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鹰扬拜占庭 >

第550章

鹰扬拜占庭-第550章

小说: 鹰扬拜占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0章 调停仲裁者(上)

    现在局势是,阿勒颇里德万和大马士革杜卡克兄弟俩,全力支持穆罕默德。塔波成为伊斯法罕宫廷新主人,其背后可能还有来自巴格达的蛤里发的神秘力量为奥援。

    但摩苏尔的总督科布哈,因先前安条克惨败和突吐施兄弟结下大恨,便表态支持巴奇亚努克为新的塞尔柱大苏丹。

    双方而今相持不下,互相激烈争斗,塞尔柱更东面以阿姆河(奥克苏斯河,乌浒河)为界,更有喀喇汗与加兹尼苏丹等外敌的觊觎。

    故而塞尔柱帝国内部的不少有识之士,也明白不能再继续把国家撕裂下去,便强烈呼吁两大争权派别握手言和。

    当听说高文统率着精锐强大的军队,在先前抬手便击灭特拉布宗和乔治亚,并已将两个原本为塞尔柱附庸的库尔德小国纳入麾下,抵达了陶利斯城后——塞尔柱各方势力噤若寒蝉,因为不能确定高文是否会趁着他们内讧,一路进军到伊斯法罕。

    但出乎意料的是,高文指使陪睡官温若明娜用左手写了封字迹娟秀的书信,用希腊文和波斯文(当时塞尔柱宫廷的官方语为波斯语)各自誊写了数份,分别送往伊斯法罕、巴格达、阿勒颇、摩苏尔、大马士革及博鲁杰尔德诸地,在里面高文很义薄云天地宣称:

    “塞尔柱在数十年前经阿尔普和马立克沙两代人的努力,好不容易从原本松散的匪帮部落状态,凝聚成为一个稍微像样的国家,现在假若再争斗纷纭的话,那样自陶利斯直到阿姆河、自乔治亚直到巴格达如此广袤的地区,即将面临田地荒芜商道断绝的景象。这样对所有人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宁愿吃点亏来当仲裁者——各派可派遣使节团前往陶利斯城会议,商谈把事态宁静下来的条款,并尽快划定我塔尔苏斯国和塞尔柱国的界限,及恢复双方的贸易往来。”

    同时高文的提议,也得到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的首赞,这位国王已积极备战,以埃及法蒂玛为目标,当然也希望和塞尔柱诸国达成有利的和平条约。

    而另外面,博希蒙德也完成了一万五千士兵的动员,开始绕到安条克城背后的湖泊构筑围城兵砦,准备在来年春季后对困守的亲外甥坦克雷德进行总攻:不管是阿普利亚还是两西西里地区,博希蒙德的叔父罗杰及许多诺曼贵族都劝说博希蒙德和坦克雷德停火,达成互相包容仁慈的和约,但全被博希蒙德无情拒绝。故而博希蒙德暂时抽不出身来关心伊斯法罕方面的事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

    对“陶利斯会议”反应最快的,除去哈达迪和希尔凡两国外,就得算阿勒颇的里德万,由高文暗中许诺减免了偿款数额,所以里德万举双手表示赞同,并和兄弟杜卡克第一时间派出使节来到陶利斯的宫殿。

    不久,科布哈、巴奇亚努克和塔波的使节也都各自携带着礼物和国书带来。

    初秋的陶利斯城内,在秀美的丘陵包围下,明镜般的沙戈利湖四周点缀着珍珠般的园林、宫邸和清真寺,但现在这里的主人俨然是塔尔苏斯的基督徒大暴君高文,他每到清晨时分都会牵着爱马,绕湖一周,接着在走入殿堂里主持各方大会。

    同时各方进献的礼物也挨个递交上来,摩苏尔总督科布哈的礼物是头拥有金钱般威猛斑点的花豹,马立克沙的大儿子巴奇亚努克送来的是两头凶猛的大型猎犬,而塔波则送来十把铸造成焰火形状的礼仪剑,及五十名锻冶奴隶,还有无数的织锦、挂毯。

    让高文最感兴趣的礼物是塔波的,他早就对撒拉森人的锻冶技术很渴求,现在塔波为了讨好他,连武器和人打包送来,正中他的下怀。所以高文很迅速地接待了这五十名锻奴,宣布释放他们为自由人,给予很丰厚的俸禄送入塞琉西亚和塔尔苏斯的工坊里,为他革新锻造武器的科技。

    至于其余礼物特别是猛兽,高文以“害怕我的萨宾娜受到惊吓”一概退还回去,接着这位塔尔苏斯君王身后跟着的是皇宋儒生打扮的赵昭、法兰克武士打扮的斯文王子,及许许多多的亚美尼亚商人,他要求这群人集中在宫殿里一所拥有围廊、喷泉和迷人花卉的大庭院里,与诸国的使节们商议开通贸易的事务——在这方面高文显得是如此迫不及待,很符合世人对他的认知——一手提剑一手举枰的瓦良格人,也是个精明实务的八爪蜘蛛。

    赵昭与斯文初步拟定的商路有三条:

    一条是从特拉布宗出发,途经陶利斯,然后抵达伊斯法罕,乃至阿姆河的更东方;

    第二条也是从特拉布宗出发,然后向南经过阿米达、马尔丁,再经摩苏尔,顺着底格里斯河直抵巴格达;

    第三条从塔尔苏斯出发,经伊苏斯海湾的阿达纳,绕过马拉什抵达阿勒颇,和第二条商路恰好形成纵横交通形状。

    这三条商路,再配合高文士麦那—阿塔利亚—塞浦路斯—黎凡特的海上商路,据赵昭的估算,“岁入不下七十万拜占特”。

    这些钱财的来源是什么?

    是贸易。

    高文和安娜现在给热腊鸭、比萨、阿马尔菲等诸意大利商业城邦颁发贸易特许状,允许他们在各个港口城市租赁乃至自建商埠区,但是要缴纳相当的费用,其中主要是四种,即“船舶港口通行税”、“进出口商品(货物)税”、“商品附加税”(轻奢货物和大宗货物税率各不相等,比较灵活)及“港口捐费”(这点已率先在塞浦路斯和萨摩斯诸港口实施,即常驻的商埠区需要每年都给城市捐纳一笔费用,用于维修港口、灯塔、船坞,支付护航船只的费用)。相对应的,诸意大利城邦也拥有整个塔尔苏斯国特产的专卖权,如阿菲永的金丝大理石,士麦那的明矾,塞琉西亚和塔尔苏斯的番红花,卡帕多西亚的湖盐,马拉什的石灰,非拉多菲亚姆的木材,普鲁萨、菲罗梅隆的羊油、猪肉、牛油,卡勒阿迪欧的丝绸,还有梅利泰内、塞巴斯蒂安的羊毛织物等等,由这些城邦的船只送往欧陆西部去贩售。

    但这种特许状,和当初阿莱克修斯给威尼斯的贸易特许状是根本不同的。

 第31章 调停仲裁者(中)

    当初,阿莱克修斯在和诺曼人领袖圭斯卡特(博希蒙德的父亲)作战时,为了赢取威尼斯的海上支持曾与其签署过一项合约,合约内容大致是承认威尼斯在达尔马提亚地区的权力,封其总督为大贵族,授予其邦内十位实权者贵族头衔(并每年偿付薪资,因为拜占庭贵族官员是有薪水的),并许诺给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捐纳一笔庞大的金钱,同时向威尼斯开放都拉佐等海港城市。

    公允地说,这一次合约的缔结对东罗马帝国造成的损失不大,毕竟就只是送出去头衔和金钱而已,外加实际承认威尼斯在亚得里亚海的权益范围,而后者本即是对既成事实的追认。

    也正是在这项合约的推动下,威尼斯的舰队在抵御圭斯卡特第一次入侵和保卫都拉佐城的战斗里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后来圭斯卡特得了病死去,退回意大利的诸诺曼贵族开始在内部争斗起来,皇帝阿莱克修斯暂时得以喘息,可是他在帝国西部疆域的暂时胜利是以几乎完全丧失北部和东部的代价的——北部草原的诸蛮族(佩彻涅格、库曼和罗斯等)勾结保加利亚和色雷斯地区的保罗派异端,开始入侵君士坦丁堡;而东方的罗姆苏丹国已推进到了马里马拉海边缘,除去少数几座城市外,整个安纳托利亚已然沦丧于彼。

    故而圭斯卡特死后七年,当皇帝起兵抵御佩彻涅格人的大举侵犯时,威尼斯城邦则派来使者,要求皇帝“补偿他们在两次对诺曼战争(1081年和1084年)里蒙受的巨大损失”。

    损失是这样造成的,圭斯卡特第二次入侵于伊庇鲁斯海岸爆发的第三次海战(之前已连续作战两次)里,因皇帝的舰队可耻地临阵脱逃,导致勇敢奋战的威尼斯人最后被诺曼人击沉七艘大船,被俘两艘,两千五百人丧失性命。消息传回去后,当年的总督被愤怒的民众废黜,继任的总督则对东罗马失望透顶,很快就脱离了战争,而安娜。科穆宁(史实位面的公主)在其著作《亲爹传》里还绘声绘色描绘了帝国和威尼斯“联合舰队”对诺曼人第四次海战的胜利,其实这第四次胜利可能只存在于泛黄的纸面上(因为可能就不存在)——因为不久后诺曼人的舰队就开始围攻东罗马的门户岛屿凯罗法尼亚,而威尼斯再也没有心气和力量来给皇帝挡箭了。

    这也是七年后,威尼斯人理直气壮要求皇帝“补偿我邦”的缘故所在。

    可这时候阿莱克修斯说“扎心了老铁——我没钱”。

    这时候帝国可能确实没钱:东部小亚的疆土丧失了九成,北方又遭到蛮族入侵,西部几个省份吧在先前诺曼人入侵里也是损失巨大没缓过劲来。

    所以没钱的皇帝也只能出卖贸易特权,来维系与威尼斯的和平,这也是他和威尼斯的第二项合约。

    但这个贸易特权卖得有点狠,这也是阿莱克修斯后世被人诟病的重要原因所在。合约大致是这样的,威尼斯人在皇都内拥有居住权和三个浮动码头,不久他们即在佩拉地区建起个庞大的商埠区,并且从维戈拉门(希腊的一个地区)直到奇里乞亚门(即犹大门)的帝国疆域,所有经营活动免除一切船坞费、港口费、货物税和通行税。

    稍微合计合计,阿莱克修斯等于一下子把三十多个港口给打包卖出给威尼斯,以至于有人批评他此举为“癫狂”之行为。

    不管当时阿莱克修斯是如何想的,或者当时局势如何迫不得已,但要说他这个行为对帝国无害那绝非客观。我们可以简单地做个推演,威尼斯人享有这些权益等于什么?等于他们可以以君士坦丁堡为据点,所有的商船也能自由往来于亚得里亚海、爱琴海,他们将来自全世界的商品在帝国各地贩售,并且还是免税的。打个比方,如果说塞尔柱的入侵打垮了帝国的军事力量,那么威尼斯人就等于是彻底毁灭了帝国的海洋商业活动,先前帝国的商贸船只是非常活跃强大的,可以说足迹遍布黎凡特、攸克兴海、多瑙河、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认为东罗马不重视商贸的观点不知从何而来),但现在拿什么和威尼斯竞争?故而帝国的海洋商业从此一蹶不振,商船事业也等于荡然无存,而一旦没有了商船事业,建立强大的武装舰队的念头也等于是镜花水月——相较于土地税和人头税来说,贸易税收可算是最经济的国家收入——土地你不但投资巨大,还不一定能有可观的回报;而人头税一旦繁重,农民大量逃亡抛荒,许多劳作和服役的人口托庇于贵族帐下几乎是必然出现的现象。但海洋贸易呢?根本不需要什么成本好吧,只要有个不被泥沙淤塞的能停靠大船的港口地带,处在合宜的贸易路线上,哪怕你自己不搞商船队伍(维持船只的花费也很巨大),只要颁布个贸易特许状,海洋和季风自然会将世界各地的商人送到你这里,他们会在你这里建起大片大片的商埠,带来许多商船,然后你只需要闭着眼睛征收他们的通行税和港口捐费即可,还几乎全是火热热的现款。有史料记录过,中世纪西西里的巴勒莫一座港口的收入就等于英王全年的收入,而后者的收入据十五世纪的统计资料,大约相当于19世纪末的25万美金,把这样丰厚的收入舍弃掉,怎么也不算是明智的行为,算是“其情可悯、其过昭昭”。

    问题现在应该清楚了,不是阿莱克修斯给威尼斯人贸易特权有问题,而是给他们完全免税和定居的两项权益大大贻害了帝国。到了曼努埃尔一世时,君士坦丁堡里定居的威尼斯人有多少?光是能打仗的成年男子就有一万四千人,再加上他们身后的妇女、儿童等家人,和商业经营完全免税的特权,说是寄存在帝国肌体里一颗巨大的毒瘤也不为过,就算这数万威尼斯人表面上促进了繁荣,那也是畸形的,和帝国财政本身没半个索立德的关系,帝国财政放弃了贸易税金,代价就是让土地和人头税格外沉重(毕竟有转嫁一说),不然后来西西里诺曼王国进攻帝国的科孚岛时,也不会出现当地居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王师却是诺曼人)的可悲场面了——后来曼努埃尔忍无可忍,对君士坦丁堡内的威尼斯人进行大清洗,也是这种矛盾积累的最终结局。

 第32章 调停仲裁者(下)

    其实在这个时代不光是阿莱克修斯如此做,黎凡特的诸十字军王国也是一样的。比如最近鲍德温希望在大举进攻埃及前,先把北面海岸上的钉子:海法、凯撒尼亚和阿卡三个港口给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