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蜜爱春娇(种田) >

第62章

蜜爱春娇(种田)-第62章

小说: 蜜爱春娇(种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听说,那个秦春娇和董香儿好的穿一条裤子,只怕就是自家男人跟董香儿睡了,她也睁只眼闭只眼的不在乎。更甚至于,这皮条说不定就是她拉的。
  难怪董香儿那婆娘不肯回来,原来是找好下家了!
  李根生满腹窝火,只觉得自己头顶甚绿,然而他是个连窝里横都不敢的怂包男人,他听说过易峋的名声,并不敢来下河村闹事。今儿不期在宋家庄撞见了易峋,自谓是在自家地头上,胆子肥壮起来,上前揪住易峋打闹。
  易峋并不是个喜欢多费口舌的人,又见他上来厮打,向旁一让推了他一下。
  他武艺精熟,李根生哪儿是他的对手,当即便摔了个四仰八叉。
  李根生是个浑人,就嚷嚷起来,说什么奸夫上门殴打亲夫。
  李家人闻讯而来,又带了些亲戚邻居。
  易峋和易嶟虽解释了,说是村人的闲话,子虚乌有,但李家人正在火头上,心底里又有另一把算盘——董香儿总不肯回婆家,如果拿住了她偷人的把柄,那就有说道了。李家人听不进去也不想听,那些来帮手的人,胳膊肘总是朝内的,当然都帮着李家。
  两厢里说不通,就动起了手。
  别看李家人多势众,但不过是些寻常的乡下人,易家兄弟只凭双拳四手,倒还占了上风。
  那些人里,有几个愣头小子,一时气冲上头,动了刀叉。易峋一个不留神,才在右眼下划了一道。
  最后,还是宋家庄的里正赶到,驱散了他们,并告诫易峋易嶟,往后再不得踏入宋家庄半步。
  也就是因为闹了这一出,才耽搁了回程。
  易峋并不大在意能不能再去宋家庄,那山宽广了去的,离了宋家庄,还有别处能收茶油果。
  他倒是担心,这件事传入了秦春娇的耳朵里,她会怎么想。
  易峋不大待见董香儿,受不了她那个燥脾气,但秦春娇和她要好,他不想伤了她们之间的和气。
  秦春娇在村子里也没什么好朋友,好容易有个能说上话的人,他不想就这样给伤没了。
  他不想把这件事告诉秦春娇,也不愿说谎哄她,所以才会那个样子。
  然而方才吃饭的时候,秦春娇好像不高兴了。她从小就是这样,体贴人但也爱多想,他本想再跟她说些什么,她却已经睡了。
  易峋淡淡一笑,吹熄了灯,在床上躺了下来。
  月光如水,洒在了男人身上,没过多久他便睡熟了。
  隔日起来,秦春娇忙着预备今天出摊要卖的东西,暂且将昨天夜里的不愉快忘了。
  今天她打算多做一些豆制品,所以要比昨天忙碌的多。
  刘氏烧了一家子的早饭,也走到仓房里帮女儿的忙。
  雪白的豆浆过滤出来,用卤水点了,结成一块块的,又放在模具里压瓷实了,随着水多水少,嫩豆腐老豆腐就这么出来了。
  至于千张,则是另一种模具里出来的。
  做好的木框里,垫着纱布,倒一层豆花压一层纱布,再用一块大青石头压上去,将汁水压干净了,底下的豆花也就成了泛着豆香的淡黄色千张。
  豆子在一边踏着蹄子,为了免它贪吃黄豆不干活,眼睛是蒙上的,但这豆香味儿依旧撩拨的它蠢蠢欲动。
  董香儿过来时,看见这一幕,有些惊讶,问道:“妹子,你今儿咋做了这么多豆腐?竟然还有豆腐皮!”
  秦春娇擦了一把额上的汗,微笑道:“昨儿晚上我想过了,既然现成的饭食让林家截了客,那咱们不如就在这上头下些功夫。左近几个村子,谁家不做饭?咱的生意,绝对错不了。”
  董香儿不由深深叹服,昨天晚上她还在发愁,这生意往后怎么办?今儿秦春娇就想出法子来了,这进过城的人,果然有见识!有这么个能干聪慧的妹子,她心里也自豪。
  然而想到这儿,董香儿又有些不安,两人生意做到现在,所有法子主意都是秦春娇想的,自己除了淘些力气啥也没做。
  力气谁没有,然而做豆腐却是门手艺,不是谁都能干的。自己,好像没帮上她什么忙。这三成分子,拿的实在心虚。
  秦春娇没想那么多,她说道:“三姐,你来帮我合面蒸豆糕。我昨儿瞧了,林家只有浆面条,那玩意儿吃不饱的,那些食客们少不得还是要买些能顶饥的东西。”
  董香儿高兴起来,答应了一声,就跟她进了厨房。
  刘氏瞧着这两个年轻姑娘,兴高采烈的商量着做买卖,也是稀奇的紧。董香儿的事,她听说了,唏嘘不已。女人如果嫁坏了,那可真是毁了一辈子,自己不就是个好例子?她能及早脱身出来,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秦春娇将白面、黄面合着豆渣揉了,一起上锅蒸成了糕。
  豆渣是做豆腐下剩的废料,黄面有黏性还有细微的甜味,这般出来的杂粮糕成本既低,口味还好。
  等糕出锅了,她便让刘氏和董香儿各尝了一个。
  董香儿连声赞叹:“这糕真好吃,松软甜糯,都比得过上好的点心了,真瞧不出来是豆渣和黄面做的。”
  刘氏却说道:“就是糕子口味淡了点,怕客人还要就咸菜吃。”
  秦春娇却抿嘴一笑,点头道:“就是要这样。”
  易峋站在门口,看着娇俏小脸上的俏皮模样,真想伸手去捏上一捏,可惜一屋子的人,他什么也干不了。
  刘氏瞧见了易峋,便跟董香儿说道:“香姐儿,帮我把早饭端出去,快吃了你们好出门。”
  董香儿会意,答应了一声,私下轻轻捣了秦春娇一下,便笑嘻嘻的出去了。
  易峋这才走进了厨房,闻到那豆糕的香味儿,说道:“今儿蒸了糕,我能吃一块么?”
  说着,就想伸手去拿。
  手才探到蒸笼上,秦春娇的小手便捏住了他,她噘着嘴说道:“这是要拿去卖的!”
  生气,那谁不会?
  易峋眯了眯眼睛,瞧着那张小脸被热气熏得红红的,娇艳妩媚。他唇角微弯,顺势就握住了她的手,低声问道:“怎么着,跟我怄气?”
  他的小媳妇,还有脾气了?
  秦春娇扭了脸:“没有。”
  易峋将她拉进了怀中,不理她的扭动扎挣,说道:“还说没有,你往常可不是这样。”
  秦春娇以前做点心,不管是红枣糕还是藤萝饼,总会留一些给他和弟弟吃。今儿这样,不是生气是什么?
  秦春娇扭了半天,却丝毫动弹不得,易峋的两条胳臂像铁箍一样的扣着她,她只好说道:“好嘛,你要吃就吃吧。快放开我,不要误了我做生意。”
  易峋却不满意了,他俯下脸,几乎就要碰到了她的鼻尖,沉沉说道:“做生意,比自己的男人还要紧,嗯?”
  秦春娇涨红了脸,想侧开去,却又动不了。
  厨房是她平日里做事的地方,易峋在这儿跟她亲热,让她分外的羞赧。何况,外头还有人。
  她低声说道:“快放开,娘和三姐还在外头。你不是要吃糕吗?自己拿去!”
  易峋没有理会,只是在她耳边说道:“我不想吃糕了……”
  不吃糕了,那是想干嘛?
  很快,秦春娇就知道了。
  两人从厨房里出来时,易峋的心情简直大好,在他看来,这是把昨天的份儿给补上了。
  刘氏在这里,两人好像有了长辈的管束,再不能那么随心所欲了。
  被他这么一闹,秦春娇也把生气的事儿给忘了。她的脸原就红的厉害,在看见刘氏和董香儿那揶揄的表情之后,便更烫了。
  易峋今儿还要出去,他们打算今天到别的山村瞧瞧。要榨油,就那么一点茶油果是不够的。
  临出门前,他向秦春娇说道:“可能今儿也早回来不了,你不用等我吃晚饭了。若是睡了,关紧了门户。”
  秦春娇答应着,送他们出了门,她和董香儿也推车出门。
  走到半道,她才突然想起来:她不是在生易峋的气吗?
  想着,她笑叹了口气,什么叫天魔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在这个男人手心里,她真是一点法子都没有,任他牵着自己走。
  走到老地方,两个人照常开张。
  对面林家的摊子也摆了出来,林婶儿见了她们,嘲讽道:“看你们一直没来,我还当你们今儿不干了呐!婶子劝你们一句,早些回家歇着吧,省的白费力气。”
  林香莲站在她家摊子后面,守着面锅,脸色淡淡的,一字不发。
  董香儿气道:“这老娘们真是越来越狂了!”
  秦春娇淡然道:“不理会,随她说去,就光弄这些口舌,有啥意思?”
  两人说话,董香儿忽然看见林家摊子上还挂着一个牌子,她不识字,便拉扯秦春娇:“妹子你瞧,她们也做了个牌子,上面写的啥?”
  秦春娇看了,念道:“林家勾魂面,一碗十二文。”
  董香儿啐道:“就是个浆面条,什么勾魂面!一碗十二文,她们才真是想钱想疯了!”
  秦春娇看她们改了这名字,还涨了两文上去,显然是对自家的面十分自信,不禁也有些疑惑。
  客人渐渐来了,还如昨日的情形,吃过林家面的人,直愣愣的直奔林家摊子而去。
  但是因林家的面实在太贵,路上的散客今儿倒是不少在秦春娇的小摊子上吃饭的。
  那些来买豆腐的妇人,见她摊子上竟然有了千张,格外高兴,都买了不少回去。
  秦春娇这豆腐摊子如今也算出名了,价格公道,味道也好,左近要买豆腐的,都往这儿来。
  故而,今天秦春娇的小摊子比昨天生意兴隆,客源滚滚。
  林香莲站在自家摊子上,一面招呼客人,一面瞧着对面的情形。她不明白,怎么才一夜的功夫,秦春娇就想出来要卖千张了?她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这和自家全然不是同一路的生意,谁也挤不着谁了。
  林婶儿倒不是太在意,她只要自家能赚到钱就好,不过啐了两句:“丧门星做的豆腐,谁吃了谁倒霉!”
  两家的生意都正热闹,董香儿忽然捧了一碟子糕过来。
  林婶儿瞧见,快步上前,挡住她:“你不在那边张罗,来这儿干啥?!莫不是想抢我们的生意?你可省省吧,我们家的客人是绝对不会稀罕吃你家的破豆腐脑的!”
  董香儿性子泼辣,哪儿把这半老徐娘的撒泼放眼里,她笑了笑:“婶子说哪儿话呢,这是大路上,又不是婶子你租下买下的铺面,你管我干啥!”说着,便绕开她,走到那群吃面的人堆儿里,扬声道:“这是我妹子新蒸的豆糕,各位老少爷们尝尝?只尝尝,不要钱。”
  那些人一听不要钱,就都捏了一块,一盘子糕顷刻没了。
  这糕做得极其好吃,软糯香甜,那股子淡淡的甜味,陪着咸汤倒是十分合适。
  董香儿给他们试吃的糕,是切成小块的,其实就一口。这些人意犹未尽,便问道:“小嫂子,你这糕要多少钱一块?一定很贵吧?”
  董香儿笑着摇头:“这是我妹子自己蒸的,一块糕就三文。”
  和林家的面条比起来,这糕已经算是便宜到天上了。
  那些食客虽然着魔了一样的要吃浆水面,但林家的面其实就跟稀汤一样,根本不能饱腹。要喝第二碗,一来是太贵心疼钱,二来其实也不过是个水饱,一泡尿就没了。
  这些人比起一般的乡农是要有钱许多,但到底还是乡下的做派,吃饭讲究吃饱。一听说那边有便宜的糕,还这么可口,便一窝蜂的涌过去买糕了。
  秦春娇的小车前头,立刻排起了长龙。
  有人就说道:“这糕便宜还好吃,我要买几块带回去,给孩子和我婆娘尝尝。”
  另一个说道:“这糕的品格,都够的上进城里的童记点心铺了。三文一块,真是捡了大便宜!”
  还有人说:“你们不晓得,这小姑娘就是京城相府里出来的……”
  秦春娇含着笑,一块块的给他们包着豆糕,董香儿在旁收钱。
  果然一切都如她所料,林家没有预备配着吃的干粮,食客们是吃不饱的。咸汤配着微甜的面糕,是最相宜不过的。
  这糕里用的是豆渣和黄面,白面放的较少,本钱也低。三文一块,其实不算便宜。但是在林家那天价面的衬托下,便宜的就跟白捡一样。
  她在相府里听那些爷们读书,也学到了许多词儿,其中一个叫做避其锋芒,再有一个就是为我所用。
  减了豆腐脑,因为同是汤水,多做豆腐和千张,和林家的生意不相冲,这就是避其锋芒。
  而豆糕正好填补了林家没有干粮的缺,这就是为我所用。
  秦春娇从小就知道了,遇上逆境,哭闹抱怨或者咒骂都是无济于事的,只能去顺应改变逆转。
  林婶儿几乎气怔了,她还没明白过来咋回事,那些食客就奔到对面的摊子上去了。
  林香莲满脸阴沉,看着对面的情形,将单薄的唇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