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270章

皇宋锦绣-第270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的铁锅价格可是高达6贯,一些偏远的地区,10贯也不为过。

    接下来,他们一个个的把东西拿起来检测重量,最终得到了一个惊人数据。

    所有的东西都非常轻,哪怕看起来很大的蒸锅,一个足以容纳大量馒头的蒸锅,整个的重量,可能就是两三斤,一个可以大量蒸菜,蒸馒头的蒸锅,可能只要200文以为,可能之前会以为这是骗人,可是却实际存在。

    换一种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一套陶器,不用太好,也就是跟之前在运河上面,赵信使用的差不多,那是最常见的茶水用品。

    一套150文,包括了一个水壶和4个杯子的一套,价格在150文以上,这是普通的价格,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

    比他便宜的也有,哪怕已经不怎么成样子的,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美感的,也最少在90文以上。

    可是,一套精巧铁质茶具,包括一个小巧茶壶和4个杯子,总重量只有4两多一点,也就是说,这个的价格,也就在25文左右,不超过30文。

    这可是绝对的低价了,陶瓷从出现之后,就成为了中国人民经常使用的日用品,他的廉价,他的耐用,一直是优点。

    不过最低的价格也在一套七八十文左右,一下子降低到了30文一下,这是一个庞大的空间。

    实际上,普通的劳动人民,大部分用的是木碗和黑陶碗,这是最廉价的,可是也没有廉价到这种程度。

    一个包子的价格就高达10文以上,一个碗,还能够没有一个包子贵,就算是木碗,也要弄下来,雕琢,最终成型,还不是那么的耐用,时间长了,就会干裂,开叉,远不如陶瓷碗,陶瓷碗也有碎裂的问题。

    倒是这个铁碗,相当的适合。

    不过,有人还是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么薄的碗,他的质量怎么样,碗还好说一点,就是一个承载东西的,其他的呢,水壶和锅,这些都是要上火上烧的,这么薄的,会不会被烧坏。

    牛大力也是早就知道,这个问题肯定会被提出来,这也是任何一个看到这里铁器,都会感觉到太薄了,有可能会有问题。

    对于此,这边也是早有准备,提出了一个使用有问题可以更换。

    只要也是避免干烧,只要是有水,或者是其他液体在其中的话,就不会坏。

    在场不是每个人都懂得铁料的,可是那些懂得的,立刻就看出了其中的原因了。

    他们也遇到过干烧坏掉的铁器,这玩意本来就是高温的冶炼出来的,一旦到了一定的温度,肯定会烧红,然后变脆,甚至是融化,那就坏掉了,这个甚至跟你使用的时间没有关系,有的10年,有的可能一个月。

    看来问题就在这里。

    当然了,这一批是最重要的客户,也是最为重点的,可以随便的尝试,介绍,最少有200多个人员,在这里,随时听从他们的命令进行演示。

    演示厅内,开始逐步的热闹了起来,很多人都饶有兴趣的看着,一些很薄的铁锅,也可以烧出菜肴,特别是煮开水这些,速度还相当得快。

    贾德永也在看,不过他在提出了价格之后,就有些后悔了,如果没有提出,不就是他一个人独享么,他巴不得这些人都不参与人,让他把几个核心的产业纳入其中,虽然说,他控制的铁匠铺,大部分都不再经济和商业发达的所在,那些地方的人工成本高,压不下价格,可是只要有利润,在这些地方成立也没问题的啊。

    不过,看了铁匠作坊的准备,他就有些明白了,就算他不提出,对方也会主动的提出,从他提出之后,这些人的反应,就可以看出。

    对方用拍卖的方式,用各种珍稀宝石的方式,吸引了整个北宋的眼球,不说有实力的商家,全部都抵达了,却也来的差不多了,甚至包括了十来个大名鼎鼎的,听说有千万财富,随便可以动用200万贯以上的超级家族。

    这样的前提下,他要争夺,真的不容易。

    趁着这些大商家们,还在最后的观察,主要是检测这些铁器的质量,他则凑到了牛大力的身边。

    作为枢密使的儿子,哪怕没有走科举这一条路,可是掌控整个贾家的铁料贸易这么多年,他这份眼里还是有。

    如果的铁匠作坊藏着掖着,把什么都藏起来,神神秘秘的,那代表着这个铁匠作坊,一定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可是这么大大方方的放出来,让所有人来看,肯定是底气十足。

    也对,没有底气的话,也就拿不下来,整个枢密院,甚至是整个北宋官方的铁料生意,如果连这点底气都没有,这么可能。

    贾德永更加关心的是经销商的方法,他凑到了牛大力的旁边,旁敲侧击的询问,主要是如何确定经销商。

    牛大力告诉的贾德永,经销商都是同样的条件,当然是订购的产品,签订的订单越多越好。

    比如说分成了两个项目,一个是一次性购买多少,在购买的同时,有一个最低购买的数量,还有一个月最少的销量,这两者满足了才可以。

    如果一个城市,有多个经销商共同争夺的话,那就必须要用竞争的方式,谁的条件更好,那就选择谁。

    这是公开的办法,贾德永知道,只不过没有详细的数据,到了这里,牛大力这里,就掌握了40个城市的详细数据,其中没有大名府,其他的都有。

    赵信本来是想要,把汴梁也放开,他准备把这个渠道,送给仁宗,可是一想,现在仁宗恐怕没有这个精力,他会给汴梁留下一个直营店,也算是作为区域总店,到时候从份额之中的,抽取一部分给仁宗吧。

    除了这个,在政府订单之中,也会留下一部分给仁宗,他预计的份额,跟之前贾朝昌在枢密院的份额一样,一斤2文钱。

    看起来很小,一文钱,相对于4亿的量,就是40万贯,两文,就是可怕的80万贯,在北宋现在的情况下,这个购买力非常惊人。

    虽然仁宗一直都有补贴,可是多了80万贯,还有其他方便给仁宗好处,最起码仁宗过的好一点,淑妃也会过的好一旦。

    大河有水小河满,再怎么的去补贴,总会有宽裕一点。

    听完数据,贾德永有些郁闷,这些数据之中,看起来20万贯真的不少,可是要拿下这些,恐怕在没有争夺的前提下,都不会有超过10个城市,有争夺的话,五六个个就不错了。

    不过他敏感的发现,40个城市之中,没有一些他铁匠铺所在城市。

    贾朝昌主动询问,如果是在非上面确定的城市,怎么不办!

    这一点赵信也是告知过牛大力的,40个城市,已经囊括了整个北宋绝大部分人员,以这些城市为节点,代表着40个州府,几乎占据了整个北宋70%左右的人口。

    可是周围还有,甚至这些城市周边,也存在着空白,暂时的专营权,是在城内,城内可以辐射城外,可是有人有心思开发城外的市场,这个也不为过,可以直接买东西过去。

    贾德永眼前一亮,他终于在这里看到了漏洞,那就是这些空白的地方和小城市。

    之前控制铁匠铺的时候,就多是这些的,虽然现在,少了他们贾家的订单,他们这些铁匠们的生意不好做,可是如果反过来,成为销售商,他们占据的这一片区域,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的。

    虽然农村不比城市,可是铁匠作坊的东西,也不是昂贵的,只是供给城市的,就如同那些锅碗瓢盆,连烂木头碗都可以使用,这些更加坚固,更加漂亮,也更加便宜的铁碗,一定会非常有市场的。

    不过,经销商是要争夺,这些也要占据,甚至暂时20万还不太够,在拿下了足够的经销权之后,还要继续调动资金,这些可都是好东西,不愁卖,有利润,只要这一票做好了,在枢密院的损失也可以拿回来了。

 第二百七十九章 确定经销商

    第一次的参观,结果非常的好,几乎每一个参与者都相当的满意,纷纷提出了合作的想法。(全本小说网,https://。)

    并不是赵信有足够的吸引力的,一个小小的退位王子,或许有些人会贴上来,可是让整个大宋,掌握着总量可能超过5亿贯财富这批人靠过来,宰抚也做不到。

    可偏偏,这一场展示会,进行的相当的成功,320个销售商的一半,铁料上面,已经基本有了目标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小商人,一次性购买的几十贯的那种,这些都是缴纳了1万贯保证金,甚至将来的,在确定了经销商之后,还会缴纳更多保证金的对象。

    可想而知,铁匠作坊的生意,会迎来如何的飞跃。

    王松看着赵信,就如同怪物一样,他亲自参与了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参观,第一天的铁器,第二天的馒头包子和肥皂,然后,这些大商人直接就递来了善意念头,这让他不可思议。

    他知道只要这件事情确定了之后,别说是铁匠作坊,就连馒头包子和肥皂,都会迎来腾飞,大商人的手笔,可不是他能够想象的,普遍都超过了原来定下来的基本量。

    可能未来一个季度,在铁器生意上面,会获得超过百万贯,甚至是300万贯的收益,赵信说的没错,这是两个拳头,政府的订单,只是一个,这个才是真正的大头。

    现在,铁器的造价,已经从最开始定下合同的17贯,降低到了12贯少一点,铁器35文的供货价格,大概是3倍的利润,看起来不低了,可是要看跟什么比。

    民品才是最大的,跟其他的铁匠作坊不同,一斤铁的加工费用,可能是一斤30…60文左右,越是复杂,越是难以铸造的东西,他的价格就越高。

    可是在铁匠作坊,不但改变了铁料的生产,让铁料的价格大幅度的降低,在生产各种的民品的时候,也想方设法的用机器,替代原来的人工,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打个比方吧,最可怕的就是制作碗和盆子的机器,这个机器,只要有一个稍稍经过培训工人,加上两个纯粹的苦力,就可以运作,一天可以生产5000多个碗,每一个的成本多少。

    这些的工资水平,也就是跟普通的大匠差不多,每一个月30贯左右,这样平均到一天身上,3个人差不多就是3贯。

    那么,加工碗的成本,不过是一个碗不足一文钱,就算加上之前,对于铁皮的加工,切割,也不超过2文,可是卖价高达75文。

    也就是说,一个碗,可以卖到他成本的5倍,这个利润,足够劲爆了。

    也就是说,只要民品开足马力,不停的销售的话,一年千万贯,甚至是2000万贯都是可能。

    这才是工业正确的大开方法,就如同工业时代之后的英国,为什么要用一场场的战争,来大开市场呢,关键是再怎么穷的地方,只要有人,工业化就可以赚到丰厚的利润。

    工业生产的棉布,打败了手工生产的胚布,一匹布可能只是赚取很少很少的利润,可是当年销售额,达到亿匹,甚至是更多的时候,累加起来的利润惊人。

    这个时代的铁匠作坊,还没有后世英国那种气吞山河的景象,却已经差不多了。

    铁器,神奇的中和剂,还有香皂,这些取代了原来的奇珍异宝,成为了新闻。

    而第一批的大商人,他们并没有宣传,放出消息的则是赵信。

    炒作,广而告之,这些都是在资讯时代,不用教,就可以学到的东西,最开始这些客商,他们代表着什么,他们的总共控制的资金,达到了4000万贯以上的,这还是到达大名府的资金,几乎占据了资金总量的三分之一。

    说服了他们,只要他们愿意参与进来,那么整个拍卖会和经销商大会,就取得了成功,当大部分的经销权卖出去之后,铁匠作坊的起飞,将不可抑制。

    后面的商人,他们也开始心急了起来,地位的不同,第一批的商人,无论是本身的地位,再或者家族的背景,都比第二批,第三批要高的多,他们在好奇的同时,也纷纷的提高了对铁匠作坊的评价。

    一直到看到了真正的实物。

    相对于这些大商人,这些中小商人们,更加务实,有多大的力量,就干多少的事情,相对于摊子铺的巨大的大商人来说,他们都是人精和本地的地头蛇,更清楚自己的优势。

    经过了差不多5天,所有有意向的,都已经参观了全部产品,表格也已经发下去了,按照现在反馈的结果,一切都好,最热门的30个城市,最少有20个人争夺,其中,哪些实力最强商人,都把目标放在了大城市上面。

    汴梁,这恐怕是最为热门的城市之一了,百万人,首都,集中了整个北宋的贵族,世家和大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