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婚恋]涛声依旧 >

第47章

[婚恋]涛声依旧-第47章

小说: [婚恋]涛声依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现下回头想来,老人不愧是吃的盐比她吃的米都多,眼光错不了,过一辈子的人,还得长辈给挑。

    但张母可没忘从前难熬的生活,对于她唯一的老儿子,张母是不希望他也要“守得云开”,只盼望儿子的婚姻直接就是“见月明”。

    这媳妇儿,是要一辈子陪男人过日子,给男人照顾家的,女人再好再能干,只要男人觉得不可心,日子十有八…九也不会舒坦。老儿子现如今的想法还跟农村人根本不是一路,她和老鬼头子要是主张给找回来个闺女,张杨要是看不上眼呢?年轻人上来钻牛角尖的劲儿,谁都整不了,那他以后起码有十年八年甭想有舒心日子。

    所以在厨房谈话那次,她答应张杨,可以自己找个喜欢的,城里人乡下人都可以,长相也没太多所谓。

    但开明归开明,一切说到底还是为了儿子打算,张母并没完全松口。年轻人最容易猪油蒙心,看人看不到根儿上,从来最在乎相貌,不在乎性格,所以女方必须领回家来让爹妈把关,这儿媳妇让大家都相中是最好,但只要父母看不上眼,那张杨说啥都不好使。

    这话说开了,母子俩虽然各怀心思,倒也暂时都安心了。

    张母开始坐等儿子往家领对象。

    可三五月逐渐过去,不知不觉一多年过去,与他同龄的大小伙子和大闺女,该娶亲的娶亲,该外嫁的外嫁,张杨却连个小姑娘都没往家领,甚至想找对象的意思都没有表现出分毫。张母坐不住了,儿子他咋就不着急啊!

    对象的事,封封家信里要问到,儿子却跟看不见似的从来不答话;后来在省城有正经工作,迁户口回家一趟,张母追着让他说说到底什么想法,张杨就装被了灌哑药,死活不说,后来拿“缘分”之类的话敷衍她,最后干脆躲着;结果许是追问的太狠,年底连回家过年都不敢,寄回来一堆东西,人没影儿了。

    今年夏天,吴春荣连娃都生出来了,八斤重的大胖小子,喜糖喜蛋从上沟子一路撒回祈盘屯。村里议论说他们没够年龄,没领证,非婚生的孩子要罚钱云云,人养猪专业户的姑爷紧接着就扬言发话——

    “又不是没钱,罚呗,我们家现在有后了!钱算个啥玩意儿!”

    在他们农村这一片,有后是人生第一大事,人活一生最重视的就是孩子。

    人为啥结婚?为了生孩子;人为啥攒钱?为了给孩子相个好门户,完后好再生孩子。

    吴家姑爷这话放出去,酸了不知十里八乡多少户人家,二赖子比吴春荣还先结的婚,让吴家姑爷给撩持了一下,非要争这个面子,于是二赖子家媳妇儿紧随其后也怀了孕。

    张杨跟这俩人从小在一堆儿玩,现在长大了,屯里人也习惯性将他们拿到一起比较。为这事,张母上了老大的火,无论如何降不下来。

    可是上火的事没完,反而接踵而至。张母一家兄弟姐妹五人,年龄相差甚远,最大的与最小的隔了近一辈人的年岁,这个节骨眼上,谁也没想到,张杨他二舅姆居然也有身子了!屯子里都讲究他们家,说这简直是瞎胡闹,这就是不要脸么,跟小辈儿抢这风头。

    然而二舅家辈分虽然大,但那也是仗着上头有他姐,姐姐岁数大给带起来了,人儿毕竟还年轻。那二舅姆被说几句也算了,没什么意思。意料之中,话题转而变成了张家小崽儿。

    几个爱背后闲磕牙,唯恐屯里没点儿破事可谈论的大广播喇叭开始到处宣传,在村头妇女聚堆儿的大杨树底下,口无遮拦的讲究张家,尖酸无比。

    “这张杨不行啊,今年二十了吧,你们说说,吴家春荣和小二赖这都有后了,连二舅姆都豁出脸要生,诶他咋就不结婚呢?咋就不着急呢?”

    “能不能一心想在城里攀高枝儿,完了城里人儿嫌他农村来的,苞米碴子攀不上大米白面!哈哈哈哈!”

    “唉,这大小伙儿啊,过了二十相门户就得让别人挑一挑,都害怕是不是有啥毛病,还是因为名声不好啥的。这要是攀不上高枝儿,回来再找,农村人也看不上他了,你说亏本儿不亏本儿吧,要不说人得知道自己是哪路货。”

    “嘶,那小张杨,去年还回来改户口呢,现在也算是城里人儿啊。不能是真有啥毛病,不好找对象吧?哎妈呀,那可逗乐了!现在指不定在城里急得直蹦跶,完了诶就是不敢回家,你说张家以后可咋做人了哈哈哈哈哈!”

    这话一来二去传到张母耳朵里,气得她直哆嗦,可又不能出去理论,毕竟张杨是真没结婚啊。到最后,就连张母都开始疑心,她儿子没有什么毛病,她是知道的,难不成张杨真像那帮女的说的,一心想攀高枝儿?张母一想到就恨不得逮着张杨扇两大巴掌,简直就是傻到家!

    如此这般,张杨的婚事俨然成了张母最大的心病,她既急得慌又害怕,实在不能再等下去。

    与此同时,张杨瞅着手里这些相片,心情比之张母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翻看的时候甚至手都在发抖,照片上清一色全是小姑娘,背面写得名字年龄,家住屯子近到祈盘一队,远到二三百里地外的河南道,根本想象不出这老太太到底费了多少心思才把她们一个个搜罗起来!

    相片中间夹着信纸,上面一共只有三行字——

    好好看看有没有相中的,缘分不缘分的也在于搭桥,城里找不着,兴许绕一遭,还得在农村找个闺女踏踏实实过日子,这样才叫相称。

    妈告诉你,做人要知足,不能巴巴的想美梦。

    吴家春荣生的老胖小子,招人稀罕,特意去县城照相馆照的相片,说让你看看,妈给你寄过去了,你看完给我寄回来。

    张杨拆开包裹,果然里头一本老厚的相册,翻开全是吴家三口人的照片,小娃胖嘟嘟的,咧着嘴刚会笑,脸颊上带两个小酒窝。本来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要是往常他都能乐得坐不住,坐车去上沟子给吴春荣随礼。

    可是现在,这玩意儿却是张杨最不想看的东西,简直是毫无征兆插…进心肉的一把刀。

    张杨双手捂住脸,缓缓的,苦恼的弯下腰,手肘狠狠在相册上压出凹陷和扭曲的褶皱。良久,他用力捗了把脸,合上相册回身看向炕里。

    韩耀正盘腿坐在那儿,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不知道什么时候醒的,不知道已经这么坐了多长时间。

    四目相对,张杨眼角通红,移开视线,将散乱的相片,家信跟相册摞在一起,递给韩耀。

    这个话题他们曾经谈论过,却只谈论了一半,张杨那么抓心挠肝的想知道,韩耀却死活不告诉他;后来家具店黄了,建材也赔本,张杨怕韩耀心烦,所以绝口没在提起过;最近两个月家信不频,他也渐渐忘了。然而今天,他们不得不谈。

    “吴春荣生儿子了,估计屯里人讲话扫了我妈的面子,她也实在等不了了。”张杨顿了顿,哑声道,“……你以前跟我说,能让我不结婚,是不是……一直拿话唬我?”

    韩耀垂着眼,一张张翻看相片上的女人,反问:“我以前唬过你么?”

    张杨点点头,怔了下,又摇头。

    韩耀看过最后一张相片,大手将一厚沓码规整放在炕上,嗤笑道:“挑这么多老娘们儿,没一个有我好看,你妈眼神儿不行。”继而长吁口气,点燃烟吸了半根,又缓声道:“我这人你知道,没人管我娶不娶媳妇,生不生孩子,我也从来不后悔。但是你跟我不一样,你能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娃么?”

    张杨颓然的坐着,摇头:“……不能。”

    农村那地方,人活一辈子,就为了结婚,为了生孩子,天经地义,两样少一样都不成。别说他不结婚,就是结婚之后生不出孩子,或者没过门子就怀孕,那简直都是磕碜到不能再磕碜。张杨大舅年轻时没能找到对象,后来日子过得多苦,连带张母她们这些当亲戚的也被在背后说三道四,一时间没人给他们家一个好脸。这样的事情,即使全家搬走,祖坟也还在这片山头上,能搬到哪儿去呢。

    哪怕退一万步说,就算不在意屯里人怎么议论,张杨也根本过不了爹妈这一关。媳妇好不好都是其次,张家只有他一个儿子,最重要的是后代,张家也要这个脸面。

    张杨要是死活不结婚,说出真正原因,这么膈应的事儿,他爹妈八成会把他打死,还不知道会气成什么样,含辛茹苦养出个孽,不孝;不说真正原因,不管编什么样的借口,他老张家也明明白白的断后了,对于老人而言,以后的日子还有意思么?他的错,却要爹妈跟着承受后果,不孝。

    张杨绝望的闭眼,连声音都在发抖:“姓韩的,你他妈的就唬我吧。”

    韩耀却笑了:“不带乱扣帽子的啊,老子这辈子都没唬过你,当年骗你南郊草甸有狼那次不算。”

    他弹了弹烟灰,声音缓和却一本正经:“其实吧,结婚这事儿倒是不难弄,你多少要受点儿委屈,但最起码能保证不让你搂个老娘们儿回来膈应我。”

    张杨猛地抬头看向他。

    “我一直没跟你说是因为我在考虑孩子的问题。”

    他们俩之间,只要在一起,张杨就注定为此牺牲,过跟正常人不一样的人生。没有漂亮温柔的媳妇儿陪着他,照顾他,要顶住家里,同事和朋友那边的种种压力,要撒谎骗自己的父母,最重要的是,张杨倘若一辈子不后悔,那么他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了。

    张杨愿意跟他在一起,韩耀没有一天不觉得是三生万幸,可也没有一天不觉得自己对不住张杨。

    韩耀希望能给张杨一个亲骨血,但这意味着他必须需要一个女人,为此,他想了不知道多少个馊主意。直到今年三月份报纸上登了新闻,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出世了,韩耀顿时觉得希望来了。现在科学在进步,也许等个三两年,或者三五年,试管婴儿会逐渐普及,也许会出现专门为试管婴儿做孕育的女人。到时候他找门路弄一弄,张杨也许不用跟女人同房,用体外受精就能有他的孩子了。

    韩耀手脚并用爬到张杨身边,紧紧搂住他,低声道:“哥就想着,你这一脉单传的,哥一大老爷们儿也没法给你生个儿子,怎么着也得想想别的法子啊。结果到底没赶趟,你妈就杀出来了。”

    张杨眼眶蓦地红了,手臂扣住韩耀的后背。

    韩耀还跟他打趣:“要不我跟你回家吧,我去跟你爸妈说,老子肚子上的六块肉其实是六胞胎,保不准他们能信。”

    张杨将脸埋在他肩膀窝里,扑哧乐了,道:“他们要真信了,都一件事儿就是给我捆起来交给政府,那不成怪物了么……”

    过了一会儿,张杨闷声说:“没事儿,亲生不亲生的,我不在乎。当年我爷也是过继来的,我爸说,是因为我太奶好几年生不出孩子,没办法。不过后来我爷长到四五岁,我祖太奶给找的不知道什么偏方,她吃了又能生了。那要这么说,老张家到我爸他们这一支还就不是亲骨血了,但是我二爷三爷他们对我爷爷,对爸他们哥儿几个,还跟亲人一样好。”

    说到这儿,张杨顿了顿,低声道:“但是我的事,说啥也不能让我爹妈知道,毕竟他们不可能再生了,要是知道我的孩子不是亲生的,心里不得多难受,以后日子过得也没滋味儿了。”

    韩耀道:“我明白,保准给你办的妥妥的。就是你得吃点儿苦,受点儿委屈。”

    张杨抬头,相识这么久,第一次在韩耀的目光中发觉到歉意。然后他听韩耀在他耳边低语,讲了他出的主意。

    听完后,张杨有点儿憷,犹豫道:“我挨揍倒是不算啥,他们不能因为这事往死里揍我……以后不能穿帮吧?”

    韩耀跟他额头相抵,缓慢的磨蹭:“放心吧,哥什么时候唬过你。”

    韩耀的意思是,分两方面对待这件事。

    对张杨家里那头,韩耀走门路弄一套真假掺半的证件,给张杨搞个名义上的婚姻并不难,再去福利院挑个年龄差不多,瞅着也可心的小孩儿挂到张杨户口下,那更是小事一桩。至于孩子的“妈”,说难产去世最好,也最值得同情。唯一苦的是张杨,背着爹妈在省城“结婚”了,还有了娃,回家一顿胖揍估计免不了,韩耀想想都心疼,却也没法儿代替他挨揍。

    对于朋友同事方面,怎么解释张杨同志平白无故多了个孩子,只能说是亲戚家大人没了,按照农村的俗理儿,孩子就过继给了张杨。反正农村一些杂七杂八的旧俗,隔条河都隔出十万八千里,各地不同很正常,再者张杨家人跟工作上的人又没什么接触机会,这谎话撒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