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牛男_报纸糊墙 >

第366章

牛男_报纸糊墙-第366章

小说: 牛男_报纸糊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鱼饵,找林阔拿一点就是了,他那边养石蛙用的虫子随便装一点,都够他们一家钓上大半天的。老周和肖树林都是那德行,就算是再少的钱,只要是冤枉钱就肯定不花,再说他们自家的鱼饵比外面买的更好钓鱼。
  还有人专门找老周买饵料的呢,老周不卖,到时候鱼都被别人钓完了,他们自己还钓什么?
  老周一家三口坐牛车到镇上小溪边,一路往下游走,找到一个好晒太阳又好钓鱼的空位,就从牛车上下来了,一家三口往栏杆上一坐,各自拿上自己的鱼竿开始上鱼饵。
  猴娃子一边上鱼饵,一边就开始打哈欠了,对他来说,像这种和老周肖树林一起出来钓鱼的下午,就是专门给他打盹的时光。
  二花被肖树林放在他大腿上,那小猫崽子一边用它的小毛爪子紧紧勾住肖树林的裤子,一边又一脸好奇地看着下边的水面,看着水里的小鱼游来游去。
  花花和三毛就站在栏杆后头,两条前爪搭在栏杆上,探头看着小溪,相对于小溪里头那些个头不多大的鱼仔,这俩货明显对水面上游着的那些三五成群的鸭子更感兴趣,一个个的看得两眼冒光一脸幸福,就差流哈喇子了。
  装完鱼饵,把钓竿放到水里,老周把自己刚刚挂在栏杆上的一个背包拿了下来,先是掏出一个水壶,就着里面的清水洗洗手,又让猴娃子和肖树林洗洗手,然后父子三人各自把手放在自己的衣服上擦了擦,就分吃起包里的瓯柑来了。
  大冬天的气候干燥,这会儿被太阳晒得暖洋洋的,再剥几个瓯柑润润嘴,别提多美了。这瓯柑被放得越久,包裹橘瓣的隔膜就越薄,吃着就越是甘甜,这个时节吃起来就很刚好。
  在小溪对面不远处的街道上,大伙儿正在过着水牛节,各种小吃摊位摆得满满当当,游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有些人逛累了,就爱到小溪边坐坐,这青石修成的栏杆,就成了天然的座椅,有些人胆子小不敢坐上去,就在栏杆边上靠一靠,看着小溪里头那些小鱼水草鸭子什么的,偶尔还有鸽子或者其他不知名的鸟类成群飞过。
  水牛镇海拔高,周围也没有多少工业污染,像这样的天气里,空气就特别清爽,今天是晴天,头顶上就是一整片的蓝天,等到晚上的时候,就能看到满天的繁星。
  好些来过水牛镇的人都说,这里虽然没什么景点,水牛镇也不像一些古镇那样古色古香,但是只要看过了水牛和星空,这一趟旅程就算是不虚此行。
  当然,也有说看过肖树林他们练武就算是不虚此行的,还有说去过宝塔寺就算不虚此行的,还有说去小土坡参观过老周家的大肥猪才算是不虚此行的,反正说啥的都有。
  “老周,吃个麻团啊。”旁边的钓友眼馋老周他们的瓯柑,又不好意思直接讨要,于是邀请他们吃自家做的麻团。
  “谢谢啊。”老周接过他递过来的粉红色塑料小饭盒,从里头捏了一只麻团丢到嘴里,又分别喂了肖树林猴娃子一人一个,然后把饭盒递回去给他,顺便也给了一个瓯柑作为回礼:“你也尝尝这个瓯柑。”
  “老周你家这个瓯柑啥时候才能敞开来卖嘛?”那人坐在栏杆上剥着瓯柑,问道。
  “一年两年的敞开不了。”这个瓯柑太好存放,秋天里摘下来,往仓库里一摆,也不用啥冷库,没什么存储成本,之后的一整个冬天还有第二年春天,时不时从库房里拿出来一些,慢慢消耗,能帮老周吸引好多壮劳力。
  “老周你说,这种瓯柑在咱这地界上好不好种?”那人一边嚼着两瓣瓯柑,一边摇晃脑袋,这味儿啊……
  “不太好种,如果真要种,最好选朝南的山谷,湿润点的地方。”牛王庄这地方不南不北,但是因为海拔比较高,所以好多南方水果在这儿都种不成。
  “上哪儿找那种地方去哦……”对方叹了一口气,最近这几年他们这地方上的人又活跃起来了,水牛镇周围的山地现在已经承包出去不少,那些暂时还没有被人承包走的,也都有许多双眼睛盯着。
  “要不然我送你一株苗,你先在自家后院种种看啊?”老周难得大方一回。
  这人他认识,镇上初中教数学的,老周从前也在水牛镇上读初中,虽然没读过他教的班级,但也知道有这么一个数学老师。
  这会儿对方问他种瓯柑的事,八成是在为退休后做打算,不过他也不是马上就能退休,现在不是说又要延迟了,说不定等猴娃子上初中了,他还在学校里头待着呢。
  “那敢情好啊。”对方很高兴,这株瓯柑他要是能种得好,等将来退休了,说不定就真能想想包山的事情了。
  “客气啥,咱镇子上的人要是真能把这些果树都种出来,我也高兴。”老周说的也是真心话。
  水牛镇现在主要就是靠旅游业,旅游业惠及的主要就是镇上的居民,周边农村还是比较穷,没什么经济来源,光靠卖菜做手工,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当然大湾村是个例外。
  老周相信水果还是有搞头的,虽然这些年这个行业也是被各种添加剂防腐剂弄得乌烟瘴气,但是他们当地如果能坚持种好水果,再配合上现在的旅游业发展,前景也是比较让人看好。
  “兰溪那小伙儿就在对面摆摊卖甘蔗汁呢,你们去喝了没有?”这时候,旁边另一位钓友也凑过来跟他们说话。
  “喝了,味道还不错。”老周笑道。
  “听说当初这小子包山也是你支持的?”对方笑问。
  “是他自己上牛王庄干活,想跟我偷师,我说别的你也偷不走,要不然把二郎偷回去吧。”老周笑了起来。那小伙儿人挺不错,头脑清楚,也肯吃苦,老周看他像是个潜力股,就把猴娃子的存款借给他了,还送了些牛粪。
  “他家那个红糖,这几天卖得可好了。”
  “还有那个什么糖,价格真不便宜啊,我看买的人也不少。”
  “甘蔗汁不错,我喝了,就是那个甘蔗太硬啃不动,要不然买一点放在家里慢慢吃。”
  “榨糖用的品种跟咱平时吃的不一样。”
  “照这么下去,要不了两三年就能回本了。”
  “年轻人比我们有出息啊……”
  他们这边聊着天,另一边,猴娃子就蹲在青石栏杆上打着盹,手里那俩核桃有一下没一下地盘着。
  肖树林一边剥着瓯柑一边钓鱼,没一会儿,旁边栏杆上就堆了一小堆瓯柑皮。就在老周他们谈论兰溪镇那个种甘蔗的小伙子的时候,他已经顺利钓上来一条小鲫鱼。
  “喵……”二花用他毛茸茸的小脑袋轻轻蹭着肖树林的手腕,一副馋猫样。
  “行,这条鱼就给你吧。”肖树林把那只小猫拎起来放在栏杆上,然后又把那条鱼从鱼钩上取下来,搁在它面前。
  “噼~”那条鲫鱼弹了一下,妄图弹回水里,被那只小猫崽一爪子按了回去,肖树林一看,行啊,这猫将来肯定是个会捉老鼠的。
  那只小猫就坐在栏杆上,一口一口吃着它的这条小鲫鱼,那小模样是很优雅的,过程是比较血腥的,另一边的花花是很眼馋的,没有鸭子,来条小鱼也很好啊!
  “呦!老周,快快!鱼上钩了!”这边这几个人聊得正起劲呢,老周这边也有一条鱼咬钩了。
  “还挺大。”老周连忙一提鱼竿,也是一条鲫鱼,比肖树林刚刚那一条大点,估摸着得有三四两的样子。
  “嗷……”花花不想错失这个机会,连忙凑过去蹭老周的侧腰。
  “!”老周猝不及防,被它用大脑门拱了这么一下,差点没被拱进小溪里……
  
    第391章 差距

  最近牛牛王庄上不少人都在谣传说花花要失宠了,因为新来的小猫又软又萌又会撒娇。
  对于这种毫无根据的流言,老周根本嗤之以鼻:“那丫什么时候得宠过了?”
  花花:“嗷!!!”
  晚上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小猫凑过去蹭了蹭老周的胳膊,老周伸手摸了摸它的后脖子,毛茸茸软乎乎的。
  花花也凑过去拱了拱老周的肩膀,老周只好也伸手在它背上摸了摸,那一身硬邦邦的腱子肉啊……连毛都是硬的!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昨天晚上码了三千多,干巴巴的我自己都看不下去,只好删了,今天晚上憋了挺久,就憋出来这么一个段子,实在对不起大家,我又掉链子了。
然后,我这两天在想,这篇文是不是该完结了,开了新坑以后,就希望自己可以轻装上阵,虽然还是不舍。。。
    
    第392章 终章

  这一届水牛节过后,在水牛馆的网站上,又出现了一个名叫“疑难杂症”的分页。
  各地患有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患者,都可以在这里登记一下,如果有哪个大夫对这个病症感兴趣,或者是哪天刚好经过这个患者所在地打算顺手医治一下的话,就可以电话联系对方,约定会诊时间。
  这些患者的联系方式,只有少数一些大夫可以看到,这些人都是经过白老头认可,然后才能在这个网站上取得相应的资格,一般像水牛馆里面的学徒,也是看不到这些资料的。
  另外,每一个有资格动用这些资源的大夫,在网站相关页面都有他们的资料信息,方便患者核对是否确有其人,等见面的时候,还能对着照片确定一下是不是真人,毕竟这年头骗子也是很多,不少患者病急乱投医,也吃过这种亏。
  目前在这个网站上注册的大夫,除了水牛馆那几位坐馆大夫,主要就是在这个水牛节来过水牛馆的那一批大夫。
  这些大夫性格各异,翻翻那些已经看诊过的病例就知道,有些大夫是很认真的,并且一点都不藏私,把自己对这个病症的判断以及用药全部写得清清楚楚,有那个性比较强或者是图省事的,诊断也就是寥寥几个字,写药方的时候,干脆就写了秘方两个字了事。
  “又是秘方,这家伙到底有多少个秘方?”水牛馆这边,那几位坐馆大夫没事的时候,也喜欢上这个网页去看看,作为大夫,他们对于一些比较少见的疑难杂症都比较感兴趣。
  “这几个病症八竿子打不着,他该不会光用那一个秘方了吧?”陆其虎这个管药材的,对这些疑难杂症也很感兴趣。
  “我看他就是图省事,随便写个秘方了事。”李湘群说道。
  白老头这时候端着一个茶杯过来,听他们在谈论这个事,伸脖子看了看,道:“嘿嘿,都不对,这老家伙啥都好,就是不会玩手机。”
  医馆众大夫:“原来是这样。”
  “这家伙老爱端着,放不下身段,被人架到火上烤,他都不知道要自己爬下来,明里暗里都不知道吃了多少亏。”白老头继续爆料。
  “啧,忒惨。”众人唏嘘。
  “老白你看,这闺女用药有点意思哈。”
  “这人我知道,你看她好像挺乱,其实也有路数,再多瞅瞅,以后你就瞅出来了。”
  “这小伙儿我从前倒是没听说过,年轻得很啊。”
  “嗨,不就是那谁谁嘛。”
  “也是个有渊源的。”
  “他老爹我认识,七八年以前,在那……”
  等歇过了中午这一段时间,下午上班时间到了,大夫们依旧像往常那样给人看诊,大厅外面,学徒们也都做着各自的工作,叫号的叫号,抓药的抓药,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水牛馆前面的小广场上,每天都会有在医术上已经初有所成的学徒负责坐台义诊,过来这边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小病小痛,时常也会有附近的居民过来这边听一点养生经。
  水牛节过后,小镇上的生活节奏一下子又慢了下来。
  这一天老周去逛早市的时候,看到孙文重他老娘,用一条蓝色的老式土布背带背着个小孩,拿着一个编织袋在早市上捡菜叶子。
  “呦,这小孩儿到底还是留下来了啊。”老周走过去,拍了拍那小娃娃的脑瓜子,这娃娃那小脸上,被山风吹得有些红扑扑的,帽子倒是戴得厚,衣服也穿得圆滚滚。
  “没法子,娃娃还得接着调养,她城里的工作又耽误不得。”孙文重老娘直起腰来,轻轻晃了晃,哄那孩子道:“娃儿啊,知道这是谁不,快喊叔叔。”
  那小娃儿把手指伸到嘴里,奶声奶气地喊了一声:“兜~”
  旁边一群卖菜的买菜的听了,登时都笑了起来:“听听,这是在喊老周呢,咱刚刚打招呼的时候,他指定是听着了,照着学呢。”
  “这娃儿忒机灵。”
  “来,再喊一声阿姨听听。”
  “兜兜!”
  “呦!真乖,来来,来阿姨这里,给你一个馄饨吃吃。”
  “馄饨他吃不了。”
  “那就喝粥吧,也吹了一会子风,叫他喝点热粥。”
  刚好老周也打算在这里吃一碗热腾腾的醪糟煮鸡蛋,顺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