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带着男神穿六零 >

第89章

带着男神穿六零-第89章

小说: 带着男神穿六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辰见陈有山看过来,机灵地把自家的手电筒也打开,两个都是能正常使用的好手电筒。
  这时陈有山和其他围观的村人算是彻底服气了,对于扛锄头的老农民来说,能摆弄这些机械玩意儿的,都是了不得的。虽然手电筒只是个技术含量很低的小物件,在村里人看来还是很不得了的。
  “真是有本事!”
  “对,这么个小年轻,咋懂这么多?”
  “听说人家的小弟弟,才那么点儿大,高中都读完啦!这当哥的不是更了不得?”
  “我也听说过,这俩兄弟,该不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吧!”
  “我看像,哪见过这么俊的兄弟俩。”
  “你个婆子,一大把年纪了尽看人家长相,羞不羞!”
  “羞啥,长得好看又能干,咋不能看?说不定以后咱家有了这些稀罕物件,也能找他修一修哩。”
  “做你的白日梦去,你家那两间破草房,买得起什么好物件!”
  “嗨,你这人……”
  村人热热闹闹地说起闲话,没一会儿就跑题跑得八丈远。
  陈有山喜滋滋地看了一会儿自家的手电筒,这才小心收好,决定拿回家放好再来做工。
  恰好听见几个村民说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陈有山好歹是村里的村长,想得看得跟一般村民不一样。
  脑子里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让陈有山很激动,他拉住许恒洲:“许同志,我问问你,你还会修别的东西吗?”
  “村长,您是指哪方面的?”许恒洲心中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他昨晚就能把陈有山家的手电筒修好,却偏要故意拖到众人面前修,肯定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但是因为刚来,也没个熟悉的人,蒋淼那边他们搬走之后更是不好随便联系,他对村子里的消息实在了解不够多。
  所以他把事情做到这个地步,不过是想为以后铺垫,万一有那么个机会,村里人能想到他。然而现在看来,他的运气不错,正好撞上了。
  果然,陈有山问道:“能修农机不?打谷机。”
  许恒洲心中已经安定下来,他猜得没错,这时候基本靠人耕,村子里左右不过一些简单的农具,就算现在没有,以后也可能有嘛,反正他先做个准备。
  他在机械厂这么多年,也不是白待的,虽然前几年没进厂子,但学得东西可不少。
  而且他空间里有很多书,虽然相关方面内容太过先进一度让他看起来很头疼,但是他确实对照着学会很多实用的技巧。修个农机什么的,难不倒他。
  许恒洲当然不可能做出一副胜券在握毫无问题的样子,虽然他修好了陈有山的手电筒,但是如果他这么表现,村里人反而会不敢相信。
  在他们简单朴素的价值观里,不说别的,光论体型,手电筒跟打谷机就不是一个级别,修好了手电筒,不一定会修这个大家伙啊!
  所以许恒洲很谦逊的说:“以前见过,也接触过,但是没有亲自上手,不敢跟您保证能修好。”
  陈有山听他这么一说,反而有几分信了,怕他不敢下手,连忙安慰道:“没事,你先看看,修不好也不怪你。”
  反正本来就是坏的,陈有山心里想。
  他们村这个打谷机,那还是早几年公社分下来的,当然,村里也出了一部分钱粮,另外的是公社贴补的,都是因为他们村次次得表彰,才有这个机会,陈有山这个当村长的,带着村民把机器搬回来的时候,那叫一个荣耀,可以列入陈有山政治生涯中最荣耀的时刻之一。
  当然,打谷机也好使的很,省时省力,尤其是农忙的时候,那真是帮大忙了。村里人尝到甜头,就没有人不念它的好,甚至还商量着,看有没有机会再弄一台回来。
  可惜还没等他们筹够钱找到机会,村里的那台就坏了,这就不是陈有山一个人心疼了,是全村人一齐心疼!
  多好的东西啊,咋就不能用了呢?陈有山急得嘴角起燎泡,立刻动身去了公社,想请他们派人来看看。
  可是这玩意儿也不是公社生产的,那是农机厂生产的,公社里的人哪晓得怎么修,只能说帮他问问,让他回来等消息。
  这一等就是两三年,头一年陈有山每回去公社,还问一嘴,后来每次得到的答复就是没请到人,让他再等等,等着等着,陈有山就给等放弃了。关键是一点希望都看不到,所以后来他连问都懒得问了,公社也没请到人来给他们修。
  据陈有山所知,公社里其他两个有打谷机的村子,也都是先后坏掉了,也没人来修,全放在仓库里积灰。
  其实不是东西不耐用,这时候很多东西质量是真好,但是打谷机这玩意儿,它虽然是个机器,但也是要休息,长时间使用肯定要磨损,而且村里农忙的时候,那是全天候的使用。现在的打谷机是那种脚踩的半人力式,用的人还不一样,轻一下重一下,机器又连轴转,这么折腾下来,不坏才奇怪。
  但是陈有山他们不知道哇,要是知道肯定不敢这么来,可是已经这么着了,打谷机就是坏了,不能用了。
  所以陈有山让许恒洲去修打谷机,那是死马当活马医,能修好最好,全村人都感谢他,修不好也没啥,反正已经这样了,不会更差了。
  许恒洲听陈有山这么说,才矜持地道:“那行,我试试。”
  于是,农活也不用他做了,直接带他去修机器,当然,经过村民们的同意,可以给他记全工分,毕竟人家不是去躲懒了,是去帮忙了。
  许恒洲心里也清楚,要是他长时间没个结果,肯定这种好事就没了。
  “辰辰,你把手电筒拿回家,哥哥跟他们去看看。”许恒洲叮嘱向辰一句,便跟着陈有山走了。
  到了放打谷机的地方,陈有山掀开盖着的稻草,露出下面的打谷机。好在他收藏的还算精心,要是落满灰尘,光清理就得废不少功夫。
  许恒洲蹲下身仔细检查半晌,陈有山在一旁不敢出声,生怕打扰到他的思路,直到许恒洲站起身,他才小心翼翼问道:“怎么样?能修吗?”
  许恒洲点点头,给他一个好消息:“我觉得能修,我原来见过这样的,也见别人修过,不过得给我点时间。”
  陈有山大喜过望,连忙道:“能修就行,能修就行。”
  他本来只是想碰个运气,没想到真的撞大运了,要是打谷机能修好,省他们多少事儿啊!而且有许恒洲在,也不怕机器再坏了,陈有山觉得,他同意接收许恒洲带个孩子来村里,真是个明智的决定!
  “你就在这放心修,工分给你照记,肯定不让你吃亏。”陈有山信誓旦旦地保证。
  许恒洲笑笑,接受了他的好意,也跟着说了两句好话安他的心:“叔,你放心,我肯定尽力,早点给修好。”
  “那就好那就好。”陈有山心里确实安定一些,他看看已经再认真检查机器的年轻人,不敢打扰他,悄无声息地退出放置打谷机的谷仓。
  站在谷仓门口,陈有山思索了片刻,他还记得许恒洲跟他提过的,想盖个柴房的事,本来他还打算等过两天田里都收拾干净了再去找人的,毕竟到时候活少,人闲,方便。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事不能拖了,万一许恒洲一直想着这个事分心了咋办?要是一分心,把怎么修机器给忘了,那他多冤啊!
  这时候我这个当村长的,就该给小同志解决后顾之忧,陈有山在心里跟自己说。
  他又扭头看了一眼谷仓,许恒洲已经下手开始拆机器了,看起来做得有模有样,陈有山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两分笑意,心里的念头更坚定了。
  于是,当天中午,许恒洲回家吃饭,就先后见到了两拨人。
  昨天许恒洲就跟他说过,今天家里要来人,所以向辰中午做饭的时候,就煮了玉米糊糊,他们家明面上只有一个瓦罐能用,不具备做其他食物的条件。
  好在他家玉米面很细,煮出来的糊糊还算香甜,加点儿梅子娘做得小咸菜,许恒洲一口气喝了两大碗。
  第一波人,就是在他吃第二碗的时候来的。也不怪人家,他今天中午回来晚了,所以吃饭也吃晚了,按照正常作息,这时候该是歇晌的。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于婶子和几个她找来的村人,许恒洲连忙请他们一起吃点儿,这是客气话,这种情境,不管人家吃不吃,都是要说的。
  那几人果然拒绝了,于婶子还催他赶紧先把饭吃了,不用管他们。许恒洲自己端着半碗粥,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好在向辰机灵,连忙倒水招待客人,许恒洲借着收拾碗筷到厨房去,匆匆把粥收起来了。
  他收拾完清清爽爽地走出来,于婶子便给他介绍另外几人:“这是陈老大,他弟弟你认识,前几天给你修过房子的陈老三,是他亲兄弟。他家烧出来的东西,可是这个。”
  于婶子比了个大拇指,继续道:“保管你用着好。还有两位,他们爷俩,可是咱十里八村最有名的手艺人,木工做的顶顶好,你找他们做家具,准没错!”
  于婶子夸得真挚,几人都面露得色,看样子显然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自信就好,许恒洲不在乎那点报酬,他就怕给他弄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后面还要费事重新整治。而且于婶子能找他们来,想必不会随便坑他。
  许恒洲一向会做人,先是表达了一番对他们的敬佩,很快哄得几人眉开眼笑,接着又很客气的说请他们帮忙,费心做些东西,几人便顺利成章的答应下来了。
  然后就是那几人问许恒洲的要求了,要什么东西,要做成什么样的,陈老大还好,他问了这些直接烧就行了,木匠陈木头爷俩还要问尺寸材料等等。
  于是许恒洲先跟陈老大说,他早就规划好了,米缸得要一个,水缸要两个,他们俩都爱干净,用水量大,多存点水总没错。
  另外烧几个瓦罐备用,长时间炖煮,不注意的话乍冷乍热很容易把瓦罐烧裂,他们不缺这点儿钱,干脆一次多烧几个,以后就算有了锅,用瓦罐煮个汤熬个粥什么的,都很方便。
  在于婶子的提醒下,又要了几个腌菜坛子,以后有了自己的菜园子,多余的菜可以腌起来,配粥吃很不错。
  除了这些,许恒洲还要了大小不同的几个罐子备用,虽然没想好做什么,但是有备无患嘛。
  陈老大一一记下许恒洲的要求,之后当着于婶子的面,先商定好报酬。许恒洲挺喜欢这样的,先说清楚免得后面攀扯。
  “你这些东西,我一次烧不完的,而且我肯定给你用最好的泥,就是这……”
  “没事,您尽管说,置办家底不能省,我晓得的。”许恒洲一脸淡定,他是真不怕这人开价。
  陈老大犹豫片刻,迟疑道:“我、我听说你有白糖,能不能要两斤糖?”
  许恒洲一怔,这价钱……是真低。
  他要的东西,就说那几个大缸吧,越大越费事,真是不容易烧,从挖泥到塑型再到烧制,稍微出点差错,那就完了,得重新来,而且烧这东西是真的废柴,光柴火就得不晓得用多少。
  陈老大见他不说话,心里一急,他跟他弟弟一样,都是老实人,不会说什么好听话,但是他是真想好好干。他都想好,他这次多烧几回,挑最好的给人送来,保管好用。
  他也觉得他开口要白糖有点不厚道,平时给村里人烧个什么东西,一般都是给碗玉米面,拿两个红薯土豆,虽然村里人要的都是小件,但是烧一次一样得费一次劲,所以他觉得自己这么干,有点亏心。
  陈老大抖了抖嘴皮子,越急越说不出话来,于婶子见了,立刻打圆场道:“嗨,没糖用粮食也行,哪家还存那么多白糖给你,回头给你送两斤粮食去。”
  两斤粮食跟两斤糖差别可大了天去了,可是陈老大嗫嚅了一下,最终什么话都没说,低下头默认了。
  她心里也有点气,这陈老大,咋能这样呢,她找他来,是看他手艺好,人也老实,咋能这样乱喊价嘞。这搞得,她也没脸,人许知青怕是还觉得她跟人合起伙来骗他。
  “不是。”许恒洲哭笑不得,连忙解释道:“白糖我还有些存货,我是在想,这价是不是低了。”
  于婶子先是惊讶了一下,随后不等陈老大开口,抢先道:“不低不低,这可不低。”
  好歹是一个村的,于婶子留了几分,她没说陈老大这价格报高了。
  陈老大也跟着猛点头,看着许恒洲的眼神里露出几分期待。
  许恒洲笑笑,起身进屋,出来的时候手上拿了个纸包:“这是两斤白糖,我家里没秤,您找杆秤来过过秤?”
  “我来。”于婶子自告奋勇,她拿过拿过纸包掂了掂,肯定道:“有两斤,怕是还有多。”
  村里的妇人原来吃饭要称量,城里的妇人领月例也要掂一掂,大家手上都有杆秤,就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