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38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38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不是于家的人,按照规矩,宗世祠堂外姓人免进。
  仰头看着天,蓝蓝的,阳光灿烂,明年他一定要进去!
  “来,宝宝给爷爷奶奶和爹爹娘亲上香。”于良吉最近让于宝宝对着牌位磕了头,上了三柱高香。
  供案上摆着一碟五个馒头,一碟炉果儿,一碟油炸丸子,都是于良吉新做出来的贡品。
  这个时候也没有水果之类的东西,两边的花瓶子里,倒是有石宏大去看田地的时候,采摘回来的杏花。
  “哦。”于宝宝乖乖照做,磕头磕的很虔诚,他已经知道什么是“去世”,什么是“失望”了。
  祭奠时间并不长,但是很隆重很认真,于良吉亲自提笔写了对联在祠堂门口:于天地间立心,氏渊源而久长。
  巧妙的将“于氏”镶嵌在了对联的第一个字上。
  因为是于氏宗祠,跟旁人没关系,所以村里人都没来,但是于家老房子改成了祠堂,大家都是知道的,也佩服于良吉,这还是十八里铺第一个祠堂呢。
  举人老爷就是跟他们不一样,谁家的祖宗板儿都是放在屋子里的,虽然不至于随便放个地方,可也没郑重到哪里去,像于良吉还专门盖了个房子供奉的,有些人小声嘀咕:钱多烧得慌!
  祠堂就这么立了起来,平时门是关着的,不过初一十五于良吉都会带于宝宝过来打扫卫生,顺便上香上供品。
  供品摆一天就拿下来吃掉,鲜花也是放个三五天,就撤掉了。
  石宏大觉得花瓶光秃秃的摆在那里难看,暗暗打算了一番……
  到了五月十二,石宏大穿戴整齐后,又要进县城一趟了,这次是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买回来两家也好让家里的活儿有人干。
  “这次去要是没合适的就先买回来差不多的吧,眼看着很多活儿都要人干的。”于良吉给石宏大拎着褡裢往马上放。
  家里已经搭好的鸡架鸭架鹅圈之类的建筑早就打扫干净了,车姥姥都说了,再有个三五天,就能将鹅雏带回家里养了。
  还有张家二婶子和乔大娘的鸡仔儿鸭仔儿,也都孵了出来,等过几日硬一硬,就可以直接捉回家养了。
  再有就是老倪家的老母猪都下崽儿了,正好过几日也够卖了,他早早就跟人说好了,要两头猪崽儿呢!
  这些东西抓回来,打猪草,挖食菜,都需要人,他倒是想自己去干,可石宏大肯定不会同意!
  于宝宝他宝贝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让小孩子出去干活儿?
  “我知道了,不过这次肯定能找到合适的!”石宏大很有信心,而且家里眼看着就要忙起来了,再不来人,难道还要小于举人做饭不成?
  “外出当心,别太晚回来。”这里是没有污染了,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他真怕石宏大碰到什么狼啊狐狸的,听说前些年这附近还有老虎和豹子,不过被老村长上报给了县里,县尊大人就跟离这里最近的驻军说了一声,然后驻军拉练的时候,就在他们十八里铺待了两天。
  介于穿越前辈可能是个军事发烧友,他苏出来的各种火枪火炮都很有用,驻军几发子弹打出去,除掉了老虎和豹子,十八里铺这才安生了。
  只是没想到,没有了老虎豹子的威慑,狼又成群了,幸好石宏大身手了得,村民们又一心,狼群也被灭了。
  “今天不会早回来了,恐怕要带人一起过来,不过天黑前肯定到家。”如今天时长了很多,石宏大也打算好了,他去城里买两辆驴车,驴子买回来还能拉磨,磨个粉儿啊面的,也不算闲置。
  “行,我做了晚饭等你。”于良吉点头,随后加了一句:“是你们。”
  于良吉的话让石宏大一晒:“好,等我们回来!”
  起身上马,趁着晨光微凉的时候,走了。
  石宏大前脚走了,后脚孙大爷就路过于家门前,他是要在村子里走一圈儿,卖卖豆腐,同时,也是给于良吉送豆浆来了。
  “孙大爷,今天给我留半板儿水豆腐吧,晚上我们家来人!”于良吉看到冒着热气的豆腐,就想买下来些,做晚饭用。
  石宏大可是说了,会带人回来的,人口可能还不少。
  “现在别留,我中午回去还要新点一盘,下午四点左右给你送来。”孙大爷乐呵呵的将豆浆递给他:“现在留了都走了水份,晚上吃着该不嫩了。”
  “行,那我就先预定下了。”于良吉接过豆浆,从随身的荷包里掏出三个大钱给孙大爷:“这是豆腐钱。”
  “有钱留着多好?给个黄豆吧!”孙大爷没想到于良吉给的是现钱。
  农家人都习惯用黄豆换豆腐的,没几个人家花钱,一板豆腐也才值五六个大子儿,也就是五六十块钱那样。
  “家里黄豆还有用处,换不了豆腐了,只能给您老现钱了。”于良吉将钱直接放到了老爷子手里:“少了您担待,多了您给补块豆腐。”


第125章 添丁进人
  “好吧,老头子就给你多切几块豆腐过来,家里还有做好的豆干,也给你拿点,到时候配上豆芽,炒一盘菜肯定够。”孙大爷也不客气,收了钱后就跟小于举人告辞了。
  他还要去卖豆腐。
  这个时候青黄不接,菜没多少,野菜倒是有,但是那个不挡饿,还是需要吃些菜的,例如豆腐,就不错,酱炖豆腐,你呕吐放上点大蒜葱花,爆锅的时候放点油,丢进点儿干辣椒,那味儿,谁吃谁吃到。
  于良吉送走了孙大爷,就让于宝宝喝了一碗豆浆,剩下的他喝了,此时的太阳刚升起来,晓风青拂,真是一个很好的早晨。
  于良吉让于宝宝在庭院里玩儿,井上有盖子盖着,且沉实得很,连他都搬不动,还是石宏大有劲儿,能搬动那东西,所以他也不担心于宝宝会有危险,自己则是进了菜园子。
  如今菜园子里头的各种蔬菜长势喜人,茄子苗都长大了,开花了,过不了多久就能吃到新鲜的青菜了,恰好家里的干菜也都吃的差不多了。
  还有各种瓜苗也都爬蔓的爬蔓,开花的开花,比起大田里还要担心雨水不足,菜园子里的菜,一般都不缺水。
  不过这个时候也该掐掐秧儿去去杂支了,不然结了果子不大,还拿着石宏大已经劈好挑好的树枝子,给豆角黄瓜等爬蔓的蔬菜架了起来。
  等他弄到一半的时候,恰好到了做饭的点儿,只好回去给自己和小侄子做了顿午饭,吃完歇了会儿,收拾完哄小侄子睡了一觉,自己也眯了一会儿,醒来一看点,下午一点半了。
  赶紧叫醒小侄子,睡多了晚上就该走困了,小孩子还是要乖乖早睡早起才会长大个!
  等忙活完菜园子的架秧之后,就到了四点,孙大爷果然守时的送来了半板水豆腐。和一兜五香豆腐干。
  “这豆干正好,明天早上弄个凉菜,配粥喝!”于良吉欢喜的接了过来。
  “知道你们俩肯定不会生豆芽子,这是你大娘让我带来的绿豆芽,你炒菜凉拌都行。”孙大爷还给了他一兜已经发好了的豆芽子。
  “那可真是谢谢大娘了啊!”于良吉心想真是缺什么来什么,家里的绿豆芽儿,还是乔大娘帮忙发的呢,可就剩下了一点儿,炒一盘菜倒是够了,但是肯定不够很多人吃就是了。
  有了孙大娘给的绿豆芽,又有五香豆干,凑出来也不少了,炒一盆菜肯定够了!
  送走孙大爷,回来一看座钟,四点半了啊!
  该做晚饭了。
  于良吉无奈的轻叹,还真是让石宏大说对了,他现在一个堂堂的举人老爷,不适合下厨了,他自己倒是愿意,但是让知道了总是不太美。
  家里水缸早就让石宏大挑满了水,如今家里有口井,用水方便多了,再也不用大冬天的还要让石宏大跑出去打水。
  因为知道他很可能会带很多人回来,于良吉就用了大锅做饭。
  厨房有两口大锅,很大的那种,搬家的时候,就用一口大锅煮了米饭,足够客人们吃的,可见这锅子该有多大了。
  其实这大锅,于良吉最初想到的是用来烧洗澡水,家里有浴室,还带下水的那种,就是上水没法加热,只能用大锅烧热了往大浴桶里头倒,再兑些冷水。
  可见这锅该有多大了。
  两口中锅一般是用来做菜的,做大锅菜正合适,今天他就要做大锅菜了。
  先用大锅做了大米捞饭,蒸饭他现在掌握不好火候,还是蒸饭安全点,然后大锅下面,他拿大酱炖了水豆腐。
  大锅占了一个烧热水,中锅他就热了油,削了土豆,找出仅剩一点的豆角干和茄子干,泡上后翻出了点儿粉条,正好,做了一锅乱炖,放进不少豆油,看着虽然素,可油水绝对不小。
  绿豆芽焯了一下,跟豆腐干一起,拌了个凉菜,又吵了一小盆的花生米,用细盐拌了一下。
  最后打了一盆蛋,鸡蛋鸭蛋和鹅蛋都有,等人回来了,就下锅打个汤。
  四菜一汤,规格够了,于良吉解下围裙放到一边,出去看到小侄子正骑在小木马上摇摇晃晃。
  这个小木马还是石宏大找的盖房子的时候来的木匠,抽空给做的,黄杨木的,打磨的很精细,还给马眼睛上弄了两颗黑棋子,让小马看起来眼睛格外有神。
  “宝宝饿不饿?”于良吉看到孩子乐呵呵的样子,感觉还是有点孤单。
  十八里铺本来人就少,生的孩子也少,且于宝宝又有点内向,守孝守的孩子都不怎么跟外人接触了,更没同龄的娃儿乐意跟他玩儿,总是觉得晦气。
  这还多亏了付家强,那个孩子一看就是没教养的,在原主的记忆里,可没少欺负于宝宝。
  他又是村里孩子们的头儿。
  以至于小家伙都没个玩伴。
  “不饿,小叔叔做完饭了吗?”于宝宝看到于良吉出来了,还闻到了淡淡的饭菜香,就知道八成是做好饭了。
  “做好了,就等你石大叔回来了。”于良吉伸手揉了揉小家伙的头,因为还很小,没到留头的时候,小家伙还是留着半长不短的头发,每天他都要笨手笨脚的给他梳个头发,扎成冲天的小辫子,在头上一摇一晃的,感觉特别可爱。
  刚说完话,就听到了马嘶之鸣,于良吉赶紧跑去开门,从自家门口到真正的大门口,还是挺远的,跑过去拉开门,就看到石宏大了。
  以及他身后两匹驼满了东西的马,和身后的两匹不认识的马,以及两头驴子拉着的两辆大板车,板车上正有人在下车。
  “我带人回来了。”石宏大一咧呵,露出雪白的大板牙。
  “快进来吧,家里已经做好了饭菜,还烧了热水。”于良吉见他领了人回来,这肯定是找到合适的了。
  赶紧打开大门,让人都进来。
  第一个进来的自然是石宏大,他牵着两匹马走最前头,接着是一个面目憨厚的中年男人牵着一头驴拉着一辆板车,板车上放着几床淡薄的行李,还对于良吉点头哈腰,但是没敢开口说话,跟在他车后头的是一个中年妇人,带着一对儿女,儿子大概八九岁,女儿大一些,估计有十一二,因为一直低着头,于良吉也没看到人长啥样。
  “这是老黄一家子,他家以前是别人府上帮厨的,后来主家不好了,他就拖家带口的出来了。自己和婆娘都是厨子,家里一对儿女也专精厨艺,以后你想办个宴席请个客什么的,都能给你拿得起来!”石宏大对进门来的这一家四口很满意,介绍的时候就站在于良吉身边:“老黄叫黄大厨,婆娘就叫黄厨娘好了,小子是小黄,女儿是黄姑娘。”
  这是他特意挑出来的人,人品有保证,已经打听过了,手艺也不错,最主要的是,这一家子都对厨艺很痴心,他可不想找个喜欢挑事儿的回来,尤其他们还带着个女儿,都十多岁了。
  “黄大厨,黄厨娘,小黄,黄姑娘。”于良吉挨个打了招呼。
  “老爷好。”这一家子很自觉地齐齐问好,并且半弯腰。
  他们虽然衣着破旧,但是很干净,哪怕是带着补丁,也洗的发白了,可精气神很好,一点没有脏乎乎的那种情况发生。
  但是于良吉被叫“老爷”,瞬间就想泪奔了!
  他才十七岁啊!
  谁家老爷十七岁?
  “你现在是举人,是这个家的家主,当然是老爷了,以后宝宝就是小少爷,跟你正般配。”石宏大虽然看到于良吉那张小嫩脸儿被称呼为“老爷”的时候也很想笑,但是忍住了,还一本正经脸的摆出了认同状。
  “这是巴图一家,他们是关外的,照顾牛羊马之类的很有一手,而且打猎本事也不错。”石宏大指着后进来的一家,牵着毛驴的是个有着络腮胡子的大汉,这个就是巴图了:“这是他的妻子阿雅,这是他大儿子巴多,二儿子巴穆,三儿子巴甲。”
  “巴图,阿雅,巴多,巴穆,巴甲,你们好。”于良吉跟着打招呼。
  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