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59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59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家里的马匹,这东西比老牛都要娇惯些,还有驴子,家里已经置办了大石磨,每天没事就让驴子拉磨,磨个新鲜的玉米粉,豆粉之类的东西。
  说着说着就睡着了,月光清凉如水,一泻而下,照在寂静的院子里,好似白昼一般。
  民间重视的节日不多,多以节气区分,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算是除却除夕之外最受重视的节日了。
  如今中秋,北方不如南方温暖,虽然才中秋,可已经凉飕飕了,比起后世的温室效应,如今的才是纯天然节气。
  已经有冷风刮了起来,就这才中秋节而已!
  去年的中秋节,于良吉没过来呢,于家那个时候兵荒马乱的,也没心思过节。
  今年不一样了,一切都慢慢的上了正轨。
  一大早起来,于良吉就震惊的看到了宋氏母女!
  这二位怎么露面了?
  然后他就知道为什么露面了!
  宋氏母女送来了秋装,新的,精心绣制过的儒衫,从头到脚,包括内衣加里衣,帽子、腰带和袜子,鞋子等等,还有各种配饰,玉佩,香囊,荷包……
  宋婶子亲自给于良吉梳了一个包包头,然后给他戴上了帽子,于良吉心想幸好昨晚洗澡了,不然肯定一睁眼睛,就要被撵去浴室!
  换了一身衣服,广袖长衫,跟那天见付大柱子似的,甚至比那天还严重点,因为那天给他打扮的是黄厨娘,今天可是宋婶子!
  穿衣服什么的,于良吉可以接受,但是在看到宋婶子掏出好几个胭脂水粉之后,他就炸毛了!
  “这是干啥的?”于良吉颤抖着小声音问宋婶子。
  “给您绞脸傅粉。”宋婶子一脸认真。
  “别开玩笑了!”于良吉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他虽然现在跟石宏大关系暧昧,但是他也是个纯爷们儿不是?没想当人妖!
  真的!
  他发誓!
  “……?”宋婶子不明白了。
  “不擦!”于良吉蹦哒了起来:“以后这玩意儿离我远点,家里胭脂水粉都给女的用,男的谁用小老爷我开了他!”
  宋婶子虽然不懂“开了他”是什么意思,但是看小老爷青白的脸色和眼中明显的厌恶,知道不是什么好事儿。
  “这是干什么呢?”石宏大出去活动完筋骨,打了一套拳法,回来就看到于良吉穿戴一新,但是为什么气氛不对?
  “我不要擦脂抹粉!”于良吉看到他来了,赶紧飞奔过去,广袖飘飘,好像谪仙一般。
  看到石宏大眼前一恍惚,然后于良吉就躲到了他身后,露出半只眼睛,对宋婶子手里的胭脂水粉,警惕的简直一比那啥。
  “好了好了,不擦就不擦。”石宏大哭笑不得把人从身后揪出来:“准备准备,吃饭了。”
  宋婶子只好带着自己的东西一福身后里去了,后来于良吉才知道,一般读书人见客的时候,都要修饬一下自己,有大户人家的少爷什么的,脸上起痘痘之类的,会适当的擦一些粉遮掩,不是太娘,而是对客人的尊重。
  于良吉脸上是没有痘痘的,但是有点苍白,宋婶子想给他敷点腮红看着气色好些。
  不过于良吉坚决不同意!
  早饭吃的猪肉白菜馅的大包子,喝的杂粮粥,配的自家新腌制好的,拌了香油葱丝的小菜。
  吃好了早饭,孙大爷正好送来了热豆浆,黄大厨还留下了半板豆腐,刘文喜付的现钱。
  孙大爷还给带来了节礼!
  不多,就四斤五香豆干,一对野山鸡,豆干是自家做的,山鸡是家里人去地里收拾田垄的时候逮的。
  “一点东西,别嫌弃少。”孙大爷笑呵呵的将东西给了前来拿豆浆的小于举人。
  “哪儿能呢!”于良吉一点都不客气的亲自接了过来。
  孙大爷的笑容就更灿烂了:“快回去吧,我去村里转了一圈,也会去过节了。”
  尽管是中秋,老爷子还是很早就做好了豆腐。
  如今在了围墙,村子里都安全了很多,他老人家打算冬天也不停歇了,不多做,一天做一板水豆腐,五斤干豆腐,反正天气冷了豆腐一天不吃也坏不了。
  大不了压干了做豆腐干,实在不行的话,水豆腐就放外头变成冻豆腐,一样能卖的出去。
  “哎,您老慢走啊!”于良吉笑呵呵的跟老头儿告别,拎着东西回去了,豆浆归他跟孩子们,东西让黄大厨拿去处理。
  于良吉知道,自己要是扭捏一下,这老人家心里肯定 不痛快,自己还不如大大方方,跟以前一样,给啥都不嫌弃,给啥都收着,当然,限于他们能拿得出来的东西。
  今天要是给的是价值百八十两银子的茶叶,他肯定不会要。
  那种东西也就只能是县太爷送的起,别人不需要考虑,肯定没人送这么贵重的礼物给他。
  不过孙大爷刚走,乔小五就过来了,拎着自己设套抓到两只活的野兔,和一串榛蘑。
  都是野味儿,尤其是榛蘑,还是乔小五进山砍柴的时候顺手捡的,但是不多,这东西能卖上价格,炖小鸡也非常入味。
  给小于举人送来当节礼,再合适不过。
  于良吉接了东西,还给乔小五带了好几块烤好的月饼回去。
  不一会儿两位先生亲自来了,正式走礼,林杰送了于良吉自家娘子烤的月饼,洪泽涛送的是他自己打猎之后自己烤的兔子!
  黄大厨对他的烤兔子很感兴趣,黄厨娘对林洪氏的月饼表示普普通通。
  然后是张家二叔和二婶子过来,拿的也是自己家的特产,今年张家种了五亩地的瓜子,给于良吉带了十斤;送走张家夫妻,杨大哥过来了,送的是他自己抓的一对野鸡和杨大嫂秋天那时候采的秋木耳。
  然后是邵铁匠家,于良吉的那个手动脱粒机没少让他赚一笔手工费;还有老倪家的,于良吉可是定了他们家的大肥猪,给的价格也高;然后是车家等等,陆陆续续的都有了人来送礼,于良吉都收下,走的时候多少都给带了四块到十块月饼。
  上午大家就在走礼和接待之中渡过了,中午吃的很丰盛,四菜一汤,野鸡炖蘑菇,肉炖豆角,清炒土豆片和果仁菠菜,打了紫菜虾皮汤。
  中午热乎了些,黄厨娘等一帮妇女已经将晒好的干菜都收了起来,菜园子里日渐凋零,很多蔬菜都生不了,家里的大棚已经盖好了玻璃,里头的土地也都翻新过了,就剩下籽儿种菜了。
  于良吉早就让人买 了菜籽儿回来,自家也有不少菜籽儿可以适当的种下去一些。
  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一上午十八里铺的人就都走遍了,因为户数少,下午就没有人再来回串门儿了,都留在家里做点什么,跟家人过节。
  于家也是如此,黄大厨正在奋力的做猪头,这可是要上供的,早在当天拿回来的时候,他就瞄上了。
  第二天开始燎毛,剃毛,上大锅煮了一天,第二天开始在卤汤里煮,顺便跟着煮的还有猪蹄儿!
  除了猪头,还有整只的小公鸡,也宰了五个,其中最大的那个是整只卤上的,也是要作为供品。
  烧鹅也准备了三只,一只是整个的,作为供品,两只已经手撕好了,等着晚上开饭的时候吃掉。
  还有白切肉,因为家里的关系,红烧肉之类的只能给别人吃,自己家是不能上这么重颜色的吃食的,所以只能是白切肉。
  黄厨娘那头也带着自家闺女开始烤制月饼,五仁的是最基本的,还有瘦肉和咸蛋黄的,青红丝是外头买的馅儿,味道还可以。
  家里人都换上了新衣服,刘文喜挨着个给发了节礼,按照小老爷的规定,逢年有十两银子的大红包,过节有一两银子的小红包。


第151章 亮堂的很
  南方可能整个村子都聚到一起热热闹闹开个大会舞个火龙之类的活动,但是北方不行,晚上就冷了,谁没事傻了吧唧的外头逗留啊?
  冻不死但是肯定能冻病!
  下午没别的事情,于良吉亲自去祠堂里收拾了一番,清理了灰尘,擦了牌位和供板。
  傍晚的时候,晚饭早早就准备好了,待得一轮明月初升,于良吉带着于宝宝,亲自搬着野猪头,整只公鸡和大鹅,进了祠堂。
  上供这三大样之后,还有一盘葡萄,一碟炉果儿,一盘五块月饼,一碟素煎豆腐。
  磕头,上供,拈香,烧纸。
  家里有了妇女就是不一样了,叠了不少金银元宝和各种摇钱树,金山银山的,烧了好一会儿才烧完。
  “小叔叔,这些都留在这里吗?”于宝宝指着供板上的东西问于良吉。
  “今天是要供在这里的,明天就能拿下来了。”于良吉将宝宝手里的香插进香炉里:“等爷爷奶奶和爹娘享用完了,剩下的才是咱们的哦!”
  他才不会放东西一直放到烂呢,意思意思放个一天就行了,放坏了也不吃掉那是浪费!
  “哦。”于宝宝看了看灵位,都是他的长辈,放在高高在上的,他看的时候都要扬脖。
  “好了,咱们出去吧!”于良吉拉着于宝宝的手,终于出了祠堂大门。
  门口,石宏大正等着他呢。
  “走吧,回去开饭了。”石宏大过来,一把抱起于宝宝,一手牵着小于举人,一家三口很和谐的回了家。
  身后,祠堂房檐上挂着白色的灯笼,里头的灯光柔和而温暖,跟天上那轮明月清冷的月光相映成趣。
  过节了,大家都聚到了一起吃饭,这次是十八口人,因为多了宋氏母女俩,平时神隐也就算了,过节的时候可不行。
  一桌十个菜,四凉四热,一道甜品一翁汤。
  众人先给于良吉和石宏大敬了水酒,清淡带着丝丝甜味儿,是江南来的米酒,白色的,顾忌着宝宝还在孝期,并没有上烈酒。
  就连喝不惯米酒的巴家人也不敢有所异议。
  于良吉又敬了大家一杯水酒,之后才正式开席,他先动的筷子,然后是石宏大,最后是于宝宝,别人才开始动。
  虽然正经的主人只有两大一小,但是于良吉当他们都是家人,相互敬酒之后,开始了吃吃喝喝。
  吃完之后,就搬着桌子到庭院里,都穿得很厚实的赏赏月,这是难得大家集体行动的事情。
  桌子上也放着花生摊子和月饼,还有石宏大特意买回来的葡萄,以及于良吉早早就储存起来的西瓜,这会儿拿出来吃,摘下来的时候还是生瓜蛋子,现在切开已经红瓤了。
  能在这个时候吃到西瓜,众人表示很惊讶,但是很高兴,小孩子一人只能吃一点,因为怕凉到他们。
  “为什么我只能吃一瓣?”于良吉抗议,为什么他只分到了小小的一瓣西瓜?
  “因为你吃多了会拉肚子。”石宏大才不敢给他吃西瓜呢,夏天的时候都能吃多点就拉肚子,更何况这秋天了。
  所有人都点头,于宝宝他们四个小的竟然觉得很高兴,因为大人里头,有个跟他们一样的吃得少了。
  于良吉:“……!”
  脾胃弱的没人权啊!
  大家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于良吉就挑了个话题,问他们在老家的时候,是怎么过节的?
  巴家人是外族,根本不过中秋,所以没啥可说。
  刘文喜家的刘宋氏是南方人,一口带着江南腔调的普通话,说着她的家乡过中秋节,有地方祭月、赏月、拜月的,也一样吃月饼,但是那还赏花,赏桂花、饮桂花酒,北边这个时候已经是万物萧条的秋天了,别说桂花了,连野花者也没有了。
  而黄大厨家因为一直是给大户人家做厨子的,对过节这种事情最为知道,大户人家说头多,什么走月亮,放天灯、点灯塔、舞火龙等等,花样百出,玩法众多。
  当然,他们没玩过,就看主家的人折腾了,不过他们知道这些已经很不错了,为了主家的人玩儿的好,他们都是要帮忙准备的,而且熟知玩法和过程。
  等他们说完了,于良吉看了看又装壁花的宋氏母女:“宋婶子说说,你还知道什么呀?”
  大家齐刷刷的看着宋氏母女。
  尤其是巴多,他看向宋姑娘的眼神有点发直,因为这是大家头一次跟宋氏母女俩在一起这么久,发现宋氏母女有着独有的韵味,那是一种江南水乡一般的婉约。
  “那我就说一个吧。”宋婶子微微一笑:“在我们原来那里啊,有个说法,就是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
  “柚子是一种水果,有人头那么大的个儿,瓜是指的大西瓜,我们那儿也是南方,这个时候正是东西成熟的时候,地里还有西瓜呢。”宋姑娘一边终于开了口,说话柔柔弱弱,但是透着一股子柔软的坚强。
  “在我们那儿,叫摸秋,在今天晚上月亮升起来之后啊,偷摘他人田园瓜果等成熟的果实,是不视为偷的。据说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所以这一天谁家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