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166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66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可好了,根本没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当庭就给问了出来,但是他们还需要一个遮羞布的,虽然明知道就是那么回事儿,可只要名义上能说的过去,他们就知足了。于是,这能咬牙切齿的跟石大还价,一人给了二百两银子,五个人就是一千两,石大毫不客气的揣兜里了。
  五千去掉一千,还剩四千,自家房子加上车子马匹和家什,也能值个一千两,粮食和土地,也能值个一千两,这就是两千,家里有存款和各种零碎钱,能有一千两,可还差一千两。
  石大这么一算计,其实已经是算少了,因为他还要留下点钱过日子,起码要留下一千两。可是这么一算计,好像也没剩下啥。
  要是全给了,倒是能和离成功,也能有断亲书,可家里啥都不剩了,跟抄家有什么区别?哦,也有区别。
  抄家之后,他们才真的啥都不剩了,还得流放千里给人当苦役。
  现在若是能成功和离,有了断亲书,以后石宏大的事儿犯了也跟他没关系,他是上了岁数,不是还有两个儿子呢么!
  于是石大一咬牙,砸锅卖铁也得给凑全!
  他当年盖了新房子,老房子也没卖,虽然是个土坯房,这些年一直当粮仓用,收拾收拾,还是能睡的嘛。
  一刻钟之后,再次升堂,宇文县令坐在上头,听着石大说了,家产抵价。
  于良吉毫不意外,这种人渣,第一个想到的永远都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石张氏毫无意外的听到了之后,晕死了过去!
  县衙的衙役很给力,直接就跟着石大回去石家村,清点家财,于良吉派了刘文喜带着会计过去!
  县衙也有书吏跟着去现场办公,等清点完毕之后,就直接立下字据,由刘文喜代于良吉收下。
  退堂之后,于良吉就带着人,去了这边的宅子。
  看宅子的陈家人热情接待,甚至连洗澡水都给弄好了,可于良吉就不想洗澡了,今天装了一小天,累啊!
  上午过来的,中午升堂,下午才结束,刘文喜他们跟着去,可能会在石家村住一夜,刘文喜是赶着带着棚子的马车走的,里头有炉子有炭火,也冷不到他们,跟着县衙的衙役和书吏,石家村不会不接待。
  “小老爷,您别犯愁,大老爷不会有事的,好人有好报,朝廷也不会冤枉人,咱就是个赶车的,翻车是路不好,有人劫道是护卫的事儿,跟咱们没啥关系。”
  看到小老爷没精打采的样子,陈弘毅以为他是担心石宏大,再加上今天的事儿,怪不得小老爷不得劲儿。
  “没,我没事。”于良吉抹了把脸:“就是有点困了,都没睡午觉。”
  早上起的那么早,盛装打扮不说,还要练习动作,以往他们过的随意,现在装相有点麻烦,精神抖擞的过完了堂,现在正好是泄气的时候,所以人看着蔫了吧唧的样子。
  虽然于良吉这么说了,但是陈弘毅没信!
  回头找媳妇儿说一下,给做点好吃的,小老爷就喜欢那清汤寡水之类的东西。
  “我看那头有卖鸽子的,咱们买只鸽子,熬成汤给小老爷吃吧!”陈孙氏提议:“我再给弄条鱼,清蒸。”
  北地不太时兴清蒸,她也是现学现卖,谁让小老爷口味清淡,而她做的东西多数都大油大盐。
  还是跟隔壁那条街的一个南方嫁过来的阿婆,学了三个月,才学会一些清淡的菜色。
  当然,自家不爱吃,就等着小老爷过来,做给他吃呢。
  “别清蒸了,弄点鲫鱼炖个豆腐就行了,咱们这儿清蒸的鱼味道也太淡了。”陈弘毅想到那味道,嘴里就觉得寡淡得很。
  “清蒸吧,小老爷喜欢吃。”男人懂什么?厨房还是女人说了算,陈孙氏自顾自的安排菜谱。
  陈弘毅没吭声,出去抱柴火回来烧炕,虽然早就烧热乎了,但是那时是早上,现在都傍晚了,再来一把火,热乎乎好让小老爷安睡。
  大肉什么的,给跟来的大家伙儿吃,二米饭管够,还有鸡蛋汤喝。
  于良吉这边晚上睡得安稳,石家村一晚上灯火通明,脸衙役都没休息!
  在石大家清点了一晚上的东西,早上完事之后,将石大家的大门一贴封条,派了四个衙役守着,其他人浩浩荡荡地又往县城赶。
  于良吉一早又粗粮粥喝,有小咸菜吃,怕他吃的不好,陈孙氏还给弄了几张蛋饼,放的是菜油,撒了点葱花。
  剩下的蛋饼,用的都是猪油,吃的跟他来的人都说香!
  这边刚吃完饭,那边就有衙役过来通知他们,升堂了!
  “这么快?”老村长都惊讶了,这一来一回,也不能是这么早就升堂啊!
  “听说那边的人,是连夜清点的家产,天刚放亮就赶路了,一宿没睡!”来的衙役也是个逗逼,特别八卦的告诉小于举人他们:“看着眼睛都红了,也不知道是敖红的,还是舍不得钱红的。”
  于良吉听了都无语了,随后一股火就冒了出来,石大就这么想跟石宏大撇开关系!
  “走,去县衙!”于良吉倏地站起来,气势汹汹。
  一伙人到了县衙的时候,宇文县令立刻就升堂了。
  和离书双方已经签字,石大他们递了断亲书,宇文县令作为公证人,双方的村长和村里的老人作为见证人,于良吉刷刷刷签了字,并且珍而重之的盖上了他自己那方小印。
  宇文县令在方印着“五福之印”的地方看了许久,才叫人收了起来。
  看不出来,小于举人的字竟然是“五福”吗?
  好奇特啊!
  “五福”一词,他想到的就是《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于家人对于良吉可真不错,期望颇高啊!
  不过于良吉能在断亲书上签字用印,真是真的要跟世家断干净了啊!
  “本官宣布,日后于家,石家,再无关系,不得以亲人身份,相交、相合、相扶。”宇文县令一拍惊堂木:“从此恩断义绝,父子不是父子,夫妻不是夫妻。”
  “我于家,从此以后,与石家,再无瓜葛!”于良吉听完判词,一甩袖子,刘文喜立刻给他披上大氅,带着人头也不回地走了。
  石大还想说什么,可于良吉根本就没打算听,直接拿着断亲书就走了,以后这家人就跟他们没关系了!
  此事到此算是彻底完结了。
  完事之后,石家村的名声,仅次于张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臭名村。
  在他们这种偏僻的村子里,关系要是弄不好,名声要是臭了,就啥都完了。
  就好像张云逸那样的,现在人都不知道去哪儿服役了,张家村的名声也臭了,加上这次的事儿,更臭了!
  于良吉没回家,在县城的宅子里,听刘文喜报告呢!
  “……刚去那会儿,石张氏还么醒,石大喜跟石二贵,哦,就是石大跟石张氏的儿子,还不让进门,被衙役一脚一个给踹走了,石大连吭都没吭一声!”
  “这也太……?”老村长他们听了直皱眉,石大怎么是这么个人?
  看着人挺老实的,谁知道性情竟是这样的冷血。
  “本来天黑了,想着明天上午清点吧,石大却不愿意,好像明天就这事儿就有变动似的,恨不得早早完事,提都没提大老爷,而且,我还发现,他们家,没有大老爷娘亲的牌位。”这一点,刘文喜尤其愤怒。
  好歹也是他原配啊,给他生了儿子的人,他家小老爷连大嫂的牌位都供在祠堂里呢,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去拜一拜,而石大家,不说跟于良吉一样吧,好歹灵位得有一个吧?
  没有!
  哪儿都没有!
  清点家财的时候,那是连一根筷子都没有放过啊!
  “岂有此理!”老倪受不了了,石宏大可是他亲儿子,就算人死了,人家的家财都给你了,你怎么连个牌位都不给人家立?逢年过节连香火都没有!
  “更逗的是,衙役却在他们家厨房灶台后的第二块砖头发现了猫腻儿。”刘文喜哭笑不得:“那砖头是半块,扒开之后,里头有一块地方是空的,能放东西,一个布包,里头有两个大银锭子,一个五十两那么沉,一共一百两银子。”
  于良吉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了。
  “他们家最后还差五百两,石大找了村里人借,也给补上了,不过小老爷,他们家抵押的房产和土地以及牲口,尽快处理掉,不然放着容易生变。”刘文喜提醒于良吉。
  “我知道。”于良吉当然明白刘文喜的意思。
  东西放在石家村,石大是不能出面干啥了,但是石张氏可就不一定了,还有她生的那俩儿子。
  “我想找个厉害的人接手石家,毕竟不厉害的也压制不住石张氏,最好是能厉害到给她苦头吃的那种。”小于举人坐在那里拄着下巴想啊想。
  他怎么着,也不能放过石张氏,想过好日子,没门儿!
  这个时候,一直当背景板的陈孙氏想起了一个人……。


第281章 宏大消息
  “小老爷,我这里有个人选,您看合不合适?”陈孙氏试着开口。
  “说说看!”于良吉觉得,集思广益真不错。
  陈孙氏说的这户人家,本来是县城的人,他们家男的原来是跑边贸的,有钱,可这两年边贸关闭了,暂时跑不了,他们家也不是有大钱的人,草根出身,也就前两年挣钱了,头些年就给人打工赚经验了。
  女人呢,是个厉害角色。
  这男人在外头跑,她不放心,再加上县城居住不易,如今边贸关闭了,她就想挪一挪窝。
  就想找个村子落户,有房子有地的那种。
  但是县城的房子还不能卖,因为县城的房子,是要给做买卖的大儿子住的,让大儿子一家住县城能继续做买卖,他们回村子。
  他们家的房子在县城也不大,现在住着都有些挤挤巴巴的了。
  古代人们都喜欢买地,于良吉理解,现代社会不也是流行房地产么。
  “他们家的人怎么样?”这一点一定要问好了,要是脾气太好,于良吉就不考虑他们了。
  “脾气是这个!”陈孙氏竖起了大拇指:“有一次去买菜,人家一个三个铜板一棵大白菜,她嫌弃小贩给的大白菜个头小,愣是自己挑了一棵最大的出来,满车的白菜被挑了个遍!听说她男人在外头跑,有那些不三不四的女人,也曾经找上门来,都被她干掉了!”
  于良吉他们一激灵!
  “还有她女儿,长得挺好看,就是从小脾气急,这一片有名的小辣椒。挠花了三个男的脸了,愣是没受过罚!”陈孙氏比划了一下:“她男人也不是善茬儿,听说在外头,跟劫道的都干过不止十架,挥着大刀片子,那是谁都敢砍的主儿,连边境那边的外族人都怵他!”
  于良吉点头,说的也是,要是好欺负,也不能干了这么多年的边贸了。
  “两口子生了三个孩子,老大继承了他爹的脾气跟长相,老二倒是个老实的,但是蔫坏,老三就是那小辣椒,娶了个儿媳妇,一开始跟儿媳妇闹,打的头破血流,后来儿媳妇怀孕了,她消停了。”这都是附近有名的各种事件,陈孙氏记得可清楚了。
  又说了几件这家人的为人处世,还算是讲理的人家,但是敢惹上他们家的也都没落下好。
  却是个聪明的人家,基本上不犯法,犯法也是擦边球那种。
  于良吉继续点头,说明这家人很聪明,既教训了人,自己也不沾麻烦,让人找茬都找不到!
  “我怎么听着,这家人有点邪性呢?”大家都是普通的农民,朴素的很,而这家人听着咋跟黄鼠狼似的呢?
  打了人都能给自己找理由不犯法。
  “不是邪性,是人聪明,知道怎么办,才能不让自己吃亏,还能给自己出气。”于良吉一拍桌子:“就他家了!便宜处理给他家!”
  “行,这事儿我去办!”刘文喜站了起来,他听明白了,这家人聪明着呢,且不是什么善茬儿,陈孙氏一个妇道人家不懂,刘文喜门儿清。
  这种人,他可不能让小老爷去应付,肯定应付不了,还是自己出面吧,高高的把小老爷供在上头,让人摸不清虚实,就行了。
  大老爷就是这么嘱咐他的,凡是能自己拿主意的就拿主意,小老爷心地好,软和,善良,好事儿让他去干,硬茬子就你对付吧!
  “先去睡一觉,你眼睛都有红血丝了,请陈大嫂去先给透个口风,跟他们说,便宜处理,东西家什都白送给他们!”于良吉指了指刘文喜他们,让人先去休息,然后让陈孙氏去探口风。
  “我先给大家弄点面片汤,吃完洗把脸上炕睡一觉,出去买菜的时候,八成能碰上。”陈孙氏说完就出去到厨房做吃的了。
  事情交代下去了,忙活了一上午的人马终于可以吃个午饭歇口气,下午的时候,陈孙氏就拎着菜篮子买菜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