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都市种子王 >

第197章

都市种子王-第197章

小说: 都市种子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河市九文区紫衣巷位于是清河市的最古老的城区。这一片民居,始建于明朝中年,繁荣于清中期,因为海西省位于群山环绕的地形中,地形封闭,但受战乱影响较小,这一片区域的民居保留极好。

    布局合理的九条老巷子,构成了这片民居的基础结构。最大的特色是,这片区域,曾经住过大量的名人,几乎是名人故居的集中地,随意列举,都是历史书上赫赫有名,留名青史的人物。

    非常庆幸的是,这九巷民居,并未在城市的发展中,完全被高楼大厦吞没,反而在二十年前,清河市启动的民居保护和改造工作里,获得新的活力。

    如今,九巷民居被打造成清河市一张极具特色的旅游名片,遍布文化馆老字号,环境雅致,游人如梭。但建筑可翻新,天然的环境却很难改变。

    一个来到紫衣巷旅游的男孩,笑嘻嘻地坐在沿河的食铺中,指着店铺后的一条河道,好奇地转头询问吃小吃的父亲:“老爸,为什么这家店后面有一个臭水沟?”

    吃着清河市特色小吃的男孩父亲,一口浓郁的川省口音,往外看了看,摇摇头,对儿子解释道:“儿子,这不是臭水沟,这是曾经的城市内河。受到城市建设的影响,逐渐变成这副模样。”

    “那为什么不填,可以用来盖房子?”小男孩不知世情,天真问道。

    男孩的爸爸,放下调羹,用手机查了一番资料,才回答儿子的提问:“你别看这个河道水很黑,河面也不大,其实在几百年前,这些房子,正是因为这条河,才会沿河建造。甚至就在五六十年前,河岸旁的居民,还是用河里的水洗衣服。而且在雨季,还能排水,如果填掉,城市一下雨,就会发水灾啊!”

    “哇,用这个水洗衣服,不是越洗越脏吗?”小男孩夸张的叫起来,摇摇头,一点儿也不相信。

    “你爸爸说的对。”这时,旁边桌子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插话,他的普通话带着浓郁清河方言的味道,听起来并不标准,“清河市自古河网发达,民居依河水而建,靠着河水生活。城市内,一共有大大小小的人工和天然河流共计123条,在我小的时候,这条雪明河还是非常清澈,河里可以摸鱼捉虾,我们的衣服,都是扛到河边清洗。可惜,水质越来越坏,还有一个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臭不可闻,80年代鱼虾断代’。”

    小男孩不过七八岁左右,还想不通为什么会在这么脏的河里洗衣服,他听了一会儿,不起劲地趴在窗户上,东张西望。而他的父亲,发现这位老者对清河市文化历史如数家珍,兴致勃勃地同老人家聊了起来,还从这位老人口中,知道了几家地道的清河美食的地址,决定等会儿带儿子尝一尝。

    “爸爸!爸爸!”小男孩的父亲正聊得高兴,突然趴在窗户上看风景的男孩兴奋地转过头,指着河里喊道,“爸爸,你看,那两个叔叔在干什么?他们在捉鱼吗?”

    小男孩的爸爸和邻桌的老大爷不约而同地向窗外看去。

    他们看到两个年轻的工人从岸边爬下来,将一片绿油油的植物,放入河里,然后用随身的长竹竿将那片植物往河中心推去,这条河道不过五六米宽,

    “他们应该是在种植河上的水生植物。”小男孩的爸爸,看两个年轻的工人,只放下一块不大的绿色植物,有些疑惑地说道。

    “他们怎么才种了那么一点点,很快就会被鱼吃光了。”小男孩皱着眉头,不满意地摇头摆脑。

    坐在邻桌的老者也跟着摇摇头,说道:“这几年见过市政对河道治理施工好几次,但是情况始终未曾好转,这次不知道又是什么策略,希望能稍微改善情况。”

    说起来,紫衣巷这条内河,情况已经相对不错。因为处在旅游景区,政府时常派人清淤灌水,保持河道,虽然溪水浑浊,但至少不会恶臭连连。

    而清河市那些不处于景区内部的内河水,有一些简直是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噩梦。

    刚才和外地游客闲聊的老者付书新,是原本清河市师范学院历史系的教授,主要研究海西历史文化。他的住处,就在距离雪明河不不远的洗马河畔。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四十四章 疯狂的扩张

    曾经的洗马河,也曾碧波荡漾,河水清冽,河岸青草依依,颇有古典气息的洗马桥横跨河面,别具美景。

    可惜,洗马河附近的民居拆迁的早,早早盖了楼房,和雪明河相比,它的治理力度就差了很多。

    更况且,因为河面更宽,很多城市污水都往此河排放,因此这里河流环境,可比雪明河恶劣许多。水呈乌黑,尤其到了夏天,不仅滋生蚊虫,还不时飘来阵阵腐臭。

    付书新早已退休在家,散步归来,他就听到爱人一边做饭,一边很不高兴地抱怨。

    “真是的,都快冬天了,怎么河水还这么臭,这叫人怎么过日子。”沿河而居的住宅,听上去很美妙。可是外人很难想象,除了寒冬时节,他们几乎无法开窗通风。要不然房内就会不时有清风送来酸臭的味道。

    “我今天好像在看有人在雪明河种植水葫芦,”付书新看到自家老太太生气的样子,赶紧转移注意力,“不知道是不是又在治理河道。”

    “哼!肯定没用!都治理多少次了!上次把河底的泥土都险些换了一遍,这个夏天还不时臭气熏天。”付老太太已经对内河整治彻底绝望,“我都说了多少次了,我们把这套房子卖了,去江滨买一套新房,环境好,空气好,省得忍受这每天的臭气。”

    付书新顿时不说话了。

    这个问题,他们老两口谈论多次,付书新并非不知道爱人想要搬离的原因。只是付书新是地地道道的老清河人,从出生到现在快七十年,几乎一辈子都在这附近度过,实在舍不得离开。

    “哎呀,”付书新一拍脑门,说道,“前几天听老沈说,清大茶社那几个老家伙,最近弄到了一种什么莲花,可以净化水质,我也给你弄一棵,你不是最爱喝茉莉花茶了吗?”

    付老太太端出一盘清蒸鱼,白了一眼自己的老伴,不太相信的说:“别又是专门诈骗老年人的团伙吧?”

    “不能不能,老沈那家伙还是靠谱的。”付书新看到老伴的注意力,终于从搬家的事情上转移走,默默在心中松了一口气。

    付老太太又进厨房端菜,突然,有些惊讶的叫起来:“老付,你看看,河里那些人在做什么?”

    付书新赶紧走到厨房,往窗外看去。看到江心,两个眼熟的小伙子,正在把一块绿色植物,扔进河中。

    他不由一乐,说道:“我之前在紫衣巷就看到了,估计是政府又有什么动作吧。”

    那两个到处往九文区内河里扔植物的小伙子,正是张辉手下的实地施工人员。

    他们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跑遍了九文区辖区三十多条大大小小的内河,还有两个城市内湖和一个人工湖。

    将一块一块,很不起眼的净泉凤眼莲种苗,放入指定的水域。

    因为是和政府部门合作,异度绿化公司做事也便利很多。一些比较深且宽大的内河,异度绿化公司可以直接借用市政管理处的船只和人员,在江心种植净泉凤眼莲。

    富含大量有机物的河水,对净泉凤眼莲来说,就像促生的大补汤,最有效的超级化肥。

    付书新最开始的时候,对这些看起来没多少的飘浮水生植物,完全没有在意。

    不过,这种看起来好像水葫芦的植物,种下第三天,竟然已经扩充了大量的地盘,覆盖水域的面积,达到第一天的十几倍,他的下巴,都要惊讶的掉下来了。

    特别是自己家面前的洗马河,同样的植物,生长速度比雪明河那里的植物,速度明显快多了。

    付书新开始对这种植物,充满兴趣。

    他闲而无事的时候,不再跑到九巷民居的巷陌中随意溜达,而是每天蹲守在洗马河岸边,亲眼目睹这种翠绿色的水生植物,宛如爆炸,在洗马河河面扩散。

    “水葫芦似乎是入侵植物,在这种富营养化的水质中,会快速繁殖,进而破坏水中生态系统。政府这次明显是打算用生物方法,治理污水。但是会不会得不偿失,完成更糟糕的后果呢?”付书新拎着一个水壶,认真的研究。

    “付老爷子,这么巧,你也在这里。”付书新身后响起一声带着川音的招呼,他扭头,看到前几天碰到的外地游客——那个带儿子旅游的川省男子唐一笑。

    唐一手牵着想到处乱跑的儿子,很高兴地同他打招呼。

    “是呀,缘分呀,小唐你们还在清河市,那可要好好玩一玩。”付书新乐呵呵地说道。

    “付老爷子,你看这种水葫芦,长势也太猛了。”唐一笑惊讶地指着河面上已经好大一片的水生植物说道。

    和付书新有相同想法的人,绝不仅仅只有唐一笑一个人。

    河内的水葫芦,长势太过迅猛。比如洗马河里的这些植物,都已经有淡紫色的花串冒出来。

    他们不明所以,并不知道,这紫色盛开的小花,正不断滴落着堪比自来水的清水。也意味着净泉凤眼莲,开启了净化城市内河治理的第一枪。

    不仅仅大力推动净泉凤眼莲的方允则区长,非常关心每天河道水葫芦的生长情况。九文区政府部门的所有知情者,都密切关注净泉凤眼莲。

    他们想知道,这种被大力推广的植物,是不是真有高价购买的价值。

    在方允则的同事,或者说对手看来,方允则这一步棋,就像走在钢丝绳上,稍不留神,就会栽个大跟头,仕途无望。

    一旦净泉凤眼莲出现问题,方允则要承担全部责任。

    除了知情者,还有沿河居住的居民,他们对这种疯长的植物,也充满好奇。

    他们常常傍晚下班时,看一眼河面。

    呵呵,似乎比早上面积扩大了。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又下意识看一眼河面。

    哎哟,又比昨晚的面积更大了。

    对净泉凤眼莲飞快的长势,并非所有人都持有看热闹的心态。

    有些人对它的生长速度,开始忧心忡忡。

    他们想到十多年前,水葫芦刚刚被引进时,不受控制的侵占大量水域,造成河道堵塞,水中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来必须耗费巨资打捞水葫芦。

    那么,这次政府贸然引进这种生长速度极快的水生植物,会不会重蹈十多年前的错误呢?

    《海西快报》是第一个在报纸上提出质地的媒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趣的喷泉花

    大梦公馆的复式楼,早上的厨房餐厅,阳光明媚。狄老板这套住宅,虽然从没住过,但装修毫不含糊,居住环境,比只有水泥墙的苗圃红砖小楼,美了不止一个档次。

    精致的整体橱柜,简约的实木餐桌,配上林曾新添置的奢华双开门冰箱,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个漂亮的现代厨房。

    当然,林曾的住处,绝对少不了家居植物的点缀。

    一丛爆炸似的翠绿香葱,摆在窗台。一株叶片翠绿的细藤玉石斛生长在墙角。而餐桌的一角,摆放着青花瓷盆里,种植一株亭亭玉立的碗莲,确是连叶片都近乎粉红的天水莲花。

    林曾难得悠闲,给自己弄了一锅稀饭,煎了两块速冻的牛排,炒了几个鸡蛋,掐了一点爬藤的青菜凉拌。

    一边吃着丰盛的早餐,一边用手机刷着几份订阅的报纸电子版。

    等翻到《海西快报》关于内河水生植物的报道时,忍不住一乐,觉得这个媒体,难怪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快要倒闭的小报社,发展为如今能和清河报业的领军《清河日报》分庭抗衡的存在。

    用《清河日报》主编刘远的话说,别人走的路,都是前人开拓过的平路,而《海西快报》的风格,却喜欢剑走偏锋,像一位无所不用其极的刺客。因此,报道的东西未必属实,却很多人爱看。

    林曾略微扫一眼篇幅,全文都在质疑政府种植水葫芦的计划,会给城市内河河道,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看全文用词犀利,危言耸听,林曾倒是有些佩服这个报社的记者和编辑,在华国,能将一篇如此针对政府决策的文章在重要版面刊登,不是勇气可嘉,就是后台很硬。

    不知道,这家报社属于哪个原因。

    虽然这篇报道针对的是他公司的净化污水的植物,但林曾却不太在意。

    净泉凤眼莲,育种空间培育的植物,本身没有繁殖能力。就算你想让它泛滥成灾,也就做不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