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35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35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主要的是,离四合院最远!
  正北边靠墙的也是一块盐碱地,菜园子没扩到这边来,起了一圈的鸡架和鸭棚鹅圈,以及猪圈和牲口棚子。
  到时候清理出来的粪便都能直接送到旁边的粪堆上,一点不用走冤枉道。
  正东边也有一块地空着,于良吉让人起了一面厚实的土墙!
  他打算到了秋天盖个大棚,冬天就能吃点青菜什么的了,去年冬天各种不方便,他用室内培育出来的青菜太少了,不够吃。
  西边有一个空旷的地方,硬硬的地面铺着青砖,是给石宏大准备的小型练武场,旁边有好几个木头架子,别人问的时候,于良吉张嘴就来:“晒衣服的地方!”
  石宏大:“……!”
  好吧,在这个小乡村里,好像有个练武场是有点奇怪的事情,晒衣服就晒衣服吧!
  只要有个地方就行,石宏大不挑剔。
  因为人多,包袱什么的都是打好了的,女人们一人两个,直接从老房子给拎到新房子里,往柜子里一放就行。
  家具什么的都不用搬,也就把锅碗瓢盆给搬到厨房去算是个力气活。
  于良吉弄的厨房也够大够干净,第一天暖锅,虽然用猪油蹭了蹭锅子,但是还刷干净了,于家可在守孝呢,不能吃荤腥。
  不过于良吉早就叮嘱过了,做饭的时候,不要吝啬油盐,且家里有不少个鹅蛋,可以炒个大葱和木耳,算是个硬菜了,剩下的让张老太太看着办。


第121章 暖锅烧灶
  因为这些人里头,也就张老太太算是实在亲戚,于良吉也是因此将暖锅做饭的事情托付给了老太太。
  尽管他跟老太太并不是很熟,但是这个时候,能在厨房说了算的也就剩下老太太了,于是就让老太太代表自己,主持大局。
  石宏大早就准备好了各种柴,足够这一天用的了。
  于良吉抱着同样穿着新衣服喜气洋洋的小侄子,叔侄俩一起招待来客,家里瓜子花生都摆上来,还有大碗,喝的是好茶,能得到这么高规格的接待,大家伙儿都很高兴。
  石宏大就忙里忙外的摆桌子,抬椅子的,身后也跟了好几个小伙子,都给他打下手。
  端茶倒水的都有人搭把手,女人们都在厨房那里忙活。
  没有青菜只能找一些涨势好的香菜、油菜之类的先摘下来吃还在孙家订了两板水豆腐,十斤干豆腐。
  农家这个时候也没啥好吃的,于家又不能上大鱼大肉,只能尽量做得好一些,放的油多一些。
  大葱木耳炒蛋,大酱炖水豆腐,土豆炖茄子干,炒三丝,油炸素丸子,油炸花生米,还有个小青菜鸡蛋汤。
  凑了六菜一汤,一共七个菜,人说邪物是逢“七”就要避讳的,所以也算是应景。
  老村长坐在宽敞明亮的的堂屋里,高居首位,跟大家伙儿聊天,说说自家的地,自家的娃儿。
  他没说于良吉要盖学堂的事情,先等等,等于良吉盖起来了再说不迟。
  于良吉也没说,他是想着,再过些天就要开始忙了,说了大家还以为他要让人来上白工呢。
  付家兄弟也来了,只是他们都没带女眷,家里那是什么样子,他们当丈夫的最清楚,付老大是早早的就把媳妇送去了岳家,美名其曰:归宁。
  其实就是为了省麻烦。
  付二柱子更利索,直接把媳妇锁家里,儿子跟他娘一起,在屋里蹲着,他自己揣了十个铜钱装的红包过来吃席面。
  喝着好茶好水,嗑着瓜子儿聊着天,其乐融融的样子也的确和气的很。
  还有不少人都在于家的院子里蹿来蹿去看稀奇,毕竟这边虽然有大宅门之类的人家,可人家岂会让他们这些不认识的人进去乱蹿?
  尽管有人吆喝他们,不许来回乱跑,但是有的人好奇心太重了,纵向好好看看。
  若说以前还有人想跟小于举人攀比一下什么的,现在是歇了那个心思,人家起了这么大个宅子,谁比的起?连老村长家都要退一射之地了!
  “不用呵斥他们,想看就看,都是相熟的,也不是外人。”于良吉笑着让大家随意,尽管看!
  反正也搬不走。
  于良吉就那么跟小侄子坐在一起,听这些农家人说庄稼的事情,很熟悉的一幕,记得以前他下乡的时候,就跟自己的导师和同学们,也是这么坐在炕上,听老农们将他们那些并不科学但是很有效果的经验之谈。
  其实智慧在民间,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不认识字,可是说起种地的经验来,那是连专家教授都比不上的,这就是实践出真知。
  搬家是上午就搬完了,因为东西少,人多,不到十点就完事了,然后就是他们说话聊天,给房子增加些人气,厨房也开始暖锅,做饭。
  石宏大给厨房搬了一袋一百斤的大米,大米在这边很少有人家顿顿的吃,都是来人去戚的时候,拿出来招待一下众人。
  豆油更是一大桶放在那里,煎炒烹炸是随便使。
  等开席了之后,上来的饭菜都是油水足足的,哪怕是全素的席面,众人吃着也香的很。
  席间于良吉以茶代酒,敬了大家伙儿一杯。
  他是举人老爷,尽管年纪小,但是身份摆着呢,敬一杯茶已经是很给大家面子了没人敢去挑理儿。
  吃饱喝足了,女人们留下给打扫收拾,张家老爷子和老太太要赶着回去,于良吉就没多留他们,但是特意在送来的绸缎里头,挑了一匹褐色的绸子,给他们二老带回去:“绸子轻便,还透气,这个给二老做一身夏装足够了。”
  “这……?”绸子很贵,摸着轻薄透气,比细棉布强多了,但是张老太太不知道该不该接。
  “拿着吧,孩子孝敬的。”张老爷子乐呵呵的点头,张老太太才收下这匹绸子。
  又给老爷子包了一点茶叶,如今茶叶贵着呢,给这些已经是很重的礼物了。
  “你这孩子就是客气!”张老爷子不太高兴,这是啥意思?他们不是上门打秋风的穷亲戚。
  “这单茶叶可是给您老的,你要是不要,以后可没得喝喽!”于良吉一边说,一边塞进了车上的褡裢里:“这也是谢您老不辞辛苦过来给小子撑场面。”
  张老爷子跟张老太太都六七十岁的人了,尽管有水泥道通着各个村镇,但是毕竟是交通不便的古代,坐车颠颠的来了,为了回去还要吃完饭就走,一点歇息的时间都没有了。
  “你呀,你呀!”张老爷子也不能说别的了,只好收下茶叶包,心里打定主意,回去就留着,没贵客绝对不给人泡。
  又拿了三匹粗布给张家三兄弟,他们不太会说话,但是看爹妈都收了,就跟着收下了,还拍着胸膛说:“有啥活忙不过来的,叫人通知我们一声,我们过来给你搭把手。”
  他们别的活不会,伺候庄稼有一手。
  “行,到时候一定不客气!”于良吉笑容满满的点头。
  实际上,他肯定不会找他们来,农忙的时候,人家也忙着呢,没道理为了你耽误自家的田地。
  送走了张家的人,厨房那里也收拾好了,石宏大带着乔小五和张艳辉等几个壮小伙子,挨家挨户的送还桌椅板凳。
  毕竟来的人多,他们家也才三张桌子,一张大的八仙桌,一张小的八仙桌,还有就是平时吃饭用的小炕桌,饭碗就那么几个,肯定不够用,都是出去借的邻居们的。
  “都收拾好了,你们也赶紧歇歇吧,这闹吵了一上午,下午有空了再慢慢地拾掇。”乔大娘抱着一摞盘子,出了厨房,这摞盘子是他们家的,这就自己带回去了。
  省得麻烦人还跑一趟腿。
  “哎,今天辛苦大娘了!”于良吉乐呵呵的拱手。
  别看今天厨房里头是张老太太主事,乔大娘才是主抓实际的那个,张老太太毕竟岁数大了,有些力不从心,她最多是个象征,这是主家的亲戚,就这么个关系,实际上乔大娘让人烧水,焯干菜,张家二婶子亲自掌厨,大锅烧着,油倒着,菜炖着。
  “不辛苦,这辈子你们可能就搬这一次家了,热闹点好!”乔大娘摆了摆手:“我先回去了。”
  “哎,您慢走!”于良吉送走了乔大娘,回头到厨房里一看,里头收拾的干干净净,要不是还有点油烟味儿,都跟没用过似的。
  还有四个大盆,里头是没吃完的菜,半盆油炸花生米,拌的细盐粒子;剩了个盆子底的炒三丝;还有小半盆的油炸素丸子;小半盆的大葱鸡蛋炒木耳。
  剩下的都吃完了,连米饭都没剩下,可见张家二婶子做饭还是很有准头的,只不过石宏大事先打过招呼了,油头大的东西肯定大家都爱吃,于是素丸子就多炸了些,花生米也多了些,至于大葱鸡蛋炒木耳和炒三丝,都是剩了够他们三口人吃一两顿的量。
  油炸的食物不易坏,放着吃个三五天都可以。
  因为孩子将来肯定要自己住,于良吉就将正屋分开,东边他跟石宏大住,西边的卧房,改了一下,里头的卧房是一片大炕,然后家具都是小桌子小板凳,小衣柜等等,一切比照大人的小了些,但是很齐全。
  于良吉没想着马上就跟孩子分开住,只是让他先熟悉熟悉新家,在外间还给他起了个小书房。
  跟他的内书房布局差不多,同样有着小书柜和书桌书椅,笔墨纸砚现在用的是原来在老房子那里的旧物。
  这个倒是不着急用新的了。
  “宝宝今天累不累?”于良吉进来正好看到他擦完自己的小桌子。
  今天来人都是大人,没有小孩子,毕竟这种场合带孩子不合适,所以这一天,于宝宝都跟在他小叔叔身后当小尾巴,或者是被小叔叔放在身边坐着,听大人们谈话。
  他小小的有些话听不懂,但是很乖,坐得住。
  “不累,小叔,以后这里就是咱们的家了吗?”于宝宝瞪大眼睛,看着窗明几净的新房间。
  这里的一切都跟自己一样大小,看着好像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好像他也长大了一般。
  “是啊,以后这里就是宝宝的房间了,所有的东西都是按照宝宝的尺寸做的哦!”于良吉哄他,顺手打开一个小衣柜的大门,里头是几个小包袱,都是于宝宝的衣服:“喜欢吗?”
  “喜欢!”于宝宝回答的很大声,笑眯了眼睛。
  石宏大已经将东西都还给了邻居,顺便道了谢,回来之后,就看到这一大一小正手牵着手,在院子里溜达。
  “回来啦!”于良吉跟石宏大打招呼。
  “嗯,我挨个房间去看看。”这搬家,毕竟人多手杂,东西放不到位,或者随便放哪儿,甚至有的地方没关门,没关窗户,毕竟大家都是来看新奇的,开个窗户开个门的,不过于良吉喜欢干净,四合院里的地,都是砂石之上,青砖铺底,然后抹上水泥。
  家里现在走路都不起尘土。
  后罩房那里是仓房,粮食都放到了那里,后罩房一排七个,五个存放粮食,一个专门打扫出来,放置布匹、棉花等。
  最后一个放零散的东西,例如咸菜缸、大小罐子等物。
  后罩房也有火墙,只是烧的时候少,隔三五天燎一把火就行,只要不在冬天上冻,不要求多暖和。
  后罩房因为是个仓库,大家在搬了东西进来后,很自觉地关上了门,窗户根本没打开。
  东西厢房的门都是开着的,还有窗子打开了一半,他都过去关上了;大门没关,反正还有外围的围墙那里有大门。
  倒座房的门倒是都开着,还有窗户,不过倒座房朝南的窗户开的高,而且很小,主要功能就是通通风,并不要求采光,所以那里开不开的都无所谓。
  不过石宏大还是都给关上了。
  井盖在不打水的时候,石宏大和于良吉默认,都给它盖上!


第122章 钻进被窝
  “院子大了,就咱们三个,人太少了吧?”石宏大也是头一次看到这种宅院,比起以前看到过的官邸,这里充满了家的味道。
  “那你还想娶一个回来?”于良吉冷着脸。
  “我是不想娶一个,我想嫁给他。”石宏大说这话的时候,脸不红气不喘的样子。
  于良吉的小脸倏地变红了!
  于宝宝乖乖的看着小叔叔和石叔叔。
  “哼!”于良吉以哼唧回答了他。
  “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你好歹是个举人了,而且家里也这么大,咱们自己收拾不过来,咱们的衣服,总不能总是让乔大娘她们帮忙洗,我说的是,买两个人回来吧,起码你出门,要有个车夫,若是举人聚会什么的,也要有个书童吧?”倏地记得,以前他遇到过的举人老爷们,车夫和书童是标配,有钱的还要有个丫鬟和老妈子,甚至是拎书箱子的健仆。
  搞得特别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架势。
  其实他们没那么弱,就是非要摆架子。
  不过他们是特殊情况,家里没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