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288章

皇宋锦绣-第288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想,如果西夏进犯,边境军队缺乏只能够依靠城池固守,从汴梁调动军队过去,要2个月,肯定不可能从汴梁调动的,只能够调动比较近的,可是一旦这个铁路修通,2天半抵达,那会是什么,就算前期有些失利,也会很快的被挽回的。

    更别说的,这个马车的运力,一下子相当于20辆大车的运力,这才是关键,速度快,运力大,以前困扰后勤物资的问题,在这一条路修成之后,就再也不是问题了,这对于军事方面,非常的重要。

    不过,赵信知道,做成这些不容易,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桥梁。

    中国的桥梁,世界闻名,那些千年,甚至是一千多年的石桥,到了21世纪,依然还发挥着作用,这已经可以看出来,这个桥梁的神奇。

    可是铁路需要的桥梁,是平的,而不是拱形的,这是中国的短板,更别说铁路桥,对于性能,对于承重能力来说,都有巨大要求。

    北宋,以河流为运力,所以,河流非常的多,别说是1000公里,可能三五十公里,就有一条和,如何过桥,这是一个问题。

    有了钢筋,有了水泥,可是铁路桥的修建,特别是大型铁路桥,比如说,过黄河的那种,如果这些不解决的话的,无法直达的前提下,这个铁路修出来,也是有些鸡肋的。

    千头万绪,暂时,不必考虑这么多,赵信很清楚,要在北宋这边普及铁路网,是多么的困难,桥梁只是一个方面,密封,过桥,还有跟人口稠密的城市的相交,这些都是问题,还是巨大的问题,必须要一点点的解决。

    改进还在继续,主要是减轻车厢的重要,在试验之中,发现的问题,一一的解决。

    不过,第一条铁路的修建,已经订下来了,定海军虽然不大,却也有几百平方公里,跟一些海岛相似的是,整个定海军,平原是在外侧,赵信的目的,就是在外面,修建一条环线。

    在计划之中设计的那样,定海军靠近港口的这一片平原,是未来主要的居住区,另外一侧,绕过了中央高山时候的另外一段,小一点,地势也相对较高的地方,是目前钢铁厂的所在。

    从钢铁厂到港口,差不多就是30公里左右,这一条路,本身是准备修建水泥路的,但是现在,这个铁路的出现,就成为了更加方便的,铁路比起马车来说,容纳的东西更多,速度也更快,只不过是绕了一点。

    却可以让钢铁厂产出的东西,迅速的运送到港口,然后再运送到海州去。

    这是第一条,当这一条贯通之后,另外一个,就是从海州的洪泽湖的,这一段有些远,差不多300里左右,因为这一片不是江南水乡,到处都是水系,当然了,也不是北方,一览无遗的。

    需要实地查看,但是赵信相信,一定会有10个以上的桥梁,有些可以选择绕一绕,有些必须要修建,这样的话,桥梁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了。

    相对于技术水准更高的水泥混凝土大桥,赵信更加倾向于钢铁铁路桥,钢铁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在有了炼钢高炉之后,可以一次性完成10立方以上的铸件,对于一些不超过1千米宽的河面,两侧的铸件,结合起来,就可以了。

    但是之前,就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铁铸件的连接问题,可选择用钢筋混凝土,还有一些挂钩之类的,可是赵信更希望,把电焊弄出来。

    电焊,这个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方便的工具,两件钢铁的连接,电焊比起其他方法,都要好上很多。

    可惜,赵信对于电焊上面,了解不多,他只能够慢慢的研究,这个需要看命,运气好,可能很快就出来了,运气不好,就要老命了。

    很快的,赵信就把这两条铁路给布置下来了,在定海军的,这没问题,都是他们的地盘,政府下定一个命令就可以了,赵信也组织了一些测量的队伍,对于实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这些完全都是新的东西。

    赵信是弄出来一些测量仪器,这些仪器有些甚至是超过这个时代的,可是要培养人员,这并不容易。

    甚至测量出来的数据,也要使用上来,之前铺设的,是最适合铺设的3公里长的平路,环岛铁路,就不是那么的容易了,甚至这么3公里,能不能使用,还成问题。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开头的,只要头开好了,一切都好办了,赵信开始培养人员,教授他们使用这些仪器,并且找到专业的泥瓦匠,教他们,铁路的一些特性,注意事项。

    弯度不能太大,坡度不能太高,能不从山里面走,就不从山里面走。

    毕竟这个时代,在炸药和钻探这些,都没有弄出来之前,开挖穿山隧道,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好在,环岛沿海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比较平坦的地方,不存在什么钻山隧道之累的。

    这个跌跌撞撞的,也算是大体上完成了,可是未来,推广的工作,就困难了,在平原地区还好,一些惯常的平原,在钢架铁路桥的帮助下,应该不难,可是在中西部,遍布各种山峰和高原的地方,那就要出问题了,看样子,步子迈的太大了,也不好。

 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

    来到定海军,已经超过了2个月的时间,从庆历四年6月,逐步的进入到了8月,夏天已经过去,秋风一天比一天凉。(全本小说网,https://。)

    除了炼钢厂和铁路,赵信更多的心思,是放在定海军的调整之上,庞大的人力,再加上从大名府,还有整个北宋各地招募的工匠,定海军已经成为了大工地。

    钱如同流水般的花去,就算是负责资金的小吏,也有些目瞪口呆。

    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如同大名府一样,不但政府拨款众多,还有自身的营收,可以支撑的起每年几百万的花销,定海军原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一个边陲的小岛,最多也不过是几千人,可是现在,最少有35万多人,在这里挥洒着汗水。

    从淮南东路接收的灾民,基本上,已经到位了的,除了少部分老弱病残,不适合乘坐船出海的,暂时在的海州附近和洪泽湖附近安顿,剩下的,都到了定海军,一共是27万左右,这大大的出乎了淮南东路的预料,他们本身还以为,可能要一两年的时间,毕竟这么庞大的灾民数量。

    除此之外,还有接近8万劳力,一部分是从大名府,还有汴梁的冶炼司精简下来的人员,另外一部分,就是从各地招募的工匠。

    任何时候,钱都能够解决一切的问题,更别说定海军这样,只要解决了基础的原材料问题,他们已经可以负责生产,而不用大量的从外面运来。

    水泥厂已经扩张了数倍,海岛上面的特殊环境,还有2个月的时间,赵信在定海军上面树立的一系列的棱堡,已经保证了他们的安全。

    虽然在后世,海岛的防御更加不容易,需要面对着从各个地方可能到来的袭击,可是在这个时代,整个东亚,所有的强国,都把目光放在陆地上面,海上的力量几乎没有。

    否则的话,无论是灭了的北宋的金,还是灭了金的蒙古,都可以轻而易举的从陆地上击败南宋,可是一条长江,一个的海上屏障,足足抵挡了他们上百年的时间。

    元蒙,也是在灭掉了中亚诸国,获得了远超过这个时代防御的回回炮,同时,在阿拉伯人手中,获得了一大批海上的力量,这才突破了长江防御,灭亡的南宋。

    从这个意义上面说,只要小心点的,仅仅是自用的话,水泥是不会流失出去。

    实际上,整个定海军,在水泥的使用上面非常的奢侈。

    水泥本身的难度不大,又不是高标号的水泥,只是一个的简单的,负责粘合作用的水泥,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那些到现在,都非常震惊的古代建筑的,在那个时代,并不困难。

    把黏土和石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一些贝壳,或者火山岩石,这些的已经是摸索出来的配方,北宋实际上,已经开始大量的生产了,并且到了陇西的韩琦,也在陇西建立了的最少4个大型的水泥工厂,负责生产水泥,建设棱堡。

    可是他们的生产,更多是如同之前的铁匠作坊一样,自己生产,最多是集中的人多了一点,可是赵信这边,却是真正的工业化大生产,效率提升了100倍都不止,成本也降低到了相当的程度。

    就拿现在,水泥厂的水泥来说,成本上,最多就是北宋生产的十分之一,这在大规模生产的产品之中,差别非常的巨大。

    当然了,水泥这一种战略性的物资,定海军自己生产,自用是可以的,向外销售就不行了,军事上面有特殊的用途,在很多方面的使用,都要受到限制,这一点,赵信明白。

    在定海军的使用,就没有顾忌了,从他到来之后,开始逐步的调整,原有建设的房屋,会逐步的改变,到最后,定海军会普及成六七层的小楼。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的,之前赵信不再,负责人把住宅铺开,哪怕只是3万间房子,6000多套,可是占地面积,超过了120万平方米,也就是1。2平方公里。

    看起来不大,整个定海军,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真的不大,可是这些是在一间房子住8个人以上,当这个扩张10倍,甚至是20倍的时候,定海军适合的土地,就不行了的。

    6层楼,这样的总容积率会扩大三四倍以上,这样下来,就算将来发展到三四百万的数字,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住宅面积会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下,这是极限。

    目前,定海军,可以使用的,适合主宅的土地,也就是200平方公里左右,划出一百万,剩下的可以规划为轻工业,商业,还有管理区域,这是比较符合城市发展的。

    道路已经在规划,住宅也一个个的拔地而起,现浇建房,虽然慢了一点,可是最少有2000栋,已经完成了主体的工程,就等待着内部装修了。

    不过,现在的房子有些怪异,玻璃还没有生产出来,暂时还是使用原来的窗户,这在高层上面,有些不太合适,可是赵信现在真的没有能力,再开发玻璃了。

    实际上,玻璃的研究,在苗家庄就已经入手了,无外乎是把一些类似石英,或者是合成石英一类的原料,混合在一起,经过煅烧,把沙子变成玻璃。

    可是,赵信有些低估了这个难度的,在有了高温温度计之后,实际上,温度已经不成问题了,这一点从新成立的陶瓷作坊就可以看出来。

    以一些熟练工为基础,最终构建的4个大型的陶瓷窑,他们分别生产低端和高端不等的陶瓷,在精确的温度下,不但质量大规模的提升,良品率和窑变的几率也大大的减少了。

    在窑变不可控的前提下,没有任何一个窑主,愿意发生窑变,每一个稀世珍宝,那都是在上千,甚至是上万的窑变之后,才诞生的,这个稀世奇珍虽然宝贵,可是跟成千上万的普通窑的耗费比起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稳定良品率,出色的质量,再加上用过工业化的眼光,从各个环节扣成本,扣人工,新式的陶瓷窑,各方面的消耗,最少减少七成,成本也大幅度的降低,依托着原有钢铁日用品的渠道,很快的,就通过经销商,行销于世,成为了的定海军,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正是有这些日用品,这些源源不断的现金来源,赵信才有能力投入到规模庞大的建设之中,一次性投入500万贯,推动着定海军的各方面发展。

    五纵六横的主干道路,已经完成了规划,各条支线,甚至是主宅的规划,融入到整个城市规划之中。

    甚至,赵信还考虑到未来人口密集的关系,主动的把交通指挥还有干线支线融入其中。

    没有电,没有红绿灯,但是可以人力指挥,先成立警察部队,负责管理城市的日常运营,当然了,名头上,被定为定海军的城市管理司,定位为6品,下设管理,交通,巡逻,侦查等诸多的部门,先行一步的交通,则已经开始培训指挥动作了。

    虽然没有机动车,可是未来,钢铁的性能之下,自行车是要有的,还有一些人力三轮车等等,这些比起马车,更进一步,也更少的使用马匹的车辆,会成为出行的重点。

    这个时代的人,不会知道,赵信在其中耗费了多少的心血,就算是东京汴梁,这个世界上史无前例的百万人的大城市,他们的布局理念,还是在小城市的基础上,增加的坊市,增加了一些功能性的区域,改变很小。

    可是赵信,是从后世的城市管理入手,更多的是考虑到未来的扩充性。

    比如说,干线和支线的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