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长嫡 >

第299章

长嫡-第299章

小说: 长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中的人对于世族是个什么样的态度,怕是明眼人都瞧出来了。
  她一时之间心里说不出的苦闷,当日赵国太夫人临去之时,为了保住谢家,曾拖着病体,亲自写了封家书托人送到了傅明华手中。
  她老人家如此费心尽力,只是为了保住家族,以退为进,知晓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明白这会儿该当忍让,韬光养晦,以保存家族实力,将来得势时机,再寻求家族发展机会罢了。
  可此时大祝氏一句话,极有可能使当日赵国太夫人所做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应或是不应?
  若是应了,在傅明华明显有意针对青河崔氏的情况下,江洲的人一旦出面,便相当于变相的为崔家的人分担走一部份傅明华的注意。
  当年谢氏曾弃女‘自尽’,很是伤了母女间缘份的,事后江洲的人虽亡羊补牢,但也只是与傅明华之间关系尚可,还不到亲近的地步。
  可若是不应,便是为求自保,抛弃崔家了。
  四姓向来同气连枝,如今崔氏的当家主母还是自己的嫡亲长姐。
  才一瞬间功夫,小祝氏的额头冷汗便都浸出来了。
  她没有料到,今日进宫,竟会有这样的选择留着等她来做决定。
  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小祝氏笑脸发僵,地上跪着的大祝氏也是心中打鼓。
  她也着实是走投无路,若不是被逼到极致,她也不愿拖谢氏的人下水的。
  直到此时小祝氏许久不说话,大祝氏才有些慌了。
  她简直不敢去想小祝氏若是拒绝之下的后果,无论小祝氏应是或是不是,青河崔氏与江洲谢家的情份都会有所损伤的。
  小祝氏若是帮她,则青河的人将来对江洲的人不住。若她不帮,江洲则又伤了与青河的情份。
  大祝氏心中隐隐后悔,她一时情急,话都已经说出口了,此时就如覆水难收,正恼怒交加间,傅明华温声笑道:“既如此,也不好强人所难。只是青河的女儿我着实喜欢,夫人若是得空,多带进宫来让我瞧瞧的。”
  大祝氏听了这话,长舒了一口气,已经汗透衣襟,背心发凉了。
  她双腿紧绷发抖,听了傅明华这话,勉强就笑道:“承蒙娘娘夸赞,她们却哪当得起呢?”
  心中却哪里还敢再带崔氏的小娘子入宫,她此时已经隐隐有些后悔了。
  
  第六百二十四章 早有
  
  大谢氏带崔十二娘进洛阳时,便吃了不小的亏,那会儿大祝氏还当大谢氏行事不大稳妥。
  如今轮到自己吃了这亏,大祝氏才知当日大谢氏心中感受。
  “夫人客气了。”
  说了这番话,大祝氏已经如同惊弓之鸟,再不见先前的气势,哪怕是傅明华唤了她起身,她也是心中忐忑难安,如坐针毡,恨不能即刻就走。
  只是傅明华又拉着她说了一阵,越发使她难受了。
  傅明华看她脸色发白,额角发根透汗,脸上的脂粉都已经在汗水的浸泡下有些融了,才勾了勾嘴角,伸手抚头:“瞧我,拉着你们说了这样许多。”
  小祝氏见大祝氏一副如临大敌,紧张难安的模样,便忙道:“娘娘生下大皇子至今,还未曾见过。”
  说到燕昭,傅明华笑着就招手,吩咐紫亘:
  “将昭儿抱来。”
  转头又看着小祝氏笑:
  “倒是我疏忽了,昭儿出生至今,几位长辈都还没见过。”
  她不再提及崔氏的小娘子,大祝氏心中长舒了口气。
  从宫中出来时,小祝氏的笑容里带了几分疏离冷漠之色。
  大谢氏有些尴尬的扶了大祝氏上马车,此时离了宫,她坐在榻上,脸色有些腊黄。
  原本抹匀的脂粉,因为汗水密集的缘故,此时早被冲刷掉大半了。
  她接过下人递来的茶水,手还在发抖,水杯里装着的茶水因为她的动作而晕开一圈一圈细微的纹路。
  “你明日备份礼,回谢氏瞧瞧你的母亲。”
  大祝氏喝了几口茶水,话中所说的意思,大谢氏自然听了出来。
  今日在宫中之时,她情急之下而将谢氏的人拖下了水,当时傅明华虽适可而止,但小祝氏心中必定记恨于她的。
  大谢氏是大祝氏的长媳,又是小祝氏的女儿,由她回去说情,是再适合不过的。
  吩咐完这话,大祝氏眯了眯眼睛,想起今日在宫中发生的情景,忍了怒火,不再出声了。
  到了三品之上命妇进宫拜见那日,命妇按品级入观风殿风,向傅明华行礼。
  她见到了许久不见的苏氏。
  从当日容涂英准备逼宫之后,傅明华就已经没有再见过苏氏的面了,燕追登基之后,苏氏更是不受诏不得入宫内,要想见她一面也不容易。
  苏氏跟在卫国公府夫人顾氏的身旁,倒是长得丰腴了些,起身时还壮着胆子抬眸看了她一眼,眼中充满了笑意。
  倒是卫国公夫人顾氏看上去憔悴了许多,人都瘦得变了形。
  她的娘家顾府卷入容涂英谋反一案,可是并不在已经被处理的那一批罪臣里。
  傅明华对于顾氏曾四处奔走,在为娘家寻求解救之法也颇有耳闻,此时看顾氏消瘦的模样,自然也是心中有数的。
  卫国公府的人拜完礼,退下之后,傅明华就看到了武安公府的周夫人。
  丹阳郡主跟在她的身后,不时的仰头盯着傅明华看,眼中现出焦急之色。
  定国公府的人至今仍关押在大理寺中,燕追迟迟没有处置薛府的人的意思,令定国公府的人越发坐立难安。
  听闻最近长公主急得请了好几回太医署的人,不时想要进宫向燕追求情。
  对于丹阳郡主焦急的目光,傅明华低下头来,端了手边茶杯。
  丹阳郡主眼中便露出失望之色,一层水意浮了上来。
  前方周夫人已经察觉到了不大对劲儿,退了下来之后,似是在与丹阳郡主轻声耳语。
  丹阳郡主勉强点了点头,却又向傅明华看了过来,一面咬了咬嘴唇。
  直到申时四刻,命妇才接见完,离宴席的时辰尚早,傅明华一面令杨复珍及碧蓝等人领了些人出外稍坐片刻,自己则回了殿内换身衣裳。
  头上镶了珠翠的华胜被取了下来,梳头的宫人为她摘下绾起的假鬓儿,她想起苏氏。
  当日容涂英那样得势之时,苏氏还与她往来,冒险提醒过她,这个当日口口声声喊着‘因她瞧不起贺元慎,而不能与她成为朋友’的小娘子,最终倒难得能与她说上几句话的。
  她侧头吩咐碧云:
  “去请卫国公府的世子夫人前来。”
  碧云自然知道苏氏当日与傅明华的交情,听她这样一吩咐,便行了一礼,应了一声出去了。
  不多时碧云便进来,说是苏氏已经在侧殿候她了。
  傅明华出来时,苏氏正规矩的候在殿内,听到脚步声时,忙转过身来便行了一礼。
  “如今要想见您一面,可不容易。”
  傅明华唤了起,苏氏起身便笑着说道:“我还以为得等册封之时,才能远远瞧您一眼的,哪知皇上赐宴,我也便沾了些光,跟着来了。”
  “齐王年岁到了。”傅明华说了这话,苏氏便心领神会。
  “近来如何?”傅明华接过宫人递来的茶水,听着外间传来隐隐约约说话的声音,看着苏氏,便问了一句。
  苏氏笑了笑,“还是那样子,你与其问我如何,还不如问卫国公府如何。”
  卫国公府最近才是愁云惨雾,自顾饶之投靠容涂英造反以来,卫国公府便提心吊胆,唯恐遭顾家连累。
  “我听说,世子近来处处为顾府奔走,联络了不少读书人请命。”
  傅明华听她提起卫国公府的事儿,便也说了两句。
  苏氏便有些讶异的看了她一眼:
  “您竟也听说了。季昭与退之乃是表兄弟,向来感情甚笃,退之如今受其父之举所连累,是要问斩的,他自然是着急。”她提起贺元慎时,再不如当初,想起这个人便都眉眼带着光彩的样子,反倒平静了许多。
  他近来纳了不少红颜知己,姐姐妹妹的,他向来怜香惜玉。
  当日看他性情温和,体贴入微,便如飞蛾扑火,一头扎了进来,如今成了这般模样,便是悔之亦无济于事。
  傅明华听着她说这话,眉头便皱了皱。
  苏氏嘴角边露出讥讽之色来,有些不屑的样子:“他口口声声说,皇上仁德,既能免五服之罪,又免年老、体残、年幼的人以死刑,何不更加开恩,放退之一马呢?”
  
  第六百二十五章 预谋
  
  她捏着声音,学贺元慎的语气说话,一下就将傅明华逗得笑了,瞪了她一眼:“你倒现在舍得来践踏他了,以往旁人说他一句,你倒要恨的。”
  两人都想起了当日牡丹亭中时,苏氏当时说话的情景。
  此时傅明华旧事重提,将苏氏闹了个大红脸,两人之间原本身份带来的隔阂顿时便消弭了许多。
  她嗫嗫道:
  “那时我年少无知,怎么说的话您都还记得?”
  她似撒娇一般,说了这话,脸上的笑意渐渐便淡了:“可惜我悔于当日没有早些听你的话,若是听了,又何至于落得现在这样的结局?”
  说完,苏氏又不由有些好奇:
  “您当日年纪小小,怎么看事情那样的准?”
  傅明华没有出声。
  苏氏与她情景有些相似,都是幼年失母的。
  只是那时的苏氏还带着些许少女天真的气息,所以在面对贺元慎时,一头便栽了下去。
  而她因为幼时噩梦不断的缘故,却始终都不能拥有她当初那样的心境。
  聪明而冷静,却少了些少女心性。
  “你要提醒世子,皇上虽仁德,但他却不一定会如愿以偿的。顾饶之犯的是谋逆之罪,世子不要最后救人不成,反倒自己掉进河里。”
  傅明华轻声提醒,苏氏低头笑了一声,仰头望着她看:“娘娘,他不能永远是这个样子,任性妄为,也该吃些苦头的。”
  当日的她眼中的贺元慎出身世家,模样俊美,温文尔雅,满腹文才。
  性情又是那般体贴,样样都好,仿佛没有一处瑕疵。
  可是相处越久,他性情中的弊端便显现了出来。
  他被宠得太过,担不起事。
  这样的危机关头,贺府中的人都在担忧会受顾饶之牵连时,他却仍在为顾喻谨奔走,连身家性命也不顾。
  若他孤身一人,苏氏怕是会高看他几分,认为他以义气为先。
  可此时他有父有母,有兄弟有姐妹,甚至还有妻子,他如此做,简直连家人都要连累,如此冲动行事,苏氏都怀疑自己当初是如何将他看上,还一心一意,不惜使尽了手段也要嫁他的。
  她眼里带着些厌烦之色,显然对贺元慎已经颇为不喜。
  “国公爷对他近来举动有所耳闻,已经警告过他,令人将他关在房中的。”她牵了牵裙子,有些羡慕的望着傅明华看,当日的她虽然不如傅明华举手投足,皆是端庄大气,但也是明艳可人。
  她比傅明华还小了些,可是成婚才多少时间,看上去却比当初似老了十岁。
  “我只消生下嫡子,将来把卫国公府捏在掌中,至于季昭,为他抬几房通房,便足矣。”
  她嘴角边露出一丝冷笑,傅明华正要说话,外头紫亘小步进来,看了苏氏一眼,靠近傅明华耳畔:“武安公府的世子夫人,想要见您。”
  丹阳郡主想见她。
  傅明华听到这话,皱了皱眉。
  丹阳郡主见她的目的为何,傅明华心中十分清楚,只是此时的她并不想见丹阳郡主的面。
  苏氏见到这情景,站起了身来:
  “娘娘可是有什么要事?”
  傅明华摇了摇头,吩咐紫亘:
  “将她挡了就是。”
  她不是不想见丹阳郡主,只是这样的当口,丹阳郡主若是聪明,就该知道不能如此。
  定国公府犯的是大罪,燕追却迟迟未对薛晋荣下旨,并非如外间人传言一般,他担忧长公主身体,而是因为他有意将武安公府拖下水来。
  紫亘领命出去,傅明华与苏氏二人已经被搅了谈话的心思。
  她又令人去召了长乐侯府、江洲谢家的人入殿里来。
  苏氏与她时而搭上几句话,白氏等人进了殿内,还没有坐下,外间便响起了丹阳郡主的声音:“娘娘,娘娘!”
  她大声的在喊。
  在入宫的命妇都低眉敛目,恨不能装做石头,只求不出错的情况下,丹阳郡主的声音显得十分刺耳:“娘娘,臣妇想要见娘娘一面。”
  傅明华站起了身,脸上露出怒容来:
  “大胆!”
  她皱了眉,双手交叠放在腹前,吩咐碧云:
  “将郡主请离,在观风殿前大呼小叫,成何体统呢?”
  她的话没有压制住声音,反倒有意说得大声些了,与殿外的丹阳郡主听。
  只是这话并没有使丹阳郡主畏惧,她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