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双胞胎 >

第76章

双胞胎-第76章

小说: 双胞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她对此却置若罔闻,无心理睬,只因为她早已心有所属,而且不离不弃,绝不会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也绝不会做出任何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因此,即便有再多的追求者和爱慕者,她也绝不会三心两意,见异思迁。她心里爱的人只有一个,而且永不会变心。

    现在的她,上课也比之前专注许多,尤其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她更是全神贯注,仿佛这才终于感受到大学课堂的魅力,这才领略到大学教授的风采。

    邓嘉欣对外国文学兴趣浓厚,尤其是前苏联文学、法国文学和英国文学,她更是乐此不彼,十分钟爱。可惜的是,外国文学的课程要到大二才开设,不禁令她有些小小的失落。不过,平时她去图书馆看书,大多也是借阅外国的经典名著。她觉得,从经典名著中可以收获许多,不仅可以领略到优美的文字和精彩的故事,还能从中体悟人生的真谛。

    不知不觉,一周的时间便在悄然无声中溜走。这天是周末,邓嘉欣呆在图书馆,想到应该给远方心爱的人写封信问候下,把自己在大学的情况告诉他,让他和自己一样,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学的魅力和风采。

    于是,她坐在图书馆五楼的窗边,拿出随身携带的粉红色信纸,开始动笔写下自己用真心镌刻成的文字,把大学的情况告诉他,也把自己在大学近两个月所经历和听闻的事情告诉他。

    当她写完信后,发现竟然写了满满的四页信纸,不禁倍为惊诧和感慨。不过,没过一会儿,她便对此毫不在意,觉得这样挺好,至少心爱的人可以更加详尽地知道自己在大学的情况。

    这样的书信来往,不就可以超越空间的距离,如同对方就坐在自己身旁,认真倾听着自己的心声,聆听着自己的心灵故事!

    在信末,她把自己寝室的座机号码和自己的手机号码,都告诉了他。这样,如果有事的话,他就可以打电话找到她。虽然她知道水泥厂的电话号码,但是她并不愿打电话,因为一来怕打扰他工作,二来那里的电话也不能讲一些私密话,不能长聊。

    所以,她最终决定,还是以通信的方式更为合宜,而且也颇为浪漫,就如同小说里所描绘的一样,两个天各一方的相爱之人通过信件的方式交流感情。她决定,以后每周都给心爱的人写一封信,将自己的温情话语尽可能用笔记录下来。

    跨越千里的鸿雁传情,也不失为一种浪漫而温馨的爱情故事,只在她和他的心灵深处开启!

    随着手机的逐渐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这种快捷的方式来联系亲朋好友,使得写信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邓嘉欣却喜欢这种古老而怀旧的联系方式,因为信件是可以长久保存的,见到这些熟悉的文字,就仿佛见到心爱的人一般,对于爱恋中的人来说,显得尤其珍贵。

    有时,她甚至幻想着,当他们老了的那天,拿着各自写给对方的信件,面对面地读着这些用心灵凝结的文字,该是一件多么温馨感人、富有情调的事情啊!一想到这幅温情的画面,她都有些忍俊不禁,甚至有时还笑得合不拢嘴。

    写完信之后,她浑身感觉轻松自在,不禁伸了一个懒腰,缓缓地站了起来,来到窗前,眺望着远方的风景。因为这里是五楼,所以视野显得比较开阔,可以看到校园内来往的同学,甚至可以看到更远处若隐若现的高楼和山峦。

    此情此景,不禁让邓嘉欣联想到,当初她写下那篇参加征文比赛的散文诗的情景。只不过那时的她,失意而沮丧,内心如同布满阴霾一般;而此时的她,得意而喜悦,内心如同阳光普照一般。

    之后,她随意地在书架前闲逛着,不知不觉又一次来到了对面那间图书室。当她在一排排书架前翻弄着书籍时,居然意外地再次碰到国庆前遇到的那个古怪之人。

    此时,邓嘉欣刚好站在那人所在的一排书架前,只不过中间隔了整整三个书架的距离而已。

    现在,那人没有像上次那样趴在凳子上睡觉,而是背靠着墙壁,右手扶在板凳上,左手拿着一本书——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放在自己眼前看着。由于书的位置拿得较高,几乎将他的整个脸全部遮住了,仿佛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似的。

    这样古怪而独行的书痴,不免令邓嘉欣倍感好奇,仿佛是见到什么稀有的人群似的。不过,在纵情玩乐的大学里,此人的行为的确算得上是够稀缺的。

    看来,五楼的这两个图书室,基本上都被他和她霸占了,只不过各自所在的房间不同。平时,到这里来查阅资料的人就不多,偶尔会有一两个人来翻阅一些书籍;不过,像他们这样长期泡在这里看书的人,的确是相当少的。因此,那人引起邓嘉欣的好奇,一点也不奇怪。而且,在国庆前,她就已经见过那人一次,这才更加引起她的兴趣,觉得这人肯定是一个嗜书如命、博览群书,同时又离群索居之人。

    见到眼前的此人,邓嘉欣不禁联想到自己。想当初,她一直呆在二楼看书,后来为了躲避郑少强,这才找到这个偏僻而安静的书库。

    自从发现这个地方之后,她仿佛也变得越来越孤僻了,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呆在这里看书。之前的她,由于内心的一种失落感,故而特意逃避人群,选择来这个安静的地方看书。可是,没想到,久而久之,她的生活便仿佛被固定了一般;而她也越来越喜欢这种孤独,有时甚至生怕有人来打扰自己似的。

    或许,自从她踏入大学的校园,开始疯狂地阅读文学作品之后,她的生活与高中时的生活便完全隔离开来了一般。

    她特别喜欢沉浸在小说想象的世界里,尽情体味故事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与生离死别。每每阅读到感人肺腑的文字时,她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甚至有时特别容易动情,还时常看得热泪盈眶,泪流满面。

    正是由于文学作品的感染,让她的生活不自觉地走上了一条孤独的道路。有时这种孤独,连她自己都浑然不觉,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习惯了独处,习惯了离群索居,习惯了孤独的阅读与思考,习惯了独自回味现实生活的悲痛与欢喜……

    眼前的此人,如同一面镜子一般,照出了一个尚未被自己察觉的自己。在他身上,邓嘉欣仿佛看到了现在的自己,不免让她倍为感慨,产生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

 第109章 鸿雁传情

    自从召开技术会议之后,郑少华和一组的技术人员马上便投入到车间的改造工作之中。

    他们首先对现有的运输设备进行封闭改造。他们废寝忘食,殚精竭虑,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将主要的运输设备成功改造。他们采取的改造方法是:在现有的露天运输设备上安装一层封闭的铁皮,这样就可以阻止粉尘与空气的接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减少污染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郑少华也参与到改造工作中。不过,他的工作更多是协助其他的技术人员,因为对于其他的两名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工作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已经相当娴熟了。在改造中,会涉及很多技术活儿,比如使用电焊,对铁皮进行加工调整,等等。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却相当费时费力,不仅要对全车间所有的运输设备进行封闭改造,还要对运输设备进行重新的布局和加工,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不过,经过半个多月的加班加点,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总算是完成了,总算没有辜负大家的一番心血。与此同时,二组的改造工作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可谓相当顺利,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而且,二组的任务相对来说还算比较轻松,没有一组的任务繁重,毕竟需要二组改造的设备并不很多,只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整个改造最繁重的工作了——对现有的运输设备进行密闭的斗式提升改造。这项工作也是最费脑力的事情,必须充分掌握其运作原理,才能改造成功,要不然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并不能达到彻底改造的效果。这需要更多发挥创造性思维,将斗式提升机的运转原理结合车间的具体现状,做灵活而适宜的改造。

    虽然改造任务任重而道远,但是,郑少华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总会圆满完成的。他也为改造工作小有所成感到欣慰,紧绷的神经和卯足的力气,也总算可以稍微停歇片刻了。在之前的工作中,他主要是协助,听从另外两名技术人员的安排和指挥,更多做一些体力方面的活儿,但是他内心仍旧感到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正当他处在这种喜庆的氛围时,中午的时候,他突然出乎意料地收到了邓嘉欣寄来的信,可谓喜上加喜,锦上添花。他对这封信可谓朝思暮想,有点望穿秋水的感觉;只要稍微闲下来,他总会不自觉地想到邓嘉欣,也总会急切渴盼收到她的来信。

    当他手捧着散发出淡淡芬芳的信纸时,不禁欣喜若狂,将信纸拿到自己嘴边尽情亲吻着,深情地感受着远方爱人寄来的第一封佳信。对于郑少华来说,这是一份异常珍贵的礼物,让他顿时忘却了这段时间的思念,也将这段时间的劳累抛之脑后,只是尽情地呼吸着这沁人心脾的文字。

    由于内心太过激动和欣喜,他并没有立即阅读信,打算回到家独自一人时,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再开启这份愉快的心灵旅程。

    在极大的喜悦中,这天很快便结束了。或许是由于太过高兴的缘故,时间也显得十分短暂,仿佛转瞬即逝一般,一转眼工夫便不知不觉溜走了。

    下班后,郑少华叫上自己的两个好兄弟,一起离开。之前,他们大多也是一起下班的,只是偶尔由于郑少华加班的缘故,才没能和他们一块。蒋大伟一般在镇上就会告别他们,而郑少华和雷恩泽则会一块走好长一段路。之后,雷恩泽也会在中途走上不同的道路,剩下郑少华一人独自往家里的方向赶路。

    下午的时候,郑少华几乎都呆在生料车间。中午收到邓嘉欣的来信,让他整个下午一直喜笑颜开,甚至有时会偷偷地独自笑出声,把他们的两个兄弟弄得丈二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郑少华为什么突然这样开心。

    经过上次把酒倾吐之后,雷恩泽现在比之前看开了许多。虽然他整个人明显比之前憔悴、瘦削了,但是,他也逐渐放宽了心,觉得生活即便再困难,也必须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只因为心中还有尚未完成的使命和职责。在这段时间,郑少华和蒋大伟会不时地开导他,说些鼓励安慰的话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还是郑少华在发挥作用,毕竟他们两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很有多相同之处,说起话来自然更能够起到效果。

    下班之后,他们三人推着各自的自行车出了水泥厂,缓缓地向镇上的方向走。

    看到郑少华整个下午一直眉开眼笑,路上的时候,蒋大伟不禁好奇地询问道:

    “大哥,什么事情这么开心,看把你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说来给咱们哥俩听听,也让我们高兴高兴!是不是你那个大学生女朋友的事情啊?快说来听听,这事不必再遮着瞒着,至少说说你们的进展情况吧!”

    国庆期间,水泥厂就在流传着关于郑少华和一个女孩的事情。据说,那个女孩每天中午都来给郑少华送饭。那段时间,郑少华基本上都没有在食堂吃饭。这样的证实,使得大家更加确信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而且,有些人还打听到,那个女孩是一名大学生,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家里还非常有钱了。

    于是,关于郑少华和大学女孩的浪漫故事,在国庆期间便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似乎觉得一个普通工人和一个大学生谈恋爱,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似的。故而,一直在水泥厂内传颂着。再加上,大家之前对郑少华的了解,觉得这也算得上郎才女貌,因为大家对郑少华的才能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他还曾获得厂长的赞赏和嘉奖了。

    在那期间,蒋大伟也听到过关于这样的谈话。不过,每当他询问郑少华实情时,少华都是避而不谈,一直逃避着,不愿正面回答。因此,蒋大伟也没有再过多追问,而且确信此事是千真万确的,正如大家所谈论的那样。知道郑少华有一个大学生女朋友,蒋大伟也为此倍感高兴,对郑少华更是钦佩不已。

    国庆过后,三人将主要的精力都转移到对雷恩泽家庭变故的关心上,蒋大伟便没有再提及此事。现在,看到郑少华喜不自禁的表情,蒋大伟不禁再次旧事重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