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192章

皇宋锦绣-第192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宗首先接到的是韩琦的密奏,无论是保州兵变的结束,还是棱堡长弓都是好事情,这其中,果然,韩琦没有提到苗家庄,因为在他看来,苗家庄,只不过是的保州的一个小小的村庄,虽然仁宗在离开的时候,专门的店了这个村庄,可是在韩琦看来,这无所谓

    可是这个才是最关键的地方,如果是韩琦写到苗家庄,哪怕是随便提一下,苗家庄在抵御叛军和献上武器的功劳,仁宗都会大为欣慰的,因为他会知道,苗家庄没有事情。

    别管为什么没有事情,只要赵昕还活着,就是对仁宗最大的宽慰。

    可惜这个错过去了的,仁宗甚至看到韩琦奏报,还有些犹豫,韩琦奏报简单内容,内监已经告知了,保州兵变结束,他们成功的瓦解了保州兵变,可是他似乎并不想要打开他,保州,在这段时间,对于仁宗来说,是一个有些禁忌的字眼,那里对他来说相当的矛盾。

 第二百七十八章 复杂心情

    仁宗是一个好皇帝,从来都是非常理性的,这是他最大的优点,整个北宋,除了最前期的太祖,太宗真宗,他们是王朝初年,各方面问题还没有反应出来,整个北宋都属于是上升期,有问题,也可以被解决。(全本小说网,https://。)

    到了仁宗时期,长达几十年的执政之中,除了初期被太后执政,没有他的发言权之外,基本上,仁宗一直都控制着朝堂上面的局面,他任何东西,都不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大局。

    吕夷简有问题吧,可是偏偏,他的掌控下,吕夷简基本上在朝廷中枢20年,甚至说这20年,也是仁宗朝之中,较好的20年。

    发现问题,顺势把范仲淹推上去,想看看他所谓的改革,会不会对朝堂带来新的好处,可是发现不行,立刻拿下,范仲淹再也没能进入朝堂,反倒是他的追随者,比如韩琦,庞籍等人,开始崭露头角。

    这是仁宗的优点,也是他的弱点,优点在于,北宋都相当的平稳,保持了一个大国的态势,缺点是,哪怕是因为他自己的事情,都无法改变。

    比如,赵昕的事情,明知道王德用在后面,甚至可能目标直指汝南郡王,可是偏偏,为了不影响大局,他只能够憋着,这种委屈,是任何一个君王所不能做到的。

    换成神宗,肯定不管不顾,不行就是不行,甚至不惜动摇基本朝政,用于推行一个变法,王安石遇到神宗,那真的是庆幸,如果换成仁宗,或许王安石连崭露头角的机会都没有。

    相对于个人品格高洁,毫无私心的范仲淹,王安石还是差一步,他的某些策略,也只有在神宗面前能够迎合,放在仁宗这里,基本上是不过。

    可是怎么做,跟心情没有关系,仁宗就是不想看关于保州的奏章,在那里发呆,最终,还是淑妃看到了,主动的说了几句,这才重新拿起来。

    木然的看了一下,仁宗只说了一句话:“保州兵变平了!”

    平了,简单的一句话,就说出了千里之外的兵变结果,可淑妃的眼泪,刷的一下流下来了,是啊,朝廷重视,上万乱兵的兵变,说平息就平息了,反倒是他的儿子。

    旁边,懂事福康帝姬,赶快拍着母亲的背,用略显稚嫩的话语说道:“姐姐,别哭了!”(注:宋代非皇后的嫔妃子女,多称呼生母姐姐!)

    淑妃看着懂事的女儿,眼泪更是止不住的留下来,旁边的仁宗也看着一阵阵的心酸,他身为皇帝,哪怕有泪水,也不能随便的流下来,已经开头看了,索性继续的看下去。

    果然,他看到了韩琦所说的两个重点,棱堡和长弓。

    这其中,制作方法都一笔掠过,主要写功效,棱堡是防御性的武器,只是说了造价和防御力,特别提点了就3000贯的造价和800人抵御最少2万人强攻一个月以上的效果。

    实际上,苗家庄的棱堡,别说是2万人,20万人也是同样的结果,棱堡很完美的解决了防御度的问题,别说是20万人,200万人,在攻击棱堡的时候,能够走到一线的,也就那么多人。

    特别是拥有长弓之后,在无法破解长弓这个射程的前提下,连弓箭手都被压制了,除非攻城方能够冒着,不停损失的危险,把弓箭手放在长弓的射程之中,那样更可怕,棱堡的消耗更强。

    韩琦当然知道,2万人,1个月,这并不能表现出棱堡的真正实力,可是他只能这么说,具体怎么的,要通过比对,甚至是实战,目前棱堡所经受的,也就是一万人左右的攻击,棱堡明显占据上风。

    长弓就更不用说了,韩琦之前只是把长弓放在一个辅助的位置上面,在弓手们逐步的演练之后,越发的发现了长弓的好处,这里也着重的说明,主要是性价比。

    这是韩琦从孙吉那里听到的一个新的名词,虽然是新词,却听起来很有道理。

    之前他一直都感觉,把神臂弩降低威力,减少造价,这样有些问题,可现在,他终于明白了,性价比才是关键。

    考虑到攻击力的问题,有时候,太强的攻击力,反而会溢出,比如说,一刀也是杀死一个人,千斤巨石也是同样,你用千斤巨石,不是浪费了,哪怕再有钱,再有能力也是如此。

    长弓不但有突出的功效,能力上是远高于短弓,制造方便,还便宜,可以大规模制造,无论是那一方面,都是北宋必然的选择。

    耐着心思看完,仁宗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上面没有写的很详细,却历数了两款武器优点,不错,都是不错的武器。

    仁宗是个皇帝,可是现在,伴随着西夏的崛起,每年犯边不断,哪怕是现在,酝酿庆历和义,为的就是减少相互之间的争斗,可是这样保险么?

    什么以礼待人止戈刀兵,这些不过是粉饰太平的文字,作为一个皇帝,如果要信这个,就大错特错了,辽宋之间,为什么长期没有战争,澶渊之盟只是一个开始,河北林立的城防和上百万军队才是根本。

    跟河北不同的是,西北这边,更加的贫瘠,人更少,产出也少,加上地盘又大,不可能如同河北那样,林立城市,这样不但投资巨大,西北贫瘠的环境,也承载不了这么庞大的人力。

    一个可以在河北实行,并且效果很好的策略,却在西北实现不了,这不单单是仁宗操心,整个北宋朝堂的风云人物,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现在,居然被一个叛乱给解决了,抛开赵昕的事情,这是天大的好事情,是坏事变好事的典型。

    棱堡这样的装备,对于善于守城的北宋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装备,对于北宋的好处巨大,基本上可以大致的解决掉西北的问题。

    一个可以抵挡上万大军攻城,耗费只是3000贯的堡垒,比西北的边寨要强得多,最关键的是,他不需要的什么地利位置,有护城河也行,没有也无所谓。

    这就极大的方便了布置,西北一片荒漠,这也是西夏军队神出鬼没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个3000贯的棱堡,不但可以起到城寨那样报信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阻挡西夏的先头部队,甚至如果西夏想要拔掉这个钉子,那就更加的困难。

    巨大的棱堡,可以容纳足够的士兵,在棱堡星罗密布的地方,哪怕西夏的骑兵可以在其中纵横,都会被限制,只要在一个,或者几个棱堡之中藏兵,西夏的动静瞒不过北宋,北宋却可以突然的发动袭击,出其不意,这本身就是战略优势。

    更别说长弓,更便宜的价格,更出众的性能,可以改变北宋军队守强攻弱的特点,在西北不停的开设的弓箭社,其实也有这方面的意图,只不过,弓箭几个昂贵,大规模的普及,消耗太大,制作出来只是一个方面,每年更换和维护的费用,才是大头,大到北宋无法承担。

    现在,长弓不但把攻击力提升了几个数量级,容易训练,还容易制造价格便宜,就算是仁宗,也大为的心动,如果不是这两款武器太过重要,韩琦提到要述职的时候才能够详细的介绍,他就要让韩琦把实物送出来。

    这是一个好消息,这两个可以极大的解决西北问题武器,这对于北宋是好事,未来西北方面,一定会稳定下来,甚至有可能的话,还会对西夏产生反攻。

    没错,反攻,虽然北宋在积极的推动和义,但是并不意味着就不进攻了,那是迂腐的想法,不进攻不是不想进攻,是没有能力进攻,有能力不进攻,那是傻。

    不过片刻的好心情,很快被旁边的抽泣声打断了,看了这么长时间,淑妃还在哭,也是,唯一的儿子不在了,虽然保州平乱,也收获了棱堡和长弓这两大武器,这些收获远远比不上,失去一个皇子,是唯一的皇子的收获的。

    保州,在仁宗看来,已经是一二让他听起来都厌恶的地方,如果没有必要的话,他不想要在听到任何跟保州有关的消息。

    正要前去安慰苗淑妃,内监再一次传来消息,又一封密奏,同样是来自保州,仁宗的脸上露出了不耐烦的表情,还来,第一个是韩琦,他是军队统帅,攻克了保州之后,平息叛乱,过来密奏是正常。

    其他人来什么密奏,在韩琦之后,肯定是身份低于韩琦的,欧阳修,或者是其他人,这些人来添乱干嘛。

    仁宗当场就怒了,直接命令内监封存,交由大臣处理。

    这是惯常的做法,虽然奏报到了仁宗这里,仁宗觉得不合理或者不和程序的,还是可以发回去,可是内监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仁宗愣住了。

    贴身内监,当然是仁宗最信任的人,他熟知仁宗的一切,甚至连王松都是他的本家侄子,被派到赵昕的身边,他也一直担心这件事情,看到第二封奏折,他知道仁宗绝对不会去看,本着多查漏补缺的看了一下奏报人,立刻就拿过来了,因为奏报人是孙吉。

    果然,听到了这个结果,仁宗的身体巨震,似乎也被这个消息惊呆了,好容易才接过了奏折。

 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还活着

    孙吉这个名字,仁宗非常的熟悉,不但熟悉,几乎在过去4年时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保护在他的身边

    不是他最信任的人,不是实力超群的,怎么可能被放在赵昕的身边,用于保护赵昕的安全。(全本小说网,https://。)

    在保州兵变之后,仁宗很清楚,除非孙吉有三头六臂,有魔神一般本事,否则,他一个人家上其他护卫在内,小规模的袭击,500人以下还可以,但是超过5000的正规军,那是一场噩梦。

    同时,在保州兵变的时候,军部才发现,有一批送往雄州步人甲,当时正在保州,这是庆历三年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装备更换,目的是让雄州的边军,拥有更强的能力,现在,全便宜了叛军。

    8000套步人甲啊,想想仁宗就忍不住发抖,真的是大手笔啊,数十万贯的物资,就这么的输送给了叛军,这些人还真的是大胆。

    可是,哪怕是愤怒,甚至是出离愤怒的那种,仁宗没有继续查下去,既然对方这么做了,还作的这么的离谱,肯定是所有的漏洞都堵住了,一方面,所有的手续都是合法的,没有任何的干预的迹象,另外一方面的,负责物资运输12个官员一律失踪,找不到踪迹,只剩下茫然不知的家人。

    北宋是不存在什么的株连的,跟别说是官员的家属,还没有确定是否犯错,是失踪了还是潜逃了。

    调查了这些失踪官员的底子,没有太多的问题,最多只是一些炭敬冰敬之类的,这些在任何的六部官员之中都非常寻常。

    单凭保州叛军的力量,就足以推平苗家庄了,更别说多了8000套步人甲,赵昕周围的保护力量,还停留在小规模的偷袭上面,只要没有预先发现,恐怕真的很难。

    不过,孙吉的奏折,还是出乎了仁宗的预料,在听到的瞬间,差点失声的倒下,孙吉啊,这个护卫者他儿子的人,他还活着,是不是代表着赵昕还活着。

    当然了,或许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孙吉见到时机不对,逃出来了,而赵昕死了的,这个可能性很大。

    如果真的是后者的话,他还有脸上书,难不成真的以为,他一个堂堂的皇帝,奈何不了一个小小的带御器械。

    就跟韩琦的心态那样,哪怕是在普通士兵之中,做到顶端带御器械,在宰抚的眼里,也就那么回事,当你重要了,就当你重要,不当你重要了,那就真的没什么。

    不过此时此刻,仁宗的心态,异常的复杂,哪怕是万一的可能,他都希望,儿子活下来,可是这可能么。

    理性告诉仁宗,赵昕不可能或者,这也是他所有的愤怒,所有问题的根源,可是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