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568章

贞观帝师-第568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鸿升看他的脸上跟变天气似的,也顿觉好笑,说道:“陛下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既然说了,就是真的。这几日,便自会有人替你准备官服及印绶,三日之后,你自去互市监应卯便是。那时他们已然会得到了交代的。”

    听了夏鸿升的解释,阿尔罕果真脸上跟变天似的,又是瞬间的阴转晴了。立刻又眉开眼笑了起来。

    夏鸿升见他明白了,于是又道:“好了。记得棉花一运回来,要立刻通知本侯。运回来之后,直接拉到军机坊。另外,你出宫之后,莫要让任何人知道本侯来了长安,更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本侯在宫里。”

    “是,小的遵命!”阿尔罕又对夏鸿升连连行礼,然后才告退,离开了皇宫。

    让阿尔罕离开之后,夏鸿升便去了李世民的书房,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疏。其实唐代的奏疏,或者说明代之前的奏疏,都不能算是十分多的。因为在明代之前,三省大臣,亦或是后来在宰辅丞相,是可以直接去找皇帝面对面的商议事务的。不用必须以书面的形式上奏皇帝,再等皇帝批复。唐代奏疏之中,最多的其实是各地官员上报的情况,经由三省合议之后,选出来重要的,需要皇帝亲自批复的那些,才交给皇帝批阅。

    见夏鸿升进去,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疏,没等夏鸿升开口拜见,就先行说道:“朕准备在军校中祭祀当年战死辽东之将士,以激军心民意。届时,朕需开放军校,使长安百姓见朕之祭祀。这件事情要快些准备好,祭祀之后,朕会的即刻宣布招募征辽将卒之事。这件事情,其他人来安排朕都不大放心。唯有交给贤婿去办,朕当可无忧。”

    哎,这场面活还是得本公子来做啊!

    夏鸿升听了李世民的话,心里感叹道。嘴上却说:“岳父大人放心,小婿一定安排妥当。”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说道:“朕不会直接下诏于你,朕会下诏给李卿,让李卿以他的名义去找你安排。”

    “是!”夏鸿升点头行了一礼,应承了下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91章 祭祀英魂

    时节已经是泛起秋凉,又方才停罢一场秋雨,到处都是一番萧索和清冷的意味。

    清早出门,一阵夹杂着湿气的秋风吹过,卷起落叶的同时,也不禁让人不由自主的缩了缩脖子。

    却正是个昏辉残霞,老树寒鸦,飞鸿影下。

    城中百姓早早的往长安城外过去。早在前几日,城中就张贴了皇榜,昭告了百姓,今日皇帝要亲赴军校英魂祠拜祭当年辽东之汉家亡魂,愿与百姓共祭之。

    今日正是时候。

    辽东,那是百姓心目中的一道旧伤了。

    前些年,敢问关中之地,谁家没有个男丁,被征兵入伍之后,就没再回来过的?

    甚至于当年的那首反诗,许多人都仍记在心里,还没忘记呐!

    左右备身府的将士,拱卫着皇帝的銮驾,从皇宫中出来,往长安城外而去了。

    没有清街,长安城中百姓随行,万人空巷。

    军校门外,已经面容已经颇显老态的李靖,眼中却精神抖擞。站得仍旧挺拔,身侧站着夏鸿升和马周,身后则是如同标枪直刺大地一般站立着的军校学员。

    “贤侄,你准备的那些东西,可都安排好了?”李靖低声向夏鸿升问道。

    “小侄已然检查了许多遍,一切妥当。”夏鸿升点了点头。

    二人话音刚落,远处便看到了皇帝的銮驾。

    伴随而来的,则是一声雄浑高亢的呼喊:“圣人至!”

    李靖整理衣冠,率先而去,夏鸿升与马周紧随其后,往前迎了过去。

    走到近前郑重行礼,李世民让他们免礼之后,走了下来,换做步行。

    李世民的目光看向了夏鸿升,夏鸿升看到了他眼神里那询问的意思,微微点了点头。

    李世民亦点点头,然后迈开步子,朝着军校里面走去。

    军校大门敞开,随行的文臣武将,护卫的将士,长安的百姓,皆随之进入了军校。

    英魂祠前,面积巨大的英雄广场上,很快,就已经整整齐齐的站满了人。百姓们被军校的学员引导着,亦整齐的站成了方阵。

    巨大高耸的大唐英雄纪念碑,如同一杆直刺苍穹的利箭,周围再也没有比它更高的建筑了,更显得高耸入云,格外显眼。

    李世民,李勣,还有夏鸿升,三人缓缓的走上了纪念碑下的台阶上面。

    三人相视看看,夏鸿升先前一步,拿起了铜皮作的喇叭形状,聊胜于无的简陋“扩音器”来,提足一口气,然后沉声说道:“二十二年前,炀帝声言“眷彼华壤,翦为夷类”,又责高句丽兼契丹之党,虔刘海戍,习靺鞨之服,侵轶辽西,不肯入朝,下令东征。然炀帝无能,军令不行,后军不至,致使兵败辽东,数十万汉家儿郎,尽成枯骨。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疆场之所倾败,劳敝之所殂殒,虽复太半不归,而每年兴发,比屋良家之子,多赴于边陲,分离哭泣之声,连响于州县。老弱耕稼,不足以救饥馁,妇工纺绩,不足以赡资装!宫观鞠为茂草,乡亭绝其烟火,人相啖食,十而四五!”

    说罢,夏鸿升暂且停顿了下来。底下鸦雀无声,针落可闻。不拘是百姓还是将士,皆面露戚色,神情悲粲。

    “三征高句丽,第一次,将士一百三十万,民夫二倍之。第二次,将士六十余万,民夫亦六十余万。第三次,将士百万,民夫无数……三次征伐,将士身死辽东者,数十万计,而民夫身死路途者,无数!”夏鸿升顿了顿,又继续说道:“曾有大唐行商,至于高句丽。见沿路沿江有山者,巍巍森然,阴气逼人。纵炎炎夏日亦觉酷寒,虽朗朗乾坤亦闻鬼哭。问之。乃傲然对曰:此虽高句丽之山,却为汉人之所筑。其高句丽人道:前隋炀帝无道,三伐高句丽,死者百万,具收其头颅,筑为京观。见风走沙去,其下白骨森森,绵延不绝,尽是我汉家儿郎之头颅,如今已成他乡之枯骨啊!那京观之下,枯骨之中,可有尔等父子兄弟,可有尔等手足同袍?!”

    “有!”下面的将士,还有百姓之中,不少人禁不住高声应和起来。

    “高句丽人,竟将我们的父子兄弟,将我们的手足同袍,筑作白骨京观,以为炫耀。可怜我汉家儿郎,生不得凯旋回还,死不得入土为安!”夏鸿升高声呼号道:“我恨呐!”

    此言一出,顿时下面便有人眼中泛泪了。

    “二十二年了!”夏鸿升继续喊道:“二十二年!今日,有一批当年将士的尸骨,被朝廷破除万难,给带回了家!”

    下面顿时哗然,人们纷纷四下寻找起来。

    “这些人,已经不知道他们生前的名字了,可能叫赵大,也可能叫王二,现如今,都不知道了。”夏鸿升继续说道:“可我们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汉家儿郎!今日,他们等了二十二年,中原的亲人们,终于还是将他们接回来了!”

    言罢,只听得一阵鼓号齐鸣,哀乐忽而响起,却见从一旁突然走出了一线队伍来。

    那队伍排成整齐的一线,身上穿着齐整的军装。整他们每个人的手中,全都抱着一个木盘,那方形的木盘上面,却是几根残缺的枯骨,亦或是半个森然的头颅!

    “老天爷啊!这都是我汉家的大好儿郎啊!”一个老臣失声痛哭了起来,几欲昏倒:“老夫的三个孩儿,尽没于辽东,如今亦成如此般枯骨!”

    随着军乐,那一线队伍用庄中而严肃的姿态,以礼步一步一步的缓缓走来。

    “看看吧!都看看吧!”夏鸿升在上面大声的喊道:“这里面,说不定就有尔等的父子兄弟,就有尔等的手足同袍!”

    那些捧着枯骨的军校学员,神情庄重而肃穆,缓慢的随着哀乐,迈着礼步,从人群中渐次穿过,从一排排的人群面前依次走过。

    那枯骨惨白,破败,空洞洞的眼窝之中,似乎有说不尽的怨恨。

    骨骸路过之处,哀哭之声遍布四野。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92章 国仇家恨

    风声呜呜,犹如鬼哭一般。那骸骨被军校的学员端着,在所有人的面前经过。大唐的文臣和武将,当中不乏当年去过辽东的,亦不乏有亲族友人身死辽东的。

    百姓之中更多。

    此刻骨骸经过,那段惨痛而悲哀的记忆被勾起,想起了自己那战死辽东,音信全无的父亲、孩子、兄弟、挚友……

    骸骨从每一行人面前经过,然后又回到了前面,端着那些骨骸的军校学员,又齐整的站成了一个方阵。

    夏鸿升看着下面哭号的人们,是时候为他们树立起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观念了。

    “二十二年之前,这些将士们打着隋朝的旗号,慷慨赴死,前仆后继的,奔向了辽东。”夏鸿升继续说道:“辽东,广沃不亚于中原的一片土地。这片土地,自周之起,便属于中原之国。燕国设郡,秦名辽东,自古以来,便是汉土。汉分三国,晋取而代之。晋分南北,隋一统之。纷乱之际,辽东之地为高句丽贼人所窃。占我汉土,奴我汉人。前隋欲收复辽东,怎奈炀帝无能,作战无法,非但未将辽东之地收回,未惩夺我汉土之高句丽,反又葬送无数汉家子弟!”

    下面的声音,随着夏鸿升的话渐渐停息了下来,都在凝神听着夏鸿升讲道:“前朝之时,高句丽称吾中原之人为隋人。如今,高句丽称吾中原之人为唐人。可不拘是隋还是唐,我们都还是我们,我们族曰华夏,传于炎黄。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此落脚繁衍,七千年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华夏传人!”

    “祖先将这广沃的土地交给我们,我们却没能守好它!自古以来,我们都在努力将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夺回来!”夏鸿升继续喊道:“南边,有占族,夺我林邑之地,如今,咱大唐终于将其收了回来;东边,有和族,汉朝之时,光武帝念其恭顺,将和族首领封倭奴王,他的后代却忘本自树,占据东瀛,自号日出之国。大唐亦灭之,收回了东瀛;西北,有过匈奴,有过柔然,有过铁勒,有过突厥,不仅占了原本祖先留给咱们的土地,还不停的南下犯边。大唐,于是灭了突厥,灭了吐谷浑,压住了薛延陀,西域诸国称臣,以大唐为宗主,以陛下为天可汗。现如今,只剩下东北了啊!辽东!还在高句丽人的手里!”

    夏鸿升的演讲还在继续:“高句丽人,同我们有国仇和家恨呐!”

    “让老夫来说!”李靖被夏鸿升的话激的激动,突然上前一步,从夏鸿升的手中夺下了扩音的东西,提气说道:“辽东之地,本为汉土,高句丽趁中原之乱而占据之,夺我国土,杀我百姓,强迫我汉人以高句丽人自居。故而炀帝恨之,当今朝廷亦恨之。炀帝誓收辽东,征调大军,熟料他无领军之才,亦非将帅之料。我数十万汉家子弟死于高句丽人之手,为其筑成京观,炫耀武功,此仇可不报?此乃国仇!数十万汉家儿郎,尽成一片枯骨。这枯骨之中,又有多少家中为父者,为夫者,为兄者,为弟者,为至交者,为同袍者?!他们的仇恨,岂可不报?!此家仇也!我数十万汉家好儿郎啊!……”

    李靖突然泣不成声,再也说不下去了。

    下面又是一片悲呼,尤其是那些前隋的老臣,还有那些百姓中的老人,无不哀哭不止,不能站立。

    “老将军!”李世民连忙上前扶住了李靖:“万望节哀!”

    李靖顺势跪倒在地,大声嚎哭道:“陛下!陛下!为我汉家儿郎报此国仇家恨啊!为我汉家儿郎,报仇雪恨呐!”

    “陛下!老程愿意亲提大军,杀去辽东,杀光那些高句丽人,为我汉家儿郎报仇!”程咬金在下面高声吼道。他的嗓门极大,甚至盖过了现场的一片哭声,响彻整个广场。

    “陛下!数十万汉家儿郎为国捐躯,却身死异乡,魂无归处!陛下,为他们报仇啊!”下面的朝臣纷纷跪倒在地,呼喊了起来。

    “陛下!我汉家好儿郎,为国捐躯,不惜战死。却遭高句丽斩下头颅,筑成京观!此何等之侮辱!如何教那些战死辽东的将士们瞑目啊陛下!”朝中的老臣们纷纷跪了下来,一面痛哭,一面喊道。

    “报仇!”下面的百姓之中,不知是谁忍不住了,率先呼喊了起来:“求陛下为汉家子弟报仇!求陛下,为草民那身死辽东的父亲和两位兄长报仇啊!”

    “求陛下报仇!”下面的军校学员,和军中将士,无不愤而怒吼,悲声震天。

    李世民虎目含泪,抬起了手来,向下压去,示意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