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3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3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007章 左邻右舍
  这种情况下,于良吉怎么可能毫无心理负担的吃他们家的鸡蛋呢!
  哪怕是给小侄子一天吃上那么两个,他也想着给点钱,这鸡蛋在这个时候,可是很难得的东西。
  人家二儿子在县城,也不容易。
  “这么点东西,你还不让吃是怎么着?这孩子都成什么样了!”乔大娘心疼于宝宝,当自己孙子一样,给点鸡蛋是为了让孩子能好过些。
  “我不是这个意思。”于良吉赶紧解释:“我的意思是,您看,咱们村子里,就您家现在还有鸡下蛋,我能不能跟您买一点?”
  “啥?”乔大娘都震惊了:“这家都什么样了,还花钱?”
  “家里还有点钱,况且这不能不花,若是谁家赶上点什么事情,都要您送鸡蛋,您也送不起啊!”于良吉比划了一下:“您也看到了,家里的连只狗都没有,我一个大人无所谓,孩子可不行,我打算的是,先在您家那里买点鸡蛋,就是得麻烦您帮忙给做成熟的,不拘是什么样的吃食,让孩子能吃下去就行,眼看着就要到冬天了,本来菜就少,能吃点东西补一补,明年开春孩子还能长点肉。”
  “一冬天的鸡蛋,一天一个也没多少,就是怕鸡不下蛋,我家还有点咸鸭蛋啥的,到时候也给娃子就粥吃。拢共也没多少钱……。”乔大娘还不想收钱。
  “不止是鸡蛋,还有衣服,这都深秋了,我们俩这棉衣也得重新做,棉被还要弹一弹棉花,这都需要人帮忙,我还想跟孙大爷家定每天一壶豆浆,东西要的很多,可不能都白拿,给一个钱,恐怕不收,索性都用买的,也省的麻烦。”于良吉指了指自己:“我还是个秀才,名声很重要,可不能让人说我白占乡亲们的便宜。”
  这个时代终究没能脱离历史轨迹太远,虽然有穿越前辈不断努力,可一些事情,不是一代两代就能完成的,同样的,读书人的名声很重要,名声不好,连官学里的老先生都懒得理你。
  “那行!”一说到关乎秀才的名声,乔大娘就不硬犟了:“给点就行,是那么个意思。”
  “哎!”于良吉笑了,低头继续啃了一口窝窝头,不愧是古代,一点化肥农药都没放,味道很香醇。
  送走了乔大娘,于良吉扶着小家伙走了走路,因为孩子太小了,又常年有点营养不良,现在走路也是很慢,还不会跑呢。
  又跟小家伙读了一会儿书,教了小家伙数数,数到三,就没再教下去,因为张二婶子来了。
  “于秀才!”张二婶子在门外喊人。
  “在呢!”于良吉一开门,就看到张二婶子和她家的大儿子张艳辉。
  娘俩一个背着一下子木柴,一个抱着一大把细树枝子,见门开了就带着东西往屋里来。
  “张二婶子,艳辉,家里有柴的。”于良吉的大哥,早早的就收好了地里的玉米杆子,都是一把一把扎起来,烧的时候,只要拿一把,直接塞进灶里点着就行了。
  “你家里的苞米杆子还没干透,烧起来一把烟,熏人呢?再说了苞米杆子能热乎多久?这点木头你晚上丢灶坑里,能热乎一宿。”张家二婶子进了屋,直奔灶台而去。


第008章 张家二婶
  张家二婶子是个利索的农家妇人,身后背着木柴的是她大儿子张艳辉,她嫁的是十八里铺的老张家的老大,张贵。
  张贵人高高壮壮,偏偏说话有点结巴,一辈子老实巴交,张家二婶子也是个孤女,具体情况,可以参照一下乔大娘,唯一不同的是,张家二婶子是个厉害的,叔叔婶子将她养大,然后她自己看上了张贵!
  原因是张贵的哥哥张福,那个时候已经是县衙里的一个小捕快了,好歹吃上了朝廷的米粮。
  也是那个时候,十八里铺的人才收敛了一下脾气,以前不是他们得理不饶人,实在是人穷被人欺,他们不得不让自己凶狠起来,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加上朝廷的大力改革,他们虽然还没富裕起来,起码能吃饱肚子,孩子们也上了两天学,认识了点字,知道了一些道理,为了后代能有个好名声,十八里铺的人不再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了,反而老老实实的种地过日子。
  果然,好人有好报,在张家村那位老举人过世之后,他们十八里铺出了个秀才!
  这下子真是风水轮流转!
  “艳辉,你干啥?”于良吉看到张艳辉放下了木柴,顺手就拎起了他家的水桶。
  “我把水缸打满。”张艳辉笑了一下,直接拎了两个水桶,拿了扁担出去了。
  “我……我也能挑水……!”于良吉本来想自己等会趁着天还亮的时候,去挑点水回来,他自从醒过来,还没洗过澡,小孩儿也要洗个澡。
  “让老大去吧,他有的是力气你,你这身体才好,可别累着了。”张家二婶子烧了一大锅的热水:“等水热了,你也洗洗涮涮,脏衣服留着,明天我过来拿去洗洗。”
  “脏衣服都让乔大娘拿去洗了。”于良吉吸了吸鼻子,这里的人很淳朴,很团结,让他很感动。
  “哦,那行,我给你一小锅大碴粥,晚上喝了就赶紧洗洗涮涮睡觉,好好养养精神。”张家二婶子将苞米碴子洗干净,放了点芸豆在里头,用小锅熬上了大碴粥,这是这边农家的晚饭。
  “哎!”于良吉点头,抱着小侄子不知道要干点什么。
  这个时候,突然有两声哀嚎传来,于良吉和张家二婶子同时觉得,好像不太妙啊?
  “娘!娘!”外头传来一个少女清脆的声音。
  “来了!”张家二婶子听出来了,这是他们家大闺女张艳红的声音。
  “娘,奶奶又开始作了。”张艳红小姑娘的脸上顶着一个红彤彤的巴掌印,眼睛都红了。
  “这老东西!”张家二婶子扭头朝于良吉道:“你自己看着点锅,一会儿我让艳静过来,我先回去看看!”
  “行,那个,老人怎么说,也是长辈,她可能就是嚎两声……。”于良吉想劝说,却找不到合适的词汇。
  张家二婶子什么都好,就是没摊上个好婆婆。
  张福和张贵是被寡母拉拔大的,一开始,兄弟俩对母亲那是真孝顺,可是这人老了,就开始犯糊涂了,本来张福是接老母到县里尽孝的,因为县里的生活条件,可比十八里铺要好上太多了。


第009章 张老猴精
  结果呢?
  这老太太不分青红皂白,以为自己大儿子当了个小捕快就能让她为所欲为了,她大儿媳妇是捕头的妹子,她都敢折腾起来没完,大儿媳妇也不是面倭瓜,自家大哥是捕快头,正好管着张福,平日里张福跟她也是温柔和气,这么个乡下来的婆婆,若是个好的,她肯定会和丈夫一样孝顺,可关键是老太太不是那样的人!
  折腾了三年,终于把大儿媳妇折腾烦了。
  大儿媳妇坐月子呢,她都敢折腾,这还了得?
  这个年代孝道还是很有市场的,不能让人说他们不孝,对丈夫和自己的名声都不好,大儿媳妇也是上过三年女学堂的姑娘,不动声色的直接设了个套,让人行贿老太太,老太太懂什么?人家给了好处她就真的收了!
  然后托请老太太,让她给一个犯了罪的犯人求情,让大儿子放人。
  老太太她不懂这些啊!
  被人恭维几句,她就找不到北了。
  吃饭的时候,就在饭桌上说了!
  当时大儿子都傻眼了!
  他肯定不同意啊!
  老太太就闹了啊!
  那边大儿媳妇就让人动手了,行贿的人直接闹上了县衙,幸好大儿媳妇只是想收拾婆婆,并没有连带丈夫都一起收拾的意思,所以选择的时机很好,正好是县太爷出去公干的时候,县里的县丞管的此事,让张福将老人送到他弟弟张贵家,虽然长子赡养老人,分一半家产都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但是老太太在张福这里,虽然是享清福,可同样的,也很容易给张福惹祸,这件事情幸好发现的早,要是发现的晚,老太太拿了张福的对牌去放人,可就无法挽回了。
  就这样,老太太被遣送了回来,事情也闹开了,全村子的人都知道,她差点给村子里难得的出息人抹黑,对她真是无语了!
  张福家的虽然不得已设计了婆婆,也担心张贵家不好过,每一季都送来不少东西,跟张家二婶子的关系也好,妯娌俩几乎无话不谈。
  老太太回到了村子里,自然感受到了和县城里不一样的生活,这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她在县城的时候,是有一个丫头两个婆子伺候的,大儿媳妇还在一边立规矩,日子过的美滋滋,回到了老家,恢复了原来的生活轨迹,二儿媳妇是个厉害的,孙子孙女正是嗷嗷待哺的时候,别说有人伺候她了,没让她做饭喂猪下田干活都是孝顺了。
  于是老太太就开始了作妖之旅,整天要么嗷嗷哭嚎,要么扣扣的咳嗽装病,变着花样的作。
  一开始,张二婶子还真被折腾的不轻,还是张大婶子来了两趟,发现每次说病危的老太太,都是在胡闹之后,就教了张二婶子几招,果然,张二婶子进益不少,和老太太也能斗个旗鼓相当。
  这一恶斗就是十来年,因为张老太太哭嚎的太厉害,大家都挺怕这声音的,小孩子更是给起了个“张老猴精”的外号,大人们竟然也跟着混叫开了,可见这老太太不着调到什么程度了。
  实在是人见人厌,狗见狗烦!
  现在更是发展到了敢掌掴亲孙女的程度。


第010章 叔叔在呢
  “您快回去看看吧。”这个时候,于良吉肯定不会拦着啊!
  “行!”张家二婶子拉着大女儿就往隔壁去了,张老猴精还在哭嚎,声音尖利。
  于宝宝往于良吉怀里缩了缩。
  “宝宝不怕,叔叔在。”于良吉抱紧了孩子。
  张艳辉挑着两桶水回来了,朝他们叔侄俩笑了笑,将水桶里的水倒进了大缸里,继续去挑水了。
  十八里铺人少,就一口老井,索性这口老井是口深水井,井水甘甜,村子一边还有一条大河,倒是不缺水。
  就是井离他们家远点,差不多隔了七八家,这两日的井水,都是张艳辉和乔大娘的家的乔五给挑的,于良吉最多能拎动一桶水而已。
  于良吉让小侄子先自己在屋里的炕上玩,他去厨房看着点火,别让大碴粥熬糊喽,这可是他们的晚饭。
  厨房里除了惯有的油盐酱醋,锅碗瓢盆,还有很多东西。
  这里的每家人都有四口大缸,一个用来装水,就放在柴堆边上,一个是用来装米面的,在缸里防潮,两个是用来腌制酸菜的,他们家没个家庭主妇,但是酸菜早早的就让左邻右舍帮忙给腌上了,还有五个小缸,一个里头腌制的咸萝卜,一个是咸葱叶子,一个里面芥菜各大,一个是鲜黄瓜,还有一个是咸蘑菇。
  穿越前辈很能干,连晒盐法都弄了出来,现在的盐并不贵,而且全都掌握在朝廷手里,据说每一年的盐税就够朝廷开销的了,科举不论文武,都是可以免地税的,免税不是目的,目的是想让人人都读书识字,习武强身。
  虽然一百多年过来了,收效甚微,可也改变了不少,相信这么下去,离全民脱盲,指日可待。
  不一会儿,有人过来了,是张家二婶子的二女儿,张艳静。
  “我来吧。”小姑娘才十岁,虽然到了避男女之嫌的时候,不过因为和于良吉是邻居,再加上于良吉家重孝在身,也就过来了,不避讳什么。
  “哎!”放孩子一个人在屋里的炕上,于良吉也担心,将厨房交给了小姑娘,他进屋就看到小侄子正眼巴巴的看着他呢。
  “叔叔……。”小侄子张开小胳膊,要抱抱。
  “饿了吗?”孩子太小,一刻都离不开人,也不知道当时原主的哥哥是怎么带他的。
  “没有。”不饿,就是被张老猴精的哭嚎声给吓到了。
  “不怕,叔叔在呢啊!”于良吉立刻就知道,孩子这是怕那个哭嚎的声音了。
  张艳辉挑了八桶水,六桶倒进了水缸,两桶留在了外面,张艳静煮大碴粥的时候,还给另一个大锅里的水都烧热乎了。
  “你们留下来吃点吧?”一锅大碴粥,一大锅热水,于良吉抱着小侄子,留俩人吃晚饭。
  “不了,我们要是不回去,我奶又该哭嚎了。”张艳静小姑娘吐了吐舌头,俏皮的很。
  “胡说,奶奶就那样了,哭嚎还能哭嚎几年。”张艳辉揉了揉自己小妹的头,他家的那位奶奶啊,全村人都知道。
  因为她的关系,他都十八了,还没说上媳妇,就因为人家姑娘不乐意家里有这么一个能作的祖婆婆。


第011章 家家有本
  兄妹俩最后还是走了,于良吉知道留不住人,但是客气一下还是有必要的,人家白帮你干活,你要是连饭都不留,那也太不是个东西了。
  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