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154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54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报纸上说,他们已经开始杀马吃了,这是要逼死人命的节奏啊!
  没了马匹,他们难道要靠两条腿儿走回草原深处吗?
  而且听说草原九月中旬过后就飘雪花儿了啊!
  今年朝廷都没开互市,去年起码开了半年,后半年才关了的,今年更惨啊!
  不过幸好有两层把关,他们这些身在边关的居民,才没感受到任何风吹草动,不然早就乱套了。
  战争,不论世界进化到何种程度,都是一个不让人喜欢的名词。
  “怪不得呢!”于良吉放下报纸,他就说,怎么府城这么繁华,合着也是因为没了互市,他们的东西都放到了这里来买卖。
  要是做了互市边贸的话,可能赚得更多。
  “反正今年是不能怎么好过了。”石宏大对外族人没好感,大家都是敌人,你可怜,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朝廷做到仁至义尽了,作为宗主国的朝廷,给予了草原人民帮助不说,还给了贷款的优惠政策,要知道,这么大个国家,自己都尚且自顾不暇,能有功夫管你们已经是看在你们那儿遭了雪灾的份上了。
  去年他们东北这边也冰雪过重,那煤炭都涨价了,朝廷尽量平息物价,也是花费了很大代价的好不好!
  “但愿他们能尽快想明白。”于良吉就不明白了,他们都是傻得么?就没想过,万一抢劫不成功呢?
  朝廷给的贷款,可是一定能分派到位的,而打草谷,可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啊!
  “还有,听说南方今年也有点冷……。”石宏大跟于良吉俩翻着看报纸,府城的报纸比县城的早到一天,他们看上头的消息,金秋虽然大熟,但是湖广等地因为去年冷的关系,今年的收成要晚一步才能运到京城粮仓。
  而这边的军粮,有点支撑不住了,上头说,朝廷有意让边塞就地征粮,也就是说,很有可能边塞这边的城镇税粮,都是要运去兵营充当军粮了。
  俩人中午随便吃了一口,大家也都担心考场里的俩人,有心思吃饭的也就巴家父子了,他们俩自己做的烤羊肉!
  可惜,于良吉没胃口,石宏大也没心情吃。
  一直到晚上,于良吉忧心忡忡地在石宏大怀中昏昏睡去,考举人要考三天,进士是九天。
  贡士却只需要一天时间!
  三天的时间过得无比漫长,于良吉都有点望眼欲穿了,等去接人的时候,他跟石宏大一大早就起来了,洗漱吃饭后,赶紧叫人准备好一切东西,人一回来,先灌上人参汤,人参是去药店买的,最贵的野山参。
  然后拖去洗澡,一定要快,然后给刷牙洗漱,快速擦干头发,期间喂食一点流食,放个水,上个大号什么的,等头发干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塞进被窝里,睡觉!
  俩人跟所有接考生的人一样,风一般的驾着马车跑了过去,然后按照号牌接到了人,带回家里,没请大夫,全城的医务工作者,都被人请走了!
  他们没排上号。
  按照以上程序,全部走了一遍,最后把俩人塞进了被窝里,呼呼睡得胡天黑地。
  石宏大看到人累成这样,想到当时小于举人考完试出来,才在客栈睡了一觉,还没参汤等东西呢,就要启程回去,奔赴自己兄长的丧礼……
  怪不得,大夫都说他心血亏虚的厉害,不能让他熬夜,所以他在情事上尽量在上半夜,结束的也早,很少放纵,更不敢拖到后半夜,让人不睡觉。
  心疼他啊!
  其实根本就心疼错人了,那个时候小于举人还没穿过来呢!
  俩人这一觉睡了一天一夜,尤其是洪泽涛,那呼噜声响的啊!
  等想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俩人回来的时候,浑浑噩噩的,被折腾得不清,现在醒来却觉得全身都有劲儿,然后跑去放水了……
  早饭准备都特别清淡,于良吉和石宏大一个劲儿的跟他们说报纸上的事儿,说边疆的战事会如何,税粮又该怎么办等等,绝口不提考试成绩,能否中第等话,就连家里人也对他们跟平时一样。


第266章 文武举人
  在休息了一日之后,就启程回家了,他们在这边等得起,家里人肯定挂心,还不如回去等好了,反正要是报喜的话,也会直接到他们登记的家里去。
  一伙人走了一天,终于在傍晚时分到了十八里铺。
  全村人都出来迎接了!
  隆重的让林杰和洪泽涛胆战心惊,心惊胆战啊!
  “都回去,不许多嘴!”老村长往回撵人。
  于良吉跟大家伙儿解释:“成绩还没出来,我们先回来的,大家多等两天啊!”
  众人着才恋恋不舍的走了,其实大家都盼着能中举,这样他们的孩子就多了一份希望。
  回到家里,于宝宝跑出来抱着于良吉的大腿撒娇,他想小叔和大叔了。
  小叔就是于良吉,大叔就是石宏大。
  好一番亲热之后,大家也都默契地没有问考试情况,该吃吃,该喝喝,甚至还有热水澡可以洗。
  待到了第二天,老村长才过来,找于良吉和石宏大。
  “今年收成虽然好,但是边关不太平,报纸上也都说了,很有可能就地征收税粮以补充军粮。”老村长坐在椅子上摸着烟袋锅子:“你们家暂时是没有税粮的,但是,这件事情,小于举人你怎么看?”
  于良吉认真思考了一番,他们家因为有他在,所以是免除赋税的,石宏大陪嫁过来的那二十亩地,是开荒地,头三年是免税的,后五年是半税,今年才第三个年头。
  所以也不用担心税粮的事儿。
  朝廷有规定,税粮必须缴纳,为了防止人们有了钱,就不种地,税粮是硬性规定,十家之中,只许一家以钱顶粮,否则都给了钱,朝廷上哪里弄粮食去啊?
  “若是上头来了命令,那就送吧,不过我家的高粱米多,可以跟大家先换点苞米什么的么?”于良吉道:“您也知道,我家人多,地少,所以先给我家点时间,等我买够了粮食,再送税粮。”
  老村长就明白了,送税粮起码要过了九月初九,这是往年的惯例,只是这次不是送去粮食,而是直接送去驻军那边吧?
  老头儿也有点发愁。
  “那你尽快收粮食,虽然你们家不交税,但到时候有事了,也得给我站出来,我老头子可是会使唤人。”老村长将烟袋缠上了烟袋锅子。
  “您放心,有事儿您说话!”于良吉乐呵呵的送走了老村长,转身就去找刘文喜:“赶紧收购咱们要吃的东西,把高粱米也拿出来,跟别人换个苞米粒子什么的都行,再收一些杂粮,跟往年一样,大米白面就直接去县城里买,多买点!”
  “您是怕……?”刘文喜心一惊。
  边疆开战的事儿,不是秘密,老百姓对这种就在家门口打仗的事儿可关注了。“还有蜂窝煤,买两千斤!”于良吉抓紧吩咐:“各种秋菜咱家存的差不多,再去买点菜籽儿回来。”
  除却这些,还有棉布,棉花等过冬的东西,于良吉都大量囤积,去年那么冷,可把他吓坏了,滴水成冰亦不为过啊!
  那大雪片子,真的跟鹅毛一样大!
  一冬天,就没断了扫雪!
  不光是于家,十八里铺都动了起来,刘文喜组织了人手,一起去县城大采购,于良吉也去了县城,找老山长。
  “还要两位先生?”老山长皱眉:“这成绩还没下来呢?”
  是不是太着急了点儿?万一没考中,这边也丢了工作,对林杰和洪泽涛来说,也太有压力了。
  “考中,就送他们去府城读书,明年去京城读书,后年会试,进考场拼一把试试。”于良吉笑呵呵的跟老山长道:“没考中,也得去府城读书,地方我都预备好了,他们也是在十八里铺执教了三年的人,出去一说,我们那儿的孩子都是进士给启蒙的,也好听啊!”
  老山长摸着胡须看于良吉,一点为难的意思都没有,这是铁了心啊!
  “再说了,孩子比较多,两个老师不够用,再找两个过来吧,里头的那八个小秀才,可以分开带小班,大班就两位先生操心了,等那八个秀才考举人,我那儿肯定还有孩子考中秀才。”
  这是一茬一茬不断代的意思啊!
  “好吧,给我三天时间,我给你找两个人。”老山长想了想,还真有两个人比较合适,就是不知道他们俩愿不愿意。
  于良吉欢天喜地地走了,留了难题给老山长去解决。
  石宏大也跟着他来了县城,只不过他是去看的县令大人,俩人不知道说的都是什么,反正回来的时候,石宏大总是若有所思。
  九月初六,一大早,就下了小清霜,这是要冷了的节奏,宋婶子和宋姑娘已经给大家发了冬装,俩人开始着手做春装,顺便绣嫁妆,毕竟十一月份要成亲呢!
  于良吉先给于宝宝换上了薄的冬装,然后给自己和石宏大也穿上了,现在走在外头,已经有哈气了,九月份了呢!
  就在这一天,来了报喜的官差,比起中秀才那一次,这次更加隆重,且有一点仪仗,虽然只有两个举牌子的,一个写着“高中”。另一个写着“举人”。
  来的报喜的八个人,四个人一组,两组人是来给两个人报喜的,一个给林杰,恭喜他,府试考中,第二十八名;一个是找洪泽涛的,恭喜他,府试考中,第十八名。
  府试考,文举人取二百名,武举人也取二百名,俩人都在前三十名之内,绝对的上上!
  一千人里取二百,二百人里前三十,百分之七十的人都不如他们俩!
  老村长挂出了一万响的大地红鞭炮,在十八里铺大门口放了好一阵子,于良吉朝刘文喜一眨眼,刘文喜立刻封上了双倍的红包给报人。
  一个荷包里起码二十两银子,打头的给了五十两!
  十八里铺再一次沸腾了!
  就连老山长都赶了过来,他比他们知道消息的早,当时知道的时候,就收拾行李过来了,连县太爷也抽空过来贺喜,刘文喜早就跟两位新任举人老爷家打过招呼了,购买了很多食材,都是干货,不怕放,没中呢,就自己家吃,中了的话,办席面也够了。
  林杰和洪泽涛,激动得眼睛都红了!
  举人啊!
  离进士一步之遥!
  这都是小于举人精心教导的关系,俩人对于良吉感激不尽,在外人面前,都是一副谦虚的样子,跟于良吉站在一起,更是摆出了一副唯于良吉马首是瞻的架势。
  于良吉自己还不觉得,喜报是一大早就飞骑快报的,等到了中午,该来的人都来了,在十八学堂接待的大家,刘文喜将他们家宴客的那堆东西拿了出来,贺喜的席面就摆在了十八学堂。
  可能于良吉自己都没注意到,他光顾着高兴了,他走到哪儿,身后都跟着两个新科举人,八个小秀才,呼呼啦啦一帮人,全都是有功名在身。
  过来看热闹的人也不少,有几个跟十八里铺有亲家关系的,例如嫁女儿到张贵家的李家村李老三,别提多得意了,看看,他多有眼光!
  相比起来,刚刚失去了一个举人的张家村来客,就有点强颜欢笑了,虽然真正开心的就张老爷子。
  张云逸的举人功名没有保住,被剥夺后,按律,退还所有不正当收入,并发配千里,徒役三年,劳役五年。
  要不是看在张云逸曾经是举人的份上,这服役的时间,就得凑个整,十年,这才给免了两年。
  如今看到十八里铺三个举人,八个秀才,这种盛况,本该是属于张家村的啊!
  张玉文笑呵呵地拉着宝宝小声说话,时不时的给宝宝一个核桃吃,这种山核桃,外壳硬得很,老爷子很会剥核桃,剥出来的都是完整的,于宝宝爱吃得很。
  黄大厨再次全家上阵,家里光小公鸡就宰了二十个,席开二十桌,还有大鹅也宰了十只,炖了土豆,小公鸡直接卤煮做了白切鸡,鸭子炖了粉丝。
  豆角干炖了排骨,从河里捞了一渔网,挑了二十条差不多大的鲤鱼出来,做了红烧鲤鱼。
  最后一道硬菜是红烧肉,油汪汪的一看就特别有食欲!
  这个时候酸菜才腌制,还不够酸,根本上不了桌,剩下的就是炒菜,油炸花生米,四喜丸子,黑白菜,清炒油麦菜,家常凉菜,拍黄瓜。
  足足凑了十二个,还有一大碗海鲜汤,用的是晒干了的虾干、蟹干、蛏干和干海带、紫菜做汤底熬出来的,鲜味儿十足。
  这菜预备的比过年的时候还丰盛,吃的主食竟然是羊肉大葱馅儿的饺子!
  全村的大婶们都在后厨包了饺子,甚至有人偷偷带回去两个……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给自家孩子吃,据说吃了能长智商……这可是文举人和武举人一起办席面上的主食,羊肉大葱馅儿的饺子,一听吃了就聪明。
  于良吉知道之后,笑得不行,不过还是吩咐刘文喜:“多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