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250章

皇宋锦绣-第250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协约正式签订,说白了,就是以枢密院的名义,给大名府下达一个采购要求,钱跟要求会一起前往,北宋枢密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哪怕是变化,也不会直接跟铁匠们签约。

    正在这个时候,韩琦这才插口说道:“先等一等!”

    田况郁闷的叹息,早不说,这会说,什么都晚了的,难不成,他还有办法推翻已经定下来的协议么,韩琦有些太高看自己的。

    就连贾朝昌也觉得韩琦有些不自量力的,正要反驳,可是韩琦说出来的一番话,却让他没办法。

    韩琦的要求很简单,枢密院定下来的铁料,是枢密院整体的,是用于整个北宋禁军的,可是他也要定。

    没错,从见到了铁料开始,韩琦就在想,他要改革整个军制,把原来以重甲步兵为主的北宋禁军,改革成为长弓手为主,重甲步兵和骑兵为辅助的一个新式的兵种。

    从保州带来的军队,加上抽调的一些,已经准备了4个军,差不多一万人,未来,会持续的改造,以保证陕西四路几十万大军的战斗力。

    这样的话,对于铁料的需求就有些大,长弓本身不需要铁料,只用合适的木材和蚕丝就可以了,可是长箭就必须要铁料,特别是一些特制的长箭,差不多一二两那么重。

    长弓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射程和射速,对于箭的消耗,是普通的短弓的3倍以上,加上重量,差不多就是5倍,当一个军,普及到1500,甚至是1800的长弓手的时候,对于箭矢的消耗,那是一个天文数字。

    之前,在不知道赵信的大名铁匠作坊的时候,他只能够争取在枢密院的内部,进行调配,现在,有了这个铁匠作坊,他可以把这个希望放在铁匠作坊上面,订购一批铁料,如果是箭头那就更好了。

    甚至相对于于枢密院,韩琦的也有优势,手头上的钱就已经到位了,只要是用于西北的军备上面,只要知会枢密院和三司一声的,就可以跟着下订单。

    贾朝昌没想到,韩琦提出来的是这个要求,说实话,这个要求跟枢密院有些关系,却有些无关,韩琦的20万贯,是带着帽子下去的,只要用在陕西的军备上面,买什么东西,买谁的东西,真的,也就三司能够管得了。

    看叶清臣的表情,显然,对于韩琦的做法很满意,虽然韩琦节约的钱,不可能还给三司,可是他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情,这本身就是节约,再说了,有了这个先例,以后在拨款的时候,就会考虑到,说不定,明后年的拨款,就会节约一大笔。

    贾朝昌干干的笑了一下,然后一挥手,不去管它了,在韩琦身上,今天贾朝昌吃了大亏,他完全没想到,以往看起来人畜无害的韩琦,在露出峥嵘之后,居然如此可怕。

    贾朝昌拂袖而去,剩下人反倒是热闹了起来。

    韩琦不理会贾朝昌的态度,他开始跟枢密院的人员一起,共同定制这个附加的订单。

    韩琦最需要的当然是长弓的箭头,他单独出了一份质询, 35文一斤的铁料,30万斤,也不过是1万贯左右,跟他手中掌握的资金来说,是相差甚远,如果箭头的价格,也差不多在这个程度,或者稍稍高一点,也可以买的起,做一个尝试。

    最终韩琦拿出了5万贯,购买了150万斤的铁料,包括了90万斤的箭头和差不多60万斤的铁料,价格方面,只要不超过45文,都可以接受,剩余的铁料的,也做出了约定,主要也用于步人甲和其他武器的修补上面。

    枢密院的订单属于枢密院的订单,在整个北宋军方来说,是最大的,可是不代表没有别的订单了,实际上,这样的订单也不少,韩琦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却没想到,却开了个头。

    在韩琦吃了第一个螃蟹之后,很快的,另外一个枢密副使也决定,试探性的先购买100万斤。

    他负责的是北方城防建设,在城防建设之中,需要大量的石料,也需要大量的铁,100万斤,也就是1个月的销量。

    相对胡韩琦,他更加的谨慎,有了一个月的打底,才能够持续后续。

    两个枢密副使都已经做出了表率,谁还会停下来,有了大头顶在上面,一些跟铁料这里面,没有什么关系的官员,也开始纷纷出手了。

    毕竟,之前整个枢密院的铁料交易,都控制在贾朝昌的手中,能够涉足很少。

    铁料便宜,节约的钱,虽然大部分都入不了他们的手,可是哪怕只有一部分,也会让他们宽裕一点。

    整个北宋财政紧张,也连带着枢密院手头很紧,哪怕是松活点,或者有额外可以处理的资金,对于任何一个官员都是好事情。

    一个个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贾朝昌之前的做法,让铁料进入枢密院,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关系,在合适的时间点引爆了之后,众人踊跃。

 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

    这件事情影响,已经贯彻了整个枢密院,有了韩琦等的出手,一些中层和底层负责人,也都有些动心了。//全本小说网,HTTPS://。)//

    这笔钱,不可能落入到他们的口袋之中,可是却是公中的费用,钱跟权这是任何一个领导必须要控制的,如果控制不了这些,哪怕是级别和官位在,也很容易被架空。

    中低层的官员,权利这方面,能够插手的很少,枢密院啊,这可是控制着整个北宋军方的机关,北宋百万军队,还有所有跟军队有关的后勤,劳役等诸多的领域,都可以插手的机关,他的中层职务,说不定就要上中枢会议。

    可是相应的,在自主的领域之中,自主权也相当的大,一些固定的拨款,是有定数的,有些甚至直接进入到各个分支的机构之中。

    跟军方关系密切的司局,可能对于铁料使用量,没有枢密院和军械司用的多,可是多多少少也有涉足,节约一半,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一些小的机构来说,可能节约个三五千贯,对于他们而言,也是难得的收益了。

    在各自负责的领域之中,进行了尝试,聚沙成塔的,最终的数字非常的可怕。

    特别是从上到下的前提下,有的几千贯,有的上万贯,有的甚至十几上百万,最终汇总起来,一笔总量超过了2500万斤铁的大额订单,就这么得在枢密院形成了。

    这些订单,一部分叠加在了枢密院的总订单上面,剩余的则是分别的订单,总价值超过了80万贯的庞大订单,这只是枢密院平均2个月的量。

    如此眼花缭乱的变化,别说是叶清臣没有想到,始作俑者韩琦也没有想到,他之前提到这个,只是想在枢密院6000万斤这里面,帮助赵信一把,也算是节约费用,谁曾想到,其他的方面数倍于此。

    贾朝昌此时早已经拂袖而去了,如果他要在此的话,早就气炸了。

    作为枢密使,他当然知道,下面的官员和机构,他们控制的项目,消耗的铁料会更多,保守估计,在一倍左右,如果得到全部的订单,差不多就是1。8亿斤,也就是说,在原有的状态之下,可以获得36万贯的收益,是之前的三倍。

    可是这些人都滴水不漏的,别的可以,一说到自己的领域,都把的很严,这些领域是早已经形成的,甚至牵扯到的也不是一个两个的利益,贾朝昌努力了,也不过是获得了很微薄的一点点,跟付出的努力相比,差太多了。

    没有意义之下,就只好放弃,却没想到,这一次铁料的时事件,这些人主动的跳出来了。

    实际上无关乎别的,主要还是利益。

    贾朝昌的做法,对于那些人来说,不但没有利益,反而会损坏他们,他们虽然没有贾朝昌做的这么过分,一些孝敬还是有的,逢年过节的礼物,还有一些吃喝花用的费用,这些也不能算是小钱了。

    这些利益,如果放在贾朝昌这里,肯定会没有,甚至背后的那些商人的利益也会被挤压。

    现在,换用了大名府的铁料的话,同样会挤压商人的利润,可是他们手头上能够支取的金钱,却会增加很多,哪怕是再小的司局,也可以节约一两千贯,这笔钱,不能够直接拿来花用,可是无论是笼络人心还是正常报销,都可以使用,相比之下,那些商人的孝敬,就微不足道了。

    更别说一些大一点的,铁料使用的多的司局,可能一下子节约几十万贯,这笔钱就连贾朝昌都减不下来,他们还不猛扑过来。

    在一笔笔确定的订单,在三司使,在参知政事的眼中,最终确定的,并且落入到纸面的记载之后,一切基本上尘埃落定了,只要大名铁匠作坊,不是以次充好,或者是产量不足以支撑这么庞大的量,这个订单就是板上钉钉的。

    以次充好可能么,赵信从来都没有打过这样的主意,至于产量,如果铁匠作坊全力以赴的生产的话,一天的铁的产量会高达200万斤,也意味着,一年7亿斤,这是一个庞大的,是之前北宋总产量两三倍的数量,以目前的枢密院的需求,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

    在这其中,枢密院是皆大欢喜,因为只要签订订单,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收益,少的一年可能只有几千贯,多的可能就上数十万贯。

    可是最高兴的,却是叶清臣此时,心中激动不已,他完全没有想到,事情最终会演变成这么一个样子的。

    他无比庆幸,当时只是听说了枢密院的这件事情,毫不犹豫的过来。

    现在回想一下,当时的他也是病急乱投医的办法,因为定海军,陕西四路,甚至加上西夏和谈的事情,已经把他能够压榨的都给压榨出来的,陕西还有灾害,这也需要他来入手,钱已经让他头发都白了一大半了。

    三司虽然是非常赚钱,是类似不停投入还有些接受不了,哪怕只是传闻,哪怕只是不是机会的机会,他也必须要抓住,谁知道,者却成为了改变一切的根基,他所担心的一切,在钱的面前,再也不是任何的问题。

    80万贯的交易,按照原来价格在80文左右,现在35文,要是按照以前的采购标准来说,就翻一倍多,就是结节约了100多万贯。

    百万贯啊,三司使的位置,让叶清臣接触的大额资金很多,别说百万贯,千万贯的都有。

    可是一次性就节约了百万贯,未来的一年时间之中,可能是几倍与此,这可是第一次,这恐怕是叶清臣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最关键的还是,这笔资金之中,有一部分是三司需要支出的资金,可是第一次,叶清臣给钱就这么的爽快的,这才是开始,这差不多是2个月的量,未来还有更多。

    这些都属于是必要的拨款是常备的项目,代表着三司对于枢密院的预算,是在降低的。

    可是真正的落实下来的时候,叶清臣的脸色就有些不好,枢密院日常消耗1000万斤,这没问题,因为这部分全部都是三司的拨款,直接按照目前铁料的价格来拨付,这没有问题。

    剩下附加的,就有些困难了,一部分是三司的拨款,还有一部分是自筹或者已经拨款的。这部分钱,一般而言,叶清臣是拿不到的,可是看着这么多的钱,叶清臣也有些眼馋,总体来说,都跟三司有关系,是可以商量。

    经过了艰难交涉,很多是以后必须要预防的,因为只要铁料订单下达了之后,就是一个常例了,只要按照这个来计算的话,未来,在订单的计算上面,在预算的拨付上面,都会有所倾斜;

    远景的看来,对于整个三司是有好处,绝大部分的资金,都会是三司节约的可是,如果这个时间之下,不吐口的话,对于近期的利益没有什么好处。

    这就是人性,人都是趋向利益的,之前贾朝昌那么的反对,还有这些中低层的官员,这么的积极介入,以前贾朝昌这个枢密使的面子都不给,却给了曹刿在大名府的一张奏折。

    说白了,无外乎的贾朝昌的方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又不能给他们直接的威胁,而同样不能给与直接威胁的曹刿,却给他们创造的利益。

    考虑到以后,再加上现在,叶清臣代表着三司,跟枢密院之间的交流,最终这笔钱被固定下来。

    属于枢密院自筹的,节约下来的钱,就是枢密院自己来运作,可是他们三司投入的资金,会多给2成,剩下的就属于三司的结余。

    没办法,如果彻底不给,对方不玩了,甚至减少这个铁料的购买,那不是白白损失。

    当然了,两成的比例,只有2年的时间,未来会逐步的减少,一直到回归到正常的状态,这样是叶清臣给予一个缓冲期。

    80万贯的总订单,其中属于三司的拨款,差不多就是49万贯,按照多两成,枢密院会付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