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商界巅峰 >

第217章

商界巅峰-第217章

小说: 商界巅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当年文叔还是生产线上的小主管的时候,经常被直属上司骂得狗血淋头。

    但他并没有因此积怨,而是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也是因为叔叔深谙“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所以在三十不到的时候就当上了深圳某中型鞋厂的厂长。

    资深心理学家顾修全曾说:“真正的管理人是去管理人的情绪。”不懂得管理情绪的人,也许一不小心就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用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隔壁有对情侣,天天吵架,动不动就各种撕逼,甚至三更半夜都不消停。其实仔细听,他们吵架的内容无非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男生袜子又没洗、今晚又不回来吃饭、女生要睡觉了还在玩游戏等。

    同样的事情,其实完全可以换一种更温和的处理方式。

    别忽视了情绪的连带效应。

    情绪是一种很奇妙的具有严重传染性的东西,“蝴蝶效应”和“踢猫效应”在情绪学里也极其常见。

    老板批评员工,员工骂孩子,孩子踢猫,猫可以引发一场车祸。那么,如何科学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1、从十数到一:当气愤的时候,慢慢由十倒数到一再说话;深呼吸,说话的声音及速度要保持平稳。

    2、暂时离开现场:处在剧烈情绪状态时,暂时离开惹毛你的人,找个安全的地方让自己静一静,比如回房间。

    3、转移注意力: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比如发现自己要发脾气的时候先去洗个热水澡。

    4、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通过互换角色,体会别人的情绪与感受,并试着去理解对方。

    5、冷静后再沟通:永远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去理论,待自己冷静下来的时候,再去平静的沟通、解决问题。

    6、给情绪找个出口:比如去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找信得过的人倾吐苦水,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哭一场或者大声喊叫。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控制好情绪,才能控制局面。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你才能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他拿到两个 offer,a 公司是他心仪已久的公司,但只能给 16k;b 公司相对不太喜欢,但可以开到 20k。

    他倒不怎么考虑去 b 公司,主要苦恼的是:应不应该跟 a 公司提提,把薪酬再往上加点。

    我问他:你是想在 a 公司长期做下去,还是做一阵子就走?

    他说:当然是长期做下去。

    我问:如果没有 b 公司的 offer,你会不会接受 a 公司 16k 的条件?

    他说:其实也可以,但现在这样,总觉得心里有点疙瘩。其实我之前跟用人部门的老大稍微提过,他说,这个是规定死的,比较困难,但如果你真的很想要,我可以尽力帮你向总部申请。

    其实,有了这些条件,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我告诉他:你最好的策略,是接受 16k 的条件,去 a 公司上班。但与此同时,跟老大约定好:如果业绩出色,在公司规定的范围内,你希望能优先得到调薪的机会。

    非常简单:如果他坚持要 20k 的薪水,那就需要部门老大走一个「非常规」的流程,相当于欠了一个人情。

    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部门老大对他的期望,会调得非常高。

    老大会觉得:你是我辛辛苦苦招进来的,我甚至还为了你跟上面沟通了半天,你不做得出色一点,对得起我吗?

    在这种情况下,做得好,是理所应当;做得不好,会被放大。他的工作压力将非常大。

    反之,如果他接受 16k 的条件,老大多多少少对他会有一点亏欠感。

    也就是说,假设他的成绩是 100 分,在前后两种情景中,前者的要求是 120 分,后者的要求,是 80 分——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长期来看,部门老大对他的满意程度,以及他上升的空间和潜力,绝对大于每个月 4k 的收益。

    简而言之:你能否满足别人的期望,比你实际上做了多少事情,重要得多得多。工作,学习,人际交往,概莫能外。

    这就是我想说的:人,永远都是非理性的。

    我们用来判断满足感的,不是客观现实,而是客观现实与期望的差距。

    哪怕你工作非常努力了,只要你没有达到别人的期望,或者跟期望不在同一个方向,你做得再多也没有意义。

    这一点,对于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无论实际境况如何,只要它低于我们的期望,我们都会感到不满足。所以,当你的期望,被自己或外界,调到高水平时,你就要注意了。

    因为高水平的期望,往往伴随而来的,都是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

    时代周刊刊出过一篇文章,报道了经济学家 roland fryer 的一项实验结果。

    fryer 教授在基金会的支持下,花费 630 万元,针对 18000 多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制定了一个奖励计划。

    他规定:参与计划的学生,如果每次测验成绩优秀,可以得到 20 … 50 不等的美元奖励。

    按照这个计划,最顶尖的学生,一年累积下来,可以得到 2000 美元的奖金。

    结果是什么呢?几乎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学习热情和态度都有了明显改善,其中部分学生的成绩更是进步明显。结果似乎非常光明。

    但是,当实验结束之后,后续的跟踪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急剧降低,甚至跌破了实验前的水平,出现了缺勤、厌学、成绩下滑等等现象。一项旨在提高学生能力的计划,竟然造成了反效果。

    在这个实验中,长期以来的金钱激励,已经把这些学生的期望拉得非常高。他们建立起了一个回路:考试成绩好,就能得到奖金。

    而当这个回路被打破,他们所面临的,就是跌入深渊的失望。这种失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要远高于激励所带来的正面情绪。这就是期望的力量。

    很多人会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取消奖金激励,无非就是回到之前的情况罢了。你实际上相当于挣了好几百。但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你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的。

    因为,我们的大脑,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也就是说,长期激活奖赏回路,会改变我们大脑的部分结构,使它被调整到高水平期望的状态,从而产生戒断症状。

    是的,你一定看出来了,这本质上,就是成瘾的机制。

    我们的大脑有两个部位,一个叫做前额叶皮质,负责决策;另一个叫做腹侧纹状体,负责激励。

    当我们作出有益选择的时候,腹侧纹状体释放多巴胺,提高我们对情绪的感受能力,使我们感受到兴奋,从而推动前额叶皮质继续作出相同决策,对行为产生正反馈。

    这就是一个奖赏回路的过程。

    kuss 和 griffiths 在一篇论文中指出:成瘾性药物,会阻塞多巴胺受体,使它接收不到多巴胺,从而刺激大脑大量分泌多巴胺。这些多余的多巴胺聚集在神经突触间,会导致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长期重复这个过程,神经细胞就会适应这种状态。一旦停止摄入药物,神经细胞适应不了低水平状态,就会产生强烈的戒断反应。

    也就是说,通过剧烈的刺激和奖赏,我们的大脑,会被我们一步步推到「高水平」的期望状态。

    一旦我们满足不了它,就会带来强烈的失落感和痛苦。

    这种痛苦是难以忍受、难以控制的。因为这个时候,是我们的大脑失去了控制。

    不仅仅是成瘾性药物,包括游戏,信息,乃至一些行为,都可能具备成瘾性,将大脑的期望水平拉高。

    两个实验分别都证实了:与不玩游戏的人相比,经常玩游戏的人,腹侧纹状体灰质更多、对血氧的需求也更旺盛。简而言之,跟药物成瘾的人大脑结构是相似的。信息也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习惯了什么呢?买大量的书,却一本都不去读;刷大量的信息,却完全不去思考;我们越来越读不进深度内容,看不下去长文章。

    原因就在于,大脑已经习惯了高频、强烈的刺激,期望水平被我们人为地调得太高。我们再也坐不住了。

    更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我们会习惯于通过游戏、综艺、信息,来不断获取刺激,强化自己的奖赏回路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现实世界的压力。

    媒体和自媒体们,不断渲染着金钱、财富、阶层、世俗的成功,不断地制造出一个个逆袭和阶层跃迁的例子,不遗余力地为我们描绘一个理想世界:

    有房有车,有流动资金,每年2次出国游,孩子必须留学,最好藤校,财务自由,这才是成功人士的标准。

    ——按照最新的说法,这好像已经降低到中产阶级的标准了。

    直接报结论吧:估计正确的人只有10%,高估的人是30%,低估的人达到了60%。

    也就是说,在全国范围内,有60%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实际上他们的境况,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得多。

    所以,很多人说,我们如今都活在一个「中产阶级焦虑」的社会中——低于中产阶级的人,焦虑着想要挤进中产阶级;位于中产阶级的人,又担心自己阶级跌落。

    这种焦虑,是谁给予的呢?其实,都来自于我们外界。

    外界的压力,把我们的期望无限制拉高。对比着媒体为我们塑造的生活标准,再看回自己的现状,焦虑便无法抑制地产生。

    努力却看不到终点,投入却始终没有回报,而目标还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用各种刺激去给予大脑兴奋感,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但这样的做法,只会一步步,把路走得更窄。而这一切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那么,如何才能缓解焦虑,管理好自己的期望水平呢?下面几个方法,可以参考。

    1。避开外界为你营造的懒人收益。

    这个时代,媒体和商家们,喜欢做一个事情:千方百计地帮你节省时间和认知成本。他们希望你躺下去,舒舒服服,不动脑,用各种学习和进步的幻觉,来为你营造满足感——同时,拿走你的一点钱。

    对有些人来说,这是一个好事,但我会有意识地保持审慎。因为,我知道,有些状态,你一旦陷进去了,也许就再也出不来。

    与其喝醉,不如滴酒不沾。

    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高效的行动力,保持对事物的探寻和思考,你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思维。

    2。将奖赏和行为绑定,而非结果。

    我做任何一个项目,其实首要考虑的,不是结果。而是在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需要做些什么,可能获得些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经验导向。

    如果我觉得一个项目,对我的能力和经验有帮助,哪怕它的结果不乐观,我也会去尝试。这样一来,我就将注意力,从结果,转移到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关注自己的行为,获取反馈,并从中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奖励。

    这样,就可以把对于结果的期望,压制在一个比较平衡的水平。

    就算得不到理想的结果,也不至于沮丧。

    3。摒弃有付出必有回报的因果思维。

    记不清有多少人,跟我诉苦过:我很努力,也很勤奋,但总是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怎么办?

    实际上,回报跟付出,本来就不存在线性关系。并不是努力一定会有所得——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如果保持着这种思维,你就会在每一次的「付出」时,不断地累积期望。期望累积得越高,所带来的负面结果,也就越强烈。

    更好的方式是什么呢?把你的行为,当做一颗种子。你种下它,给它提供阳光、土壤和水分,等待外界条件合适的时候,自然地萌生出来。

    能长出来,自然很好;长不出来,也不要紧,你已经尽你所能。这样,对于结果的期望、焦虑和烦恼,也就将不复存在。

    宋太平再次审视了几遍着两份文档,没有可修改的地方后,才将提交了这两份文档。看了一下窗外的夜色,吩咐守护在自己身旁的林啸他们去把人族联盟的各位官员和星长们请来,毕竟已经临近半夜时间,又嘱咐了一遍林啸,他们愿意来则来,不愿意来可以不来的。

    出乎宋太平意料之外的是,这些权掌一方的高官全都来了,宋太平也没有客套,直接诚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