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山沟皇帝 >

第170章

山沟皇帝-第170章

小说: 山沟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距马等物,则是为了阻挠明军列队冲锋,逼明军主动散开队形。
 这三十多米的距离,足以成为明军的埋骨之地,一旦打起来,明军的鲜血足以染黑整个河滩!
 第一道胸墙和河滩工事还只是第一道防御工事,在距离第一道胸墙后的五十米外,还有第二道环形的胸墙。
 这是预防万一的,如果明军攻破第一道胸墙防线的话,大唐新军就会撤到第二道环形胸墙之后继续抵抗。
 这样的防御工事,哪怕是放在二战里头,都不算弱了。
 如果上头再来几挺重机枪的话,明军的一万人估计还没登岸呢就会被机枪全部放倒。
 今时今日的澜江渡口,已经是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堡垒!
 不过大唐新军准备充分,对面的明军显然也是有备而来的,抵达后就是一直忙碌着,而且还弄出来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这些东西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用来专门针对大唐新军的火器的!
第两百九十八章 残酷的战争
 那些在澜江东岸的斥候还冒险偷了几件出来,并在当天夜里送了回来。
 看着眼前的这几件明军大量准备东西,李轩有些无语。
 这些明军还真够有意思的!
 摆在李轩面前的这几样东西都相当的有意思,首先是一件相当夸张的盾牌,说它是盾牌也不算太适合,因为这玩意足足有一人高,差不过五十厘米宽,其后面是好几块的厚木板拼接的,木板外钉上了一层铁片,铁片外还蒙上了一层棉甲。
 除开后面的作为支撑用的木板外,铁片和棉甲,这两者相结合,基本就是大唐新军里装备的棉铁甲的搭配了。
 但是这样的巨盾,其重量也是相当夸张的,怕是有上百斤重,最强壮的士兵也不可能提着这种厚木板走上多远,估计走个十来米都得累趴下了。
 毕竟这种巨盾不能扛着走,不能背着走,只能是用双手提着走,这对士兵的体能要求是相当高的。
 除了这种夸张的巨盾外,还有一种小盾,这种小盾明显是从之前明军的那种单人小圆盾改装而来的,加厚了不少。
 然后还一种独轮的手推车,说是手推车,但实际上说是战车更适合一些,这些手推车的前段包括着铁皮以及牛皮等物,并且还有一个很大的前挡板,看其铁片的厚度,估计防御里比那些手提的盾牌更好些。
 这三种防御盾牌,让李轩看了是相当的无语,只看这盾牌的用料,就知道花费肯定不小,至少比大唐新军装备的火枪要贵得多。
 但是这些明军以为靠这些就能够挡得住己方的火枪齐射吗?
 要知道明军上岸后,距离大唐新军的防线只有三十米而已,明军还会推进,而这个距离上,大唐新军装备的十四毫米的火枪,连精钢打造的好几毫米厚的板甲都能一打一个洞,这些薄铁皮,牛皮,棉甲,厚木板所制造的防御盾牌能够挡得住己方火枪的子弹?
 开玩笑呢!
 果然,第二天李轩就是亲自让侍卫队的人拿着火枪对明军的这些防御用具进行实弹测试。
 这些防御用具在五十米外的防御力还算可以,除了小盾被打穿了外,巨盾和盾车都完好无损,但是当上前到三十米后,连巨盾也是扛不住了。
 等到了二十米的距离,连盾车上的挡板也是挡不住子弹了!
 也就是说,哪怕是明军花费了大代价打造并装备这些东西,他们还是不太可能挡得住大唐新军的火枪在二十米到三十米之间的射击。
 如果依靠盾牌或者盔甲能够挡得住子弹的话,人家西方就不会玩了几百年的线列部队排队枪毙了,盔甲也就不会退出战争的舞台了。
 更不要说,大唐新军预备对滩头明军进行集中杀伤的还不止火枪呢,还有手榴弹以及火炮。
 而火炮和手榴弹的威力,就更不是什么盾牌或者盔甲能够抵挡得住的了。
 千枚手榴弹,而且还是扔在滩头上的密集明军头上,极有可能重演上一次澜江渡口之战的场景,明军一下子就被炸愣了,死伤上千甚至数千人,最后全军崩溃。
 而明军是知道大唐新军有手榴弹和火炮,对此他们如何防备呢?
 对此,李轩相当好奇,可惜的是,大唐新军的斥候没有把明军的相关准备情况给摸清楚。
 不过第二天下午,河对岸的探子却是又带回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河对岸的明军竟然也是带了不少火炮过来。
 听说碗口炮就有十多门之多,其他乱七八糟的火炮,或者说不能算是火炮,只是大一点的火铳也有二三十门。
 而这一批火炮的出现,瞬间就是让大唐新军的诸多军官们感受到了压力。
 这些火炮一旦靠近岸边,哪怕是射程近,速射慢,但是也足以给大唐新军造成严重的威胁了。
 因此枢密院作战司的曾子文以及几个参谋一致认为,开战之初,必须第一时间把这些火炮给干掉,至于明军的普通步兵,倒是威胁不算太大。
 毕竟大唐新军花费了三个月打造的防御工事又不是白折腾的,足以抵抗明军的寻常步兵的进攻了。
 能够给大唐新军带来威胁的只有明军的火炮以及数量众多的弓箭手。
 火炮的威力大,是防不住的,只能是先发制人。
 至于明军的众多弓箭手,这不好办,只能是被动防御了。
 这一方面是把盔甲尽可能的集中到可能会面临敌军弓箭威胁的前排士兵身上,另外也是在胸墙的顶端,铺设一些厚木板,用以防止明军的弓箭抛射,至于正面嘛,有胸墙挡着呢。
 怕就是怕明军玩弓箭抛射,一大片箭雨覆盖下来,这样胸墙的防御效能可就下降一大半了。
 如今,大唐新军和明军都是开始做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而双方的主力在进行最后准备的时候,双方也已经是开始展开了小规模的接触和战斗。
 第三天开始,明军在晚上就会派遣小规模的部队进行偷渡登陆,有时候是在澜江渡口,有时候是在其他几个渡口。
 其中的大多偷渡是在还没有靠近岸边的时候就被大唐新军的监控人员给发现了,紧接着就是双方爆发小规模的战斗。
 这个过程里,澜江渡口自然是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的。
 不过第一混成营和第二混成营在连续打了两场后,虽然都获胜了,但是因为是夜间的突发性战斗,也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甚至又一次是被明军突破了防御,深入到了后方,差一点就被明军给突破风险了。
 这种频繁的小规模战斗持续下来,明军固然是损失了好几百人,但是大唐新军这边也是损失不小,主力这边倒是没什么损失,但是第一混成营和第二混成营加起来却是损失了近八十人。
 这让李轩相当冒火,这些明军不敢堂堂正正的打一场决战,玩这种小规模的偷渡作战。
 这么打下去,可是会让第一混成营和第二混成营损失惨重的。
 他们两个混成营加在一起一共也就五百人而已,这才几天功夫就损失了八十人,再多来几天,这两个混成营岂不是要被打残?
 而此时,曾子文却是提出了建议,既然明军展开这种骚然性的偷渡作战,己方不如对部队进行轮换,一方面是可以让经历了战斗,略有损失的部队有休整恢复的时间,另外一方面也是可以让那些没有经过战斗考验的部队有机会经历实战,加快这些新兵部队的成长。
 一听这话,李轩也是觉得可行,当即就是对两个混成营的部队和主力营的部队进行轮换了。
 而且还是成建制的抽调,比如第一混成营的原有火枪队抽调出来到第二步兵营,第二步兵营的火枪队抽调到第一混成营里,其长矛队以及刀盾兵、弓箭手以及骑兵也是进行轮换。
 也就是说,第一混成营除了编制以及营部所的数人外,其他部队都是会进行轮换。
 第二混成营也是同样如此!
 而这么一来,也的确是发挥出来了不小的效果,两个混成营虽然还是频繁和明军,甚至有时候一天晚上都会打上两三场,说实话损失也是不可避免,但是他们杀伤的明军数量更多,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两个混成营的战斗力始终都是保持住了。
 至于那些被轮换到澜江渡口休整备战的部队,则是补充从后方送上来的新兵,并持续展开训练。
 如此虽然每天都可以看到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的伤亡报告,但是大唐新军的这两个混成营却是始终保持着战斗力。
 准确的说,各队各营都保持着战斗力。
 既能挡住明军的骚然性渡江偷袭,又能够保持部队的战斗力,甚至是快速提高战斗经验,对此,李轩是觉得曾子文的提议还真的挺不错的。
 只是这样也就造成了一个后果,后方每天都要送来数十人的新兵对部队进行补充。
 好在大唐新军对新兵的招募一直都是没有间断的,如今虽然正泰县的适龄合格,并且是自愿加入大唐新军的兵源已经是差不多都加入大唐新军了,但是每天还是会有少数人来应募的。
 这些后期招募的新兵训练已经是开始单独训练,经过作战司下属的新兵营里的一个月基础训练后,再补充到缺员部队,随后和部队的其他士兵一起训练,通过以老带新的模式快速成长。
 如今的李轩已经是不打算在短期内再设立新编制的部队了,这些还在新兵营的新兵们,就是为了补充战损的。
 每当有一个新兵被补充到主力部队,就代表着有一个士兵死伤了!
 这听上去兴许会觉得很残酷,稍微有点圣母心的人就会发出一大堆的感叹,说什么李轩以及大唐新军的众多将领们太残酷,一点人性都没有,每天拿数十人的性命去消耗。
 但是这就是战争,你死我活的战争,战争本来就是用一切手段杀死敌人,因为你不杀死敌人,死的就会是你自己。
 至于人性,战争本来没有人性可言!
 而且李轩他们玩的是造反呢,造反哪有不死人的,对于李轩来说,只要死的不是自己那就行了!
第两百九十九章 意外突发
 残酷的消耗战足足持续了七八天,一开始明军每次派遣过江偷袭的部队还有两三百百人,但是慢慢的就只派了百人左右,等到了第八天晚上的时候,明军就只派遣了十几个人过来,试图靠近大唐新军的阵地捣乱了。
 而这个过程中,明军也算是死伤惨重,仅仅是被大唐新军杀伤的明军士兵就足足有五百多人,另外还俘虏了几百人。
 而大唐新军自己也是损失不小,前后死伤两百多人。
 如此明军固然损失不小,但实际上大唐新军还要更难受一些。
 毕竟明军的兵力本来就多,他们上万人呢,死伤个几百人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大唐新军死伤的两百多人就让李轩他们比较心痛了。
 大唐新军一共也就四千人不到,死伤两百多,就代表着伤亡率已经是达到了百分之五了。
 好在这些伤亡是累计起来的,并且新兵都还在不断补充,如果是一次战斗中死伤这么多人,恐怕就要影响士气了。
 好在明军他们伤亡更惨重,死伤几百人,被抓了几百人的俘虏,哪怕剩下的明军都能够安全回到对岸,但是明军的损失累积下来也应该能够达到七八百人。
 不过这并不会影响明军主力部队的实力,因为通过审问战俘,发现这些被派遣过江偷袭的明军都是卫所兵居多,此外还有一部分是青壮。
 换句话说,这些明军都是炮灰,真正的主力,也就是那些宋志文招募训练的募兵都还好好的呢。
 不过也许是死伤的人数多了,因此明军在第八天后就是停下了大规模派遣部队过江偷袭,至于他们偷偷摸摸少数人过来当探子,这种事大唐新军也很难全部发现,因此明军肯定是还有继续派人过来,不过规模太小,隐蔽性太强,大唐新军一时间难以发现,因此也不好判断。
 毕竟大唐新军能够偷偷的派遣斥候过江查探情况以及搞破坏,人家明军自然也就能够派遣斥候过来打探情况。
 毕竟双方隔着的都是同一条澜江,而且双方也都是对江面进行了监视,你做不到的话,对方也做不到,你能够做到的,对方自然也就能够做到。
 总体而言,在明军主力抵达澜江渡口后的这八天时间里,双方一方面进行战略准备,一边是打起了小规模的战斗,虽然影响不了大局,但是也能够试探出来对方的一些虚实。
 至少通过这些战斗,李轩就知道,明军的主力部队都还好好的在澜江东岸。
 如果明军的将领不是太傻的话,那么他们也能够察觉出来,今时今日的大唐新军,在战斗力上比之前已经是更强悍了。
 你得知道,这几天的小规模战斗里,往往都是第一混成营和第二混成营单打独斗的,一开始几天双方的参战兵力都不多,甚至明军都还要更多一些。
 并且这种战斗也不可能是发生在滩头,而是在明军顺利登陆后的阶段。
 毕竟明军偷偷渡江的地方是不固定的,大唐新军的两个混成营只能在好几个渡口都安排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