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牛男_报纸糊墙 >

第233章

牛男_报纸糊墙-第233章

小说: 牛男_报纸糊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犯不着来个人就像大爷似的把人给供起来。
    “这边的蘑菇是不是长得快一点?”进了草菇棚子,胡群峰等人东看看西瞧瞧新鲜得很,至于刚才陈刚摆出的不欢迎的态度,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脸皮厚。
    “不同品种的蘑菇,生长周期也会有长有短。”罗蒙牵着猴娃子,在菇棚里四处看了看,照这种长势,正月十五那天肯定是可以采摘了。
    “长这么大是不是差不多也可以吃了?”王大胜凑到一丛蘑菇跟前,抽着鼻子嗅了嗅:“味儿还不错,炒肉吃肯定香。”
    “哎,要不咱就买点吧。”后边几个小辈也跟着起哄。
    “这还嫩着呢。”罗蒙说道。
    “就是嫩的时候才好吃呢,咱多买一点,炒他一大盘。”
    “这还没开卖呢。”老周有些无奈,他刚刚就不应该跟这群醉鬼来上水村。
    “没开卖?那这会儿就给他开了嘛,价钱没关系,你说多少就多少。”
    “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才是头一批菇呢,没长成就给摘了,这算咋回事啊,就算要摘,那也得是老周自己摘了给他们家猴娃子肖树林和家里的老人尝鲜,摘了卖钱,这事光想想都觉得有点膈应。
    “那还有啥问题,你种蘑菇不是为了要卖钱啊?”
    “那要不我问问陈刚去?菇棚这边的事情还是他说了算。”这事到陈刚那儿,估计他也得觉得膈应。
    “要不这样。”胡群峰连忙就把罗蒙给拦了下来,别说,他还真有点怵陈刚那张黑脸,这丫种了好些日子的蘑菇,把这些蘑菇当娃儿似的养着,这会儿要说没长成就要给他摘了,指定不乐意,于是胡群峰就想了个招儿:“你就说咱们家这几个孩子看着新鲜,想买几个菌袋回去自己种着玩。”
    “要买菌袋?”罗蒙问道。
    “是啊,这一个菌袋你要卖多少钱嘛?”
    “菌袋啊?”罗蒙想了想,这一个菌袋的材料加人工,成本总共也就是几块钱,不过这会儿都开始出菇了,等几批菇出下来,至少也能赚个三十来块,他们家的蘑菇可不会卖得太便宜。
    “咱也是老交情了,一个就卖二十吧。”罗蒙最后说道。
    “成。”胡群峰也不嫌贵,一边掏钱夹子,一边喊了两个年轻人上外边去找个箩筐装。
    别看这一个菌袋二十块钱好像不太贵,要想炒一盘蘑菇,那也得要好几个菌袋才能凑够数,几个菇棚下来,这菇那菇的,随便挑挑就上五十个了,那就是整一千块钱,老周大手一挥,还送了他们俩,算是饶头。
    买了蘑菇,这些人就迫不及待想要回去炒了尝尝鲜,一群人呼啦啦上了车,各自派了一个没喝酒的年轻人开车,一溜烟下了上水村,罗蒙坐他们的车子到牛王庄路口,和猴娃子走路回自家小屋。
    “你这又上哪儿去了?”刘春兰正跟罗老汉在做饼干,见罗蒙回来,就问他了。
    “胡群峰他们说要去上水村,非要叫上我一起。”
    “树林他一个人上山了,挑了不少东西,你这孩子,要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别总叫他一个人上山。”刘春兰念叨起来。
    “他挑上去的?二郎呢?”
    “二郎今天犁地呢。”
    “改天我再挑几头壮实一点的牛犊子,不叫上山了,留在庄上使唤。”
    “是得这样。”
    罗蒙心里挂念着肖树林一个人上山的事,就觉得这天下午的时间过得特别慢,时不时到门口去瞧瞧,却总是不见肖树林下山。
    好容易等到了,却发现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林阔走在前面,肖树林走在后面,两人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俱是一脸笑意,肖树林肩上扛着一根扁担,后边两个箩筐叠在一起,前面用一条胳膊随意地压着,边走边和林阔说话,一派的轻松自然。
    “下山了?”罗蒙和林阔打了声招呼。
    “啊。”林阔笑着点点头。
    “咱山上的草药现在咋样了?”
    “还成,最冷的时候快过去了,我看了看,冻死的不多,过了冬的草药,药性又比从前更好了。”
    “那是,你也在山上待了一天了,赶紧回去洗个热水澡吃晚饭吧。”
    “行。”
    林阔走了,罗蒙连忙凑过去把肖树林肩上的扁担接过来。
    “猴子跟羊群都挺好吧。”
    “嗯。”
    “咋跟林阔一起下来了?”
    “路上碰到了。”
    “那什么……”
    “啥?”
    “没啥……”
    确实是没啥,不过这心里头咋就这么不痛快呢?老周抽抽鼻子,把箩筐扁担靠墙放好,又跟着肖树林一起进了屋。
    第二天胡群峰他们几个又来了,说他们家那菇好吃得不行,昨天虽然买了不少菌包,可也顶不住人多啊,又等不及二茬菇长出来,只好又奔牛王庄找老周来了,非说要他带他们再去买一批,可这回老周说啥都不肯跟他们去了,死活不走,硬说家里有事。
    接下来几天老周哪儿也不去,就光守着他们家肖树林,胡群峰他们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到上水村去找陈刚,从他手里前后又买了两批菌包。
    老周家的这些菇确实是好吃啊,滑嫩鲜香,不管是炒荤还是炒素还是煮汤,那都没说的,吃过的人没有不上瘾的,就是有点太贵,好几个菌包上割下来的小蘑菇才够炒一盘的呢,虽然说以后那里面还会再长出来,可他们馋啊,哪里还能等到那个时候去?
    胡群峰等人在水牛镇上可谓是树大根深,他买的这些菌包,割完头茬菇以后也不都是自己养着,亲戚朋友家的小孩要是过来串门,高兴就送两包,送着送着,水牛镇上家里种蘑菇的人家就多起来了,然后这些人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又跟着新鲜了一番,于是老周家的蘑菇还没开始卖,知名度就已经很高了。
    “罗蒙啊,我孙子说想要你们家的菌包,能卖我两个不?”这一天,一个常年在牛王庄上干活的大爷就找老周问了。
    “咋不能啊?一会儿我给大个打个电话,叫他带两个菌包下来。”对院子里的这些老人,老周还是比较好说话的,两个菌包而已,那都不算事。
    “哎,那顺便也给我带两个吧,我们家那祖宗昨天还跟我闹了,哎呦,我都不好意思跟你说这事,怪麻烦的。”
    “有啥麻烦的,再多拿两个就是了。”
    “我也要我也要,帮我也带两个吧。”
    “……”
    这一来二去的,老周这天下午就卖出去整整一三轮车菌包,这还没完呢,第二天好多人还找罗红凤去说,让他跟罗蒙说说,牛王庄上的菌包既然已经开始卖了,干脆就放开了卖嘛,他们也想买。
    人家这都把钱送到家门口来了,老周还能往外推?如此这般,上水村这边的蘑菇还没摘,菇棚就被搬空了一大片。
    水牛镇上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里放几个菌包,划算啊,真要等超市里边卖蘑菇,那价格肯定也是便宜不了,他们镇上的人可不一定个个都吃得起。
    一个菌包才二十块,又能玩又能吃,别说小孩了,好些大人瞧着也觉得新鲜。大伙儿还仔细辨认过菌包里的材料,那里面的东西可好肥力可足了,等出尽了四五茬蘑菇以后,还能搁自家菜地里花盆里当肥料呢,半点没得浪费。
    
    第232章 
    
    正月里老周家的蘑菇棚也开始赚钱了,超市里卖的有各种长成的蘑菇和各种菌包,水牛镇永青镇这一带,许多人都买菌包回去自己种,饶是如此,成菇的销售依旧是供不应求。
    杨存波那边,更是一次性从他们这边拉了一车蘑菇过去,听说他们会所把周四这天定为蘑菇日。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食材的新鲜,他们会所除了每日都会供应的各种菜品,每一天还有一个主题,当然这么做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厨房那边的工作强度,最近这几个月他们会所在餐饮方面的业务量骤增,厨房那边的压力着实不小。
    这一天陈管事突然接到从香港那边传来的一张订单,那上面五花八门的东西可杂了,从奶黄包奶馒头玉米面馒头,到各类蔬菜腌菜干菜,甚至还提出要购买两头牛王庄养殖的大肥猪。
    “其他东西不好说,活猪的话,现在肯定是没有了。”老周早就说了他们家的猪不卖,陈管事的一看订单,就给杨存波打了个电话过去。
    “怎么没有呢?根据可靠消息,老周手头上,现在光是三百斤以上的大肥猪就有六头呢,我们也不多要,就要两头。哎,听说你们之前还往彤城极味楼卖过?”杨存波现在百分百确定他们家老板肯定是上过牛王庄了,而且待的日子比他还长,要不然怎么可能调查得这么深入呢?
    “你听谁说的?”这消息也太灵通了!莫非有眼线?陈管事的环视整个四合院,看谁谁都不像啊……
    “嗨,这个可不能跟你说。”杨存波瞄了一眼西装革履正坐在吧台上摇晃着酒杯的他们家段老板,这家伙消失了好些日子,过完年才回来的,现在对牛王庄的事情那是门儿清,偏偏牛王庄那边还不知道他这号人。
    除了微服私访,杨存波实在是想不出其他的可能了,想混进牛王庄,这玩意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只要老老实实给老周当廉价劳动力,那还不是爱待多久就待多久。想着想着,杨存波忍不住就有点佩服起他们家老板吃苦耐劳的精神来了,这廉价劳动力,一当可就是好几个月啊。
    “那几头猪咱东家是要留着自己吃的。”东家要杀猪,他们四合院这边,怎么着也得跟着沾点油星吧,这要卖是出去了,他们还能捞着啥?所以陈管事的也不支持老周卖猪。
    “那不是还不少吗?我们也不多要,就两头,咱现在也算是老交情了,要不然你跟老周再说说去?再过几天就是我们会所开张三周年纪念日,我们老板可重视了,你看我这工作要是做不好,到时候也不好交代啊。”杨存波这就唱起了苦肉计。
    “那要不,我再问问他去?”既然对方已经知道老周手里头有猪,也知道他往极味楼卖过,又赶上他们会所三周年店庆,这会儿要是再拒绝,那就有点伤感情了,无论这猪最后卖不卖,陈管事的首先还是要摆出有商有量的姿态。
    “哎,那感情好,麻烦您了诶。”杨存波一高兴,家乡口音就出来了。
    “我就问问,成不成还不知道呢。”
    “不管成不成,那都得谢谢您,必须的。”
    看看日头,时间还早,老周和他们家肖树林这会儿八成还没上山,陈管事的想了想,起身就往他们家小屋去了,这谈话说事,还得面对面说得清楚到位。
    这会儿罗老汉他们应该正烤饼干呢,听说老周这两天没事,还弄了些他们家的红茶叶跟水牛奶一起煮奶茶喝,奶茶就饼干,啧,说起来,陈管事的也有许多年没有正经吃过下午茶了。
    “他咋知道咱还有猪呢?”这真的不能怪老周脑子不好使,一般人也不会往那方面想啊,又不是拍电影玩无间道,谁能想到那个段老板在他们牛王庄一潜就潜了那么久。
    “还知道你往极味楼卖过。”奶茶什么的,陈管事是没赶上,这会儿罗老汉刘春兰都不在,大概是去村子里了。不过吃的还是有,老周家今天换花样了,牛王庄产的莲子花生核桃,配上南方的桂圆和北方的红枣,用砂锅煮了一锅浓浓的甜汤,这大冬天的,热腾腾的吃上一碗,真是倍儿舒畅。
    “啧,那就不好再推了。”老周眼睁睁看着他们家管事的吃完一碗,又端着汤碗进了厨房,这才几句话的功夫,他们家汤碗可大了。
    “嗯,不好推,正好赶上他们那边三周年店庆。”陈建华说着,很快就端着汤碗从厨房里出来了,一边走,一边还把嘴凑到碗边上去吸溜了一口,牛王庄上好吃的不少,少吃两块猪肉也死不了人,大不了多往这边跑几趟。
    “那就给他们,不过记得要说清楚了,就这一回。”罗汉良那边的猪崽是越养越多,牛王庄这边的种植规模也是越搞越大,老周手底下的肥猪数量也是越来越多,不过他现在家大业大,那点猪肉根本不够看。
    “成,我跟他们说去,对了,订单上还有水牛奶奶馒头和奶黄包。”陈管事说着,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传真纸,抖开了递给老周。
    说起来,老周现在的这个牛王庄,最早就是靠水牛奶起家的,但是经营到现在,他们家的水牛奶为他赚取的利润事实上并不多。
    当初马从戎也打过这个水牛奶的主意,老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最终拒绝了,目前供应给极味楼的,也就是一些奶馒头和奶黄包,鲜奶只是少量供应,作为一些特色菜品的配料。
    老周之所以拒绝,也是经过各方面的考量的,一来水牛奶不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