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585章

贞观帝师-第585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将士们心中的慷慨豪壮。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归咸阳!

    到了咸阳,离泾阳便不远了。

    夏鸿升几乎望眼欲穿,恨不得自己能够缩地成寸,下一次眨眼之后,就出现在泾阳自己的家中。

    征伐高句丽的大军回来,一路上所受到了欢迎,是空前的。

    每至一地,百姓无不沿街欢呼不停,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如同过年了一般。更要随着行伍送出几十里地远,也依旧是不舍。途经之地的百姓,都拿出自己的东西送给将士们,让夏鸿升恍惚间还以为自己又穿越到了抗日剧中的八路军部队似的。

    一路回来,李世民的威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高的都让夏鸿升觉得这已经上升到了严重的个人崇拜的地步了。

    而一路上受到了如此高的追捧的李世民,更是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不,不算是新的念头,只是以前被自己按捺下来的一个念头,随着看到自己空前的威望之后,又浮上了心头的念头——封禅!

    不过,好在李世民还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还知道出来这么久,要赶紧先回长安,稳定一下内部。真想封禅,也是之后的事情了。

    老实说,当李世民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夏鸿升真怕他会一时兴起,半路调头直接去泰山封禅了。

    大军经过咸阳,沿着从咸阳延伸出去的水泥大道,一路终于走到了泾阳。

    泾阳更是大变样貌,夏鸿升自己都有些认不出来了。

    “这里是泾阳?……”李世民更是大为意外,看着眼前繁华的地界,不禁问道。

    可不是么,眼前这幅繁华盛景,不说出来,还以为是到了扬州了。

    “陛下!微臣恭迎陛下凯旋!陛下万胜!大唐万胜!”随着李世民现身,旁边的一堆人立刻恭恭敬敬的深深弯腰下去行礼。

    原本的杨县丞,如今的杨县令。身后跟着如今的申县丞,许县丞,还有李恪,及泾阳县衙一干人等,全都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这泾阳之变化……”李世民放眼看了看:“真是叫朕吃了一惊啊……杨县令,你且过来,告诉朕这是如何一回事?”

    “回禀陛下,这泾阳之变化,说白了便是三个字。”杨县令恭恭敬敬的近前答道:“有钱了。”

    夏鸿升听见这仨字儿差点儿笑出来,原本那么刚直清高的一个人,现在也会谈钱了。

    “哦?”李世民挑了挑眉头:“如何说来?”

    “陛下,泾阳自试行新商法及税法以来,百姓所负担大为降低,而县衙之税收却反而更多了许多。加之有促商之举,故而商人们虽然交税,却亦无反对之音,反而因交了税能开商限,更是心甘情愿的支持于新税法、商法。”杨县令答道:“自试行新法截止上一次税收,泾阳县收缴税款十余万贯。总数多了,能够供县衙支配的数目就多。依照新税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原则,县衙加大了对泾阳县的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用了更多的可支配额度在同百姓息息相关的事物方面,方才有了今日之泾阳。”

    夏鸿升又差点儿笑出来,这杨县丞……哦不,杨县令说话,越来越像自己的风格了啊!

    果然,就见李世民听了杨县令嘴里的话,也是下意识的转过头来看了夏鸿升一眼。这些名词儿他就只从夏鸿升的口中听说过,也幸亏是从夏鸿升口中听说过,问过,要不然,猛一听见还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不过,也未及多看,就被杨县令口中报出来的那个数字惊呆了,又重复了一遍:“多少?十余万贯?!”

    周围的其他人也是吓了一跳。

    “回禀陛下,微臣不敢妄言。”杨县令恭敬道:“一应账本凭据皆在县衙,只等陛下回来之后审验。”

    “十万余贯!都抵得上大唐关内一个州的税收了!”在定州监国,随李世民一同回来的李承乾吃惊道:“还是一个上州!这才多久?自从试行到现在……也不过一年出头而已罢!”

    “这么多?!”自然也有旁人惊讶,问道:“莫不是横征暴敛?!万万不可……”

    “呵呵,百姓减轻了负担,国家增加的税收,商人方便了生意,到头来终究都还是得大于失,故而泾阳百姓,不论士农工商,皆大力支持新法。且新法之中定数合情合理,又如何有横征暴敛之说?”李恪笑着出来说道:“若诸位不大相信,大可使人暗中潜入民间查探风闻嘛。”

    众人听闻此言,一时间都交头接耳起来,只看这泾阳,果真是同以前大有变化。再看周围百姓,哪里又好似被苛政了一般?

    新法之事,本就是李世民布局的大事之一。如今才一年便有了如此成果,如何能不高兴。

    加之本来得胜归来,犹是更加锦上添花,此刻乐得嘴都快要咧得露出后槽牙了。

    “恩……这泾阳变化竟如此之大!”李世民四下看看,突然说道:“朕决定要留在泾阳几日,好生看看这新法究竟有何利弊。也要亲自看看,这究竟是真是假!卿等且先回长安,令召民部之人前来泾阳觐见!”

    众人见李世民临时决议,又见李世民已经决断,且泾阳县令方才所言,也端得惊人,不知真假。因而料是劝说无用,是以倒也没人出来劝言。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26章 泾阳的变化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本是描绘钱塘盛景的词句。柳三变填此词,乃是杭州之富庶与美丽。上写杭州自然之景色与都会之繁华,下写西湖之靓丽与百姓之平和。原本的历史上,距柳永一百年后的金国国主看到此词,倾慕词中之繁华盛景,故领兵十万南下,欲图攻伐南宋,夺取此处。

    若说这首词话,说得也不是泾阳,写得的也不是大唐,但是夏鸿升走在泾阳街头巷陌,脑海中反正就是不断的浮现出这首词中的诗句来。

    且看那路旁之垂柳,随风窈窕轻拂,一线沿路过去,何不若风帘翠幕?

    这柳幕下的来往商贩与行人,如何没有参差十万人家?

    道路两侧几乎皆尽成了商铺,行人往来穿梭其中,有叫卖吆喝声,有议价声,商铺中的东西极为丰富,各类各样,令人眼花缭乱,可不正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真是想不到……”李世民站在泾阳的街头,摇了摇头,说道。

    夏鸿升正欲接腔,却听李世民又继续道:“朕御驾亲征之时,路过泾阳,此地还只是寻常一个泾阳罢了。就算是比其他的京畿之县好上一些,也不曾令人吃惊。只隔了一年多,现下,朕反倒有些认不出来这是泾阳了!若是未曾来过的人,指不定还以为自己到了长安了。”

    “地主家的房子独门大户,雕栏玉砌,升斗小民,有土屋安居便是好的,再次一些,像微臣原先在鸾州之时,能有几间茅草房子,居有定所。再不如的,连个栖身之处都没有,就着树下墙根睡上一晚。这些区别,说白了还不就是一个字儿。”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钱。”

    “钱财……”李世民环伺四周,又沉吟道:“昨个杨县令说得话里,有一句话叫朕印象深刻。她说‘总数多了,能够供县衙支配的数目就多。依照新税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原则,县衙加大了对泾阳县的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用了更多的可支配额度在同百姓息息相关的事物方面’……这话里面大有门道。”

    呃,这段话从杨县令口中说出来就够违和了,从李世民口中说出来,更显得怪异。

    不过这些话都是夏鸿升带出来的,此刻虽然觉得怪异,但于他自己来说,倒也更容易解释了。

    夏鸿升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于是左右看看,瞧见旁边的茶摊,说道:“岳父大人,还请您移步,咱们坐下来,小婿请您喝碗茶水,容小婿为您细细道来。”

    “也好,转了半晌,朕也有些口干了。”李世民点了点头,过去走到茶摊坐下来。

    茶小二上了茶水,又摆来几碟子果脯,挪开了去。

    夏鸿升于是对李世民解释道:“岳父大人,其实这整个儿一大圈,是一个循环。新税法之原则,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既然税赋是从百姓身上得到的,那自然也要用到百姓的身上去。这可不是说,收来的税收要都分发给百姓,这不现实,也不可能。而是说,朝廷所收来的税收,用于朝廷的各种有利于民的政策,最终使得百姓获利。”

    “这个道理朕自然晓得。”李世民点了点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八个字好啊!昨天夜里朕还想过,回长安之后,亲手将这八个字写出来,一副交给民部,挂在民部,一副挂在朕的寝宫,时刻提醒。”

    “岳父大人真乃圣君!”夏鸿升拍了一记马屁,然后又继续说道:“百姓纳税,地方收缴了税款,照既定的规定上缴朝廷国库,自己也留下一部分,为寻常地方政策开支所用。收缴上来的多了,自己能留下来使用的部分也就随之多了。手里有了钱财,想要做什么事情,就方便得多了。县衙会有一批的惠民工程。这些工程都是为了惠及百姓而设置的。就像泾阳县的路。如今不管是泾阳县城,还是泾阳县的各个乡村,都有水泥路相连。百姓就便利的多了,不管是走动,生活,还是进城外出做生意什么的,都方便。这就是钱花到了百姓的身上,给百姓带来的好处。这叫用之于民。”

    “不止是道路。还有街道两边的商铺、公园……等等,这些都可以让百姓的生活水平变好。县衙将钱花在就修建这些东西上,看似是白花出去了,其实不是白花。首先,这些东西让朝廷,让县衙在百姓心目中更有威信,更得民心民意和百姓支持。光是这一项,就值得了。另外,修路,修商铺,修公园……这些惠民工程,要雇佣人手吧,这样,百姓农桑之余,就可以前来干活,赚取一些额外的钱财来。百姓手中钱财多了,自然要买一点这个,买一些那个,要花出去。商人收了钱,卖了物品,又继续做生意。路好了,商铺多了,商人方便生意了,物品更多了,百姓用出的钱财也多了,这一用一收之间,又有了税务,县衙又有税可收了。收的税,再这么用出去,这么一圈一圈的,谁也亏不了,可谁都满足了需要。”

    “百姓纳税,县衙拿税款去雇佣百姓,去修建惠民之工程。县衙修好了工程,得了民心。百姓有了惠及自己的东西,得了便利又得到了钱财。百姓手头宽绰些许,就会有所开销。百姓有所开销,商人就赚了钱。百姓开销,商人赚钱,县衙又有了税收。”李世民自言自语的沉吟道:“如此循环往复,源源不断。”

    “不错,正是如此!”夏鸿升说道:“比起所交出的赋税,百姓所换来的价值,远远高出自己所付出的价值,所以百姓都积极支持新法。就好比若是有个生意,教小婿每年交出一个炊饼,能换来一个金饼子,那小婿当然是大力响应的啊,更不会反对了——不仅不会反对,还生怕别人反对。别说是一个炊饼了,就是再给他十个炊饼,小婿也绝对支持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27章 李世民的问题

    李世民在泾阳待了三日,除了夜里回到书院的别墅中休息之外,白天就是在泾阳各处乱转。

    泾阳的变化太出乎预料,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如此。

    原本,只是以为会对泾阳的税收有所提高而已,无非也便是每年收缴的税赋要多上一些。

    可如今看来,似乎变得却并不止税收的提高。似乎还有……还有人们过日子的方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昼耕田,夜绩麻。千百年来皆是如此。

    可泾阳的人,现今似乎有所转变了。人与田地的联系,正在泾阳渐渐变得松散。

    李世民也不知道,这种转变,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这不禁教李世民突然想起来,当初从夏鸿升口中说出过的话——有朝一日,土地不再成为人的束缚。

    可若是人不再被束缚到土地上,那谁去种地,谁去生产粮食,来喂饱大唐无数百姓的无数张嘴?

    “陛下,您派出去的人回来了。”护卫在门外出声说道。

    “让他上来。”李世民稍整思绪,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