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14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4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老太太一说,于良吉才从原主的记忆里找到相关的回忆。


第052章 张家来人
  原主曾经见过一次穿着锦缎路过学堂的学政大人,正好赶上大哥大嫂去看他,当时大嫂也很羡慕,能穿锦缎的都得是有功名的人,不然你就是再有钱,买了锦缎回来,你也只能压箱底,而不能穿上身。
  穿越前辈是很给力,但是有些东西,他还没能改变,例如某些阶级,还是不可能模糊的消失。
  “嗯,记得,当时大嫂说过的,给我做两身锦缎长衫,也让家里换个门楣。”于良吉面露悲切。
  “好好的,你说这些干什么?”张老爷子拍了拍桌子。
  “看我,您俩先坐着,看看孩子,我去给您二老沏壶茶!”于良吉慌乱的去了厨房烧开水。
  看似是走开抹眼泪儿去了,实际上是落荒而逃!
  他不是原主,跟早去的大嫂更是没有一点交际!
  说多错多,不如不说!
  屋里,老两口将全部的精神都放在了于宝宝的身上,孩子已经五岁了,前些日子来的时候,他叔叔病着,孩子看起来也蔫蔫的,如今有了精神,还胖了点点,虽然不多,可也让二老很高兴了。
  问他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学了什么,玩了什么等等,都是一些长辈关心之语。
  于宝宝还用毛笔在纸上歪歪扭扭的写了自己的名字,老两口看了乐得见牙不见眼。
  于良吉翻出自家唯一的一套茶具,一套普通的细瓷茶具,一个茶壶,七个茶杯,还有茶勺和茶盘等物。
  没办法,这是原主为了附庸风雅,硬着头皮买下来的一套茶具,很普通的一套,不过在村子里已经是独一份了,平时大家都是用大茶碗喝茶的,大茶壶也都是铁的那种,谁没事用瓷的啊!
  不抗摔打,一破了连补都不想补!
  补瓷器可比补铁锅贵多了!
  家中还有原主去赶考的时候,买下来的茉莉花茶,这里的人更盛行喝红茶,花茶是文人雅士们才喜欢的东西。
  不过现在拿出来接待客人也够资格了。
  于良吉端着茶水进屋的时候,屋子里炕上的炕桌已经收拾出来了,没有了于宝宝练习的纸张跟笔墨。
  前些天石宏大买回来的那些大枣核桃之类的干果可是派上了用场,一股脑全都被于良吉拿来接待张家人了。
  显得特别隆重!
  想当初,石宏大来都没用茶杯喝过茶!
  都是用的大茶碗,喝的也都是白开水!
  “不用忙活了,你都是举人老爷了,还自己烧火干什么?”张家老爷子是个标准的大男子主义,在家是坚持“远庖厨”的人,成亲这么多年了,一把柴火都没给张老太太添过。
  “您二老是长辈,我就是举人老爷,不也是你们的晚辈么。”于良吉可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他知道有些人大男子主意,可他从来没那种想法,做饭烧火什么的,不自己来,难道让张老太太来?
  不说岁数多大了,就是自己,难道要他坐着,老太太去烧水?
  他可坐不住!
  外面,石宏大他们终于卸完了车,一车木柴,一车粮食,剩下那一车,是给二老乘坐的空车。


第053章 将来再说
  一人一杯茶,这种待遇在他们看来,已经是很隆重了。
  “本来就打算忙完了过来看看你,给你送两车木柴,现在看来,还得加上贺喜。”张老爷子终于说上正题:“你这今后有什么打算?”
  “我打算明年盖个好房子,我现在已经是举人了,已经可以改换门庭了,还有就是养活好小侄子,他是我哥留的唯一血脉,一直到他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将来我才有脸面去地下见我哥。”
  “再买两个大牲口,打造两挂车,鸡鸭鹅狗都养活上,以后好好过日子,至于学业,我这几年是不想了,将来再说吧!”
  不是不想,而是压根就不想了!
  这年代的考试,虽然有了穿越前辈的改良,可基本的八股文你必须会写!
  虽然有着原主的记忆,但是那种晦涩难懂的东西,一想起来他就头疼!
  这是于良吉的心声。
  但是听在张家人耳中,这就是为了养活小侄子,他是不打算科举的节奏啊!
  “若是为了孩子,你不必如此。大不了,孩子我们接到张家去抚养……。”张老太太有点忐忑不安。
  来之前,他们的确是想过了,于家现在全靠于良吉支撑,若是于良吉专心科举的话,孩子必须要送走,因为孩子太小了,不能自己照顾自己,于良吉也没照顾过孩子,这俩弱的弱,小的小,是不能在一起过了,所以这次来,他们也打算好了,一旦于家情况不好,就把于宝宝接回去,虽然张家的几个儿媳妇没吭声,但是老两口知道,她们可能不太喜欢白养别人家的孩子。
  老两口已经打算好了,孩子他们自己养,跟儿子们分家!
  闺女就留下这么一个血脉,可不能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受苦。
  “不只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我。”于良吉认真地看着张家人:“我现在已经是举人了,因为有孝在身,明年我就不去考会试了,而且我也没把握考上,这次都倒数第二了,下次说不定就名落孙山了。”于良吉很诚恳,原主考童生的时候,也只是中游的成绩;秀才的时候,已经是中下游的名次了;等到举人的更惨,吊车尾过去的;以此类推,到了会试的时候,肯定会名落孙山。
  张家人沉默了一下,他们没想到,于良吉会这么重情重义。
  “好了好了,不说这些了。”于良吉发现气氛有点沉闷,主动转移话题:“今天在这里住下吧,家里刚刚有新做的被子,是托了隔壁乔大娘给做的。”
  “今天也回不去了,就住一晚上。”张老太太摸了摸小外孙的头,小家伙开心一笑。
  “家里收成不错吧?我这秋天回来还没去看过,明年吧,除了孝过去看看。”于老爹那一辈儿就剩他一个,所以于家是没血缘亲戚的,也就这个姻亲张家,算是亲近的亲戚了。
  更有于宝宝在,将来不论是科举还是成亲,虽然不用靠张家干什么,但是捧个人场的时候,还是需要的。
  不然就跟于家一样,有了事情,来帮忙的都是十八里铺的同村人。


第054章 大米捞饭
  张老爷子说了说家里,收成不错,张家还没有分家,人口多,种的地也多,又有于良吉给过去的免税名额,小日子在张家村算是上等的了。
  如今孙子都好几个了,也都在上学堂,成绩不高不低,农家孩子没有几个有大报复的,都想着不当一个睁眼瞎就行。
  既然留下住一夜再走,这午饭于良吉是做不了了,张老太太也不会让他做,老太太亲自下地自己去的厨房整治吃的,他们带来的东西里头,有不少菜干,生怕于家叔侄俩没得吃一样。
  秋天晒干菜的时候,就给带出来了。
  “用大米做饭吧。”在这里,大米是个稀罕的东西,一般人家都舍不吃,能吃个二米饭都不错了。
  但是于良吉这些天,一直都是大米、小米的轮班做主食,看到老太太想做小米捞饭,赶紧指了指大米袋子:“这是大家送来的,不吃怕明年生虫。”
  老太太不乐意:“这个过年的时候招待客人啥的,咱们都实在亲戚,用不到这么客套。”
  “不是客套,大米是真的很多,中了举,乡亲们也送了不少呢。”于良吉想着昨天吃的小米饭,前天吃的玉米面饼子,今天怎么着,也得吃顿大米饭了。
  老太太不信,于良吉带着她看了粮仓和大米袋子,这才让老太太松口。
  “那行!”看他们家的确是不缺大米,老太太这才做的大米捞饭。
  于良吉还把米油撇了出来,兑上一点点糖,回头就喂给了小侄子,这让张家人更满意了。
  有个时时刻刻惦记侄子的叔叔,和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小叔,是不一样的。
  老太太做了一辈子的饭,和这里大多数的家庭主妇一样,舍不得放油,于良吉非要坚持炸个花生米,撒上精细的盐面儿,剩下的油就借口不宜过夜为由,都让老太太做菜的时候放进去。
  烧出来的菜,油汪汪的,吃起来可香了!
  就是张老爷子不太高兴,他认为老太太失礼了,这么浪费油盐。
  其实也就是大米饭,酱炖茄子干,油炸花生米,醋溜白菜,清炒土豆丝,和一个海带汤。
  很平常的四菜一汤,就是油大了点儿而已。
  乔大娘他们知道张家来了人,吃完饭避过了午饭的点儿,都过来看了一眼,因为于家没有女眷,她们就负责跟张老太太聊聊天,说得最多的是于宝宝,其次是于良吉。
  乔大娘还带来了两床新做好的棉被棉褥子,原来石宏大也托了乔大娘做被褥,这会儿刚做好,正好送东西过来顺便看看张老太太。
  张贵和杨达也过来了,跟张老爷子说了说明年盖新房的事情。
  于良吉趁机提出了自己设计草图,打草稿,只要人按照图纸盖房子就行了。
  现在这个朝代,因为是明之后,本应该是清朝,却被穿越前辈蝴蝶了,不过本朝还是有一些地方跟清朝差不多,例如四合院,就很有特色,虽然没那么多花花绿绿的东西,但是格局却都差不多。
  于良吉早就想自己拥有一个四合院了,最好是几进的那种,那才叫一个古色古香呢!


第055章 吃饭的事
  晚饭依然是素食,不过这次于良吉也没办法了,中午都吃了那么大油水的菜,晚上说啥也不给炸花生米了。
  做的饭菜这回是真按照老太太的意思来了,油星儿都没见着一个,要不是于良吉坚持吃干饭,老太太就想给他们做大碴粥,配咸菜疙瘩了。
  一个酱炖豆角干,一个大葱炒木耳,加上中午剩下的一盘子油炸花生米,又泡了蘑菇干和粉条,炖了个蘑菇粉条,加上一大盆酸菜汤。
  晚上睡觉的时候,石宏大睡在大炕的西面第一位,挨着的是于良吉,于良吉搂着小侄子,小侄子挨着他大舅舅二舅舅和三舅舅,张老爷子和老太太上了岁数,并不避讳什么,就睡在了于良吉原来睡的半铺炕上,守着于家的供板儿。
  也幸好,于良吉做的棉被棉褥子都挺大,石宏大就照着他做的规格,让乔大娘做的被褥,这会儿又给送过来新做好的两床,众人分一分,正好够铺盖了。
  躺在炕上,张老爷子跟张老太太嘀嘀咕咕,说的就是今天中午的午饭的事情。
  张老太太就告诉张老爷子,是亲家举人老爷让她做的,这是对张家人的看重。
  老两口说开了,这才休息。
  在大炕上,东北大炕都是一占就占半个屋子的,于良吉家的大炕很大,上头躺了五个大人一个小孩也能躺的下,就是那三位睡觉呼呼呼,于良吉依然留了一盏小夜灯,于宝宝今天见到了外家人,很高兴的玩了一天,累得不行,洗漱完了就乖乖的睡着了。
  石宏大不习惯跟陌生人在一起,尤其是睡觉的时候,这是他当年受训后留下的习惯,现在他就睡不着了!
  于良吉也睡不着,毕竟不是原装货,跟这些人不熟!
  他们不是于宝宝,更不是乔大娘,原主的一些习惯,乔大娘她们可能不知道,但是作为亲戚的张家人,或许知道呢?
  例如,原主并不下厨房,甚至讨厌下厨房,只不过外人不知道罢了,但是张家呢?
  大嫂回娘家会不会说?
  万一露陷了怎么办啊?
  翻来覆去,正好跟石宏大对上眼!
  俩人都是一愣!
  石宏大先笑了一下,给他扯了扯被子盖好:“睡吧。”
  不知道为什么,于良吉有点脸红,好像自己这么幼稚的举动,被人发现了,有点不好意思。
  真的听话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石宏大微微一笑,下了地去给灶堂添了把柴火。
  第二天起得早,因为张家人要回去了,早上吃的是小米粥,苞米面饼子,炒的咸菜丝,煮的咸鸭蛋。
  “这一冬天就不过来了,这路上也不太平,这是十两银子,是给你的贺礼,必须手下。”张老爷子临走前,给了于良吉一个大红包,十两的银子,在贺礼来说,已经不少了。
  “长辈所赐,不敢请辞。”于良吉淡定的收下了。
  三个张家兄长也各自带了礼金,因为张家还没分家,他们给的都是三两银子的贺礼,三家舅妈给于宝宝做的鞋子,帽子和手套。


第056章 初冬阴天
  张家的人满意的走了,于良吉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就是给孩子的衣服,都换上了外家的,也有两个十八里铺的人好奇,串门儿过来看看他,聊聊天,话里话外都提到了张家,于良吉直接就说了,人是过来看看孩子,其次才是看他。
  因为于宝宝的确是穿着人外家做的衣服,大家来了两天,就都知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