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长嫡 >

第53章

长嫡-第53章

小说: 长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他这样多情的人,又耳根子软,极易毁在女色之上。
  燕追笑出了声,他听得出傅明华话里的提醒,眉间神色飞扬。
  傅明华对贺元慎无意,她这样冷静,说出贺元慎优劣,这让他有些愉悦,目光又有些深沉。
  说起贺元慎时,她眼神坚定并不躲闪,证明她的性格坚定。
  可她能不受贺元慎引诱,就证明她不会受其他人轻易诱惑。
  他搁在石桌上的左手拇指与四指轻轻捻动,沉吟半晌:“若是贺元慎不成,在元娘眼中,觉得谁才华更甚?”
  燕追明白傅明华误会了他的意思,却不动声色的打听。
  “前些日子,听靖王府柳郎君曾言,陇西太守姚焕致荐一个姓陆的读书人。”傅明华看燕追目不错睛的盯着她看,不由轻声道:“据说出身寒门,却能得姚大人赞赏,连靖王府的人都要避他,可想而知,才能出众。”
  燕追原本只是随口一问,想探探她心里的底,却没想到她一张嘴,倒真说了一个人。
  陇西有望族王氏,却没有姓陆的名门。
  后又听傅明华说起这有识之士乃是出身寒门,倒是点了点头。
  只是最近他一心扑到军中,想要进入幽州任职,倒是忽略了一些小道消息。
  能被傅明华提起,这姓陆的,莫非有什么过人之处?
  “姚焕致?”
  他轻喃了一声。之前还有的几分旎旖心思顿时散了,一双长眉缓缓皱了起来。
  “不错。”傅明华知道自己一提,他必定就会上心。
  说起这姚焕致,也是颇有来头。他是燕追身侧的第一谋臣姚释的子侄后辈,文才也是风流,当初不靠姚释,而凭自己本事考中进士。继而被太祖委以重伤。而后步步高深,至今任陇西太守。
  陇西可是个重要的地方,虽不如幽州一般乃是军事重地。但也不可小觑。
  前朝时起至如今,便是皇帝心腹方可胜任。
  姚焕致自己都是才高八斗,却偏偏如此推崇一个人,可想而知这书生文才不可小觑了。
  而这样的条件下。傅明华除了陆长元之外,便不做他人想起了。
  梦里‘傅明华’所嫁的陆长砚。正是陆长元的唯一弟弟。
  陆长元此人文武全才,性情也是刚直严肃。
  傅明华握紧了手掌,脸上露出笑容:“只是出身寒微,根基浅薄。虽无助力,但也更好把控。”
  燕追听了这话,就似笑非笑的看着她。
  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当日傅明华向崔贵妃提议。使云阳公主嫁君集侯之事儿。
  这个小娘子心思不浅,提出此议。必定于她有利。
  他喜欢这样的性格,却又不喜她拿这样疏离恭敬的态度来对他,仿佛他于崔贵妃以及任何一个与她合作有利的人般,她的心里眼里,自己永远只是‘殿下’而已!
  “稍后我会让姚释修书一封,送往陇西打探这位陆才子的底细。”
  傅明华点了点头,燕追又道:
  “不过我为元娘办事,元娘要如何谢我?”
  他这话让傅明华有些意外的看他,燕追却像是看不到她眼中的惊讶之色,反倒笑意更深了些。
  “若当真是有才学之士,于殿下也有用……”
  她拧着眉头,燕追却轻笑着,打断她的话:“我的身边,有用的人很多。一个区区陆氏,还不被我放在眼中。”
  出身皇室,母亲崔贵妃又出身自名满天下的崔氏一族。
  就连当初太祖求而不得的姚释都能被崔家请进宫中,一个有才的书生又算得了什么?
  燕追低头落在她放在石桌上那双白玉似的手,半晌抬起眼来看她,见她难得无语凝咽,不由又问了一句:“元娘要如何谢我?”
  傅明华提出此话,确实有她私心,却没想到燕追会这样直接。
  她不怕与苏氏那样的人打交道,对付傅明霞也是游刃有余,但像燕追这样让人琢磨不透,又使她一时间有些犹豫不定了。
  “不如我换句话说。”燕追望着她,看她细眉浅皱,她眉色略淡,微微低垂着头。
  那肌肤似细腻的上好脂玉,五官长得恰到好处。
  “元娘想要求什么?”若是旁人被他这样盯着,恐怕早就坐立难安了,她这份镇定倒是很好。
  燕追问了一句,傅明华想了想:
  “只是想求往后一个依托。”
  “依托?”
  燕追反问了一声,笑容有些发冷。
  傅明华也就点了点头,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她也就不再躲躲藏藏。
  靠长乐侯府,靠白氏是靠不住的,她做这些,只是希望:“将来殿下与贵妃娘娘能使我下半生有个归宿。”
  她不想再任由长乐侯府摆布,不想任由白氏将她嫁入陆家之中。
  “只求能夫妻相敬如宾。”她有体面,有尊荣,有应得的地位与看重。她只求嫁个门当户对,彼此性情相合的丈夫,不要落得如梦里的‘傅明华’那般,伤心绝望之下忧郁成疾,早早便觉得生活没了盼头。
  燕追怒极反笑,“归宿?”
  他撑着石桌站起身,上半身朝傅明华倾去。
  这动作实在太过突然,傅明华本能的要往后仰,燕追冷笑着看了她一眼,站直了身体,居高临下望着她看。
  他的气势与气息将傅明华牢牢笼住,那目光似要吃人似的,傅明华心中跳了跳,半晌之后他只是轻哼道:“母妃想要见你一面,会有人带你前往的。”
  说完这话,他起身就走。
  傅明华望着燕追离开的背影,不远处江嬷嬷已经取了棋子回来了,却远远的就看到傅明华在亭中与人说话。
  江嬷嬷认出了燕追,就没有敢过来。
  远处长廊转角的栏杆处,有个四五十岁的青衣男子正往这边看,那位就是名满天下的姚释了。
  等到燕追离开了,江嬷嬷进了凉亭来,将手里的棋罐子摆在了石桌上:“三皇子莫非生气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召见
  
  傅明华也没明白,听江嬷嬷这样一问,便抿了抿嘴角。
  “娘子与三皇子说了什么?”
  江嬷嬷看她很快取了棋子出来摆在石桌棋盘之上,明明三皇子刚刚出去时眼神冰冷,她却不慌不忙的。
  心里不由有些着急,又问了一句:“是不是娘子说错了什么话?”
  傅明华想了想自己刚刚与燕追说的话,其中还提到了陇中陆氏,她目光落到了对面的石凳上,想了想还是决定不说。
  江嬷嬷跟在她身边,将她奶大,若是无端她向燕追提起陆长元,恐怕她会有话要说的。
  “三皇子说崔贵妃要见我一面罢了。”
  她神色淡淡的,也不像是跟燕追说了什么失礼的话而有些担忧的样子,江嬷嬷也就心里松落了一口气,当燕追恐怕本来便是这般吓人的模样了。
  “既然娘娘相召,不如娘子收了东西前去求见。”
  傅明华摇了摇头,“娘娘要见我之时,自然是会使人前来传召。”
  江嬷嬷也就不再说话了。
  那头燕追离开这四角亭,姚释往这边看了一眼,便朝他迎了上去,站在他身旁的戚绍也跟着过来。
  “陇西太守姚焕致荐了一个姓陆的年轻人,查查他的底细。”燕追总觉得傅明华无端提起这姓陆的,并非那样简单的。
  “傅大娘子说这姓陆的出身寒门,得姚焕致荐,极为有才,连靖王府的柳世先也意欲因为此人而避开今年权知贡举。”燕追脚步不停,姚释听到‘姚焕致’三字,便沉吟了片刻:“若得他推荐,便可见此人确实有过人之辈了。”
  姚焕致今年六十有七,他是先帝晚年的进士,中进士时已经四十七八了。
  唐代科考制度严苛艰难,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也就是说,姚焕致能在四十八岁时中了进士,在二十年前,那可是极为风光之事。
  若是得前三名。会由史部侍郎设宴于郊外雁塔,所以三进士也称雁塔题名。
  在这样的情况下,姚焕致自己都是才高八斗,却能对陆氏赞赏有加,可想而知这姓陆的确实有才了。
  不过姚释却注意到了燕追那句:‘傅大娘子说这姓陆的出身寒门’。这话便值得人寻思了。
  出身寒门,却苦读十数年,学识渊博受人尊重,可惜出身寒门。
  也就是说用处有限,没有世族门阀的帮助,有才之士大唐不知凡已,可千里马虽多,伯乐却少,能被姚焕致推荐,这姓陆的也并非迂腐不化之人了。
  “殿下怀疑。这姓陆的有问题?”
  戚绍也听了出来,不由问了一声。
  燕追就‘嗤’的一声笑了:“有无问题,查查再说。”
  他向来有识人之明,傅明华今日提及此事,必是有她原因的。
  这位小娘子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眼皮垂了垂,若是傅明华给他的考验,他若解开了,这位小娘子可欠他情了。
  “先使人前去知会母妃,传我的话,说傅大娘子有治母妃心症之法。”
  燕追这话听得戚绍没头没脑的。但他想了想,还是应下来了。
  傅明华为他找点儿事做,他也给她找点事情做,免得出孝之后。这里坐坐,那里走走,什么人都往她身边凑。
  姚释想了想,笑道:“陇西之事,交由我去办。”
  之前燕追专注幽洲之事儿,倒对旁的事疏了一些。他好似记得姚焕致确实有写书信给他荐一个名叫陆长元的年轻人,只是每年投递这样的贴子不知凡已,他并未放在心中,倒是他疏忽了。
  大唐取士严苛,除了看才华,还得有公卿推荐,也就是投卷,否则朝廷是不会授与功名的。
  这种投卷,投向礼部叫公卷,投向名士、权贵则称为行卷。
  姚焕致能将这陆长元的行卷投到他这处来,想必这姓陆的有长远野心。
  以往这样的事儿不知凡已,姚释当时能看到这封书信,还是因为姚焕致与他有关的原因。
  燕追看了他一眼,姚释伸手捻了捻胡子,这位年少却又出身高贵的皇室子弟,此时身上已经隐隐有了当初太祖少年时期的几分野与狰狞,最终他只是点了点头,没再开口。
  戚绍则是有些不满,喋喋不休:
  “老大人就是不想随同殿下前往聚会,找个由头溜了。”
  姚释只是笑着不出声,看得戚绍又更无奈了。
  他确实不想随同燕追去参加聚会,看那些年轻人们泛舟洛水,吟风弄月的,不如自个儿找个清静地方歇息一会儿。
  这也是他对燕追年纪小小,却格外佩服的地方。
  仿佛他正事儿能拎得清,该到需要露脸的时候他也绝不拒绝,这份本领,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傅明华一般棋才下了一半,那头崔贵妃身边的静姑便亲自前来寻她了。
  远远看到静姑前来,傅明华让碧云留在此处将自己下了一半的棋记下,自己才起身迎静姑进亭中。
  “娘娘听到大娘子前来,便十分欢喜,待事情处理完之后,便令奴婢前来寻娘子,陪娘娘说说话了。”
  崔贵妃能派静姑前来,显示的是对她十分看重。
  江嬷嬷有些欢喜,连忙便拿了荷包塞过去。
  她跟静姑也算是老相识,都是出身四姓的奴婢之一,此时她一送礼,静姑也不推拒,顺势便将荷包塞进自己袖子里了。
  “劳烦姑姑了。”
  傅明华任由静姑扶了她出亭,问了两声崔贵妃身体,静姑眼神便更柔和了:“多亏了娘子记挂,娘娘一切都好得很,娘子这份孝心,恐怕娘娘知晓了,更是欢喜的。”
  一路之上遇到了不少人,静姑急着要带傅明华前去寻崔贵妃,也顾不得跟人寒暄,直到带了傅明华前往流觞亭,崔贵妃便在亭中等候了。
  亭子建在石阶之上,石阶两旁站满了宫人与内侍。
  旁边一条细小的溪流蜿蜒而下,这亭子便因此而得名。
  当初在建这牡丹园时,匠人便挖凿了洛水引入一流至其中。
  上流有御厨制作美食点心,放在荷叶之上,顺水流下,下流便有内侍截了下来,呈送到崔贵妃的桌子之上。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痛
  
  远远的看到静姑领了人回来,已经有内侍前往亭中回话,傅明华一到亭角之下,上方崔贵妃便冲她招手:“元娘快来。”
  傅明华由静姑扶着上了亭子,崔贵妃上下打量了她几眼,笑了笑:“越长得大,便觉得你跟阿沅之间更有些相似,比她少年之时的稳重也不遑多让。”
  崔贵妃眼中带着复杂之色,挽了傅明华的手,要她拉坐到一旁的石凳之上。
  还未入夏,飞觞亭里虽然挂了草帘,但应该是崔贵妃多坐了一阵,那手冰凉,似无骨一般。
  石凳上摆了锦垫,桌上有热茶糕点,崔贵妃微微一笑:“糕点恐怕你吃不惯,尝尝这茶,倒是还好。”
  这里做菜的虽然是宫中大厨,不过却始终不如四姓之中所培育出来的厨子,崔贵妃桌上的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