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国轻工 >

第28章

大国轻工-第28章

小说: 大国轻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别说,一个个家庭主妇,年轻小伙,还真的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一翻接触下来,肉食彭刚这个久经考验的老干部还是吃了不小的亏。

    其实也难怪,厂里本就有六百多名工人家属,可是这次劳动服务公司只新增这么五十个名额,看上去很多,实际上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么细算下来就成了十取一的比例,这些工人家属不急才怪!

    “哎呀,彭科长你就打趣我吧!”杨立民没好气的说道:“我这个经理也就是个名头而已,但愿能对得起你们投我的一票吧!”

    。。。。。。

    第二天。

    杨立民先是去爱民厂技转科这边报了个到,然后就直接前往了劳动服务公司。

    他虽然成了劳动服务公司的经理,但是朱红军还是让他以技转科这边为主。在朱红军看来,杨立民技转科副科长的身份显然比管理者如今上百号人的劳动服务公司经理要强得多。

    不过好在技转科这边现在还真没有什么需要杨立民忙的。

    看板上案部分已经做完了,至于下案部分,彭刚也可以根据杨立民的思路让技术员们尽可能的做出来。

    反正劳动服务公司就在爱民厂的厂肚子里,两者还不到两百米的距离,大不了带着看板去问问也就成了。

    不过这次去劳动服务公司却并不是杨立民一个人。

    他还有一个熟人,这个熟人正是原后勤部的科员马莹。

    本着马莹是爱民厂的工人子弟出身,对爱民厂的情况相当了解,所以杨立民便申请让马莹作为劳动服务公司的会计一同调了过去。

    也不知道胡勇军是怎么想的,这一次不仅很快的给杨立民安培了一间两居室的小洋楼,在马莹的问题上也米有半分不乐意的模样。

    相反的从胡勇军满脸堆笑的模样中,杨立民甚至发觉两人是不是失散多年的兄弟。。。。那个亲切劲头别提了。

    “杨立民,恭喜你啊!”还没走到劳动服务公司车间,老远就看见马莹笑眯眯的迎了过来,对杨立民笑道:“没想到你竟然这么快就成了经理呢!”

    “我这算是哪门子经理,为人民服务罢了!”杨立民笑了笑,然后便带着马莹朝着早已经聚集在劳动服务公司门口的人群走去。

    说是劳动服务公司厂房,其实就是以前爱民厂已经报废了的下案车间。

    从墙身、屋顶不断修复的痕迹上来看,杨立民觉得这间厂房恐怕年岁不小。

    而事实上也正如杨立民所预料的那样,这间老旧的厂房还是当年建厂的时候兴建的,在那些陈旧的痕迹中不知道见证了多少当年的热血生产盛况。

    不过现在在劳动服务公司门口聚集起来的人却并没有当年工人们的热情和干劲,一个个无精打采三五成群有说有笑的谈论着什么。

    有的时候还不自觉的发出了一阵大笑声,引得里边七大姑、八大婶的不住地咒骂。

    杨立民也没有上前去制止,而是和马莹一起站在远处观看。

    对于劳动服务公司目前的这种懒散状态,他也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也想好了接下来的说词,当然如果这些人表现的勤勤恳恳他才觉得不正常!

    “听说了吗?新来的经理就是个半大小子!”一个吊儿郎当的小青年正站在人堆里眉飞色舞的说着:“据我所知啊,这个经理才到咱们厂没几天,还是厂里的技转科副科长呢!”

    “哟嚯!杨能,这你也能打听到?”旁边另一个小青年一脸不屑的说。

    “那是,也不看看我杨能是谁?我告诉你们啊,这个新来的经理说来还是我的本家呢,也姓杨,叫做杨立民,听我爸说还是个能人!”杨能的声音有些大,很快又聚集了不少人过来,大家都想听听杨能得到的关于劳动服务公司新经理的消息。

    要是以前他们可能还不会关心这么多,至于杨立民是谁,更不关他们一分钱的事情。

    可是杨立民现在却成了劳动服务公司的经理,换句话来首在劳动服务公司杨立民就最大,要是一不小心得罪了杨立民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那你说说,这位杨经理到底怎么样?好相处吗?”

    一位约莫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插口问道。

    “相处,干嘛要相处?”听到妇女这么一问,杨能立马就来了精神,说道:“他再怎么牛,也不过是刚进厂的新人。翠花婶子,你可别忘了,咱们才是地头蛇啊!我给你说,你这话问反了,你应该问咱们愿不愿意和他相处。咱们高兴了,叫他一声经理他才是经理,咱们不高兴他什么都不是!”

    说着,杨能的脸上就露出了几分满足感,因为他发现就这么一小会儿功夫,在他的周围已经聚集了不下二三十号人。

 第54章 明天会更好

    第54章 明天会更好

    所有人都觉得很奇怪,这个杨经理拿两只鞋出来干嘛?而且看模样还是高档货!

    一时间,众人又开始议论起来,都猜猜测杨立民的目的是啥。(全本小说网,HTTPS://。)

    当然,作为一家制鞋厂的工人家属,不少人也是猜到了杨立民的想法,那就是生产这两款鞋。

    但是随即便被他们否定了。

    其实也很简单,这样高档的尖头高跟皮鞋,别说他们就算是他们在爱民厂那边工作的亲人恐怕也做不出来啊。

    如果让他们这些连正式工都不算的临时工去做,那还不笑掉别人的大牙?

    总之,在众人闹闹哄哄的议论了一阵子之后,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放在了杨立民的身上。

    见众人议论的差不多了,杨立民才拿着鞋说道:“刚才听大家伙在议论,说我拿出这两只鞋到底是想干嘛?有人说拿出来是为了学习,有的人说是咱们去进货,然后摆地摊。。。。不过还是有一部分的同志猜出了我的想法。那就是咱们自己做这两款产品!”

    “啊!咱们自己做?”

    “这么高档的皮鞋,咱们能做吗?”

    “要是真能做,咱们那可就发财了。我在城里看到一款类似的皮鞋,好像要七八十块钱呢!”

    。。。。。

    杨立民的话语不惊人死不休,先前才因为工资的问题说的人心里发凉,可是这会儿又冒出来自己做尖头女鞋,就如同再一次在人群里丢下了一颗深水炸弹,炸的人群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简直就是开玩笑,怎么可能啊!

    很快,杨立民就打消了他们的疑问。

    杨立民道:“也许大家还不相信,觉得我们没有技术也没有能力做出如此美观的产品。但是恰恰相反,你们知道这两只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的吗?告诉你们,这两只鞋其实就在爱民厂的技转科板房里做出来的。你们也别不信,刚做出来需要抛光打磨我还带着这两只鞋去了包装车间那边借用打磨机呢!整个包装车间的工人都可以给我作证!”

    杨立民说的是实话。

    技转科板房并没有打磨机,他只能去包装车间借用。当时,当他拿着这两只鞋去包装车间的时候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过当时现场只有工人,还以为这是杨立民买来送马莹的礼物。

    毕竟杨立民和马莹这段时间似乎走的有些近,被人误解也就不奇怪了。

    “可是,我们做不来这样的鞋啊!”

    当下,就有一位中年妇女问杨立民。

    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整个爱民厂的人都没有做过,而她们显然更不可能做过。

    无知无畏,说的是二愣子。

    真正稍微有点儿头脑的却是无知而感到恐惧。

    因为无知,就代表着不懂,既然不懂,谁又敢轻易下手呢?

    有着这样想法的人占了绝大多数,不过他们却从心底升起了一丝希望。

    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既然大家都不会做,那么这才显得珍贵嘛。如此一来,利润自然就可观的多。

    相比于杨立民刚刚说的带着大家吃肉,现在想一想还真的有几分可信度。

    不过他们却没哟表态,依旧看着杨立民,看看杨立民接下来的安排。

    “谁说的你们不会做鞋?”杨立民笑了笑,然后用一种开玩笑的口气对着众人道:“就在前几天,我还专门去了市场一趟。凑巧,刚好碰到一位同事在哪儿摆摊,卖的正是咱们厂里家属们利用业余时间做出来的布鞋。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几双鞋刚摆在摊位上立马就被抢购一空。呵呵,你们还觉得你们不会做鞋吗?”

    “我们那时做的布鞋,怎么能和你这鞋比?上次我就听我家那口子说皮料是按照什么英尺计算的,巴掌那么一点儿大就要好几块钱呢!”

    那位中年妇女还是觉得有些担忧,又问道:“而且我们做的布鞋用的都是一些边角料,也不值钱,做坏了就做坏了。可你这鞋。。。。看上去好高档的样子,要是做坏了可怎么办?”

    这也是众人的担忧。

    利用厂里的废料做鞋,产生了废品,大家没有心理负担。想着本来就是废品,再作废也不过是它们的原本归属罢了。

    可是皮鞋可不是布鞋,光是从原材料上两者就有着很大的区别。

    皮鞋之所以叫做皮鞋,因为其本身的原材料就是诸如牛皮、羊皮之类的皮料。

    而且这些皮料可不是像布料一样按米数或者码数计算,而是按照平方英尺计算。哪怕是在这个物价极低的年代,一平方英尺的牛皮也需要大约三块钱。

    这样贵的材料,谁敢轻易下手?

    一双鞋哪怕是用料最少的单鞋也需要大约3。2…3。4平方英尺的皮料,换算过来不算鞋跟、大底,光是皮料这块的成本就需要足足十来块钱。

    要是一个不小心,这大半个月的工资科就没了,要说心里不慌绝对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才需要培训嘛!”杨立民淡淡道:“因此我决定咱们按照这两款鞋用布料做一批先练练手,等大家熟悉了之后咱们再改用皮料,这样一来我相信大家应该就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了吧!”

    早在杨立民刚刚得到厂里通知,让他担任劳动服务公司经理的时候,杨立民就已经想过了这个问题。

    更何况劳动服务公司这边还主要靠着爱民厂那边的补贴发工资,显然生产产品购买材料这些也就不太现实了。不过杨立民却在马向前那儿了解到一个消息,那就是在爱民厂的库房里还有着不少近年来生产产品遗留下来的库存材料。

    这也就是说有了这批库存的遗留材料劳动服务公司这边就有了起步的本钱。等这批原材料做成了产品,销售过后,那时候劳动服务公司就自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当然,杨立民不会和这些工人们说出自己的计划,他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生产,而是在眼前的一百二十名工人的心中建立起一股无比强大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第55章 保证

    第55章 保证

    的确,用做布鞋来进行练习,从而由此到做真皮皮鞋过度,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计划。(全本小说网,https://。)

    但是工人们的眼光并不一定能够看到杨立民的苦心,他们是最懂得感恩,也是最实际的一群人。哪怕说的再多,再好听,要是工资没有变动,那么也得不到他们的认可。

    杨立民心里非常清楚,所以接下来他又开始了讲话。

    杨立民接道:“在场的工友我想我大致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待业的青工,因为厂里现在并没有正式工的岗位,所以在劳动服务公司上班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在合适的时候补上正式工的空缺,或者顶替你们父辈退休后的名额。另一部分则是爱民厂那边工人的家属,在公司上班是为了赚钱贴补家用,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没错,我就是等着想当正式工呢!只不过都两年了,厂里边还没有名额。。。”

    “我也是。。。。”

    。。。。

    杨立民刚说完,立刻就有不少人吆喝出声。

    在这个年代,的确有顶替上班一说的。

    当年国家为了解决用工问题,规定在职的工人在退休以后,可以让一名子弟顶替上班。一来是为了解决用工问题,而来也算是国家对工人们付出了大半辈子清楚的一种福利。

    只不过现在的情况是老一辈的工人有的还没有退休,可是子女就已经长大了,父辈没有退休,这些工人子弟自然就没办法顶替上班。

    所以就造成了当时在很多的工厂内总有许多临时工,或者待业青年。

    他们为的就是苦苦的等候,等他们父辈退休以后能够接班,又或者当厂里需要招聘正式工的时候,厂里能够予以转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