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22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22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这么多施工队干什么?”书吏也愣了。
  “我们村儿还有围墙需要建。”老村长可自豪的咳了咳,连腰板都挺直了。
  “那恭喜您老了,早该建个围墙了。”书吏也高兴的笑了。
  十八里铺每年都会被野兽逛进村子里,大家都担心,他们那里有个什么人员伤亡的,这可是大事。
  无奈的是,那地方的人都一个个脾气倔的不行,有心想帮一把吧,偏跟他们也不熟,这回好了,总算是想明白了。
  办完了房契和地契,于良吉还去这里的公立书院,领了举人该有的东西。
  四套举人的衣服,春夏秋冬各一套,现在是春天,所以管理物资的斋长给了于良吉四套衣服,介于他还在守孝,给的都不是颜色鲜亮的蓝色,而是淡淡的青色举人服,于良吉还顺便领了这一年二十两银子的举人份例。
  “因你家里有孝,鹿鸣宴就没有找你,今后可有什么打算吗?”一县之内,有公立学堂一个,专门用来读书习武,这是一个文武科举并盛的时代。
  而跟于良吉说话的这位,就是这家学堂的山长。
  在古代,山长约等于校长。
  而且因为是公立的学堂,这位校长可是有着七品的官身。
  他亲自接待的于良吉,只是因为于良吉情况特殊,当时他考完试就匆忙回家,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后来才听说,他嫡亲兄长过世。
  不过因为十八里铺有点偏,他们也不好无故上门吊唁,但是备了丧仪过去,那个时候于良吉病重,都是村里人代为接手的。
  于良吉找过原主的记忆,原主在这里上过半年的学,然后考试就中了举人,虽然是吊车尾。
  “现在家里守孝,抚养幼侄长大。”这是于良吉一贯对外的说法,其实也是他的心声。
  孩子那么小,他可不敢让孩子自己独立生活,而且他对科举也没那么上心,原主的水平,说实话,考举人都是勉强了,进士就免了吧。
  “也好,就算没有孝,本山长也想让你过几年再进京赴考。”山长摸着胡子点头,觉得于良吉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肯踏踏实实的了。


第085章 一干二净
  原来在原主的记忆里,山长就是建议他缓一缓,不要那么急切,最小的举人又如何?
  这天下从来不缺天才,缺的是能成长起来的天才。
  原主见识短,年岁小,能成举人都是勉强了,再考的话,容易伤仲永。
  无奈那个时候原主一心想要出人头地,让哥哥减轻负担,所以就没听山长的话,还是去考了举人,虽然考上了,但是名次实在是说不出口。
  差一点,就差一点名落孙山了!
  “进京之事,还是从长计议吧,家里侄子……因兄长故去,我又重病一场,也差点……,孩子吓到了,片刻都离不得人,这一冬天总算是好了点,我能出来也只是一天两天而已,时间长了可不行。”于良吉故意说的特别严重,以防止过个两三年,被人催促着去京城赶考:“所以我想等他大一大之后明事理了,再说赶考的事情吧。”
  “幼子心思敏感,你所言极是。”山长也是有孙儿的人,知道小孩子都很粘人,尤其是家中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
  “对了,山长,我打算在村里建个私塾,您可有合适的先生?”于良吉想到一件事情,赶紧跟这位公立学堂的山长商量:“请山长帮忙掌眼,”
  “你要开私塾?”山长教书育人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让人学文习武,做一个有知识的人。
  乍一听于良吉有这个打算,还有点不敢相信,于良吉可没多少身家,大蒙的私塾要求很高,除却开办的人要是举人功名外,最小的私塾,也还要有一文一武两位先生才行。
  “是,十八里铺您也知道,人和外面的不太一样,我小时候上学,也多有……咳咳,所以,我就想着,开个私塾,让村子里的孩子不再去外面就读。”最主要的是,挺舍不得送于宝宝去张家村的公立学堂,因为原主的记忆里,那地方的人都欺负过他,他不想让于宝宝也跟原主一样,在被欺负中成长。
  “此事交给我吧。”山长想了想,张家村那里的公立学堂还真是,教书育人多少年了,就出了于良吉这么一个举人,哦,还有另一个,但是那个是张家村本村的人,还不是外人。
  “多谢山长!”于良吉起身一辑到底。
  告别山长后,一伙人又去了南市。
  果然是很热闹的地方,先去的是建筑一条街,里头青砖、水泥、砂石、木方应有尽有,还有三个建筑队的办事处。
  建筑队的组成人员也都是同一个县的人,大家农忙的时候种地,闲着的时候就来建筑队,听说一年能赚不少钱。
  五百两银子的青砖,足够盖四合院和围墙了,木方三百两,水泥沙石花了三百两,瓦片花了一百两,这就一千二百两进去了。
  索性这是大开支,雇佣建筑队,才花六百两。
  一支建筑队二百两,但是要供吃住,这一点,是老村长点头答应的:“人家给咱们干活,村子里别的给不了,供个吃住还是能办到的。”
  去了牛马市,买了两头牛,花了一百两,一匹马,六十两,一辆马车,三十两。
  好,中举人那两千两银子,花的一干二净了!


第086章 进城逛街
  买完了大东西,剩下就是小东西了,于良吉他们就分开走,石宏大送牲口回车行放好,再过来找他,他自己则是在书店里等着石宏大来,顺便给于宝宝买点小儿读物。
  孩子一冬天三字经都学完了,百家姓也过半了,千字文家里有一本,剩下的其实也没什么缺的,但是于良吉还是给他买了一本寓教于乐的图册,成语大全。
  嗯,穿越前辈的杰作。
  买完了就在门口那里看一个小摊上的头带,也就是绑头发用的东西,如今他守孝,也不能打扮的多么光鲜亮丽,挑了两个黑色的,觉得很配石宏大,这人一身腱子肉,双目炯炯有神。
  给自己挑了两根鸭蛋青色的头带,这个颜色他带着正好。
  一转身的功夫,一个人从他身边急急忙忙的跑过去,刮了于良吉一个跟头,身后一双有力的臂膀伸了过来,将他揽进了怀里:“怎么那么不小心?有没有受伤?”
  是石宏大!
  “没有。”于良吉是被人撞了个半圈,只是觉得跟跄了一下,没扭到也没跌倒,他还挺幸运。
  “这里人多,咱们要买什么赶紧的,中午就去那边的小饭馆吃饭,放心,是乔大娘二儿子家开的,很干净,大家来这边都是去那里打尖儿。”石宏大没放开搂着人的手,反而拥着人往人多的地方挤过去。
  于良吉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这里的人多,他也是初来乍到,很怕自己走丢了,还是俩人离得近些方便。
  石宏大低垂眼目,手上的腰肢很细,这人怎么喂了一冬天,还不见胖呢?
  俩人在街上走,看到他们的人也不怎么在意,毕竟开春在即,很多人都上街购买东西,农具种子之类的可以慢慢挑,很多春衫却要先准备好。
  “先去布庄,买几匹布料。”于良吉算计饿了一下手里头的钱,还好,种子家里早就预备下了,家里没有别的大笔开销,就剩下买几匹布回去做衣服了。
  “还要买点调味料。”家里的调味料还是去年过年的时候添购的,有些短缺了。
  “对,这个也要买点。”于良吉暗暗的记下。
  于良吉兜里就剩下不到五十两的银子,但是足够他们买东西用的了。
  石宏大一直搂着他的腰,于良吉迟钝的没有察觉到不对。
  南市不大,但是在一个小县城里来说,已经很够用了,买卖的东西,多是附近村落居民的自产物品,他们在南市,若是农家的话,贩卖是不上税的,这是朝廷给的优待,只有开着铺子的才会上税。
  布庄有三家,于良吉选了一家门面看起来不太大,但是进进出出都是普通百姓装扮的贵友布庄。
  果然!
  这家布庄主要经营的就是棉布,粗棉布,粗麻布都有,细棉布和细麻布也不少,反倒是贵重的绫罗绸缎并不多,只占了一个角落,少人问津。
  花了五两银子买了五匹细麻布,三匹细棉布,用来做一家三口的春衫足够了。
  于良吉算计完还愣了愣,怎么是一家三口呢?


第087章 杨氏小吃
  扭头看了看石宏大,石宏大正将所有的布匹捆在一起,扛在肩上,朝他一颔首:“我先将东西送去存起来,等咱俩走的时候再带上。”
  市场里头有专门存储东西的地方,一个铜板就够,也就是一块钱的价格,还不贵。
  百姓们都能负担得起,当然,也有人不想花这一个铜板,就寄存在老乡那里。
  只不过石宏大不想麻烦乔大娘家的二儿子,才想到去存放处。
  “好啊,你去吧,我在这里等你。”于良吉点头。
  石宏大快速的走了出去。
  于良吉顺便挑了一些十分素雅的绸子:“这点我都要了。”
  “这个太少了吧?不够一件衣服的啊?”尽管布庄的绸布都不是常卖的货品,但是布庄的伙计还是很尽职尽责的提醒于良吉:“要不您再扯点?”
  “不了,家里在守孝,也不适合穿这个,要这点是做内衣用的。”这个时代已经有了裤头的出现,哦,再次感谢穿越前辈,虽然没能研究出胸罩,起码有了小裤头。
  细棉布的给他和石宏大做还能行,但是于宝宝身上的小嫩肉恐怕有的磨了,所以挑了绸子的给于宝宝做,反正花不了多少钱。
  “那这个够了!”伙计给于良吉将绸子包了一下,用的是粗粗的粗棉布,不值钱,就是一个小包裹而已。
  石宏大回来的很快,很自然的上前,一手拎着东西,一手握住于良吉往外走:“去买点调料。”
  “嗯,还有盐。”于良吉算计了一下手里头的钱,发现还挺多呢。
  调料跟盐都是在杂货铺子里头买的,包成了一串提着,甚至还买了一个小风车给于宝宝当做礼物。
  “到点了,去吃午饭吧?”石宏大手不小,拎着一串东西,还能空出另一只手拉着于良吉。
  “走吧。”于良吉也饿了。
  乔家老二是随乔大娘前夫的姓,姓杨,开的是个小吃铺子,门面和这里规划的一样大小,里头收拾得很干净,十七八张桌子,外头门口还能再支上那么两桌临时的,不够这个时候是没人在外头吃饭的,太冷了。
  铺子的名字直接就叫“杨氏小吃”,虽然这个点是吃饭的点,但是吃饭的人也才占了一半地方,更多的人是买个现成的热乎的馒头,打上一碟免费的咸菜,端上一二大碗的热汤,出去随便找个地方坐着吃一口。
  能坐在里头吃饭的,多数都点了菜,或者吃的肯定比十文钱一份的套餐价格更高的吃食。
  他们一进来,就看到有人早就等在屋里了,老村长他也是带着不少的纸包,这也是刚买完东西的架势。
  “快来,等你们半天了。”老村长看到俩人进来,赶紧招手。
  “老村长,大家都等急了吧?先点菜,我请客!”于良吉大大方方的进来,很是喜欢这里,起码没有他以为的那么脏乱差。
  穿越前辈没少做好事,卫生要求什么的,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天下已经很久没有发生什么大的瘟疫了。
  “这是小于举人吧?今天能来小店,小店真是蓬荜生辉啊!”一个穿着淡蓝色细棉布衣服,围着白色围裙带着白色套袖的男子在柜台里头的厨房窗口,哈哈大笑着跟于良吉打招呼。


第088章 乔氏杨二
  他就是乔大娘家的二儿子,杨凯。
  “杨二哥。”于良吉站起来打招呼:“您这里可是最实惠的店,尽管挑好的来,今天小弟请客,您可别跟我客气啊!”
  剩下的几桌看向于良吉的眼神都带着慎重,这可是举人老爷呢!
  按照大蒙朝的规定,举人也可以直接做官,只不过终其一生,文官最多能做到知府,再往上是不可能了。
  当然,武官就不一样了,武职从来看的都是军功,只要你立了功,无限升迁!
  据说当年跟着圣太祖开创盛世的武将,十个里头有八个都封了异姓王!
  剩下那俩还是镇国公!
  不过并非世袭罔替,圣太祖知道爵位若是世袭罔替,会给后世子孙留下隐患,所以开国之初,连皇子的亲王爵都是降等袭爵制,且要求是嫡长子继承制,没有嫡长子的话,若是嫡次子袭爵,还要再降一级袭爵。
  若是没有嫡子,就是绝后,哪怕有一百个庶子,也不行!
  再加上妇女保护法,里头明确规定了女子的嫁妆,需要备案,且只能传给亲生子女,若是无子无女,娘家三代以内,有权利在女子去世后收回嫁妆。
  就连皇室都有规定,三代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