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387章

皇宋锦绣-第387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一直都是整个中原王朝的核心,以此衍生出了人口稠密的北方。

    在北方,粮食是不愁卖,哪怕在京兆府,在山西,粮食可比汴梁高的多。

    韩琦没打算卖出高价,当粮食总量上涨的时候,9000多万石的粮食,最少可以供1800万以上人吃一年的时间,哪怕一石500文,这也是一笔足足有4500万贯的财富。

    这笔钱不可能全部被灵州拿在手中,上缴国库,补充财政,还有一些后续的水利工程,可是毫无疑问,这笔钱将会成为灵州富足的基础。这也是韩琦在灵州书写的最高的篇章。

    跟这些懂得农业,懂得水利的官员聊天,进行的总是那么的畅快,韩琦几乎把野心,彻底的展现在了这些官员的面前,甚至因为他高谈阔论,还增加了几个追随者。

    这不是刻意的拉拢,而是志同道合之后,自然而然的吸引,君子群而不党,之前韩琦追随范仲淹,不是因为他屈尊于范仲淹之下,要完全听从他的命令。

    只是范仲淹的理念,信念,还有意志刺激了他,让他愿意为之奋斗。

    现在,在插手科举之后,范仲淹已经没有能力再起,这个禁区,将会成为他的教训。

    在变法派离开中枢之后,韩琦以为,他要有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重新的积蓄力量,重回中枢。

    插手西夏,攻占兴庆府,灭亡了西夏,本身已经让他大大减少了这个时间,可是他要用怎么样的方式重新站在北宋朝堂。

    不能小看这些,哪怕实力再强,能力再大,没有一个完整的施政方法,那是不行的,根本无法越过这一步。

    或许真的等十几年后,韩琦从少年的锐意,变成了中年的沉稳,会变得保守一点,可是现在,他别无选择,只能够在变法这一条路上面走下去。

    不过,对于范仲淹自上而下的变法,韩琦在灵州的亲身经历之中,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自下而上也不是不可能。

    在中枢,在京畿,那些保守派势力强大的地方,根本无法实现他的想法,反倒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之前,范仲淹和他们变法派遭遇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些问题,范仲淹强硬的手段,甚至最终,动了的科举。

    科举是什么,那是皇帝跟文臣之间,唯一能够控制的东西,不科举,几乎无法成为宰抚一类的高官,而刚刚科举完成的进士,也只是进入官场的一个基础,是一群青年学子,这就很好的把握到了皇权跟相权之间的平衡,当范仲淹动了这个心思,用科举来培养变法的力量的时候,结局就注定要完了。

    韩琦不会走范仲淹的老路,却会在范仲淹的基础上面,吸收一些有益的东西,找出来自己的亮点,进行改良,让变法进行的更好。

    在了灵州,韩琦用实际经验,证明了变法的好处,集中资金,对于一些地方进行改变,用整体的力量,改变整个格局,这就是灵州的变化之一,似乎,这个可以应用到其他的方面。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大型水利工程,庞大的投入,也就是在灵州,有了灵州和议的基础了之后,这才能够开启。

    在此之前,别说是2000万,3000万贯的工程,恐怕在北宋,开启一个300万的工程,都需要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努力。

    黄河工程提过多少次了,黄河是什么地方,那是中原的母亲河,也是包括汴梁在内的重要城市的主要水源,在北宋定都汴梁之后,单纯汴梁被淹的水灾都有十多次,算上之前周朝,那就更多了。

    可就算这么重要的一个水利治理的问题,不说把黄河彻底的治理好,那是不可能的,可是通过对于主干和支流,进行简单的疏浚,已达到延缓灾害的程度,这样都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那是没钱,哪怕一个官员,一个宰抚,胸中有锦绣的文章,可是没钱也是枉然。

    只有真正的站在那个位置,才知道这么一个老大帝国的不容易,以前年轻的时候,甚至为了上台的,他跟范仲淹,很是敌视吕夷简,把他作为贪官,作为逆臣,可是真正当范仲淹掌控朝政的时候,才发现,能够把持朝政几十年,没有出现大的纰漏,北宋还能够平稳向前,吕夷简的能力真的不差,有些事情,换做别人,还真的处理不了。

    有灵州作为基础,特别是有赵信的支持,要调动这些资金,或许对规模的如同西北水利工程这样的开发,很难,可是一些零星的,自下而上的,从最底层开始的改革,就不难了。

    韩琦主动把目光放下来,从底层开始,还是能够看到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再加上不再依靠底层的那些吏目,不是利用行政命令,直接用资金作为引导,如同灵州这样,由一些商人们来引导,这就避免了范仲淹所遭遇的问题,保守派不听从,绕过他们就可以了。

    在这一次谈论之中,韩琦也把它说出来了,很自然的,就吸引了一些人,两个人直接投了过来,还有一些人,对于他的这个有了好感,让他感觉到很兴奋,从这个入手,从下而上,用真正发生的改变,用事实说明。

    或许还无法动摇那些保守派,可是底层的民众,将不会被他们蒙蔽,谁都希望日子过好,明明可以更好,还是摆在面前的例子,为什么不参与呢?

    这是韩琦的野望和理念,虽然只是一个雏形,却不断的生根发芽,成为了他的施政纲领,只不过,他没想到,他的方法,只是拾人牙慧,当来自未来更好的方法出现了之后,他的这个方法也最终作古,没有发挥作用。

 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

    广阔的草原上,一辆马车正在疾驰,保守派在周和菊的带领下,有些落荒而逃,路上不是说话的地方,所有人都一脸的阴沉。(全本小说网,https://。)

    他们没有使用西北方面的车夫,而是自己带来的,大概走出去2里地之后,停下了脚步,周和菊还没有说话,几个年轻一点的,就直接问出来,到底是什么回事。

    言语之间非常的不客气,周和菊没有说话,旁边一个30多岁的官员,直接插口,帮周和菊说道:“不能怪老周,这个方案,本就是没办法实行的!”

    懂行的也有,周和菊顿时压力小了很多,如果全部都是不懂的,他要说服,就很难。

    在这位官员说完之后,就主动的分析了韩琦的话,还有他在枢密院,对于一些骑兵消耗的了解的。

    在北宋,能当官的,有几个笨蛋,年轻一点的,也是年轻气盛而已,周和菊这么沉重的解释了一遍,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的。

    “牛马的消耗,真的这么大么?”一个不愿意承认失败的青年官员,还有些不甘心的说道。

    可是就他本人来说,已经相信了这一点,都是保守派的官员,都被派到这里,执行这个任务,他们之间,是不存在本质的分歧的,没有必要在这个方面,替韩琦说话。

    同时按照常理,身材高大,健壮一点的汉子,总是要比身材矮小,体态瘦弱的多一点。

    北宋的马整体也比人更大,更不用说来自西夏的高头大马,站立起来,甚至比一个人都要高,更别说牛了。

    一般的人,能够有1石多的体重,已经算不错了,可是牛的体重,起码就是八九石,重一点的,甚至超过了12石。

    体重不代表饭量,却不会比一个人吃的少,哪怕只是和人吃的一样多,2000多万头的牲口,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瞬间,所有的希望都化为了泡影,这种打击比之前更大,这是充满了希望,却被直接抹杀的希望,你费劲千辛万苦想到的那一条路,本身就是一条死路。

    接下来,在回归帐篷的一路上,车子里面,没有任何的交谈,所有都在想着自己的未来。

    年轻一点的,有家族作为后盾的,还好一点,他们有时间,等待着东山再起,可是对于周和菊这样,超过40岁的官员,已经没有任何的希望了,等到十来年后,时过境迁,再从中级四五品的官员开始升么?

    如果,这个岁数,他是一个州郡之首的话,因为没有见到很多的世面,或许会以四五品官为一个终点,可是在汴梁,他甚至在北宋几个最高的机关之中,都做过一任,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最少也是一个三品,这就差别巨大了,这一次的失败,几乎永远没有重新的机会了的。

    回到帐篷,郭天看到垂头丧气的众人,不用问就知道结果了,问道:“怎么了,韩琦又耍了什么阴谋诡计!”

    周和菊没有说话,失魂落魄的回到自己的帐篷,一个跟郭家交好的,小声的把郭天拉在一边,简单的解释了一边,郭天也是大惊失色。

    他完全没有想到,最终的结果会是这个样子,这也太匪夷所思了一点吧。

    他自以为是聪明才智,看出来的问题,却完全没有被韩琦的放在眼里,毫不客气的说的,等于韩琦就摆着一个阳谋,那些牲口,是一个坑,没有一个完善的准备,别说是几千万的弄走,就算是几万,也都不容易。

    刚刚在帐篷之中,在等待周和菊他们的时候,郭天他们也做了一些设想,中间举出了一些例子,可是再怎么多的设想的,都不可能跟现在这样,这让他们无所适从。

    去过牧场的,垂头丧气回到了帐篷,郭天跟几个相熟的,却待在哪里没动,好半天之后,郭天突然的狂笑了起来。

    一边同僚,以为郭天被现在的情况弄的癔症了,赶紧想要叫醒他,却没想到的,郭天咬着牙说道:“即便是如此,我还要试一试!”

    旁边的人不敢得罪郭天,却还是想要劝说一下,可是他刚开了一个头,却被郭天打断了:“还记得牛马大会么?”

    “牛马大会?”

    他们就是因为这个牛马大会而来的,当然知道牛马大会,可是为什么郭天提到牛马大会,借助着牛马大会的问题,无论从正面,还是从侧面,已经证明没办法的前提下,再提它有什么用么?

    郭天的脸上,却是一脸的狰狞,似乎是从牙缝之中挤出来一样,一字一句的说道:“把商人们弄过来的,不是说,渭州牛马大会,还有之前交易,不是也交易了上百万头各种牲口么的?”

    这是公开的消息,无论是渭州牛马大会,还是后面的灵州交易,这都是庞大的,总量超过了3000万贯的成交,极大的支持了整个灵州水利的建设的。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没有这个海量的交易,现在的灵州水利,根本不可能这么的顺利。

    3000万贯的交易,就代表着最少200万头以上大型牲口,在郭天看来,200万头都顺利的弄走了,听说立刻排上用场了,还赚了不少的钱,这些商会都借助着这样的机会,扩大了不少经营范围。

    200万头都可以做到,2000万头,没有理由吧,在郭天简单的想法之中,并不意味200万,比2000万困难多少,他甚至没有去考虑,从渭州牛马大会,到灵州交易,前前后后,准备和中间直接经历的时间,已经超过了3个月的时间。

    旁边人不敢说话,他们之所以凑在郭天的身边,就是因为郭天的背景,他们是官,或许商人在他们的眼里,也没有多重要,可是像郭天这样,丝毫不以为意,还真的是少数。

    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变法派跟保守派的区别了,变法派以范仲淹为主,之所以来的这么猛,却消退的那么快,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除了官位本身,还有来自仁宗的支持之外,就没有别的力量。

    在失去仁宗的支持,同时,又失去了官位之后,他们能够动用的力量很小。

    可是保守派不一样,不愿意改变,往往是那种既得利益者,他们已经在旧制度之下过的非常的好,甚至侵占了原来属于别人的力量,这样才能够发展的好,这种情况之下,变法派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保守派的背后,全部都是守旧的大贵族,大地主,这个时代,是以官和贵族为贵的,商人们的地位略微有些提升,可是儒家士农工商的地位,他们还是在最底层,对于穿衣服的颜色和种类也都有控制。

    哪一个到了一定程度的大商人,每年的流水超过千万,可是他们地位,依然不是很高,没有一定的背景,说不定,就会被吞掉,他们的背后,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后台。

    一般的官员,或许会成为的一般的商家的后台,到了一定层次的商人,他们的后台,要么就是这些大贵族的本身,跟这些大贵族们,也是有些联系,或许,在北宋官方无法解决,但是从上到下,官方和商人一起,应该是能够给出点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