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双胞胎 >

第208章

双胞胎-第208章

小说: 双胞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少红笑而不语,脸上时刻挂着微笑,脸庞的酒窝格外迷人,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一会儿望望对面坐着的这位老爷爷,一会儿看看身旁的大哥和大嫂,心中充满无法言表的快乐与幸福。

    在郑少红心里,只要自己的亲人能够获得幸福,她同样也会感到一种极大的幸福。

    “你们俩都是人才,将来都会取得巨大成功的!”爷爷眉开眼笑地大力称赞道。

    就这样,嘉欣和少华陪着爷爷快活地聊着天,可谓相谈甚欢,言语中透露出浓浓的家庭欢乐;而一旁的少红则一直安静而愉悦地坐着,看着,听着。

    很快,奶奶便把午饭准备好了,而且十分丰盛,满满一大桌菜。

    别看爷爷奶奶他们年龄大了,可是身体却很好,精神也十分矍铄;而且,平时在家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奶奶在做饭,即便有时做一大桌饭,她也能忙得过来,完全不在话下,就仿佛做饭是她的老本行,没有任何问题似的。

    随后,大家纷纷离开客厅,来到了饭厅,围坐在一起,吃着这顿由嘉欣奶奶亲自准备的丰盛午餐。而且,爷爷再次像过去那样,拿出了陈年的佳酿,打算与郑少华好好喝几杯,毕竟现在也是过年期间,再加上少华又当上了厂长,嘉欣的小说很快也要出版问世了,可谓三喜临门,皆大欢喜,真是应该好好庆祝一番,好好喝几杯。

    于是,少华便陪爷爷喝了好几杯,喝得面红耳赤的,不过他的理智仍旧十分清醒。可能是现在的他,身体比之前更加强壮了,内心也比之前更加强大了,以致于酒精并不能麻痹他的神经,麻痹他的理智,只是身体仍有种晃荡的感觉,不过并不是很厉害。他的强大理智完全可以克服和战胜这点轻微的酒意。

    在少华陪爷爷喝酒的时候,嘉欣则不停给少红夹菜,生怕她会害羞,会生疏,会感到不好意思。同样,奶奶也不停地往少华兄妹碗里夹菜。

    不知为什么,当这家人十分殷勤地给少红夹菜时,她的内心不禁感到一阵酸楚,眼睛也有些湿润了。尽管少华仍旧在陪爷爷喝酒,但是他的内心也感到一种和少红一样的巨大疼痛,不禁会意地望了望身旁的妹妹。

    可能是他们的过于热情,让少华和少红想到了自己家庭的不幸,想到了他们去世的母亲,想到了家里仍旧孤独一人的父亲。

    一时间,他们的内心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沉重和难受,即便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他们也感到难以下咽。可是,兄妹俩尽量装作一副高兴的样子,尽量不让他们为难和担忧,尽量不让他们发现自己心中的悲痛。

    在这个过程中,嘉欣已经发现了少华和少红情绪上的变化,也看出他们是在强颜欢笑,不禁令她也感同身受,十分沉重和难受。

    她知道他们家里的不幸,知道他们的母亲在去年的时候就过世了。不过,她尽量装作没有察觉,仍旧和颜悦色地给他们兄妹俩夹菜,表示深切的关心,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和亲人来对待。

    本来,这顿饭是为了给少华庆祝的,可是却因他们的过于热情和殷勤,让他不知不觉陷入一种深深的悲痛中。当然,这种悲痛并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而是在兄妹俩的心中默默承受着。

    午饭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这才在爷爷的酒足饭饱和奶奶的兴致勃勃中结束。

    随后,兄妹俩小坐了一会儿,便向他们坦言还有事,准备告别他们了。爷爷奶奶没有久留,也并没有察觉到兄妹两人有什么不对劲,仍旧处在一种极大的喜悦中。

    可是,嘉欣对这一切早已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并生发出一种同样的沉重感。在兄妹俩人准备离开之时,她主动提出送送他们,想和他们再多呆一会儿。

    于是,三人告别了爷爷奶奶,走出了家门,来到街上。

    随后,在嘉欣的陪同下,三人一块去银行取了钱,又一块到商场去购物,为少华置办几身较为正式的服装,以便今后工作和出差时穿。

    嘉欣尽量和他们有说有笑,以此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不致于一直沉浸在心中的沉重与悲痛中。

    在嘉欣和少红的挑选下,少华给自己购买了两套适合正式场合穿的西服,另外还购买了两套相对不那么正式的服装。

    本来,少华打算给嘉欣和妹妹各自买一身衣服的,可是她们都拒绝了。

    嘉欣当然不想让少华花钱,她知道他挣钱的艰辛,要买也会让家里人买,怎么好意思让他给自己买呢?而少红则一再推脱说,已经给她买过新衣服了,没必要再买,而且在学校也穿不了。

    看两个自己十分在意和喜欢的人都强烈拒绝了,少华也不便强买,顺从了她们的意思。之后,少华想到了家里的父亲,决定晚上的时候也好好陪父亲吃一顿丰盛的饭,便又领着嘉欣和妹妹到农贸市场购买了些菜,算是晚上他们家里的庆祝宴。

    就这样,买完该买的衣服和菜后,兄妹两人打算直接去车站,然后乘车回家。嘉欣一路送他们到车站,直到他们坐上返家的车后,这才依依不舍地往后走。

    临走时,少华仿佛突然想到了什么,从车上快速走了下来,来到嘉欣身旁,慌忙地询问道:

    “你什么时候回学校?票买好了吗?”

    “还没有,打算过完元宵后再回学校……”嘉欣想了想,回答道。

    “好吧,你不用自己买票了,明天我抽空去帮你买吧……你忘了,我还欠你一张机票了,算是补回来吧!”少华微笑着说道,显得亲切而体贴。

    听了少华的话,嘉欣不禁莞尔一笑,没想到去年的事他还记得,便没有拒绝他的好意,爽快地说道:

    “既然如此,那好吧,我就不拒绝了……”

    “嗯,就这样说定了,我明天就去帮你买元宵节第二天的票,然后再找机会给你吧……”少华心满意足地说道。

    “好的,那我改天空了把剩下的那部分小说拿来给你的时候,你再把票给我吧!”

    “好,没问题!……那我就上车了!”少华最后告别道。

    “好,上去吧!”嘉欣也依依不舍地说道。

    随后,少华挥了挥手,快速走上了车;而嘉欣则一直站在原定,直到车开走后,这才缓缓地往回走。

 第290章 时代精神

    第二天上班后,郑少华本来打算去帮邓嘉欣购买元宵后的飞机票,但是厂长助理得知后,便主动替他去购买了。

    说实话,少华并不想因为自己的私事而麻烦助理的,毕竟他不是一个喜欢使用厂长权力的人,有些可以由他亲自办理的事情,他尽量自己来办,不想什么事都叫助理去办。可是,厂长助理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工作,对厂长一向是比较尽忠职守的,但凡是厂长的事,他都会尽心尽力办好。

    厂长助理名叫罗凯,年龄比郑少华大五六岁,但是他从来不会对厂长吩咐的事有任何怠慢,一定都会尽职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并且力争做到最好,直到令厂长满意。

    其实,这个助理对郑少华早就不陌生了,曾经郭文军还在任的时候,他就多次听到过郭文军谈论郑少华的事迹,对这个从普通工人一路走到厂长职位,并且比他还小几岁的年轻人,早就抱着一种由衷的佩服;再加上,郑少华从来没有厂长的架子,对待他就像朋友一般,使他更是从心底深处愿意为厂长效犬马之劳,完全心甘情愿。

    见罗凯如此执着,少华也不便拒绝,便只好托他帮忙购买飞机票,等他回来时再把机票钱给他。中午的时候,罗凯便已经买好了飞机票。

    下午的时候,正当郑少华在办公室准备着手接下来到其他水泥厂的调研工作时,罗凯突然前来告知他,说是县报的一名记者打算对他进行采访,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一番报道。毕竟,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出任厂长,算得上是一件奇事,记者想通过这次采访挖掘年轻厂长背后不为人知的感人和励志故事。

    得知有记者要对自己进行采访,郑少华心里其实并没有过多欢喜,甚至有些不情愿。他不是一个爱慕名利之人,也不太喜欢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但是后来他又转念一想,既然他现在是厂长了,自然不能够再像过去那样,还是应该更多地展示自己,凡是应该更多为水泥厂着想,这样对他、对水泥厂今后的发展都会起到一定作用的。

    其实,记者这事是助理罗凯特意安排的,早在上周郑少华被正式授权接任郭文军出任厂长之后,罗凯就在捉摸怎样才能讨好现任厂长,并让厂长的名声逐渐打响。

    尽管郑少华比他年龄还小,但是在罗凯看来,这些根本不能说明什么,最重要的是他是新厂长,而且还是整个水泥厂早已人尽皆知的传奇人物。这样一个不满二十岁且屡创奇迹之人,当上了一厂之长,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劲爆的新闻,而且还是一个相当励志的故事。

    所以,当新旧厂长举行了那次声势浩大的接任典礼之后,罗凯就在准备这事,只是他一直没有告诉厂长,主要是上周郑少华处在新官上任的特殊时期,各种工作和事务相当繁忙,让他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心力交瘁。

    对于这些,罗凯早已看在眼里,自然没有拿这事来烦他,而是私自联系了县报的记者,让他来对厂长进行一次专访,借机更好地扩大新任厂长的知名度和水泥厂的影响力。

    对于罗凯这种在新任领导上任之际,花尽心思竭力讨好的做法,可谓屡见不鲜,不管是在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这种人都是相当普遍的。

    自从踏上这个岗位,他们就仿佛已经习惯了各种阿谀奉承,习惯了各种讨好恭维,只为更好地为现任领导效劳,更好地为现任领导服务,不管对方是怎样的背景,亦或者对方是怎样的年龄,只要是领导,他们就会义无反顾,鞠躬尽瘁,直至让新领导看到自己的能力。当然,这种人在政府单位更加普遍,更加见惯不惊。

    县报来的是一名女记者,年龄在三十岁左右,穿着一件黑色的长风衣,很有职业范。采访是在厂长办公室进行的。

    在来之前,这名女记者已经对郑少华在水泥厂的经历有所了解,并且得知他凭借着一种不断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才从最底层的普通工人一路做到厂长位置的,不禁对他抱以深深的佩服,也增加了她对这位新厂长的强烈好奇心。

    采访进行了近两个小时,主要问及郑少华个人的情况,还有刚入水泥厂在生料车间的情况,以及他是如何凭借一人之力成功改造了车间的破碎机,让自己的创新能力崭露头角;又问及了由生料车间调入烧成车间的情况,以及在环保质量整顿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还有就是问到了他在实验室的情况,以及当上一厂之长之后未来的规划和打算。

    在采访过程中,郑少华始终贯彻了他刻苦钻研、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创新发展的精神,这才从最底层的工人一步步取得突飞猛进的巨大进步。而这些精神也被女记者毫不保留地全部记录了下来,并打算用在接下来的文章写作中。

    整个采访过程中,两人相谈甚欢,把郑少华这近两年的艰难历程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梳理和回顾。而女记者对郑少华的为人和谈吐也表示极大的肯定,觉得眼前这个年轻小伙子虽然不满二十岁,却拥有一种超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魄,再加上他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个人的传奇。

    在采访过程中,女记者对郑少华本人透露出来的那种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天还要加班加点工作到很晚的吃苦耐劳品质表示深深的惊叹;而且,在得知了他的家庭艰难后,女记者继而对他那种深明大义、勇挑重担的责任心表示极大的钦佩。

    女记者的采访第二天就见报了,在县日报经济板块的“励志故事”上刊登,用了整整一个版面来对郑少华的事迹进行报道。

    文章主标题是《创新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副标题是《不满二十岁青年从底层工人到一厂之长的传奇》。文章讲述了郑少华高考落榜后迫于家庭压力踏入水泥厂,并且凭借自身不断创新的精神,刻苦钻研,攻坚克难,吃苦耐劳,又凭借自身超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魄,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内就从一名底层的车间工人一步步做到了一厂之长的位置。

    文章以创新发展作为主线,通过郑少华的个人事迹,讲述了这种时代精神对于个人、对于企业,乃至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继而从点到面进行了升华,可谓入情入理,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具有很强的励志和正能量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