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牛男_报纸糊墙 >

第187章

牛男_报纸糊墙-第187章

小说: 牛男_报纸糊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空包装机不仅可以用来给柿子饼上包装,还可以给红薯干南瓜干瓜子等等农产品上包装,这玩意儿用着不错,顾客的反响也好,就是太费电。
    罗蒙在水牛镇收柿子,先是他们镇上和周边地区的人找他卖柿子,渐渐的,连永青那边的,甚至是更远的地方都有人找过来了,都听说他要本地柿子,一块钱一斤,量还要得多。
    很快,县电视台那边也得到消息了,和罗蒙他们取得联系,说是要专门为他收柿子的事做个报道,罗蒙想了想,同意了,这可是树立正面形象的大好机会啊,他为啥要往外边推?再说了,他这阵子收柿子卖柿饼也是忙得焦头烂额,人手不够的时候自己家的大人小孩都上阵了,咋还受不起几句表扬?
    这回县电视台要给他们做个专访,说是罗蒙为他们县年年滞销的本地柿子找到了销路,很有正面意义,应该大力宣传,说好了要全程跟拍,然后把素材拿回去剪辑之后,做成一期节目。
    为了这个节目,县电视台派出来一个小伙儿一个大姑娘,小伙儿负责扛摄像机,大姑娘就负责采访。
    这俩人都挺敬业,早上七点钟不到就上水牛镇了,原本还打算先去大水牛乳品吃个早饭,等七点半罗蒙他们开张的时候再开始工作,没想到他们开着车子刚到水牛镇,就被一条长龙似的卖柿子的队伍给震住了。
    这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啊!姑娘小伙儿立马找了个地方把车子停好,一个人拿话筒,一个人扛摄像机,直接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大爷,你们在这儿排队是等啥呢?”姑娘笑得清清爽爽的,就找一个老农开始采访了。
    “等人收柿子呗,罗蒙你知道吧,咱就等的他。”大爷还挺健谈,主动就把话题给带出来了。
    “哦,你们这柿子卖给他,多少钱一斤啊?”
    “一块钱。”
    “您觉得这个价钱合适吗?”
    “那咋不合适啊?咱这边这个柿子,不就是这个价?”
    “您是水牛镇的人吗?”
    “我大石镇的。”
    “哦,那您这一担柿子运到这里,车费要多少?”
    “来回十二块。”
    “那您这一担柿子有多少斤啊?”
    “八十多斤吧。”
    “那扣掉车费以后,就只剩下六十多块钱了啊。”
    “嘿,有六十多块就算不错,我说姑娘,你们是哪个电视台的?到时候我能上电视不?”
    “能啊,明晚七点半播出,到时候您等着看啊。”
    “真的假的啊,还能上电视啊?”一旁几个排队的,听说能上电视,都有点小激动,一个个都围过来看热闹,打算给自己抢个镜头上个电视什么的。
    “大爷啊,那你们这个柿子,在大石镇那边卖不出去吗?”姑娘又把话题给扯了回来。
    “能卖一点,不好卖啊,像我们这种农户人家,自家的都吃不完了,谁还买柿子啊?就算是住在镇上的,谁没几个农村的亲戚啊?没几个人买柿子吃的,真挑到镇上去,一担柿子,挑挑拣拣的,从早上到中午,能卖出去二三十斤就算不错。”说起这个卖柿子的事,老汉连连摇头。
    “哎!来了来了!”这时候,队伍前面突然骚动了起来。
    “是罗蒙他们来了吧?”小伙儿看看手表,才七点十多分。
    “我们也看看去。”姑娘说着就告别了刚刚那位大爷,往队伍前面去了,别说,这队伍还真长,从罗蒙他们家店门口一直延伸到车站附近去,这两人沿着一担担柿子组成的长龙,很快就找到了罗蒙他们家店面。
    罗蒙他们家店面这会儿可真是够忙够乱的,他们的卡车一开到地方,就被一群买菜的给围起来了,肖老大高声吆喝着让大伙儿让让,和肖树林一起,一筐一筐地把菜往店铺里搬,罗蒙则站在车斗里,把筐子一个个给他们递下来。
    “这人、这人可真够多的,咱先让着点,别把摄像机给摔了。”
    “哎,小心点。”这人流可真不是闹着玩的,一个不小心给撞一下,把设备给撞坏了,到时候回台里还不顾他们头儿削的呢。
    俩人好容易在街道对面的时装店门口找了一块地儿,把摄像机又对准了罗蒙他们那辆卡车。
    这边罗蒙他们也是甩开了膀子干活,那一筐一筐的,主要就是各种蔬菜,还有一些螃蟹田螺河蚬小河虾泥鳅等等,这些东西卖得比菜还红火,县城那边好几家酒楼排档,一早就在这边候着了,等罗蒙他们一到位,马上就开抢,这些人个个膀大腰圆的,一看那战斗力就不弱。
    不过水牛镇上的大妈大爷也不甘示弱,一边吆喝一边死命挤,扒到水桶边就死活不肯挪位了,一条一条一个一个的,还得捡好的要。
    “他们这里的生意每天都这么好啊?”电视台的小姑娘见边上有水牛镇的人过来瞧热闹,瞅准机会又开始采访了。
    “嗨,天天都这样,最近又来了好多卖柿子的,人就更多了。”
    “马路都被堵死了吧?”
    “一两个钟头的事,不到九点钟就该散了。”本地人早都已经习惯了。
    “他们家的菜真的那么好吃吗?”
    “好吃得很。”
    “那你咋不去买呢?”
    “我爸每天都到他们山上去干活,今天家里的菜,他昨天晚上就给带回来了,不用跟他们去挤。”说到这个,这中年男人还真有几分得意,要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自打他们家老爷子去牛王庄干活以后,一家人可都跟着沾光了。
    “哎,都往路边让让啊,别把马路给堵了。”罗蒙这时候卸完菜,就冲那些卖柿子的吆喝了起来。
    “都往马路边让让。”这些人也都很配合,相互传达转告,很快这个歪歪扭扭的队伍就往马路边靠了过去,原本堵塞不堪的交通状况,也得到了缓解。
    “大哥您哪儿的啊?”罗蒙拿了一条毛巾擦着手,问排在队伍前面第一个卖柿子的男人道。
    “我永青那边的。”那个黑瘦的中年男人说。
    “我尝一个你的柿子。”罗蒙说着从一旁拉过一个水桶。
    “你尝。”对方也给他递了一个柿子过去。
    “你给我看看下面的。”罗蒙接过柿子,但是并没有开吃,嘴上又对这个男人说道。
    “哦。”男人依言,挪开箩筐上面的笸箩,给罗蒙看下面的柿子,柿子这东西不经压,他们在箩筐下面放一些,然后在上面放一个笸箩卡在箩筐边缘,笸箩上面又能放不少柿子。
    罗蒙看了看他箩筐里的柿子,从下面挑了一个,又把自己手里那个放了回去,只见他掰开自己挑出来的那个柿子,小小咬了一口,点点头,随手就把两半柿子丢进了旁边的水桶里。
    “过秤吧。”罗蒙说。
    “诶。”那个汉子像是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两人就用这个汉子的扁担和一把杆秤把这担柿子过秤了,然后罗蒙从腰包里掏出钞票来付了钱,又让他帮忙,一起把这担柿子搬到卡车上。罗蒙的卡车上还有许多空的箩筐和笸箩,这时候就顺便都给搬下来了,随手给这个卖柿子的挑了几个,算是换他装柿子的那几个了。
    之后的收购工作也没什么变化,都像刚刚那样,先挑一个柿子尝了,吃剩下的丢到水桶里,然后过磅付钱,罗蒙自己都不用装车了,这些卖柿子的都会帮他装好,因为他的工作效率实在比较高,没一会儿功夫,队伍就短了一小半。
    “你好,你就是罗蒙吧,我们是县电视台的。”这俩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这时候也过去了。
    “诶,你好你好。”罗蒙说着利落地从腰包里掏出现金,递给对面那个大妈:“能搬得上车吗?搬不上去就先放边上。”
    “咋上不去啊?这才几斤?”大妈笑呵呵接了钞票,挑着担子就装车去了。
    “你这一个早上得收多少斤柿子啊?”电视台的姑娘见缝插针就问了。
    “好几千斤。”罗蒙抽抽鼻子,说道。这一大清早的就出一身汗,这会儿秋风一吹,还真有点凉。
    “我看你好像每个人的柿子都要先尝一尝是吧?”
    “是啊,不然质量出现问题,到时候又不知道出在哪里,这一整批柿子就都不能要了。”
    “水桶里这些柿子到时候怎么处理呢?”
    “拿回去喂鸡。”老周想也不想,回答道,他的东西向来都是很少直接丢掉的。
    “那你收这么多柿子,消耗得完吗?”电视台的姑娘又问。
    “销路是有,就是加工的过程比较费劲,人手也比较紧缺。”罗蒙很不客气就把自己的困难给说了,最近牛王庄上的各项农活都需要人手,这个柿子饼每天又要做那么多,人手那是真紧张。
    “听说你们把柿子收回去是做柿子饼用的?”姑娘又问了。
    “是啊,一会儿等这车柿子运回去,我带你们看一下做柿子饼的过程。”既然已经答应要让他们采访了,过程中罗蒙还是比较配合的。
    既然他都这么说了,这两人也就不再多问,着重拍摄一下他收柿子的过程,以及那一张张卖柿子的面孔。
    等到这些柿子收完了,果然像罗蒙说的那样,一辆卡车都已经装满了,于是罗蒙就开车载上这两个电视台工作人员上了牛王庄。
    这些柿子卸了车以后,院子里的老人就忙开了,清洗的清洗,去皮的去皮,去核的去核,又有把柿子肉放进搅拌机搅拌的,果肉经过充分搅拌之后,加上面粉和匀,再做成一个个柿子饼,放在油锅里煎,不多久,柿子饼的甜香就在院子里飘荡开来了。
    “尝一个吧?”院子里的老人问这个电视台的姑娘,就他们做饼的这么一会儿时间,这姑娘问这问那的,很快也跟院子里的老人们熟稔了起来。
    “好啊!我尝一个。”姑娘笑着接过用筷子穿着的柿子饼,咬了一口:“哇!好吃!这么一个柿子饼真的只卖九毛钱吗?”
    “是啊。”
    “我一会儿也得买几个回去让家里人尝尝。”
    “这个你要跟老周说去。”
    “老周是谁啊?”被美食冲昏头脑的电视台美女记者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嗨,老周啊……”老人自觉说漏嘴,这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把话给圆回来,这人可是电视台的,有些话能随便说吗?经历过动乱年代的老人们对这种事都敏感得很。
    “老周就是我们东家。”胖子这时候闻到饼香也出来了。
    “东家?”女记者咬着饼,脸上的表情更迷糊了。
    “诶,这个饼好吃吧?我弄出来的。”胖着咬着热腾腾的柿子饼,一脸骄傲地向美女炫耀道。
    “这个饼……”女记者刚想说点什么,转头就看见四合院大门那边冲进来一只毛茸茸的小狗,身上的白毛又松又软,那圆滚滚的身材,跑起来一蹦一蹦的,嘴里还叼着一个跟它的体型差不多大的食盆儿。
    “啊呜啊呜……”大宝把饭盆放在地上,啊呜啊呜跟院子里做饼的老奶奶讨食儿。
    “这馋货,刚出锅就闻到味儿了。”老奶奶笑着往它的饭缸里放了一个柿子饼。
    “啊呜……”它爸爸的呢?
    “行,再给你一个。”老奶奶说着又往它饭缸里放了一个。
    “啊呜啊呜……”还有叔叔们的呢?
    “东南西北的一会儿猴娃子会去送。”最近只要这个柿子饼一出锅,大宝就要过来演这么一出,老人们都已经习惯了。
    “呜……”再给一个吧!
    “大宝,干啥呢?”罗蒙刚从林春玉他们办公室出来,就看到大宝跟院子里的老人讨食儿了,前些时候他就对山上的大狗小狗进行拒食训练了,东南西北它们那边都进行得很顺利,丫丫跟大宝这俩吃货,训练结果基本为零。
    “汪!”大宝短促地叫了一声,然后叼起自己的饭缸一溜烟爬了。
    “这是你养的小狗啊?”女记者问罗蒙说。女人都顶不住这种毛茸茸圆滚滚的生物的诱惑,她也不例外。
    “是啊。”
    “啥品种啊?”
    “串儿,不是纯种。”
    “哇!太可爱了,我也好想养一只!”
    “它刚刚叼的那个盆儿你瞧见了没?”罗蒙问她。
    “瞧见了,怎么了?”
    “每顿都得吃那一盆,满满的,一天三顿,只能多不能少。”
    “!”姑娘傻眼了,那么能吃?!
    这边柿子饼的制作过程他们也拍摄好了,罗蒙要开车出去收柿子,这俩人又跟着一起去了。
    “刚刚关于柿子饼的制作过程这一段,到时候我们电视台播出去没关系吗?”车上,那个管摄影的小伙儿就问罗蒙了。
    “没关系啊,尽管播。”反正罗蒙也不靠这东西挣钱,要是以后他们本地做柿子饼的人多了,能把柿子的价钱往上面抬一抬,那也是好事一件,现在一块钱的价钱,还是稍微低了一点,这年头,大米一斤都要三块了,一块钱还能买些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