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长嫡 >

第238章

长嫡-第238章

小说: 长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觉得,我们既然能看懂其中门道,我不信皇上未必是不知的。”
  傅明华皱了皱眉,随即两道蛾眉又舒展了开来:“十六卫所如此重要,皇上怕是也会关注,进而心里有数……”
  她话还没说完,崔贵妃便急急出声,打断了她的话:“元娘,皇上有意要对忠信郡王府用兵了!”
  说到此处,崔贵妃站起了身来,脸色发白:
  “前些日子,朝堂之上,李辅林与容涂英等人争得面红耳赤,就是为了西京地界上的事。”
  华州府尹孙好遭昔日华州治下一县令张蕴的一双儿子所杀,西京已经递了折子,要求处决这两兄弟。
  朝中对于这样的情况,意见分为两派。
  一派是以容涂英为首的,支持将张蕴的一双儿子处死,以敬效尤。
  一派则是以李辅林等人倒向燕追的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孙好之死,乃是咎由自取,也与西京之地,治理不当有缘故。
  李辅林建议革凌宪官职,问罪西京太守裴霞之,并将张庸及张固兄弟二人从轻发落。
  而众人心里也清楚,忠信郡王连死两个嫡子,如今与秦王一党亦是不死不休的结局,一旦再次问罪,极有可能会逼反忠信郡王,到时大唐又要生起战事的。
  “皇上有意支持李辅林,当天已经令中书省拟旨了!”
  崔贵妃急急的说:“若到时战乱一起,宫中又再生变,太后亦出事,岂不是给了容家可趁之机么?”
  傅明华原本还有些着急,可听了崔贵妃这话,又忍不住捏了帕子掩唇,想了想:“容涂英确实认为张庸、张固兄弟二人该杀?”
  此时崔贵妃急得上火,可偏偏她倒是不慌不忙,反倒问及‘容涂英认为张庸、张固兄弟二人该不该杀’,崔贵妃不由有些无奈的看了傅明华一眼,仍是点头:“确实如此。”
  “那既如此,就不必担忧了。”傅明华放下了手来,笑意吟吟,崔贵妃看她这模样,心里一动:“哦?此话怎讲呢?”
  “母亲您想,容涂英做事,必有缘由。”她眼中带着能安定人心的笃定与温和,神情镇定,仿佛无论什么事,都不能使她动容。
  崔贵妃逐渐冷静下来,细细一想,一拍手掌:“你的意思是,容涂英如今尚未有准备,是想拖延时间么?”
  “不错。”傅明华微微颔首。
  容涂英行事,向来周密狠毒。
  一个华州府尹孙好,与他无冤无故,他又怎么会想着为孙好伸张正义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他竭力阻止忠信郡王府与大唐之间的征战在此时暴发,情况无非就是,他哪怕是想起兵谋反,拥燕信上位,也没有做好准备,在这时候趁乱分上一杯羹罢了。
  若是他早就准备好,十六卫中大半已被他尽数收买,此时情况就定不相同了。
  哪怕李辅林竭力反对开战,怕是容涂英都会想方设法进言了。
  只是皇帝会如他所愿吗?傅明华心里觉得是未必的。
  她隐隐有种感觉,嘉安帝是在牵着容家人的鼻子走。
  当初太祖血腥扫荡世族,将一干大小世族杀的杀,赶的赶。那几年大唐新建,哪怕是曾经深受世族中正九品制压迫的下品寒士,在见到太祖当年的行径之后,亦都胆颤心惊,不敢出仕来。
  凭心而论,世族该不该除?傅明华认为该。
  只是这除世族,也该有个过程发展,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但当初的太祖太急于求成,手段激烈,反倒引起世族怨恨,使天下读书人惊恐。
  那些年流言四起,朝中官员一缺再缺,不少人不愿入仕为官,不愿受朝廷驱使,做朝廷的鹰犬。
  天下乌鸦一般黑。
  傅明华不相信嘉安帝追捧容家,是为了养虎为患。
  当日太后与她说的一番话,如今仍言犹在耳。嘉安帝既然心系社稷朝政,那么容家的崛起,便值得人深思了。
  她心里一个念头涌过,抿了抿嘴角,伸手抚了抚肚子,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来。
  “皇上要是心中清楚此事,又早对容涂英有了防备,那么逼反忠信郡王,便迫在眉捷了。”崔贵妃皱着眉头,手握成拳,幽幽的道:“追儿动作可要快些,灭除忠信郡王府才是呢。”
  傅明华听她这样一说,没有出声。
  不知为何,她总觉得平西京这场战事,并不是像崔贵妃所祈求的那般,短时间内能平得完的。
  忠信郡王如姜,老而弥辣,也非当初年少而气盛的君集侯简叔玉可以比拟的,更何况大唐之内还有一个容氏虎视眈眈。
  崔贵妃期盼着燕追能早日平息战事,班师回朝。
  可是容涂英怕是更希望这场战事一两年时间内是打不完的。
  他既然生出了这样的心肠,背地里傅明华猜想他恐怕还会与忠信郡王相互勾结,瓜分大唐锦绣河山。
  只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今便看究竟是嘉安帝计高一筹,以江山为棋局,将当初太祖留下的后患、西京之难等尽数困死在棋盘中,还是嘉安帝棋输一子,燕追将来又重头再来。
  崔贵妃忧心忡忡的望着窗外,显然在为儿子而担忧。
  这些话此时便不宜再与她说了,崔贵妃目前要烦的事情已经够多了。
  才说了几句,太后宫中的人便过来了,说是温新请傅明华过去坐坐。
  “你去吧。”崔贵妃温和的开口,伸手握了傅明华的柔荑,想通了崔四郎的事后,崔贵妃也不再像之前一般难受了:“温新既然来请你,怕是太后那边情况还算稳定。回头来陪我用完晚膳再回去,这宫里总是冷清得很,难得你进宫来陪我说说话。”
  傅明华应了一声,出来时静姑含泪看着崔贵妃脸上带笑的模样,亲自取了披风,郑重的为傅明华披上了:“您慢些。”
  “有劳嬷嬷关怀。”傅明华冲她浅浅一笑,静姑福了一礼。
  
  第四百九十六章 太后
  
  来到紫兰殿时,还未进正殿,便闻到了浓浓的苦涩药味儿。
  温新听到了宫人的回话,亲自迎出了殿来:“您瞧瞧,近来诸事繁杂,此时才来接您。”
  “嬷嬷说的哪儿的话。”傅明华摇了摇头,任由温新扶了她进殿,问道:“太后如今身体可好些了?”
  提及此事,温新脸上的笑容便显出几分勉强来:“仍是那般,只盼菩萨保佑而已。皇上已令人在洛阳城外修建寺庙,为太后祈福。”
  殿中一天十二时辰厨房不敢熄火,熬着汤药,可惜太后都已服不进去。
  有时勉强灌进一些,便都尽数吐了出来。
  如今人还未清醒,情况时好时坏的,“昨夜里发了高热,连皇上都惊动了。”
  温新背过身去,深呼了几口气:“只看老天保佑。”
  到了这样的地步,温新也是别无他法了,苦笑了一声:“您进去瞧瞧,午时太后清醒了一阵,还问起过您呢,说是觉得您入宫了。那会儿还当太后是想您了,正想着晚些时候使人出宫知会一声,让您进宫来瞧瞧也好,哪知您就来了。”
  温新没有提起崔四郎被打一事儿,仿佛对于傅明华入宫的原因半点儿不知晓一般。
  宫里太后躺在床榻之上,几日不见发,仿佛人已经变了形。
  傅明华实在有些意外,两侧帘子被卷了起来,挂在床角顶边精美华贵的银勾上,屋里点了幽幽的檀香,却压不下那股苦涩的药味儿。
  太后闭着眼睛,呼吸很沉,嘴角不时涌出白沫口涎,一旁服侍的宫人便取了帕子为她拭去。
  她的脸庞肿得有些发亮,傅明华坐了过去,接过宫人手中拿着的锦帕,宫人便退了下去。
  上回来见太后时,她精神倒还好,如今却好似变了个人。
  傅明华便想起了之前见太后时的情景。
  郑太后年事虽高,但体面却似融入了她的骨子里,在此之前,无论哪次见面,都是收拾得端雅得体的。
  如今这无法自控的模样,她若醒了,不知是该有多难受的。
  傅明华想了想,吩咐温新:
  “去打盆热水来。”
  温新不明就里,但她一吩咐,仍是应了一声。
  宫人端着热水,捧着帕子、香粉等物一一进来,傅明华拧了热帕子,轻轻替太后洁面,洗了两次,又抹上了香脂。
  不知是不是帕子热气蒸腾的缘故,郑太后原本苍白的脸色竟然好看了许多。
  她又为太后仔细擦了手,连指甲缝里也以帕子细细擦拭过。
  殿内十分安静,太后沉重的呼吸声好像轻了几分,傅明华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儿,抬起头来,却见之前闭着眼睛,昏睡过去的郑太后,不知何时醒了过来,正微笑着望着她看,像是有一阵了。
  “您醒了?”
  傅明华有些惊喜,太后指尖动了动,似是想要将她反手握住,却又力不从心:“你来了……”她的声音嘶哑,好似许久没有开口说过话的样子。
  “昨日起……来,还看到元娘进宫……”太后喘息着,傅明华听到她说这话,却觉得心中一紧,眼睛酸涩。
  之前温新明明说的是太后午时醒来,以为她入了宫,可是太后却已经记不住事,以为她自个儿是昨日清醒。
  傅明华抿了抿唇,温顺的点头:
  “您心中想着我,便觉得我时时都在您身边似的。”
  太后听了这话,笑了起来:“元娘,我做了个梦,总觉得先帝就在我身侧的。我梦到了陇西,郑府之中那大片大片的牡丹园。”她仿佛精神了起来,提起昔日的过往,神情如少女一般。
  “先帝总说我如牡丹一般尊贵,我们夫妻成婚时,他还年少,发誓要将我娇养在手心里。”太后眼中露出甜蜜之色,双颊慢慢爬满了红晕。
  她这模样吓得温新嘴唇哆嗦,却又死死咬着牙,不敢出声。
  “元娘知道陇西有牡丹吗?”太后转过头来,悠悠的笑。
  傅明华握紧了她的手,觉得喉间发紧:“我知道,紫斑牡丹。”
  太后的神色便柔和起来了,有些怜爱的看了她一眼:“确实如此。人道洛阳、荷泽牡丹甲天下,却不知陇西也有牡丹,花瓣内长紫色斑点……”她侧了个身,“一丛一丛的,花开时更是极美。人都道荷泽牡丹不凡,洛阳牡丹富贵,我却偏爱陇西的牡丹。”
  “您想家了。”
  傅明华握紧了她的手,轻声道。
  太后愣了一愣,眼中便蓄满了泪:
  “是啊,想家了,可是我的家,在哪呢?”
  郑氏一门,早在当年太祖起事之时,便遭连累,父母亲人俱都魂赴黄泉。
  哪怕是后来有太祖百般的宠爱,可太后幼时的郑府,却始终很难恢复原样了。
  当年的郑氏族人被屠杀殆尽,以致后来的郑太后连个亲人都找不到。
  世人只见太祖当年打下的百年基业,赞太祖功勋,却少有人知道太后内心的苦闷。
  “我时时梦到幼时的情景,我的母亲十分宠我,让下人为我在院中制了一道秋千。每当我荡起秋千时,飞得高了,能透过高高的院墙,看到外面的情景。我的母亲担忧我摔落下来,却又不忍逆了我心意,所以每当我玩耍时,总是尽量盯着我看。她亲眼见到了,才能放心。”
  只是郑太后的母亲当时身为郑府当家太太,每日要忙的事情也多,所以有时看着女儿时,便时常一面忙着正事,一面分神看着女儿。
  “我梦到我的母亲,梦里坐着秋千,那魂儿仿佛都要飞了起来,回头时依旧能看到母亲无奈又宠我的神情。”
  傅明华安静的听太后说话,只是紧紧握着她的手掌。
  “后面长大了些便渐渐不再贪玩了,外面的世界也不再好奇。”她被困在一方闺阁里,安静学规矩,不时与贵女们来往玩耍,秋千再也不碰了。
  可是与太祖成婚后,他十分细心,注意到了她院落中的那架秋千,仍是亲自为她做了一架秋千,可是她玩耍的时间就不多了。
  
  第四百九十七章 回光
  
  之后随着太祖征天下,她后来也跟着东奔西逃,吃过一些苦头的。
  就连当时的嘉安帝也是在战乱的情况下出生。
  立国之后,虽然入主中宫,有了安稳的生活,不用再四处奔波,却也很难再找到当年的心境。
  “从我院落的东厢房看出去,外面种了几株杏树,我出生之时,兄长亲手种下的,春天一来便开满了花,花落便结一树的果子,我出嫁时,那杏树已经长得很高了……”太后想到什么便说什么,“结出来的杏儿十分甘甜,我出嫁之后,哥哥时常摘来送我。”
  她像是又要睡着了,嘴角边露出浅浅的笑意,傅明华心里一紧,连忙就道:“您说得我也一时有些嘴馋了。”
  太后听了这话,又睁开眼,眼中有些茫然,好半晌才似反应过来自己之前在说什么一般:“可惜后来郑家出事,树也给人夷平了,‘当日郑家今何在,不见人,只见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