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563章

皇宋锦绣-第563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海军的待遇很高,这些工厂的负责人的权利很大,地位也相对较高的,无论是钱,还是权,都不会有人主动放弃这个地位,最终,经过拉锯之下,还是普及了这个方法。

    经济和效率,成为了定海军的最重要东西,那些负责人,除了学习从上面发下的一些先进理论,自己也会充实学习,并且研究,怎么的提升效率。

    在最初的时候,运河开挖的时候,都有些争议,在高层,赵信几乎是一意孤行的推动了,因为总体的体量不算很大,最起码对于定海军来说,几百万上千万的投入,真的不算什么,赵信对于定海军的贡献巨大,他想要,就由着他了。

    最初没有人看出来什么,只觉得赵信好大喜功,伴随着运河逐步的延长,一些工厂,多多少少看出来了一点什么。

    这一条河,在定海军穿行了15公里,在15公里之中,除了少部分,大部分都是在工业区,几乎出了少数的工厂,其他的工厂,都是在运河很近的位置。

    目前工厂的负责人,秀才举人和其他的一些专属技术领域的人才各占一半,他们都是经过了长期的挑选,最终成功留任的,到了定海军之后,才认识到工业化的好处,也在跟定海军一起的成长过程之中,学到了很多,如何提升效率,如何降低成本。

    工厂需求,不单单是把产品运出去,因为定海军是一个岛屿的关系,他们的工业原料,还有其他的东西,都是依托着运输才能够运过来,没有这些原材料,工厂就会停工。

    虽然说,工厂的生产,有一定的极限,可是足够的原材料,才能够支撑工厂运转。

    定海军,经过了调控,一些重点的企业,他们的原材料是够的,却称不上的足够,甚至一些时候,海运出现少许的问题,或者是运输的一些问题,还会出现暂时的缺货。

    这种情况不经常出现,却会略微的影响效率,这也是所有负责人急需要改革的。

    可惜,他们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在海岛之上,最方便的运输就是海运,虽然现在,定海军修建了环岛铁路,在一些关键性的工厂之中,也设置了铁路线,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先是送到了铁路上面,然后通过铁路到了港口,然后装船运出去,物资运过来,也是如此的。

    看起来,不错,在合理的调度之下,他们也很容易的利用这个方便的交通,把定海军的无数产品运出去,送到了北宋的各个地方,可实际上,一次货物的运出,就牵扯到了两次的搬运。

    一次搬运,是从的工厂内部,送到火车上,这中间,稍稍远一点的,还需要先把货物送到了马车上,然后用马车把货物送到火车上面,这就牵扯的步骤更多了。

    就算是送到了火车上面,也不算完,还需要在港口,把他们运送到船上,不说出去之后,单纯在定海军,就要搬运两次到三次。

    定海军拥有着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系统,无论是用马车,还是用火车,都相当的方便快捷,在货场和港口,还有一些帮助搬运的工具,这总是不方便。

    之前工厂距离港口较远,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够依托铁路,他们调整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让自己的货物和原材料能够提前到达,这需要对港口和铁路进行协调,减少其中的消耗。

    这本来就是负责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当然了协调生产也重要,可是他们会留给负责生产的副手,他们外连的更多一点。

    如果说,没有这个运河的话,这样的事情,会一直持续下去,可是多了这么一个运河,就不一样。

    这个运河作为赵信督办的,整个定海军最重要的运河,深入到定海军的内部,一部分的工厂,就在运河之上,一些稍稍远一点的,也只是一两公里,这个距离,是可以接受。

    很多负责人,稍稍考虑,就想到了一种可能,直接装船,不经过铁路的转运的,这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

    这个想法,最初是一个曾经在港口区工作的提出来的,他通过计算了从工厂到铁路,通过铁路转运,再通过火车卸载下来,并且装船,他保守估计,如果直接装船运走的,可以节约2天的时间。

    两天,或许在时间效率并不高的地方,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的,有时候,官员们去的休息,去会友,就会浪费一两天的时间,甚至更多。

    可是对于的定海军,已经实行了流水线的方式,几乎在流水线上面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确到秒,甚至是更低的时间来说,2天就很多了。

    少了这么两天的时间,会让货物更快的送出去,会让原材料更快的抵达,在相同的时间之中,可以积累更多的原材料,只要调整开工时间,就可以做到更有效率的生产。

    现在的定海军,是买方市场,基本上,无论生产出多少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强大的销售团队给卖出去,这种情况之下,生产的效率高低,直接代表着经济效益。

    这种效益,在别的地方不重要,在定海军,就非常重要了,对于这些负责人来说,这个数据,就是升级的基础。

    在定海军,对于官职进行了细分,没有了传统的北宋的官职,虽然说,幕僚和各厅局,都带着职务,可是更多的,是赵信从后世带来的诸多标准,这个标准,细化了很多的东西,让官员们的升级之路,变得有些漫长。

    以目前运河的开凿宽度,只要在距离他们工厂最近的地方,开凿出一个专属的河港,就可以通过河港,直接装运上船,然后节约其中1次,到2次的装运过程,这就是大大节约,可以增加工厂的效率。

    一个人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当然很想保守这个秘密,让这个秘密,变成他一个人的秘密。

    可惜,这是兴办港口的,这不是一个小事,哪怕是河港,这也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决定的,伴随着消息的走漏,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一个人能够看到好处,其他人也同样能够看到,这就成为了人尽皆知的秘密了,并且,形成了一个潮流,所有人都知道了,都想要开启专属港口。

 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

    知道了最终的原因之后,赵信也有些哭笑不得,他没想到,推动效率和机制的方法,会造成了这么大的乌龙。(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没错,这些人说的都非常对,如果一个大型企业,比如说,钢铁厂,水泥厂这种的,有了他们的专属码头,他们的效率会提升很多,保守估计,节约个几天的时间没问题,同样的,也不担心这个码头没有人员。

    钢铁厂的产能是年产量200万吨,这200万吨,是成品的钢铁,需要无数的原料。

    定海军是一个岛屿,他几乎不产任何的资源,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要外运,从煤炭,到铁矿石,再到一些基础的微量元素,单纯进出口,这个港口的吞吐量,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超过500万吨。

    放在21世纪,一个基础打底就是500万吨的河港,还可以直接的通航海船,这样的河港绝对是最重要的,可是在定海军,这样却不行。

    赵信真的没办法告诉他们,海军,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这个时代,定海军有无数的海船的话,还要北宋干什么,整个世界,大片大片,没有被开发出来的土地,这些土地,都等着定海军来征服。

    可是要用什么来说服他们呢,海外的大陆,这简直是虚无缥缈的,在寻常人的认知之中,海外,最多就是一些小岛,哪怕是有来自阿拉伯,印度的商人,他们也是跟他们在一片大陆上面。

    中国跟印度,跟阿拉伯距离遥远,可是在漫长的岁月之中,双方的交流不少,唐朝和尚西天取经的故事,虽然还没有形成西游记,但是已经有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深入人心。

    赵信叹了一口气的,现在的港口,还是不怎么发达,如果能够普及后世集装箱的,那就好了。

    集装箱,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实际上的理论非常的简单,把原来,散装的,或者是用小的包装装载的东西,都转成标准的集装箱,这个集装箱,兼顾了,汽车运输,火车运输,还有船舶的运输。

    转运之后,再也不用大量的装卸人员进行装卸,而是直接用各种电动工具,吊车之类的,把集装箱从船上卸载下来,找一个码头堆放,然后根据所到达的地方的不同,进行的分类,可以选择汽车,可以选择火车,甚至是飞机和河轮,这样,极大的节约了时间。

    零散的装运,变成了整体化,或许,不如一次性的运到,可是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能够靠近海边的港口有多少,大部分的物资和商品,都是需要通过卸货和转运,这样的效率,比起原有的,不知道提升了多少。

    实现他们的基础,就是一个集装箱,这是一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可大可小的箱子,普通的钢铁就能够制造,通过后世的独特方法,可以在船上堆放起来。

    定海军拥有年产200万吨的钢铁厂,也拥有多种不同的钢铁配方,真的要生产集装箱,并不是不可以,但是,集装箱生产出来了,能够的做什么。

    后世的集装化,那不是一个集装箱这么的简单,这是包括了公路,铁路,海运,还有空运,全部运输方式,整合到一起,才形成的运输方法,这需要整个地球的整合。

    现在定海军,根本没有那样的条件,不足以建设,后世的那种集装箱码头,大型集装箱的散装船。

    不过,在没有办法兴建和普及的前提下,赵信可以推行了一个理念,那就是集装化的理念,现在的定海军,还,也不是一个合适的方法,可是这个理念可以。

    在没有机动车的时代,利用马车可以在公路之上,运输2吨左右的物资这一点,建设跟马车差不多大小,或者少打点的箱子,然后建设一些平板马车,利用吊车和其他的一些其中设施,可以平稳的把东西从马车上,或者火车上,吊装起来,运送到船上。

    比起后世集装箱,这个装载量小很多,却比较适合现在的状况,只不过,这个方案,可以保证陆地上面装卸,比如说,火车和马车之间装卸,可是一旦到了船上的,就不行了。

    现在的这些商船,制造出来,就是帆船的理念,要想容纳下集装箱不容易。

    一个两吨的集装箱,除非是装载的比重比较沉重,全部的金属东西,或者是铁锭的时候,才有可能比较小,就算如此的,也不容易进入舱门的,反倒是不如麻袋和小巷子更加的方便。

    要想上集装箱船,就必须要跟后世那样,是大型的集装箱散装船,可是这种船,也是到了后世才流行起来的,在风帆时代,这不适合,遍地的风帆,让甲板上根本无法放置。

    同时,甲板上面的空间,也相对比较的宝贵的,在遇到风浪的时候,大量的水手,必须要上到甲板上面,通过操控船帆,来抵抗风浪,如果甲板上面,放置了大量的集装箱,也引发问题。

    理论是对的,可是需要一定的改进,只要造船厂完成建设,赵信在建设海船之余,也会对风帆船进行改进,比如说,通过一些设计,让侧旋上开一些开放式的布局,在装卸的时候,可以直接的装上,这需要一些理论和时间,现在还不行的。

    在没有集装化和标准化的时候,转运,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北宋,或者是整个世界其他地方港口,在转运的时候,肯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

    一个非常标准的问题就是,哪怕再怎么的使用各种的起重装置,还有其他的东西,在装卸货的时间,都需要一段时间,北宋已经够快的,寻常的地方,一艘3万料的大船,可能装卸货物,大概会使用几天,甚至是的更久的时间。

    对于季风的航线,这样的卸货,可以接受,毕竟,较远的航程,一年来回一次,是可以接受的,这种时候,卸货和装货,浪费几天甚至是半个月的时间,都是可以接受的。

    北宋的各种精良的东西,只要拉回去,就是一大笔钱,这一点,也是所有海商,不远万里,来到北宋做生意的根源。

    可是定海军不一样,风帆战舰和三角帆的出现,证明了定海军海上航运的强大,特别是安装了三角帆的风帆船,他们已经初步上克服了季风带来的影响。

    原则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是有风,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可以让船获得动能。

    哪怕能够得到平均8节左右的航速,昼夜不停的情况下,一天可以达到180节以上的,这就是300多公里。

    一天300多公里的速度,这个非常可观了,哪怕打个对折,休息一半的时间,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