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171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71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你别逗他了。”石宏大拍了拍于良吉:“这事情我知道了,还是那句话,开了春,盖了房子再说。”
  现在出去,冻死他们一家老小!
  等送走了新人,小于举人趴在炕上唉声叹气,虽然知道“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可也没道理一散就散了这么多啊?一点准备都没有。
  “不用叹息,我不是说了吗?找那种可以一辈子跟着我们的人,当时我也是欠考虑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分离,这才过了四年,时间都没到一半呢。
  “嗯,就是舍不得。”小于举人窝到石宏大怀中:“宋婶子她们人很好的,还有巴家,照顾牲口照顾的不错。”
  而且巴图还会烤全羊!
  “他们还是在村里的,出去了也不代表咱们就什么都不管了,这次也多亏了巴家父子俩的帮忙,当时相遇之后,他们也什么都没问。”石宏大轻轻的给小于举人顺毛。
  当时巴家父子俩的确是看出了点什么,但是他们俩头脑简单,看出来了什么,但是看到石宏大不予提起,他们俩就没再问。
  回来之后,更是提都不提,石宏大怎么说他们怎么点头。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石宏大省了不少事。
  “嗯,我就是一时之间缓不过来劲儿。”小于举人是个喜聚不喜散的人,散场总会让人很伤感。
  冬月的东北很冷,大雪片子呼呼的飞,大棚里一刻都不能停火,生怕冻坏了青菜。
  十八里铺的角瓜、黄瓜等果实类的蔬菜大量的出棚可以贩售,丰收菜铺子的伙计因为道路的关系,隔一天来一次,菜价也是纷纷上涨。
  十八里铺的人赚钱赚的眉开眼笑,对于良吉更加敬佩,不愧是小于举人,随便一个办法,就让大家伙儿赚了这么多钱!
  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孩子们放了寒假,因为外头太冷了,不适合孩子们继续上学,不过八个秀才还是搬到了学堂,跟着两位先生继续听两位老先生的教导。
  十八里铺的菜,在这个冬天卖得特别红火!
  西瓜开始坐果了,于良吉顶风冒雪的去各家看过了,教导他们如何对付大棚里的反季节西瓜。
  于良吉为了让西瓜更甜,更接近正常生长的西瓜味道,决定给西瓜喷洒增甜液。
  这个时代可没化学合成的增甜液给他使用,而且就算是有,他也不会用。
  纯绿色是他给自己定的底线。
  没有的东西,他只能自己配。
  用硼砂六两,白糖二斤,氯化钙倒是不缺,他自己提取出来过一点,没动,一直在实验室里存着呢,且氯化钙用得少,就需要一钱而已,加凉白开一百斤,这些东西放到一起溶解,在西瓜果实生长中后期喷施在根部,可以增加西瓜一到二倍的甜度。
  且不含毒素,完全能被人体吸收,不会对人体有影响。
  这些原材料里要说对人体有害的就一个,那就是硼砂,但是这东西的含量也少,混在一百斤的水里,真的不算什么,再被西瓜秧吸收,最多起到了将白糖输送进西瓜增甜的作用。
  于良吉还把增甜液的配方写了下来,做成两个小笔记,一个他备案,另一个,等明年看石宏大什么时候方便,好上交给朝廷。
  至于甜蜜素,虽然提取方便,使用更方便,但是于良吉没想过让它问世!
  只因为甜蜜素危害极大,一些不良商贩在他那个时代,已经将一大批人弄成了好多病出来,他可不想这片干净的地方被污染。
  反正他现在才是权威,他不弄出来,后代估计也悬,就算是弄出来了,大家都习惯了用这种省时方便又无污染的增甜液,谁还用甜蜜素?吃惯了原汁原味,谁还习惯吃有毒的化学西瓜?
  想到这里,于良吉就高兴的出了实验室,他要打造一个绿色的健康的农业帝国!
  配方他记下了,交给了石宏大:“后年的发明也有了。”
  石宏大很惊奇:“真的能让西瓜增甜?”
  他还没听说过这种方法!
  在京城的时候,他也不是没受过奖赏,大宴的时候,也有果盘,大冬天也吃过西瓜,那味道,有些西瓜的清香,但是真心不甜,只是水灵而已。
  “当然!”于良吉特别有信心:“肯定没问题的!”
  自己一家分了一点,亲自送到各家,看着浇下去,增甜这个配方,村里人都说了要保密。
  “将来就算有人跟咱们一样种了反季节的西瓜,也比不过咱们的瓜甜!”老村长很重视此事。
  因为他已经听说了,有不少村子都打算明年扣大棚,跟他们一样种青菜,甚至都有人开始购买材料了!
  幸好这个时候是寒冬,他们就是想,也得等到明年。
  “不能一直藏着,咱们就用个两三年,然后该公开还公开。”于良吉失笑的看着老村长老小孩的样子:“等到了那个时候,我肯定又有新的好东西给大家,咱们十八里铺永远比他们先进!”
  嗯,这句话,老村长爱听!
  “那好吧!”老村长妥协了,但提了要求:“咱们不公开,想知道自己想办法,是找上面也行,还是套取情报啥的,反正让他们费点劲!”
  老村长还记仇呢!
  当年十八里铺没起来的时候,他办个什么事儿,都要求爷爷告奶奶的,那些村长就知道看他笑话!
  “也行!”反正两年之后,这东西就要上交给朝廷了,朝廷那边自然要往下发,至于什么时候能传到这边,谁知道?
  于良吉还跟着单媒婆出去了两次,一次是给邵铁匠家的大儿子下聘礼,一次是给孙大爷家的大孙子下聘礼。
  这两家人都下聘的是李家庄的闺女,还都是李慧娘给牵线搭桥的,为此,李慧娘这个小媳妇在村里人气暴涨!
  严冬还在继续,转眼既是腊月初一,这一天,是于家杀猪的日子。
  一大早于良吉就拖家带口的去了车爷爷家,这些年,他避杀都是带着孩子来他们家的,车张氏挺着个肚子,于良吉看的胆战心惊。
  “这是要生了吗?”好像很大的样子啊!
  “还有俩月,若是赶得好日子,恐怕正月里就快了。”车姥姥现在照顾车张氏照顾的可细致了。
  “婆婆就是担心,我这儿没事,听我娘说,当年她生产可顺利了,我这体质就跟我娘一样,您不用担心。”车张氏扶着腰给孩子们掏了一袋瓜子出来:“都吃点,在这边等着也无聊,渴了那边有泡的水,沙果干和糖都没少放,自己去倒了喝啊!”
  “嗯,谢谢婶子。”几个孩子乖乖道谢。
  “这避杀要避到什么时候啊?”小于举人问车姥姥:“家里没个老人,也不知道问谁。”
  “过了十岁就不怕了,到时候领去前头学堂就行了,等过了十二岁,就能让他听听音儿了,过了十四岁就能让他看了,等过了十八岁啊,啥都百无禁忌了。”车姥姥看着几个孩子:“这还小着呢!”
  于良吉感叹,不养活孩子是不知道养活孩子的辛苦啊!
  到了下午一点,他们才老弱孕妇一起走,慢悠悠的回了家,彼时家里已经要开始吃饭了。
  虽然说不喜欢油腻,但是杀猪饭不同,于良吉这一天虽然也不怎么吃油大的东西,但是某些肉类他还是吃点的。
  例如白切肉,是石宏大特意吩咐黄大厨给小于举人准备的,生怕他吃多了油腻不喜欢,都是给预备的纯,瘦肉!
  “怎么小于举人这儿都没有油星儿啊?”老村长看着那干巴巴的一盘瘦肉,就底儿上占了点肥肉和肉皮。
  “我就喜欢这样的!”于良吉快速把东西划拉到自己跟前,沾着蒜泥美滋滋的开吃。
  “特意给他单独上来的,咱们吃咱们的。”石宏大转移老村长的眼睛,给老头儿夹了一筷子红烧肉。
  于良吉瞪大了眼睛:他也不怕老村长吃的血脂高啊?
  腊月一开始,就各家猪肉飘香,可能是家里有了进项的关系,大家都没选择卖掉猪肉,而是留下自己吃,就连乔小五都没卖猪肉出去。
  腊八的时候,做了黏米饭,沾了沾下巴,而腊八那天,是真的冷,鹅毛大雪飞舞在天地间,让人看不到百米外的景色。
  而腊月里来这边最频繁的,就属丰收菜铺子的老板了,这家伙不愧是能跟全国连锁的四季菜店顶着干的人,老早就盯上了十八里铺的西瓜。


第287章 红绿番茄
  “小于举人你说吧,到底咋样才能卖我西瓜?”丰收菜铺子的老板已经一连跟着来了三天。
  本身自家菜铺子就没四季菜店那么有底气,人家全国连锁,还有靠山,要不是公平竞争,他肯定不是人家对手。
  不过作为合作方,他现在有个优势,为啥不用?只要问好了,对方要求什么,他只要能办到的都答应就行了。
  “你能给我们多少钱一斤啊?”小于举人也不矜持了,上来就直奔主题,因为那西瓜快要成熟了,腊月他们也过半了,吃猪肉都快要吃完了。
  “五个大钱一斤!”对方开了个低价。
  “一两银子一斤!”小于举人当然不同意,立刻开了个他心里认为很好的价钱出来。
  “您这个价格太高了吧?”一两银子,他还想卖一两银子一斤呢。
  “这个价格可是实惠价,等您家店铺上了这西瓜,我保证,比外头卖的西瓜甜一倍!”他没敢说两倍,一倍是保守估计,两倍就是意外惊喜了。
  “小老爷,四季菜店的掌柜前来拜访。”刘文喜这个时候进来,递上了拜帖。
  四季菜店的掌柜的一开始后悔不迭,如今更是紧盯着十八里铺,因为他发现,十八里铺的菜源比他们自己培育的大棚的菜源要好很多。
  且他们的大棚需要人工和成本,而十八里铺都是自己家种的,烧的柴火也是自己家的秸秆等,根本不需要花钱。
  这进价自然就低,而他们自己培养的价格就高了,人工和本钱组成的成本价,比人家的进价都高,这要是玩起价格战,自己这边完败啊!
  听到四季菜店的掌柜前来拜访,丰收菜铺子的老板坐不住了:“行,一两银子就一一两银子一斤,但是你这西瓜可只能卖给我啊!”
  “当然!”小于举人点头,这西瓜就是卖给你的,人四季菜店有自己的水果渠道。
  给人家,人家也不可能这么高价收购啊!
  丰收菜铺子的老板告辞离开,正好跟四季菜店的大掌柜擦身而过,俩人瞬间激起的火花都快冒烟儿了!
  四季菜店这次来的是他们的大掌柜,也就是府城那边的总管,二十个府城里,能有一个总管事,已经是非常厉害的角色了。
  见到于良吉之后,这人倒是没拿乔,恭敬有礼,不卑不亢,和于良吉坐下之后,没急着谈生意,而是跟于良吉闲聊天。
  “不知大掌柜如何称呼?”先问好准没错。
  “俾姓李,李泽。”李大掌柜自报家门:“是府城四季菜店的总管事。”
  “本老爷姓于,于良吉。”小于举人也报了家门,实际上这都是废话,可还得说一遍,怪别扭的,于是指着新上来的茶碗道:“喝茶暖一暖身体。”
  “这天儿是真冷啊,我来的时候,大雪咆天,都看不清前路。”李大掌柜端着茶碗喝了一口,感叹不已:“要不是过来十八里铺,我可真不想出门。”
  他不是东北府本地人,本是南方人,过来北方住了十年,可也还没习惯北方的寒冷。
  那是能让人冷到灵魂的寒冷。
  “北方就是如此,不如南方温暖,不过南方也有梅雨季节,那个潮湿的程度,恐怕不比北方的寒冷差吧?”小于举人也喝了一口热茶,这是家里人给准备的上好的红茶。
  “是啊,南方沿海那边的空气,一到夏天那个潮湿啊!洗一件衣服,三天还能拧出水来!”虽然心惊小于举人竟然知道南方的空气潮湿,李大掌柜还是顺着于良吉的话说了下去。
  俩人就这么聊了两句,于良吉有前世的见识做底子,什么事情都能信手拈来;而李大掌柜也曾经作为掌柜学徒随着师父走南闯北,一些见识也不凡。
  聊了一会后,俩人发现对方都博闻广记,见识匪浅,不仅起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当然,这种应酬小于举人也就能坚持一会儿,再往下他就不知道要怎么跟人侃大山了,难道跟他侃农药配方吗?
  话说,他听得懂吗?
  知道,什么是果油?什么是乳油?什么是敌敌畏么?
  “这次专程过来上门打扰,是因为您村里的水果。”侃了半天,李大掌柜也发现了,这位小于举人是真难对付,他说什么人家都能找到合适的话题接下去,这可是个谈判高手才有的本领,且还要见识广博才能办到。
  要不然他提个广西,读书人都能知道广西桂林甲天下,可没去过的人,谁知道广西有啥特产?
  小于举人就知道!
  从桂林米粉到桂花茶,从木棉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