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113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13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家的大哥一家子,回去了。”刘文喜这人一大早就跑过来报告了。
  他住在东边,正好是挨着张家最近的地方,而且他只要上了旁边公共浴室的房顶,就能看到张家的院子!
  “你怎么知道的?”于良吉惊讶了。
  “我上房顶去看到啊!”刘文喜回答的可理所当然了!
  于良吉彻底无语了,这得多八卦,一大早的那么冷还爬房顶?
  “小老爷,我是去扫房顶的雪的!”刘文喜一本正经的给自己辩解。
  于良吉压根就不信他的!
  可快拉倒吧!
  他们家屋顶都是钢筋水泥的,别说天上下雪了,就是下雹子都没事儿,更何况,昨晚就是一场小雪而已!
  不用爬房顶上扫雪!
  房子肯定压不塌就是了。
  张家请完客,还有别人家,整个正月里,十八里铺都飘着菜香,孩子们的欢笑声和他们放的小鞭炮。
  今年于家也可以放鞭炮了,于宝宝对这种东西一开始很喜欢,后来可能是放的多了,审美疲劳了,等过了初十他就将剩下的小鞭炮都给了巴甲和刘斌,他不想放了。
  而刘斌跟他差不多,巴家就不一样了,特别喜欢这种噼里啪啦的东西。
  要不是他太小了,于良吉又三番五次的说了,不许给大的鞭炮玩儿,怕伤到孩子们,他早就去放二脚踢了。
  那种一连两响,爆炸威力很大的东西。
  过了几日,就是正月十三,再过两日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前两年都是凑合着过的,今年好好过一次,汤圆什么的都煮上,每一家都送到!”年前于良吉就憋着一股劲儿,今年一定要好好的过。
  不仅是家里出了孝的关系,他想弥补孩子一下,前两年,不止是于宝宝,刘斌、巴甲他们也都没有好好过个正月十五。
  家里烟花不能放,彩灯不能挂,素素静静的,孩子们都少了一份童年的乐趣。
  “你瞧好儿吧,我做了六百多个大汤圆三百多个小汤圆,保证个大吃好还管饱!”黄厨娘说起这个,谁都不如她有权威。
  “都是什么馅儿的啊?”于良吉知道黄厨娘趁他们出去赴宴的时候,带着家里人做了不少汤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馅儿的。
  “大白汤圆是猪油白糖馅儿的!”这个可是最符合东北人口味的一种汤圆馅儿了。
  但是于良吉一听就不想吃了,猪油,还白糖,怎么吃啊?
  “小白汤圆是黑芝麻馅儿的。”黄厨娘一看小老爷的脸色,立刻换了个元宵馅儿汇报。
  “哦,还有别的吗?”黑芝麻馅儿的倒是能尝一尝。
  “还有黑糯米的,是花生酱馅儿。”黄厨娘赶紧说了最后一种,一共三种馅儿,塞了差不多一千个大小汤圆。


第216章 十五大雪
  三个大汤圆,三个小汤圆,三个黑汤圆儿一份,然后随机分配一个汤圆儿进去,凑成十,一个团圆的吉利数,十八里铺人家不多,一家一份足够了。
  糯米这玩儿这边不产,人们最多是煮个饺子,吃点好的,然后看到花灯,放放烟火,热热闹闹的。
  十四的时候,请客的是车家,车家已经相看了几个人家,车达偷偷的跟于良吉道:“想请小于举人帮忙提亲。”
  “这没问题!”十八里铺日子越过越好,这要成家立业的人就越多,于良吉可高兴了:“谁家,你说,我肯定不给你办砸了!”
  这种事情,他有经验。
  自从张家请来于良吉给张艳辉提亲成了之后,李家村的李老三家是逢人就说于良吉的好啊!
  说自家女婿多么孝顺,李慧娘多么幸运,进门头一年就有了身孕。
  “就是张家的张艳红。”车达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二老早就相看好了的,我也……见过那姑娘……。”
  说起这种事情,车达还有点不好意思,要不是跟于良吉混熟了,他都不敢开这个口。
  他只是车家的养子,二老对他好是好,但是毕竟岁月不饶人,很多时候,二老都有些力不从心,就想给他找个可以互相扶持的朋友,没有亲人有朋友也是好的呀!
  再加上这三年来,于良吉冬天避杀的时候,总会来车家,不止带孩子们过来,带了不少礼物,车家二老就想着让他跟于良吉好好相处,日后就算二老没有了,这交情也不能断,于良吉是个有本事的,跟他交好绝对错不了。
  “是她啊!”于良吉恍然大悟,张春艳就是张艳辉的大妹妹,张家二婶子的长女。
  那个在他最开始过来的时候,帮忙做炒咸菜丝的那个小姑娘张艳静的姐姐。
  刚来的那会儿常见,后来可能是闺女大了,就不怎么露面了,一直在家里,照顾老人,或者做做饭,打扫一下卫生。
  前年冬天张艳辉成亲,她还出来露过面呢。
  已经是个大姑娘了。
  “什么时候看上的啊?”这两人,平时没见到他们有交集啊?
  于良吉八卦之心顿起!
  “也不是立刻就看中的,我去过你家帮忙,在门口遇到过两次,后来听人说,她的亲事也不好找……还有过年那会儿,张家请席面的时候,听人说,她大伯娘要给她找个有钱人家……,她就在柴房那里偷偷的哭,我遇到了,就问了一句……她说不想找个有钱人,那样她在婆家一辈子抬不起头了……,说不定还要给人做小……,我……我觉得她人挺好的,回去就跟二老说了,二老也同意了,说张家也就有个张老猴精,其他人都挺好的,又有个当捕头的大伯……。”车达说的磕磕碰碰,明显这娃儿还不习惯说这种事情。
  “行了行了,咱俩谁跟谁,你想什么时候去提亲,就跟我说一声。”于良吉不忍心为难老实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俩情况差不多,只不过人要自己立起来,才能顶住半边天,你还有两个老人在,我连个老人都没有呢,你比我强!”
  一句“你比我强”让车达感动不已,其实他知道,于良吉玉这是宽他的心呢,但是他也领情。
  “嗯,等我要去提亲的时候,你可不能退,张家二婶子对你可好了,肯定会同意的!”车达笑着道:“办喜事的时候,你可得是婆家人,不能是娘家人啊!”
  这事趁早拉人入伙的意思,要是于良吉去当了娘家人,谁给他当迎宾的念催妆诗啊?
  “要我当婆家人也行,你可对人家好点儿。”于良吉笑着应声道,“不然张家二婶子还不得找我算账啊!”
  “一定,一定!”车达满脸通红的点头。
  “八字儿还没有一撇呢,这就一定了啊?”于良吉都弄了他一句。
  车达瞪了他一眼,扭头逃跑了,今天他家请客吃饭,还是请了黄大厨来帮忙料理的,车姥姥年岁大了,平时做个饭还行,大多却怕老太太累着。
  黄大厨也习惯了,头一年车家是请的别人帮忙,后来就都是他帮忙掌勺,车家老的老,小的小,一个小伙子总不是他这样专业学做饭的,恐怕除了烧火,饭勺子都没摸过。
  车家做的东西清淡的多,但是味道比谁家的都好,都知道是黄大厨的手艺,这帮人吃的都起哄了。
  “明年我也请老黄去掌勺,这做的好吃不说,连婆娘都不受累了!”老倪让一边吃一边打趣儿黄大厨。
  “你家婆娘要是跟车大娘一样的岁数,不要你请,我自己就去!”黄大厨才不吃亏呢!
  他也是看人下菜碟的好不好!
  “老黄,你是不是偷吃了?”那边有人继续参战。
  “吃还用偷?”黄大厨纹风不动。
  “不偷吃,你怎么肚子这么大?长得这么肥,小于举人正月里恐怕还得杀一回猪吧?”他们这是看黄大厨胖乎乎的,还有个肚子,就都搭茬逗人呢。
  “你们懂什么?”黄大厨一点不却场的拍了拍自己的肚皮:“这叫气派!”
  逗的于良吉笑倒在了石宏大怀里。
  石宏大明目张胆的抱着小于举人。
  俩人已经算是过了明路,知道他们要办喜事了,各家也都憋着一口气呢!
  于良吉在张家村吃亏的事儿,这两天已经随着走亲访友的都传到十八里铺这边,虽然两人结契是早就让人看出端倪的事儿,可自己心甘情愿的说出来,和被迫说出来,是不一样的!
  所以他们决定小于举人办事的时候,一定要大办!
  晚上回去,于良吉还笑容不断呢,石宏大过后给黄大厨一个红包,算是奖赏他让于良吉能开怀一笑。
  躺在炕上的时候,于良吉扒拉手指头算着呢。
  “明天早点起来,咱们去县城看灯!”家里有灯还不算,他想带宝宝去县城,县城肯定比城里还热闹啊!
  “太冷了吧?”石宏大不赞成,腊月的大雪让整个正月都没热乎气,更何况去年冬天还有人生病。
  这种天气出去,他很担心啊!
  县城不像张家村,张家村才走两三个小时,而到县城必须用五六个小时,大冬天的这么冷,哪怕有车厢和热炉,也怕把人冻到。
  “冷有厚衣服!”于良吉翻了个身:“宝宝长这么大,都没去过现县城,我想带他去看看,县城有花灯,肯定还有很多小吃,带他去热闹热闹。”
  石宏大看他那坚决的样子,就知道劝不住,心想明天去的话,也能多准备点被子,大毛衣服,炭火之类的保暖东西。
  第二天就是正月十五,本来于良吉已经打算好了,肯定好好的乐呵乐呵,结果一大早起来,外头阴沉沉的,早上连阳光都没看到,吃饭的时候,还点了灯。
  “这外头是怎么了?”于良吉起来洗完脸穿了衣服出来吃早饭,但是屋里竟然还点了灯。
  “阴天呢!”黄厨娘给端了早饭过来,是小米粥,咸鸭蛋,炒咸菜。
  “这么黑?”冬天就是阴天,也是灰色的,怎么这个时候是黑色的呢!
  “恐怕是要有大暴雪了。”黄厨娘放好早饭,就转身回去了,厨房还有另外三家的早饭,都跟小老爷一样。
  因为早饭要吃得清淡,要是油渣炒咸菜的话,小老爷肯定会觉得腻,所以用的是素油炒咸菜丝,里头放了葱丝和香菜。
  于良吉吃饭的时候就心不在焉的样子,石宏大知道他的担心,实际上,石宏大很高兴,这天气,绝对不会去县城了。
  “这次去不了,明年去也一样啊!”石宏大安慰他:“再说了,这么冷,你舍得带孩子顶风冒雪就为了看个热闹?”
  于良吉闷闷的的点头:“不舍得。”
  “等开春去天气暖了,咱们再带宝宝去县城走一走,那个时候也不怕风雪了,好不好?”昨晚还满脑子兴奋的想着带宝宝去看花灯,今天这天气,别说月光花灯了,能不被大风雪拍飞都不错了。
  于良吉蔫蔫的点头。
  刚吃完早饭,外头北风呼啸,嗷嗷叫着的声音很大,于良吉干脆跑去宝宝的房间,跟一堆孩子一起玩儿!
  石宏大弄了块木头,给唯一的女孩儿刘羽刻了个什么东西,还没完工呢。
  于良吉跟孩子们玩儿了会儿,然后教他们背两首诗,背会了就接着玩儿,玩一会儿之后,黄厨娘给送来了闲磨牙的葱花缸炉。
  上午过了九点之后,外头就开始大雪纷飞
  坐在正房里,透过窗户看外头,连二门外的倒座房都有点看不清楚了。
  风雪这么大,于良吉头一次这么庆幸,没死犟着非要带孩子去县城,不然现在正好是在路上!
  早上他们七点起的床,七点半吃的饭,八点吃完的,要是真是去县城的话,此时正好是在路上啊!
  中午十一点的时候,停了一会儿,黄厨娘就趁机让刘文喜他们带了汤圆子,挨家挨户的送了过去。
  并且附上了说明书。
  毕竟北方吃汤圆子的少,怕各家不会做,油炸就算了,还是水煮吧。
  结果下午一点的时候,天气又阴沉了下来,北方也大了很多,起码有五六级的程度!
  外头挂着的花灯,还没点着,就被刮下来了。
  最后纸糊的轻巧的都没挂住,也就玻璃的还能好一点,可玻璃的不多,刘文喜只好找背风的地方挂好。
  可是这样一来,边边角角就通红瓦亮,可大路上都挂不了灯笼了。
  于良吉看着外头的大雪片子,就直接喊了刘文喜过来:“挂了灯笼就行了,大不了雪停了再挂,你们别总是往外跑了。”
  冻死人的天气,为了几盏灯,把人冻出个好歹,他可不是那种人。
  “行,就听您的,这外头风太大了,还真的挂不住。”刘文喜也只好歇了心思。
  “还有,让黄大厨准备羊汤,牛肉什么的,给大伙儿吃,这冷的天气,喝点羊汤,吃点牛肉大饼最好了。”石宏大正在雕刻木头,想着这天气这么冷,于良吉晚上肯定又要手凉脚凉了,每天晚上都是他给他捂热乎。
  “对,对,那个,羊汤,牛肉大饼,稍微少放点辣椒,给孩子们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