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183章

皇宋锦绣-第183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起,不知道容易多少。

    当然了,越老越好,弓力越强,可是一般的也差不多,左右,长弓对于弓身的要求,不是非常之高的,因为最大的弓力才一石,巨大而长的弓身,足以在强度并不是很强材料上,提供足够的力量。

    相对于弓身来说,复合弓的弦是最为复杂的,为了提供足够的力量,弦不但需要保养,还需要特定的材料,缠绕和组合起来。

    可是半石左右的弓,材料就不需要那么麻烦了,在长弓的选择上面,赵信没有选择最适合的麻纤维,未来或许在北宋大规模的种植棉麻之后,会做出选择,现在,天然的选择就是蚕丝,甚至不需要选择上好的蚕茧,废蚕茧就可以了。

    废蚕茧之所以是废的,就是在生成的时候,有一定的破损,或者是抽丝的时候有磨损,因为用细细的蚕丝,编织成璀璨的衣服,丝绸,需要众多丝绸,最起码要十米,甚至更长才可以,否则,就无法上织机。

    可是长弓上面,最长也就是1。8米,甚至断掉的,也可以通过编织和缠绕,用在弓弦之上,这就可以把大量的废蚕茧给利用起来。

    中国从丝绸出现之后,桑蚕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手工用品,甚至说,从魏晋时代开始的海上贸易,也是多以丝绸为主,丝绸是中国的首创的,美轮美奂和柔软丝滑的触感,就算是在后世,丝绸也顶级服饰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因为巨大的产出,在整个北宋,南北的蚕茧产量相当的高,因为产量巨大,废蚕茧也多,保守估计,占据了整个产量二到三成,这可能每年就有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个蚕茧。

    这些基本上,就是废物,一般的缫工,在发现蚕茧的时候,就把这些东西给丢掉,现在利用上了,他的价格是多少,当然了,在200文之中,是以上好的蚕茧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

    弓弦就用蚕丝,需求并不高几十股结合在一起,一个蚕茧,甚至是废蚕茧,基本上,就能够作一个长弓的弓弦了。

    弓和弓弦,然后就没有了,涂在外围的桐油黑漆,只不过是薄薄的一层,可以为长弓做好防水和防干处理,虽然桐油很贵,可是在长弓上面,能够使用多少,可能在200文之中,连5文都占不到。

    “没有了!”韩琦木然的看着孙吉,孙吉已经把长弓从头到尾的介绍了一遍,没有复杂的干、角、筋、胶、丝、漆等“六材”

    充其量,木材作为弓身材料,蚕丝作为弓弦材料,桐油作为漆,充其量只有三材,没有角,没有筋,没有胶,这些恰恰是复合弓最为昂贵的地方。

    这么的简单,这已经不是吃惊了,而是震惊了的,哪怕是亲兵队长,也可以从这个上面,判断出,200文就是确切的价格,甚至,大规模生产的时候,还能够继续压缩。

    也是,一根木棍,一点桐油,一个蚕茧,也只有蚕茧是昂贵一点的,可是可以用废蚕茧来代替,那样价格基本为零,甚至用真的上好的蚕茧,也价格不贵。

    北宋,绢跟铜钱是可以兑换的,一匹绢等于一贯铜钱,可是一匹绢要消耗多少蚕茧,其中一半以上,是会用到人工上,把一个蚕茧抽丝,然后纺织成绢,那需要巨大的人工,如果纯粹用蚕丝的话,价格会降低很多。

    作为执掌一方的总管,后面做到枢密院副使,韩琦很是参与了一些军中装备的采买大会,很清楚禁军之中大部分装备的采买价格。

    在禁军之中,支出最大的是步人甲,步人甲强悍的防御,让他成为了北宋禁军的象征,采购数量巨大,单纯的步人甲也相当的昂贵,成为了禁军支出最多的地方。

    可是如果说采买价格最高,每年维护费用最大的地方,却是弓箭,弓箭类,作为采买的重点,一个3石弓,造价大概是15贯左右,越是更高弓力的弓,他的价格也就越高,比如说,孙吉手中拿着的10石强弓,丹木所拿的落月弓,就不能以普通的价格来评论了,他们是宝物的,动辄1000贯以上的宝物。

    超过3石的弓,大多数都是单品,对某些高级将领,或者是武力出众的士兵准备,因为不具备普遍性的,只是单独订购的,禁军规模的,都是大批量统一购买的。

    1石的便宜一点,也最少在7贯左右,之所以这么的昂贵的,原因就在于材料的难以收集。

    不说六材之中的干,丝,漆,这三种还相对简单一点,复合弓对这三种的要求也远在长弓之上,就说筋吧,需要动用的是大型动物主筋,北宋的大型动物稀少,牛和马,连耕田都不够,战马和耕牛一直都是北宋永远的痛。

    也因此,这种材料的价格非常的昂贵,甚至说,采集下来的筋,也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需要不同的处理配合,才能够使用。

    而胶更加重要了,弓箭使用的不是一种胶,是众多的胶混合在一起,构成的复合胶,这些需要一层层的涂抹,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也会出现问题。

    置于角,同样产于动物,特别是牛角,牛马的稀少,造成了他们价格昂贵,同时处理起来,时间相当漫长。

    大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别在军器司之中,专门成立一个庞大的制弓坊,专门用来做弓箭,每年的投入是一个天文数字,也正是这些通过长期的积累,用时间来处理大量的弓胚,这才让每年产出弓箭达到一定的数量。

    长弓显然不一样,只要有树木,有蚕丝,有基本的材料,一个普通的木匠,甚至稍稍放宽,一点,木匠学徒,就可以在1天半之内,制作出一个弓来,这是开玩笑么,是玩我的吧?

    就这么简单,更快的制造速度,不用储存,不用处理,直接拿过来就可以做,这样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简单的材料的,让韩琦明白了,这个弓的价格,说不定会比200文更低。

    就算是按照苗家庄定下来的价格,200文,这也是一个可怕到极点的采购价格,足以引发大宋禁军采买体质的巨大变化。

    这下子,连韩琦都忍不住抽了一口冷气,他之前的担心几乎是一扫而光,再看向这个长弓的话,就不是普通的热切了,这一把看起来简单的武器,却可以成为划时代的武器,之前他还觉得,这一把长弓,独创性和威力,可以跟弱化版的神臂弩相比。

    可是现在,他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个和步人甲一样,足以彻底改变北宋禁军体制的超级武器,甚至可能会铭记历史之中。

 第二百五十六章 钱的重要

    这么一款划时代的武器,就这么的得到了,还是在一个边境的小村庄,这有些让韩琦无法相信,哪怕这个人是孙吉,也是如此。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可是再怎么不敢相信,这一款武器,就摆在他的面前,长弓他也看过的,不是复合弓的感觉,弓身就是一种木材,他不知道榆木是什么,可是苗家庄能够拿到什么木材。

    直接证据和旁证,都证明了,这把弓贵不到哪里去。

    韩琦甚至直接想到,如果说,北宋的禁军,甚至是北宋所有的军队,都换装这个弓的可能性。

    这个弓的所有材料,都有巨大基础,一部分的普通木材都可以做,当然了,这需要研究,看哪一种木材适合,硬木的种类很多。

    可是就算单纯局限在榆木上面,这个数量也是非常庞大,最起码,100万是绝对有的,整个北方还最少有100万株榆树,如果能够得到其他硬木,那就更多了。

    甚至说,不够的话,也无所谓,按照长弓的要求,五七年就可以了,一个武器融入到北宋禁军,那是需要时间的,五七年正好融入。

    故而就算是开始大规模栽培,也就是等上10年的功夫,原料就凑齐了。

    弓身是最大的问题,因为需要木材,以前短弓最关键的弓弦,却更加容易解决,蚕茧是北宋最多的东西,每年产出的绢,数以千万匹,蚕茧更是多到无法计数,弓弦对于蚕茧要求不高,废的就可以,这就拥有了更大的原料海。

    加上整个北宋这么多的木匠,用其他最简单的弓箭,十分之一,甚至是二十分之一的价格,却制作出了差不多的弓,这样的事情,对于北宋来说,是一个难以拒绝的诱惑。

    哪怕长弓的而价格跟普通的短弓差不多,韩琦都愿意换装,短弓不但本身的价格昂贵,维护费用也相当的高,一个短弓,不是可以一直使用下去的,弓弦,弓身,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在战争之中的损耗更是大的。

    就算没有战争,等到几年之后,也必须要更换,所以每年维护费用,是一个天文数字,韩琦知道这个数字200万贯。

    没错,目前这个北宋,拥有各类短弓,大概是150万左右,每年需要更换的,大概占据十分之一,15万张,按照平均7贯的数量,仅仅这个就是100万,其他的维修,更换,甚至是保养,又占据了100万贯。

    这已经是节约了又节约的数据了,如果换成长工呢?哪怕这个拥有量增加一倍,300万把长弓,这已经是把弓箭手的队伍扩大几倍的数量,完全使用新的,总的费用不过是60万贯,拿着五分之一的维护费用,整个军放,可以节约下来190万贯的,这是一个可怕到令人窒息的数字。

    长弓唯一的弱点就是在箭上面,消耗略微的大一点,长弓的射速很快,可是长箭跟弓比起来,也很低,目前长箭的价格大概是10文左右,哪怕按照一张弓每年使用的10只箭,也不过是0。1贯左右,每年的消耗在30万贯。

    不要以为平均每一只弓,每年10只箭低,那已经是很高了,一般的箭的,主要是铁值钱,只要不对准硬度较大的物质射击,箭头都不会坏,最多就是箭身和尾翼破损。

    甚至在训练和战斗之中,箭坏掉了,箭头坏掉了,也可以回收,铁的独特性能就是,哪怕破损和毁坏,只要重量上没有减少多少,重新熔铸之后,还是可以制造的,可能会付出一点时间和劳动力的成本,可是重新获得铁的造价来说,低了很多。

    回收和再利用的,这就节约了很大的成本,每年消耗的箭相当的有限,除非是边境作战,纯消耗掉,被敌人拿去,或者是浪费在敌占区了,那是净损失,可是这样的作战能够有多少。

    从澶渊之盟开始,北宋就很少越境作战,在西北,大部分的情况下,就是被动挨打,西北的地理位置,西夏在立国之战之后,拥有了足够地理优势,北宋除非是大规模的动员,否则没办法攻入到西夏的境内。

    这也是长弓耗费的弓箭多,韩琦没有在意的原因,一股强烈的愿望,在韩琦的心中升起,换,一定要换。

    韩琦很清楚,对于军械来说,哪怕是十分之一的减少,就足以让整个军方动容了,因为数量庞大到10万,甚至是100万的程度,十分之一相当的可怕,那短弓来说,平均造价是7贯,降低一成,就是700文,以150万的总量,这可能是百万贯。

    更别说,长弓减少的不是一成,是九成几,这个数字,可能就会攀上千万这个级别了。

    士大夫耻于谈钱,可是真正做到朝廷高官,为整个朝廷操心的时候,钱还真的是必须要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朝廷之中,最头疼,最难的,不是枢密院,也不是东府,而是三司,掌控着整个大宋财权,可是却必须拆东墙补西墙,特别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三司使甚至恨不得请假不上朝。

    换做之前,军方不为钱操心的时候,考虑的永远是性能,可是最近,从西北战争开始,军方的日子就紧巴巴的,整个西北就如同一个无底洞一样,所有积攒来的一点点的东西,都被它无情吞噬了的。

    别说是百万贯级别的,哪怕是10万贯,就足以让他一个枢密院副使注意了,更别说百万贯级别,甚至千万级别,三司使和枢密使都要惊动了。

    当然了,这个换,不是直接全面更换,那太浪费了,一年更换百分之十,十年完成更换,做到全面换装,新装备和新组建的不对,一律用这个,这对于的军方来说,每年节约下来的费用,也非常惊人,最初可能只有几十万贯,后期超过100万贯。

    差不多就可以更换,更别说,他的威力这么大,训练这么节约,说不定,只要坚持个一两年,北宋禁军之中,弓箭手的数量会增加一倍,这个诱惑是巨大的。

    长弓通过了检测,一个如此优秀的兵器,还这么容易上手,恐怕是苗家庄之福。

    可是惊喜还没有消失,接下来,孙吉借着长弓势,又开始介绍棱堡,这之前跟现在,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孙吉着重介绍了的棱堡,除了高度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布置,这些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