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温侯追美记 >

第131章

温侯追美记-第131章

小说: 温侯追美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崆亟#ㄈ拘∷低#皇只亩粒琺。

 第一百八十一章 讨董联盟

    (全本小说网,。)

    汉献帝初平元年春正月,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说董卓罪恶,天子危逼,企望义兵,以释国难。

    桥瑁这封伪造的信,成了关东众诸侯起兵讨伐董卓的导火线。原本畏惧董卓,受董卓命监视袁绍的冀州牧韩馥,采纳了治中从事刘子慧的意见,写信给袁绍,谴责董卓的残暴,支持袁绍发兵。

    在桥瑁的檄文发出之后,不止袁绍、韩馥,兖州、冀州、豫州、青州以及司州的河内郡等地皆纷纷响应。

    这个时候,黄河以北包括冀州、河内,讨伐董卓的领袖是袁绍,兖州方面则是曹操。

    义军向西集结兵力,袁绍和河内太守王匡屯兵黄河北岸的河内郡,冀州刺史韩馥负责供应其军粮;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骁骑校尉曹操屯兵黄河南岸的酸枣。

    豫州刺史孔伷集结在颍川。青州刺史焦和本来已经率军过河,打算到河内与袁少军汇合,但是却因为黄巾军入境而被拖住,未能参加。

    诸侯中,以荆州的长沙太守孙坚,来路最为遥远。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荆州刺史王睿素遇孙坚无礼,坚过杀之。

    比至南阳,众数万人。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孙坚以牛酒礼张咨,张咨咨明日亦答诣孙坚。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坚:”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主簿推问意故。”

    孙咨大惧欲去,兵陈四周不得出。有顷,主簿复入白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便牵张咨于军门斩之。郡中震栗,无求不获。

    孙坚得南阳,立即联络出逃洛阳的孙坚,袁术自封南阳太守,上表行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此时,二人一同北上讨董,孙坚领军,袁术负责粮草供给。

    幽州牧刘虞之子刘和本在洛阳,讨董兴兵之时,刘和逃出洛阳,到袁术处汇合,刘虞派出数钱骑兵远赴南阳归刘和指挥。

    奋武将军公孙瓒战乌桓分身不得,派遣其弟公孙越率骑兵一千支援袁术,听其调遣。

    以上便是《三国》中的十八路诸侯讨董。然而,实际上并没有十八路之多。西凉马腾、中郎将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北海太守孔融、徐州此时陶谦并不在其列。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

    依此,讨董联军共十路。另有,张邈之弟广陵太守张超;曹操依附于袁绍、孙坚依附于袁术、此二人勉强算一路,这讨董联军至多也就是十三路。

    诸州郡牧守各拥兵数万,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与河内太守王匡屯于河内;韩馥屯于邺城;孔伷屯于颍川。刘岱、张邈、东郡守桥琩,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行奋武将军曹操等屯于酸枣;孙坚和袁术则在鲁阳结盟讨董。

    这十三路诸侯中,后将军袁术、渤海太守袁绍、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守张邈等诸侯,都是董卓入京后亲手提拔的。

    那么当董卓得知这十八路诸侯名单之时,其愤怒可想而知。当然,董卓的愤怒一闪即逝,取而代之的便是恐惧。

    董卓的恐惧,不在这十八路诸侯,而是在于另两个人。其一便是名将皇甫嵩,董卓曾不止一次跟随皇甫嵩征战,深知皇甫嵩统帅能力,远在这各路诸侯之上。

    皇甫嵩还有三万精兵屯与扶风郡,这等精锐与诸侯郡兵不可同日而语。董卓为防后院起火,征皇甫嵩为城门校尉,则其入京束职。京兆尹盖勋同时被董卓征召,秘密与皇甫嵩商议讨伐董卓。

    皇甫嵩思量许久,终因董卓诏命,假以险地之手,最终应召。将行之时,长史梁衍劝他起兵与袁绍呼应。皇甫嵩闻言摇头随即奔往京师,盖勋因自己兵弱不能独立,也同赴洛阳。

    皇甫嵩一到,主管官员便秉承董卓之意,上奏朝廷,将他交付审判,想把他杀掉。

    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跟董卓交情匪浅,闻讯从长安奔,投奔董卓。董卓正摆设酒宴,大会宾朋,皇甫坚寿抢步向前,与他辩理,且责以大义,叩头落泪。

    在座的宾客深受感动,纷纷替皇甫嵩求情。董卓这才离席而起,拉皇甫坚寿和自己同坐,并派人释放皇甫嵩,任命皇甫嵩为议郎。

    征召皇甫嵩、盖勋之时,董卓还同时征召吕布为中郎将,则其尽快入京。吕布此时已经同时接到了朝廷的诏书和曹操的书信,有些左右为难。

    薛兰、高顺等人皆劝他起兵响应,唯有张辽对他说道:“所谓讨董联军,实乃乌合之众,不成气候,不如按兵不动,雄踞并州,静观其变。”

    闻听众人谏言,吕布愁眉不展。他的心思众人自是不知,所谓的诸侯不成气候,吕布自是知道。可是董卓征召,吕布却颇为为难。

    自己若是奉召,那么便走回了历史,自己伺机杀董,然后一路征战,最后下邳死于曹操之手。

    若不奉召,吕布还真有些放心不下献帝刘协。怎么说他与吕布也有师徒之谊,若没这机会也就罢了。如今有机会入京将刘协救出虎口,他真有些为难了。

    吕布思量几日,仍是拿不定主意。每当他想,先入京,诛了董卓再说的时候,再见严婧,都下不定主意。

    英雄果真难过美人关!但吕布所担心的不止严婧一人,严婧只是一个代表,代表着并州所有他在意的人。

    鲜卑、羌零与他结盟,乃是无奈之举。只要他活着,鲜卑、羌零自是不敢犯境。若他兵败身死,难保此二部不会趁机入主并州。

    第三日,有客远来。左丰在宫内,见献帝终日慨叹,若是吕太傅在,安能让董卓如此猖狂。左丰知献帝有心复兴汉室,立即向董卓自荐为使,说服吕布。

    吕布见左丰,便知他来意,对左丰道:“我并州四战之地,终不能离去。”

    左丰闻言,人生中迎来了第三次做男人的时刻,指着吕布鼻子骂道:“吕奉先,灵帝引你为友,你不思救齐子,此乃不义;陛下引你为师,你不思相救,此乃不忠;我左丰一无根之人,尚且知道报皇恩浩荡,你吕奉先当真比不上我这无根之人吗?”

    “就他妈你会说!”说着,吕不轻不重的拍了左丰脑袋一下,对他说道:“明日启程。”然后便返回州牧府,安排走后之事。

    翌日一早,所有人都知道吕布要赴洛阳,张辽、高顺、张杨、薛兰、成廉等人一齐将吕布拦住,劝说吕布不要赴洛阳。

    此去洛阳,凶险万分,又于名声不利。吕布闻言一笑置之,对众人说道:“我吕奉先何时惧怕过凶险?”

    高顺闻言,对吕布说道:“今日之并州,不比往日,已有自保之力。顺请大人允我等同行。”

    “并州没有高顺,和谈自保?”说着,吕布见众人死命拦住去路,对众人道:“唤李黑、陈卫、成廉及我陷阵营来!”

    吕布也想明白了,董卓不比灵帝,他确实需要些助力。此番入京,自是不可带兵过多,唯有陷阵营,可堪一用。

    再有李黑、陈卫一直与侯谐共掌暗影组,吕布也需要他们一起搞搞情报工作。陷阵营齐聚,吕布将行之时,但见一马车缓缓驶来,驾车的是魏越。

    魏越驾车,车内自是严婧母女。如今胡汉相安,严女侠再不愿受这相思之苦,马车行至吕布近前,严婧挑开车帘,唤吕布附耳过来。

    吕布闻言下马,附耳至马车之侧,严婧开口说道:“婧愿与君同行,实受不得这相思之苦。”

    吕布闻言含笑点头,再次上马,环视诸将之后再点张辽、高顺同行,以保万全。留下张杨总领兵事,薛兰主政。

    大军出行一日,又有秦谊携家眷赶来,秦谊非是舍不得吕布,实在是在晋阳又混不下去了。

    秦谊此人,性格懦弱,但有些脑子。吕布就纳闷了,他怎么到哪都混不下去呢?

    先是定襄,吕布以秦谊主政,准其自治,结果秦谊于年关被赶出。九原城,秦谊为薛兰手下从事,薛兰不厌其烦,将其调往晋阳。吕布入主晋阳之后,秦谊为一小吏,结果还是混不下去,见吕布奔往洛阳,便携家小驱车共往。

    吕布见秦谊,笑而准其同行。高顺悄然对吕布说道:“秦谊非我族类。”

    “你可忘了,我并州人人平等!”说着,吕布有些愠色,对高顺说道:“秦谊此人虽懦弱,但一直鞍前马后从无怨言,若他又异心,何必携家小与我同行?”(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廷征召

    (全本小说网,。)

    汉献帝初平元年春二月,讨董联军屯于河东、酸枣、鲁阳三地,呈北、东、南三向合围之势。董卓提出迁都长安的计划。

    洛阳城环卫四塞,雄关林立,形势险固,周围设置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大关,合称“八关都邑”。

    说来洛阳有险可守,不用迁都长安。但洛阳粮食补给过于依赖豫东平原,虽有敖仓存粮无数,但其远在虎牢关之外。洛阳人口众多,持久战之下,若敖仓有失,恐无以为继。

    董卓征战沙场,虽然败多胜少,但其战略眼光还是有的。不然也不会屯兵河东,以待天下有变。

    长安东有函谷关可据守各路诸侯、西有凉州之地。西凉乃是董卓发迹之地,他在凉州诛羌之中,颇有威望。

    翌日,董卓召集众卿商议迁都之事,殿上董卓开口说道:“太祖建都长安,历经十一世,光武建都洛阳至今也十一世。按照天书《石包谶》所言,此时应该迁都长安,上顺天意,下至民心。”

    百官闻言默然,司徒杨彪心中暗笑、鄙夷。太祖刘邦至王莽篡汉不止十一世,光武刘秀建都洛阳至此时,也不止十一世。司徒杨彪思董卓便是为了与这石包谶相当,所以知错而言之。

    利用谶书达道政治目的,董卓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最有名的当属篡汉王莽,利用谶书造势,终篡得大汉江山。

    司徒杨彪乃名臣杨赐之子,名士杨修之父。他早已不满董卓跋扈,如今迁都动摇国本,他必须得言。想着,杨彪开口说道:“光武迁都,乃是长安破坏严重,现在洛阳甚为繁荣、富庶,为何搬之?此其一;

    建都洛阳已久,百姓宗庙建于此,弃之恐百姓不就,此其二、”说完以上两点,杨彪怒视董卓说道:“此《石包谶》乃一邪书,董太尉何以信之。”

    董卓闻言清了清口,反驳杨彪道:“关中肥沃,故秦能吞并六国。现在的长安,木材资源丰富,武帝时的陶灶还在。只要用心经营,多好的宫殿、太庙建不出来?至于百姓,管他作甚,若有不从,推入河中淹死便是。”

    杨彪闻言,更是对董卓之粗鄙,更为厌恶,再次说道:“天下动之甚易,安之甚难,惟明公虑焉。”

    “杨司徒?你是不是想坏国之大计?”说着,董卓大怒,杀心顿起。

    太傅黄琬见状,替杨彪开脱道:“董相国息怒,迁都国之大事,杨司徒之意,仅供参考罢了。

    黄琬此言,即使为杨彪打个圆场,也是陈述自己观点。迁都之事,即为参考,就是让董卓再想想。

    三公之中,都已谏言。司徒荀爽觉得自己也有必要说两句,于是赶紧出来打圆场道:“董相国哪想迁都啊?只是关东联军兵胜,所以做此大计。借故秦之山型,以便控制天下。”

    有黄琬、荀爽做和事佬,董卓终未发作。怎料退朝之后,黄琬上书坚决反对迁都。董卓见状大怒,以天变灾异为理由,罢免杨彪、黄琬。同时拜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

    王允为人刚烈,曾与皇甫嵩、朱儁共同受降数十万黄巾起义军。在受降过程中,细心的王允从农民军中搜查到一封中常侍张让的宾客所写的书信,信中涉及一些与黄巾军有关的内容。

    张让可是灵帝的娘啊!王允也不计较利害关系,他怀疑张让与黄巾军私通,便进一步追查,把其中的具体细节全部揭发出来,并且写成奏折上奏皇帝。

    灵帝大惊,立即召张让进宫,怒气冲冲地指责张让,并要他交待实际情况。张让一向在朝中自以为是,指手画脚,也没想到有谁敢在皇上面前揭露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