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有了充足的货币,不用以物易物,流动性也在增强。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同样一块钱,如果只是买一种东西,那么他就是一块钱的价值,可是如果在七个,八个,甚至更多的摊位,不同的流动,他所创造的价值,就不是一块钱那么的简单了,他会增值。

    不断流通的货币的,也让商贸的收入开始增长,不说是全民皆商吧,最少说,大量的商贸活动开始出现,税负也提升了不少。

    本身,因为北伐,大军开动,还有大量的建设,造成的一定程度的开支增长,可是在千万贯,规模的税收增长面前,这些直接就被填平了。

    如果只是钱的增长,这只是数字,可是切切实实的,整个北宋东西是在增长的,打个比方吧。

    原来,在深山之中,长在深山的各种果子,食物,还有矿产,他们就躺在那里,甚至腐烂掉。

    现在,当这些东西有了商业的价值,同样,有了比较不错的交通环境,可以运送到适合销售的地方去,这些东西,很自然的,就拥有了价值。

    同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各种基础矿产的生产量,各种的商品的成交量,这些都可以用最简单直观的数据来表达。

    对于北宋来说,实际上,最为基础,也是最为根本的东西,实际上是粮食。

    从西北突破之后,一个河套盆地,就让整个北宋增加了数量可观的耕地,这个数量大概是3000万亩以上,最关键的是,这些土地,绝大多数都是中上田。

    跟传统的耕地区域的守旧不一样,这里本身就是来的飞地,几乎都是韩琦一手的主导的,在他的支持下,很多定海军的先进耕种方法,也在这里使用,而黄河的水利体系,对这些耕地起了巨大的支持的,这些到庆历六年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一年两季,冬小麦和棉花交错,冬小麦的产量,平均达到了4。5石,也就是说,3000万亩的土地,一共收获了1。35亿石,单纯这个,就足以多养活三四千万人,最关键的是,还有棉花。

    棉花的产量不大,大概是3石左右,大概可以产出1石左右的皮棉。

    也就是说,3000多石的皮棉,这些如果用于织布的话,基本上损耗并不是很大,按照定海军的收购价格,单纯这一点,整个西北的收益都相当的可怕。

    西北的增加,那是净增长,这对于整个北宋来说,相当的关键,一下子在原来的基础上面的,提升了一大块,就算是政府手中,也有足够的粮食,应对自然灾害,这对于北宋稳定性,效果非常的好的。

    同样的,定海军也不遗余力的推动的农业的改革,一些种子和肥料,先进的种植方法,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整个北宋,这一点的幅度并不大,可能会让北宋的平均亩产,提升个10…20斤左右,可是这个,扩展到了整个北宋8。5亿亩的土地上面,也非常可怕。

    两者叠加到一起,整个北宋的粮食产量,增加了超过2亿石,单纯政府的税收,都增加了不少。

    谷贱伤农的,这一点,对于王朝来说,是尽可能的避免的,如果以往,没有统计,没有钱,三司可能只是小幅度的控制。

    可是现在,单纯税收,就让整个政府的收入,提升了好几千万贯,拿出来一部分,用于平易粮价,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做到的。

    目前北宋所有的粮库都充斥着粮食,粮食的价格下降了一部分,却没有达到伤农的地步,同样的,定海军的各种军粮的制作方法,也增加了保存的时间。

    毕竟,完全干燥的粮食,可以保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