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454章

皇宋锦绣-第454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悍的,永远是在棱堡的城墙上面。

    一个25米以上高度的城墙,是棱堡强悍的原因之一,哪怕没有内部的布置,不能够灵活的运用,可单凭的城墙,就足以让棱堡拥有强大的防护能力。

    不过少了内部的布置,单纯只有城墙的话,棱堡的防御能力,最少减少了三分之二,也不是永远无法攻占的,

    那又什么问题,再怎么简化的棱堡,也不是10倍,甚至20倍能够简单攻下的的,单纯攻占城墙来说,就需要付出守军5被,甚至是10倍伤亡,才有可能攻占下来棱堡。

    赵信不过是随口一说,既然韩琦都想要用预制件来简化棱堡的修建过程了,那不如再简化一些,在关键地方,这种半成品的棱堡,可以很快的发挥作用,在战场上面,起到不小的战术作用。

    可是在他详细的跟韩琦一说的时候,却没想到,韩琦的眼直接亮了。

    不同于赵信的不同军务,韩琦可是从沙场上面,走出来的文官,大大小小参加过的战争,不知道凡几。

    棱堡很强大,这一点,在西北之战,已经着实的见证过,可是隐隐,韩琦总感觉有些浪费。

    一个永远无法攻破的堡垒,在防御作战上面,是不错,可是这样的防御,对于战术上面,就不太适合了,命名知道无法攻陷的堡垒,又有多少人会去攻击呢?

    可是这么一个半成品,看起来,防御是下降了,可是战术作用,却提升了。

    一个棱堡,500人标准,最少消耗的2500人,真的布置了10个棱堡,这就是2。5万人,这些可不是简单的炮灰,这些全部是精锐,哪怕是三国之中最强的,辽国,也不可能面部改色的,让大量精锐,就这么消耗。

    同样的,修建速度快,减少了内部布置,耗费也减少了很多,单纯外墙,可能投入只有1500贯,甚至因为节约的问题,未来要形成完整版的,会浪费个300到500贯,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浪费的行为的,效率提升了的,效果也提升了,韩琦这样的统帅,从来不认为,永远无法攻陷的最好。

    在实际应用之中,两军对垒的时候,考验指挥官的,就是如何更加精准的利用军队。

    慈不掌兵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真正能够成为统帅的,从来都不会惧怕牺牲,在关键的时刻的,甚至可以牺牲一部分人。

    一将成功万骨枯,用一部分的军队,消耗对手,这才是统帅应该干的,一比二都有人愿意了,更别说一比五。

    500消耗2500人,甚至更多,任何一个统帅都会做出这样的兑换的的,除非是一些关键性的地方,一旦放弃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的。

    听完了韩琦的讲述之后,赵信忍不住叹息一声,果然,他不适合当统帅,这么冷血的布置,他真的做不出来,可是仔细一想的,韩琦所说的非常有道理。

    用一些虽然强大,却不是攻占不了的防护,来吸引对方来攻,防御战,永远是防守者比较轻松,一个永远无法攻占的防御,对方也会想尽千方百计的,绕过这些。

    可是用一层层的防御,层层削弱对方的攻击,当真的到决战战场的时候,敌人已经被消耗到了极点了,当然战无不胜了。

    关于军事上面,赵信没有多少的发言权,他最多只能够建议,韩琦既然觉得这样做很好,那就这么做的,反正不管现在,北宋怎么发展,都不会出现问题的,有长弓和棱堡打底,就算是最强悍的蒙古打过来都不怕,更别说远远不如的辽国。

    一座比较咽喉,却不算很重要的桥梁,就在赵信和韩琦的眼皮底下,开始慢慢的完工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工地,在整个应天府到汴粱的300多里范围之中,类似的工地还有很多。

    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就是因为,这他是最适合繁衍的地方,有城市的地方,必然有水,必然有河流,中原因为黄河的出现,水网密集程度不如的江南的那么的发达,可是在一条直线上面,每隔三五里,就有一条河道,这也算是正常的,有些时候,甚至会近到一两里。

    在整个铁路施工的路线上面,大大小小的河流,最长的和最短的,甚至差了10倍以上的距离。

    这些提前施工的,将会决定了整个工期的进行程度,而在春节过后,伴随着一座座的桥梁的逐步完工,铁轨的铺设工作也已经开始了。

    在300里的距离之中,一共被分成了10个标段,每一个标段不过是30里的距离,然后招募了大量的壮年劳力,进行施工。

    修建铁路,在这个时代,几乎全部是要劳力来执行。

    铁路最重要的就是各种的建筑材料,枕木,还是有铁轨,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是有便利的交通状况,单独的铁轨并不沉重,按照后世的标准,12米一根的铁轨,平均每米的重量在25公斤左右,也就是说,一节12米的铁轨,也就是300公斤,这基本上一个两轮马车,可以拉起两根。

    四轮马车,可以拉的更多,差不多能够拉起六七跟,只不过那样马车,对于道路的要求非常的高,按照之前的计划,整个工程部门,大量征集的马和马车开启了原料的运输。

    能够本地解决的就本地解决,比如说,就近开设了沙场和石头场,甚至一部分的砖厂,为此,甚至泄露了一些技术,让红砖开始逐步的出现在在北宋。

    对于这些,赵信基本上是不在意的,实际上,类似水泥,砖头这样的基础建筑材料,如果当运输的成本,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根本无法占据市场,一般水泥厂的辐射范围有几百里,不超过1000里,可是砖厂,就基本上是城市的附近了。

    一块几分钱,甚至更少的利润,当运输成本激增的前提下,直接会让这个厂黄掉。

    类似水泥和砖头这样的基础的建筑材料,在逐步的发展之中,赵信是准备放开的,比如说,水泥的配方,就已经交给了北宋,逐步放开这个配方,只是专注于高端。

    铁路的修建,除了水泥砖头和枕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铁轨了,这个,是没办法放开的,也只有丁海军的钢铁厂,才能够生产铁轨。

    这些铁轨需要通过水运,从丁海军运送过来,其中会在洪泽湖进行中转。

    应天府到汴粱的铁路,通过的河流不少,可是能够通行的,只有汴河和少数大一点的支流。

    汴河属于是的北宋京杭大运河体系的一员,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遏制住咽喉的,这一条铁路的修建,就是为了缓解这一切。

    刚刚过了春节,寒冷的北国,冰雪还没有完全的融化,可是在破冰船的帮助下,汴河已经可以保持通航了。

    这倒是帮助了这个铁路的建设,汴河在除了冬季之外的其他季节,都是繁忙无比的,到处都挤满了船只,要想在中间运送铁轨和其他的建筑物资,是非常困难。

    一条150公里长铁路,两根铁轨就是300公里,一米25公斤,公里就是25吨,总共需要铁轨就是7500吨,加上其他的铁器和物资,总共的运输量最少在5万吨以上。

    这个运输量,对于本就繁忙的汴河来说,在寻常的时间,简直是噩梦,恐怕要把各种的物资运送上来,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现在,几乎独占的前提下,大量物资,通过水运,运送到了各个港口,以这些港口为节点,建设了大量的仓库,从定海军运输过来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了这些仓库,这样可以极大的节约时间,让每一个铁轨从港口运送到工地的距离,不超过50里,这对于整个铁路的兴建,也是一件很有好处的事情。

    相对于白天施工,晚上就停下来的其中体系,其他的工程队,几乎是日夜赶工,特别是最简单的土方,他甚至会工作到晚上,在一些马灯的灯光照耀下继续进行。

    如果有一个航拍的无人机在的话,就可以看到,300多里的距离之中,无数人员在这里夜以继日的挥洒着汗水,正是他们的努力,一个划时代的工程正在快速的完成。

    在这中间,还有一个更大的统筹体系,他们几乎如同润滑油一样,融入到了整个铁路的兴建之中,通过快马,把整条铁路的施工状况,汇总协调所,通过计算和协调,调配整体修建的速度。

    比如说,一些小一点桥梁,会放少一些人,慢慢的完成修建,一些大一点的,会多放人。

    当然了,其中也有例外的,赵信他们观察的这个桥梁,就是一个例外,这个比较小的桥梁,本身的建筑优先级,远低于的其他的,甚至起重机也会在一周之后抵达,一周之后,才是它建设的高峰。

    赵信和韩琦的到来,改变了这个进程,让它提早了也一个星期,不可避免的,对整体的计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一个最长不过是十几米的桥梁,对于全局的影响并不大,先修建就修建了的,只要稍稍的调整,最终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实际上,现在的施工进度,远比计划的更快,较为发达的水运系统,没有阻挡的独立运输,再加上因为出色的待遇和伙食,所激发的劳力们的积极性。

    这个时代,普通的农民,还是比较淳朴,要到大城市和繁忙的港口,才能够找到100文一天的工作,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而且伙食的标准还非常的高,这种情况之下,这些淳朴的农民,当然会拼命的工作了。

    如果没有统筹的话,这样的拼命工作,根本无法提升效率,每一段都有固定的工期,你这边提升了,那边不提升,也是没有办法,一些桥梁,都是有固定的时间的,不是说调整就可以调整的。

    可是有了统筹就不一样了,最少布置了120个统筹人员,在这个工程上面,他们会通过快马,进行联络和数据计算,然后找出最适合的施工方法,甚至有时候,一两天的时间,就会有上千的劳力,调整工作的地点,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整个铁路,分成了十几个段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效率不低的,原定,可能需要的3个月时间,才能够修建完成的铁路,可能不超过2个月的时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修建完成,这样的效率,非常的高。

 第五百章 韩琦的请求

    第二天一大早,赵信再一次的准备出发,这是最后一次视察,按照昨天询问的工程进度,今天,整个桥面的吊装水泥预制件的工作,就会完成,铺设的工作,昨天进行了一部分,今天会完成几乎大部分的链接的部分,然后就是浇筑之后,等待凝结的过程。全本小说网,HTTPS://。m;

    今天的视察,注定时间不长,赵信在汴粱已经待的时间够久了,再待下去,也不会有更多的用处了,虽然在汴粱,跟贵妃之间的距离更近一点,可是赵信不能随便的入宫,更不可能进入后宫,如果单纯通信的话,依靠着丁海军发达物流体系,保证3天收到一封信,还是可以。

    趁着早晨,出城较为容易的时间,赵信快速的出城,可是刚刚走出坊市,就遇到了韩琦。

    韩琦当然不是偶然经过这里,他是故意的,昨天视察,让他收获巨大,当天回到了汴粱之后,就召集手下的负责人,商讨半成品的棱堡,还有起重机使用的问题。

    半成品的棱堡,这个只是对于现有的棱堡,进行一定的调整,一些步骤被减少了而已。

    能够修建棱堡的工匠,只要有了这么一个创意,按照这个创意来,也能够得到差不多的结果,甚至某种程度上面,比赵信给出的解决方案更好,可是起重机就不一样了。

    赵信虽然给韩琦,简单的描述了一下,起重机的作用,可是这个理论,还有起重机之中的滑轮组这种东西,还是非常陌生的,哪怕赵信打了包票,这个使用起来非常简单的,只要稍稍的了解一下使用的方法的,然后相互配合一下,就能够最终使用起来。

    可是不了解还是不了解,甚至非常的陌生,这种情况之下,如何能够让他放心。

    本身韩琦只是准备观看一天,修桥有什么好看的,虽然丁海军的施工方法,非常的出色,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速度也相当的快,可是看一天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看第二天。

    可是摸不清楚起重机的工作原理,这让韩琦很是头疼,他跟幕僚们商议了一下,从幕僚之中挑选了的2个比较年轻和伶俐的,想要趁起重机的工作间隙,进行操作。

    看到韩琦的车队,赵信也有些吃惊,知道了韩琦的目的之后,赵信也是满口同意,这玩意,就是一个的举手之劳,或许在昨天,因为起重机的工作量比较的大,抽不出来多少的时间,可是今天,最多就用半天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