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629章

皇宋锦绣-第629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靠近北冰洋,也就是日本北部的区域,是传统的鲸鱼栖息地,哪里的又大量的鲸鱼活动。

    本身,因为长江渔场的产出,远远高于预期,本身,赵信没有那么快开启北海道渔场的想法,可是现在,这个想法被改变了,他还就必须要去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点,赵信还是知道的,他不知道,后世的捕鲸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可是没有吃过猪肉,总是见过猪跑吧。

    参考了鲸鱼的重量,力量,在捕鲸船上面,弩炮是必须的,还必须要是带着铁索的弩炮,在把弩箭射倒鲸鱼身上的时候,可以借助着弩箭的力量,把鲸鱼给拉回来。

    高标号的钢材打造的弩箭,还有韧性和强度俱佳的钢索,这些是基本的配置,当然了,还有大量动力装置。

    鲸鱼的重量,成年蓝鲸,最高可以达到70吨以上,就算是普通的鲸鱼,也多是超过10吨,这样的重量,就算是捕捉到了,要想把他们运送到船上,也不容易。

    用类似拖网式捕捞的大型传动装置,再加上足够的人力,应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

    同样的,为了保证效率,船也不用很大,后世的捕鲸船,综合性之的,会超过千吨,可是单纯功效性来说,几百吨就差不多够了。

    定海军能够制作万料的大船,千吨不在话下,可是为了锻炼,为了保证效率,最终确定的捕鲸船的吨位在2500料左右,换算成吨位,七八百吨,可是其中技术含量,还有各种的先进的机器非常的多。

    无论是操作性,还是抗击风浪的能力上面,都是非常强悍的。

    现在的定海军,已经拥有了极为强大的造船和设计的能力,在经过了最初的西式帆船之后,开始逐步的融合了中国式帆船,还有定海军本身的长处。

    各种螺丝的使用,出色的钢材,还有一些新的材料,这些船只,他们的性能大大的提升了,逐步逼近了风帆的巅峰时代。

    捕鲸船也是如此,在赵信提出了要求,并且简单的把功效告知之后,很快的,一个初稿和模型就弄出来了,接下来,就是一次次的测试和计算,最终,成型的时候,已经相当不错了。

    定海军目前,连万料的大船,都可以在一个月之间,生产出30艘以上,更别说这样的小船,2500料,这个在之前北宋已经算是非常大的海船了,可是在定海军,只要基本的结构出来,最少有50家船厂可以兴建。

    捕鲸,从最开始,就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工作,所以,赵信在确定了整个船的基本情况之后,就下达了单子,最少20艘船。

    不是不想制造更多,原因在于,捕鲸船对于技术要求很高,一般的民用船只的水手,必须要上船3个月以上,还要测试才可以。

    定海军的航海,只是刚刚开启,船甚至比水手都多,一些低速的运输船,大部分都是新手上船。

    捕鲸船,虽然是小船,可是是面向深海的,同时,还是捕鲸的,虽然只有2500料,可是水手的密度,可是比大型运输船都要多的多的,一艘船最少也需要150人左右。

    这样下来,20艘船,起码是3000人,这样熟练的水手,就算是在定海军,也不算太多,还是赵信出面,薛玉努力之下,才抽调到位,其中,甚至还有1500人并不是专业的水手,他们只是上过几次船的士兵。

    好在,捕鲸之中,真正需要操控船只的,差不多就是三分之一的人,剩下的,是需要战斗的并且使用力气的,比如说,装填弩炮,比如说,整理铁索,并且在射中了鲸鱼之后,把鲸鱼通过工具拉上来的。

    小船造的非常快,20艘船,几乎在一周之内完成了建造,中间不错多少时间,在得到了赵信指点之后,薛玉承担了这一项的任务,他带着人员稍稍的合练了几天的,在船下水之后,就组成了船队,一路的向北而去了,在他看来,海战他或许不行,可是捕捉海鱼,还不是立刻拿下,他却不知道,这一路,还真的是艰难险阻。

 第六百八十三章 辽国撤退

    山海关,惨烈的战斗几乎没有出现,谁都不是笨蛋,明知道无法攻破,却还要投入,除非是没有别的选择,人命在战争到来的时候不值钱,可是一旦损失太多,谁也承受不了。(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辽军想的是通过其他的方法,可是他没有想到,三条能够大规模的运用兵力的,都被堵上了,之前想的,棱堡的造价很高这一点,有些不怎么靠谱。

    周围数百里,都无法通行,要想绕道,必须要绕道千里之外,这个代价不是一般的大,就算是辽兴宗,也不得不考虑。

    战争打不下来了,接下来,当然是派遣使节的扯皮,辽国派遣使节,前往北宋,主要是质问,为什么不宣而战。

    如果说,之前,在幽云没有拿下来之前,辽国的使节,威慑力还非常的强,可是现在,一场北伐,连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就拿下了折津府,还有折津府周围的12个州,这意味着什么。

    北宋在战斗力上面,已经超过了辽国,辽国甚至连一个山海关都没有办法度过,要派遣使节,前来拿到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这怎么可能。

    顾左而言他,这件事情,任何一个礼部的官员都会,可以云山雾罩的跟他说个不停,但是就是不吐口,而趁着这个机会,北宋在疯狂的修筑棱堡。

    16座x字型的棱堡,在折津府修筑完成,北宋在这里就拥有了一个根基,接下来,就是根据需要,继续的修建。

    没有棱堡之前,长城,或许会是修建的唯一选择,可是棱堡的超强作用,在这里尽显无疑的前提下,长城,那是浪费的选择。

    棱堡,或许无法御敌于外,让敌人不能越过,可是一旦有一个棱堡竖在后方,任何越过棱堡的军事行动,都会非常危险的,以棱堡为依托,就算是野战,北宋也不惧任何人。

    辽国的使节,除了找北宋理论之外,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刺探这边的一些情报,幽云十六州丢失的太快了,快到他们根本就没有得到内部的一切。

    如果说,北宋没有准备好,或者说,没有足够的防备,北宋肯定不会把这里面的情况告知他们,现在,一些必要的准备已经完成,可以亮一亮肌肉了。

    首先带着这些辽国使节,观看的是位于的北宋境内的棱堡群,已经真正明白了棱堡的功效,知道棱堡是一种难以攻克的堡垒,看到位于原来北宋的北部,超过400座棱堡,差点没把使节给吓死的。

    4座棱堡,就挡住了辽国的几十万大军,损失几万,一点效果都没有,400座,这几乎是无法攻克的任务,同样的,在这个时间段里面,位于幽州的棱堡,也修建完成了40座,跟北方相比,无法相比,可是已经足以防护周全了。

    辽国的使节,还在继续跟北宋礼部在扯皮,反正胡搅蛮缠之下,总要获得一些收益再说,可是派回去的人员,已经把北宋的一些情况给传递回去了。

    当皇城司可以大规模的掌握一切的前提下,辽国的这些使节,这些谍报人员的动作,一直都在皇城司的监控之下,知道了最终的目的,当然是轻松的放他们回去。

    辽国目前,陈兵在山海关之外,几乎不可能攻破山海关,可是几十万大军,也不是开玩笑的,就算是再怎么的自信,狄青的5万大军都不能轻松的调回来,甚至说,在韩琦手中,也需要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兵力,随时准备战斗。的

    虽然说,这一次北伐,速度很快,只是打仗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牺牲也少,消耗也少,可是长时间的驻扎,确实不怎么的有利,如果能够用亮肌肉的方法,让辽国主动的退回,这对于北宋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扣除了虚张声势,毕竟,棱堡这玩意,那么大个,假也假不了,真的弄出来那么多的假的,耗费的资金一点都不少。

    在知道,在整个中国北方,有接近500个棱堡,甚至在幽州,都有几十座的时候,辽兴宗沉默了,同样沉默的,还有其他的文武大臣。

    实际上,无论是辽兴宗,还是辽国的武将,早有退意。

    棱堡这么一个可怕的,完全出乎意料的防御体系,不是辽国所能够理解,在找不到棱堡的弱点的前提下,盲目的攻击,只能够损失。

    辽国经历了草原上面的损失,还有幽云的损失,再也经不起更多的损失了,这一次调集全国人马,也是耗费巨大,如果长时间的在这里,没有任何的效果的话,没有意义。

    最终,还是萧惠提出了撤兵的建议的,然后辽兴宗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

    辽国虽然是一个国家,可是更多的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特点,就是屈服于强者,有强者就可以统帅一切。

    辽宋之战,辽国哪怕败的憋屈,可是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那不是正确的选择,辽国再怎么说,也是草原上的霸主,天可汗,现在这一次失败了,那么继续回去积蓄力量,把一切再拿回来就可以了。

    辽国负责谈判的使节,依然在北宋东京扯皮,虽然他已经非常清楚,在这么的扯皮下去,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的东西,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在谈判上,还是拿不到,可是他又不能回去,哪怕是待在这里,都可以。

    辽国在没有任何收获,甚至是损失惨重的前提下,开始了逐步撤兵,先是几十万皮室军,然后就是其他。

    对于他们的撤退,狄青并没有追击,无论是韩琦,还是狄青,都非常清楚,北伐的这一战,在辽国退兵之后,已经结束了,这个时候触怒辽国,会引来决战,真正在野战上,北宋能不能占据上风,能不能扩大战果,还是一个未知数。

    既然已经拿到了胜利的果实,何必去跟他拼命呢。

    在目前的状态之下,很明显,辽国本身已经遭到了重创,这个时候逼迫太过了,反而会拼个鱼死网破。

    失去了草原的几百万人口,加上幽云的150万左右,本身不足千万的辽国,可能只剩下三四百万的人口,这样的人口能够做什么,只要守住山海关,慢慢发展,辽国就会跟以前草原上面的游牧民族一样,逐步的衰落,再也不会有之前的威势了。

    就这样,辽国撤走之后,通过皇城司,知道辽军已经回归东京了之后,北宋禁军也开始陆续的撤军。

    当然了,作为新占据的领土,又地处辽宋边界,当然不可能全部撤退完毕,可是之前三十多万的军队,会减少到12万到15万之间,而原来,位于三关的二线部队,也会逐步上来,替换和接管,到时候,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数字。

    北伐到此,已经彻底的完成了,在仁宗的中期,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拿下了折津府,虽然只是收回了幽州的12个州,而没有把云州的4个州给拿下来,对于的北宋来说,已经足够好了,当整顿了北方防线,用棱堡把大部分的关键点位,都给封住之后,北宋的北方屏障,将会非常出色的。

    就算是巅峰时刻的辽军,都不可能通过北方的防线进来,而原来北方的军队,会跟西北结合,重点防范西北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驻军,节约开支。

    功劳立下了,封赏也在背后,毫不客气的说,韩琦只要是回归东京,几乎必然,会提升一级,要么是枢密使,要么干脆就是东府首脑。

    这些,将会是仁宗要考虑的问题,他必须要调整一些人,章德象和贾超昌,肯定要下去一个,具体是哪个,那就不好说了。

    韩琦很清楚这一点,并不去逼问,而是继续经营幽云,在辽国派出使节,跟北宋扯皮的时候,他主要的精力是放在了修建棱堡上面,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开启了最少80个,建成了40多个棱堡,把整个折津府周围,守了个水泄不通之后,他开启了对幽云的开发。

    被占领土,抛开辽宋之间的矛盾不提,换了一个皇帝,换了一个管理者,这中间,会出现多少矛盾的,其中有些利益层次,会不会同意,会不会反抗,再加上一些方法和税收,这些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最少说前面3年,必须要保持高压的态势。

    丁海军给出的解决方法,让韩琦欣喜,人都给你弄走了,留下来一部分,全部都是顺民,或者是之前就投奔北宋的,这种情况之下,整个幽云,有多少土地可以用于的发展。

    相对于贫瘠的西北,位于折津府,在历史上,就是汉族的繁衍生息的所在幽州,绝对是最佳的选择,甚至韩琦不用投入巨大,自然有商人和家族加入进来的。

    移民,这成为了幽州目前唯一的话题,幽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