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229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229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天怕热着凉着,冬天怕凉着热着,怎么还让人给钻了空子?
  “那个,是我在大棚里自己摘的……你别那么紧张,我这两年肠胃好了许多,吃点没关系的,再说这天气太热了,我这西瓜也没在井里灞凉,就是摘下来就吃了,没事的啊!”于良吉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他馋西瓜了,为了自己的小肚子着想,愣是没敢用井水灞凉,只是摘下来切了就吃,当然,也有点抓紧时间的意思。
  石宏大气的不轻,直接抢了他的西瓜。
  于良吉伸手拉了拉他的衣摆,可怜兮兮的看着他,眼睛都会说话了!
  我错了,我错了,我错了!
  看我的眼睛!
  石宏大赌气的坐在了他旁边的椅子上,用他的小银勺子,挖着他的西瓜,稀里哗啦一通吃,将他的西瓜很快就干掉了!
  于良吉:“……!”
  那是他的西瓜!
  他的西瓜啊!
  “这是上头给你的东西,想请你写一份关于抵抗蝗灾的方法,这次可把大家吓坏了,听说别的村子损失惨重,今年的税粮都免了。”石宏大吃完了西瓜,气顺了,一抹嘴,一本正经脸的跟于良吉讨论公事:“你原来说过的那些都写上,油炸蝗虫很好吃,指不定以后大家还能搂一搂蝗虫呢!”
  油炸蝗虫成了最近几天十分要好的下酒菜,听说饭店里一盘油炸蝗虫还挺贵,不过更多的人喜欢花钱消灭它。
  于良吉哀怨脸看着石宏大:“知道了!”
  晚上吃好了晚饭,石宏大拉着于良吉遛弯儿,时刻注意着他的表情让于良吉好笑。
  “你干嘛老是看着我啊?”都老夫老夫了好不好?
  “我怕你肚子不舒服。”连今天晚饭都是特别做的不凉不热的,就怕太热,一凉一热的于良吉再不舒服。
  “我没不舒服啊!”于良吉搬着他的脸扭了个方向:“别看了啊,都结契好几年了,也不嫌害臊啊!”
  “不嫌。”石宏大自己扭过头,还是看着于良吉。
  于良吉脸颊发热,心里甜甜的,还是有了他在身边好啊!
  一直到第二天,于良吉也没任何的不适,石宏大这才放心。
  “我都说了没事的,这些年我也养了很多肉肉的啊!”于良吉扯着自己的脸颊给他看:“都胖了的!”
  一开始于良吉就有运动,后来加上他开始琢磨农业上的东西,力气比起原主大多了!
  可惜,底子不太好,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那也要当心。”石宏大不为所动,还是控制他吃东西的量,香瓜每天就两个,大一点的话,就一个。
  日子就这么过到了八月,白菜长得很快,现在已经有羊头那么大了,等再长长,过了八月十五就能收了。
  而十八里铺的春蒜也都整理好了,虽然个头不大,可味道不错,且因为要卖的关系,蒜都是很干净的,一点不沾土,装在麻布袋子里,白白的,放在干燥的地方。
  七月的时候很少下雨,幸好也不算缺水,到了八月彻底的就没有雨的意思了。


第357章 兴怀童试
  “果然是干旱,只不过有点晚了吧?”于良吉抬头看着外头的秋老虎,热的温度丝毫不下七月。
  且十分干燥,幸好他们这边还有一条河,所以并不缺水。
  也幸好有这一条河,保持住了湿润,虽然没下雨,可庄稼却得成熟了。
  到了八月十五,大家热闹了一回,因为战胜了蝗虫,也保住了庄稼,好多人家的月饼上都印着蝗虫!
  黄厨娘还特意捏了蝗虫样式的小月饼,只有掌心大小,收到了村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于良吉也喜欢吃,因为那月饼是用新鲜的果肉做的馅儿,很清香的,一点都不甜腻。
  过了八月十五便开始了秋收。
  顾掌柜的老早就来了,带着不少的大马车,秋收的十分顺利,因为都是大白菜,直接拿铁锹铲下来装车就好。
  于良吉但是人亲自守在地头上,石宏大给他做了个小房子,可以移动的那种,免的晒着他。
  顾掌柜的带了不少人过来,过秤,装车,然后拉走,还有大蒜,也一起收了,这边拉走了白菜,那边就结算银钱。
  “这白菜不错吧?”于良吉看着一棵棵水灵灵的大白菜装上了车,别提多高兴了,丰收啊!
  能在蝗灾之年丰收,不容易!
  “相当不错了!”顾掌柜的面带微笑。
  侯府的白菜是最后收走的,结账的时候,何管家皱眉:“钱是不是给多了?”
  他们候府虽然是高门大户,可也不能随意欺压谁,没必要!
  “没有,正好的价钱!”顾掌柜的道:“白菜涨价了,大蒜也涨价了,我跟村民们说过了。”
  不然十八里铺的人都跟他们一样,不肯占人便宜,这些人啊,没钱的时候有骨气,现在更有骨气了,他还是跟老村长说的呢!
  “辽东府那边也发生了蝗灾,结果没咱们这边好运,别说白菜了,他们那儿连粮食都没有了,还得朝廷拨款赈灾,这批白菜和大蒜,我们收了之后,也是要运过去赈灾用的,还有辽东府那边自己保存下来的一些辣椒,听说还能吃,怪可怜见的,那边原本就是个偏僻的地方,幸好是靠着海,运输还方便些,南边的粮食运过去不少。”顾掌柜的告诉于良吉:“我现在就去张家村收购。”
  “哦,那走好啊!”于良吉送走了顾掌柜,跟石宏大感叹道:“真不容易啊!”
  “他赚钱着呢!”石宏大对此不置可否,带着人就回了侯府。
  于良吉写了一份关于抵抗蝗虫的论文,他不会写奏折,但是论文会写,从生物谈论到植物,鸟类是各种虫子的天敌,益鸟要受到保护,再有就是时不时的种植点大蒜杀毒消菌,再有就是养殖大量的鸡鸭鹅。
  不要小看家禽,它们在山上遛弯儿都能消灭掉不少虫子,只要不啄菜叶庄稼,随便养活!
  于良吉还得设计出了养活家禽一条龙的各种条件,包括从小就抓蝗虫幼虫喂鸡,等小鸡长大了,就能记住蝗虫的味道,到时候放出去,就算一只鸡一天十只蝗虫,一百只鸡就能吃一千只蝗虫,一个村子起码三五百只鸡是有的……。
  他这份论文石宏大没看,直接就收好了发出去,等到京城皇宫大内收到了之后,打开一看厚度,皇帝就笑了!
  “陛下心情很好?”柳公公看着陛下笑了,他就开心了。
  自打蝗灾的八百里奏折上来,皇上很久都不曾真正的开心笑过了。
  “庆丰侯的奏折。”皇帝晃了晃手里头的奏折:“朕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庆丰侯的奏折?”柳公公看了看奏折堆:“奴婢怎么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啊?”
  “但是你不知道?他写奏折,一写一大堆,说的还头头是道,当一本小书看都够字数了。”皇帝笑着摇了摇头:“这一本也是,奏抵抗蝗灾折。”
  每次谈正经事,都是这么厚一本奏折,每年进献贺礼的时候,奏折都写得规规矩矩,一看就是有人给润色了的那种,而这种,才是他花费心血写出来的东西。
  皇帝陛下打开开始认真的看,柳公公扫了一眼封面,果然是庆丰侯的奏折,庆丰侯平日里基本上不上奏,要不是柳公公一直关注他,估计新的内侍们都不知道朝中有个庆丰侯!
  十八里铺如今正忙着秋收,顺便自己将自己的税粮收拢一下,幸好如今十八里铺的孩子们争气,考中秀才举人的不要太多,家里免税的人不少,甚至,有的人家一个举人两个秀才,家里的田地全都免税还有富余,于是就给了村里没有免税名额的人。
  这样下来,十八里铺需要交纳的税粮就少了许多。
  不过他们种了大蒜和白菜,这粮食还是需要买的。
  就在这个时候,上头突然发布了新的命令,免税!
  免除今年的税粮!
  大家不用去交纳税粮了!
  留着自己吃或者卖都可以!
  不过十八里铺虽然不用交税,可还是需要购买一些口粮回来,因为他们的税粮也不多啊!
  “不如去找顾掌柜的,跟他说,我们村儿要买许多粮食,大米白面,苞米高粱的,他肯定能帮上忙!”于良吉干脆跟老村长提议找顾掌柜的去。
  毕竟人家是混商业的,比他们这些人强。
  当年导师教过的学生里,就有好几个是后来成立了企业的大老板,导师一有什么事儿,就去找学生帮忙。
  那些个当了老板的学生每次都会一口答应,因为他们在企业当时也没少被领导师扶持。
  导师是个护短的人,同时也是个敬业的学者,他的学生一旦有了成就,都会跟他打一声招呼,等他有事情的时候,就会帮忙。
  所以别看他们农大是捣鼓庄稼的,实际上成就不小。
  “可以吗?不会太麻烦了吧?”老村长有点觉得麻烦人。
  “不会,他巴不得呢!”石宏大道:“他们每一年都在咱们这儿收购好东西卖出去赚钱,让他们麻烦一次怕什么?”
  “好吧,不过咱们一个村儿太少了点,加上张家村吧?听说他们村也是种的大蒜跟白菜呢!”老村长已经知道张家村换了村长和族长的事儿。
  竟然换了小兴怀的大舅舅和二舅舅,以前的恩怨也就一笔勾销了,以后好好相处,相互扶持。
  老爷子想得很开明。
  “也好,人多还能便宜些。”于良吉赶紧让人给张家村捎信儿。
  果然两个村子都要买粮食准备过冬,老村长就带着张铁柱这个新任的张家村村长去找了顾掌柜的,订购了两个村子所需的粮食和蜂窝煤。
  然后就回来了,之后老村长跟张铁柱俩就开始统计村里人都需要买些什么,因为没有种植太多东西,他们这边严重缺乏各种秋菜!
  不过大家冬天有菜棚子,只要买点茄子豆角的制成干就行了,实在不行,自己在家种点吃也够了。
  至于咸菜,大家只能自己看着办了,今年没有就少做点吧,不是还有明年呢么!
  八月末,九月初,于良吉带着村里的孩子们去了县城,考童生试。
  这次去的三十二个孩子里,十三岁的小孩子八个,其中就有于兴怀一个!
  “不要紧张,小叔就在外面等着你。”于良吉给孩子整理了一下衣领:“大家都不要紧张,山长就在外面。”
  “知道了山长!”考文科的就十二个孩子,其中八个都是十三岁。
  “知道了,小叔。”于兴怀笑了笑:“很快就会出来的!”
  “嗯,去吧!”于良吉站在那里,看着孩子们进了考场。
  石宏大从另一边早就过来了,那边武童生考试,他直接将孩子送进门就过来了。
  “去那边的茶楼坐着等吧。”拉着人往茶楼那边走。
  “嗯。”于良吉一步三回头,有点依依不舍。
  跟他一个动作的有不少人呢!
  尽管只是小小的童生试,不过人也不少,尤其是十几岁的居多。
  于良吉不放心地跟着石宏大进了茶楼,石宏大早就订好了包厢,跟着他们来的人都回了东区的宅子里等着。
  石宏大点的是红茶,伙计给上了茶壶茶杯,还有一壶烧开了的水,就放在旁边的炭炉子上一直烧着,随时可以冲茶。
  等干果一上来石宏大就笑了,于良吉扭头一看也笑了!
  原来上来的干果是甘草杏,腌制的很好,一看就是十八里铺出品的!
  除了甘草杏,还有乌梅和葡萄干以及沙果干,两样本地产的,两样外地进的,点心则是开口笑和芝麻饼。
  倒是跟红茶很搭配。
  “坐下喝点茶,吃些点心,一会儿他们就出来了。”童生试只有半天的时间,大概四个小时吧,就够了。
  “你说,小兴怀能考上吗?”这两年于良吉一直注意改口,不能总是叫宝宝了,孩子都大了呢。
  过了年他就十四岁了。
  “孩子那么聪明,你从小教到大的,你还不知道吗?肯定没问题的啊!”石宏大宽慰他:“我对他有信心,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呢!”
  “那是在学堂里。”于良吉忧心忡忡:“有的孩子平日里学习都不错,考试也不错,可以进了真正的考场,就会发挥失常。”
  “那是别人家的孩子,可不是我们家兴怀啊!”石宏大哭笑不得,小兴怀虽然武力最多能勉强自保,但是头脑绝对聪明。
  黄老先生私下里已经收他当的关门弟子,很是喜欢他。
  那孩子在村中人缘也很好,于良吉带着他来过县城不知道多少次了,还有府城也去了许多回,看守房子的人对他的评价很高,一个聪明的,爱笑的少爷。
  于良吉把孩子教导得很好,没有胆小怯懦,也没有飞扬跋扈,他很聪明,又爱学习,并且积极的运动,小的时候身体薄弱,现在全完全是一个健健康康的男孩儿了。
  石宏大对孩子放心,于良吉却总是把孩子当成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