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210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210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他们有钱了,志气也要变长才行。
  给孩子们好好上了一番思想教育课,然后两位先生开始给他们做考前辅导,都是考过举人的,各种东西都有准备,八个孩子也大了,知道自己这次一定要考中!
  八月十五的时候,他们回不去的,但是家里可以送东西过来,侯府已经送了礼物和人手过来,包括马车之类的都带的很齐全。
  于良吉和石宏大又接待了一下府尹房大人,他带了不少月饼过来,味道还不错,于良吉也应景的让人送了礼物去他们家,当然,没忘了将军府,人不过去可以,毕竟他是侯爵,但是最好那位将军也别过来,赶紧送了礼物过去就行了。
  实在是这位将军,怎么说呢,于良吉暂时没时间跟他扯皮,家里八个孩子都要考试呢,他们需要的是安静!
  接待完府尹大人,还来了不熟悉的人,通判、同知等等。
  这个时候,于良吉才知道自己这个侯爷的品级有多高,原来这里的人要真论起来,只有前面两道防线的驻守元帅,跟他算是平级,剩下的,连将军都比他矮那么一点点!
  不过他没实权,只有名头好听,但是也不错了,大家也不敢真的忽略他,所以过节的时候,不管认识不认识的,都来拜访一下,认认门,也认认人。
  于良吉不胜其扰,就只能找石宏大:“打发走,都打发走,我这儿孩子们还要学习呢!”
  “好,好,我去打发人,你别生气气着自己。”石宏大哭笑不得的安抚好于良吉,自己去前头接待人。
  只是告诉他们,侯爷需要安静和清净,大家的心意都心领了,又奉上管家早就备好的回礼,一一将人都送走。
  幸好石宏大怎么说,也是个骑尉,官职在身,又是跟于良吉结契的人,他们倒是没觉得受了怠慢。
  等八月节一过,立刻就开始考试了。
  于良吉是将人都送到了考场门口,这边是文试,只有三个孩子,半大的少年,都是十五六岁了。
  “当年我也是这样大的年岁,来府城考试的,别紧张,你们的功底扎实,只要不出差错,一定会考中,名次不是重点,重点是考中,进去吧,我在外面等你们。”最后抱了抱三个学生。
  “山长放心!”三个学生,异口同声。
  他们都受过军训,转身走路都是一个动作,忍着没回头,一路进了考场,在大门要合上的时候,才回头,看着他们的山长站在那里,身边是他们的小同窗于兴怀于宝宝。
  文试这边依依惜别。
  武试那边就干脆多了,石宏大直接指着陆续进入考场的考生告诉五个孩子:“去,在策论上把他们捏死,在比划上把他们打败!”
  “是!”五个小少年嘻嘻哈哈,一点都不紧张!
  然后他们就进去了,石宏大也是看着大门关上才离开,一路风驰电掣的回到了家里。
  于良吉仿佛干什么都没力气了,最后还是石宏大看不过去了,拉着他出门,带着于宝宝一起,又去买苹果了。
  如今秋天的苹果好卖多了,大家都知道怎么保存了,很多人家的地窖也有了用武之地,用来保存苹果正好。
  一车一车的轻熟苹果存起来,大红苹果就开始吃,于良吉被拉到了农贸市场那里,倒是满血复活了。
  特意挑了不少苹果,非要单独装起来。
  “你要吃,就多买点吧!”家里不差钱,难得能转移于良吉的注意力,石宏大觉得完全可以多买一些回去。
  “这个用来做果茶最好了。”于良吉道:“果茶并不需要太多,一点就够了。”
  而且他做的也不是要给自己喝,多做点,可以在冬天的时候,给孩子们喝,这次人可不少呢!
  石宏大帮着他收了不少苹果回来,同样是在府城存了两年,其实侯府也有地窖,但是县城没有这么好的苹果。
  有了事情可忙的于良吉,果然觉得日子过的很快,三天之后,苹果也都下了窖,考试也考完了,赶紧火急火燎的接了孩子们回来,这次他们出门带了刘全森过来,这里的大夫老早就被别人预定了,他们还是自己带人过来吧。
  刘全森号了脉,都是很健康的,让人好好歇一歇就没什么事儿了。


第334章 冒了青烟
  孩子们考完了试,歇了两天缓了过来,于良吉就带着他们回了十八里铺,十八里铺如今正在秋收。
  时间走的飞快,昨天还是夏日,今朝就已经是早秋了。
  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时刻,最幸福的时候,秋收到了。
  春天种下去的不是种子,是希望;秋天收获的不是粮食,而是未来。
  一夜之间,整个十八里铺都动了起来,东边刚发白,就有人起来做早饭,喂牲口,太阳还没升起来,就有人出了家门,往地里去。
  村里有牲口的人家不少,都套了大车,在地里田间和家里两边跑,基本上都是全家一起抢秋收。
  为什么要说“抢”?
  是因为地里种的大多数都是玉米、高粱、大豆之类的耐旱作物,虽说东北的秋天少雨,不代表没雨,万一要是下一场雨,哪怕是小雨,淋湿了地里的农作物,已经长成的粮食就会发芽啦。
  而且粮食收回来不代表就完事了,还要趁着天好的时候,晾干了才能进仓储存,要是就这么装袋进仓,一冬天捂下来,粮食就发霉吃不得了。
  没有任何机械帮助,这里的苞米都是要先靠人工把裹着叶子的苞米从秆子上拧下来,放进筐子里,抬到地头的车子里去;而高粱要先把秆子割倒,把穗子割下来放到筐子里抬到地头的车上。
  农作物的果实先运回自家的院子里,等都收完在做进一步的处理。
  其中高粱比大豆还急一些,因为高粱的穗子总是招来不少鸟来啄食;而大豆比苞米着急,因为熟透了它就会炸,豆荚一开,里头的大豆就会滚出来,落在地上,只要一场雨,就会泡胀发芽。
  收完了果实,地里的各种苞米秆子、高粱秆子也要收好,要割下扎成一抱粗的一捆捆,这是主要的柴火来源,一铺大炕一般晚上烧一捆就够了。
  还有地下的根,这边都叫苞米茬子、高粱茬子,也要一个个的从土里刨出来,还得把上面带的土磕打掉,再堆到一起,这个也是能烧的。
  这些都要在秋天做好的,要不明年开春在收拾就赶不上农时了。
  有的人家种了麦子,这是这里的细粮了,收起来更是要仔细。
  家家都要种上几亩地,虽说不如苞米、高粱好伺候,产量也没前两个多,但毕竟是细粮,逢年过节都不用出去买了。
  就是这里是没有水田的,所以大米还是要外买才行,只是大家都很少吃大米,北方以面食为主。
  可于良吉在现代已经吃惯了大米,于是家里每年都有采购几百斤大米。
  幸好今年多数的土地种植的都是土豆,少数种植了玉米高粱等物,且土豆这次真的是高产!
  “亩产最少一千二,最多一千五!”老村长高兴的迎接于良吉他们回来,顺便跟于良吉报喜:“全村人的地窖都装不下了!”
  “好啊,大家都伺候地伺候的好,才能丰收!”于良吉可不敢居功,先将功劳分给大家才是。
  “没有好的土豆种,我们也不能种出这么多土豆来!”老村长可知道,平时大家谁注意过土豆?
  都种了这么久,产量也就那样,谁没事琢磨土豆啊?而且一琢磨还是好几年?
  没个大恒心大毅力,谁琢磨它啊!
  要不是侯爷说出来,大家谁都没注意,土豆还能如此高产。
  于良吉他们回来了,同样的,考试的学生们也回来了,不过因为不想给他们压力,大家都默契的不问考试结果。
  且土豆大丰收,全村人一起办了个土豆宴!
  主食是土豆丝饼和土豆鸡蛋饼,之后是各种土豆做成的菜肴,土豆丝土豆片,土豆块,土豆泥!
  各种各样,还有黄厨娘做的番茄土豆,就是把熟土豆碾成泥,然后搓成圆儿,粘上点儿土豆淀粉,过一下油,撒上番茄酱。
  干锅土豆片,醋溜土豆丝,一品土豆泥等等,这一天,成了十八里铺的土豆日。
  这么大的动静,十八里铺的土豆大丰收之事,不胫而走,尤其是张家老爷子和李家村的两家人,同样土豆大丰收。
  “这下子那些说酸话的人可是自打嘴巴了!”老村长用筷子夹了番茄土豆吃,一边吃一边解气。
  “是啊,是啊!”石宏大附和他老人家,并且说了东北将军都知道了他们这儿的土豆的事儿。
  东北府靠近边关,民风彪悍,十个秀才里起码有七个是武秀才,所以对文官们敬而远之,对武官们却敬佩的很,尤其是东北将军,虽然是驻守在最后一道防线,却要操心前头两道防线的吃喝拉撒睡,还要时不时的更换一下驻守官兵,人员流动之大,实属罕见。
  这也是东北将军为什么没去前线,却依然受人尊敬的原因了。
  并不是每一个将军都能弄好这些复杂人员调动的事儿的,但是肯定不缺冲锋陷阵的将军。
  黄老先生跟韩老先生,也都跟他们说过,一开始当然是要去前线当冲锋将军了,过了快十年,二老也致士归隐了,东北将军不想让老人担惊受怕,这才接替了这个位置,当了个勉强算是半个太平将军。
  为什么是半个呢?
  因为到底是在边关靠近的位置,东北府过去便是承德府,承德府一过便是顺天府,离京城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也不算是远离朝堂,这边也没有远离战场。
  “这么说,咱们十八里铺在将军那里也露了脸?”老村长激动不已。
  “当然!”石宏大点头,其实何止是露脸啊?简直是让人盯上了!
  果不其然,十八里铺土豆丰收的消息才放出来,那边将军府就派了一队一千人的士兵,带着好几挂大马车,大摇大摆的就朝十八里铺而来!
  不过比他们快一步的是府城的报喜,八个秀才,全都中了举人!
  名次还很靠前!
  一点不意外的话,他们哪怕去了京城,也能考中进士。
  再说一句,圣太祖取缔了同进士,因为那个同进士太不好听,毕竟“同进士、如夫人”的话,说了快四百年了,前朝的科举制度之严格,对同进士之不公,特别让圣太祖心烦。
  不过明面上取缔了,实际上,靠后的名次到底是不如靠前的有底气。
  八个举人啊!
  还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跟于良吉那个时候中举一样,全村再次轰动,幸好老村长早有准备,直接关了村口的大门,谁都不放进来,自己村子里开了流水席,正正热闹了一天!
  家家户户都挂了大红绸子攒的花儿,喜气程度堪比过年。
  中了举的人家更是激动,有两户人家基本上哭了一天,看一眼中了举人的孩子就掉眼泪。
  激动的!
  老村长坐在大门口那里,痴痴地看着村子,以及跟村子一样大的侯府,眼中激动的老泪横流。
  在于良吉中举的时候,他就想了,十八里铺终究是起来了,等于良吉成了侯爷,他就想啊,十八里铺有了靠山了,等现在八个孩子都中了举人,他就彻底放心了,十八里铺以后就算是没有侯府,也能立住了。
  多亏了于良吉啊!
  老于家,祖坟没有,他爹娘的坟,也该冒冒青烟了!
  于是那一天,老村长自己带着冥烛纸钱去了西山的坟地,给老于家的坟上了高香烧了冥纸。
  老于家的坟地真的冒了青烟,只不过是香火的青烟。
  “中了举就是该高兴!”于良吉平日里不怎么喝酒,不过这次八个学生一起给他敬酒,他喝了,然后是学生家长,也给他敬酒,他也喝了。
  再然后就是那十六个秀才们,以及他们的家长,他还是喝了一杯。
  学堂里那些孩子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当然对他们的山长更喜欢,一起敬了一杯,于侯爷就这么惨烈的被放倒了。
  石宏大没办法,只好抱着人回了老宅,正房一直空着,没人住,但是一直有人打扫,里头一应事务都是齐全,直接进去就能入睡。
  将人洗了个澡,打理好了,才放进被窝里,看着他的睡相,不禁伸手摸了摸,没想到啊!
  当年一时心软,弄了个学堂,因不想让小侄子离他们太远,愣是在十八里铺这么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村子里落了学堂地基,如今,虽然达不到名人辈出的地步,可也绝对远近闻名了。
  如今学堂越发的办大了,别的村子的孩子们,在考中秀才之后,于良吉就打算让他们去县城的公立学堂上学,他们十八里铺的学堂,只接受十八里铺的秀才们继续深造,考中举人之后,也要送去府城,在府城的学堂求学。
  有远见卓识,又甘心平淡,说实话,他已经知道上头找了当初于良吉考举人的时候的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