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长嫡 >

第214章

长嫡-第214章

小说: 长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日燕追回了王府,便让人将那幅《灵山新雨图》装了起来,送入了宫中,说是借花献佛,请崔贵妃观赏。
  他的意思十分明确,先准备给崔贵妃一个脸面,将崔氏的人交给她来处理,若崔贵妃不成,他再亲自出手。
  崔贵妃接到画时,心中还颇为诧异,询问之后,纸包不住火,得知事情始末,气得浑身直哆嗦,当即让人传了命令入宫,让大谢氏第二日进宫来见她。
  其实事情发生之后,大谢氏便猜着自己是要面对崔贵妃的怒火的,但是她没有想到,崔贵妃的怒火会来得这样的快。
  她带了十二娘进宫,蓬莱阁里,崔贵妃凤眼含煞,望着崔大太太看,目光仿佛都要在她身上盯出两个窟窿来。
  “您何必这样生气?”
  
  第四百四十五章 就里
  
  大谢氏有些疑惑不解:“娘娘莫非进洛阳时间久了,就真的忘了青河,忘了娘家?”
  此事之后,对于燕追来说没有丝毫损伤,伤的是崔家的颜面,伤的是十二娘,是她!
  她唤了崔十二娘上前,指着十二娘就向崔贵妃道:“青河是您的故里,十二娘是二叔的女儿,她不好吗?”
  崔大太太问了崔贵妃一声,崔贵妃就气得咬紧了牙:“十二娘好不好,也不是大嫂那样做的理由。”
  大谢氏听了这话,便露出一个极浅的笑容来:“娘娘,您当初看不上我的十娘,如今崔家敬重您,又将十二娘也送进了洛阳,可是秦王却又那般模样,您气什么呢?”大谢氏反问着,崔贵妃将牙咬紧了:“我早说过,几个侄女,也不一定非盯着洛阳这地方不可。”
  崔贵妃忍了心中的怒火,定定望着大谢氏看:“十二娘的婚事,早就该定下来了。”
  大谢氏怒极反笑:“娘娘,您不能这样。这些年来,崔氏一直顺从您,处处听您的安排,当初三皇子年少,需要有人辅导,父亲一把年纪,还亲自求了姚释出山来,藏书、典籍,只要是您要的,崔家无不尊从,想方设法的办到。”
  崔贵妃脸上的笑意已经绷不住了,大谢氏接着又道:“当日您说看中了柱国公府的魏敏珠,曾默认过十娘前往洛阳,侍候在您膝下。”大谢氏眼圈发红,拿了帕子沾了沾眼角,语气平静道:“崔家都应了,十娘候到了那把岁数,最终您定了傅明华,一句十娘不要送入秦王身侧便算了。”她抬起了头来,盯着崔贵妃看:“兴许我们想着,十娘不合您的心意,便又送了十二娘来。”
  大谢氏十分聪明的没有提及崔十娘如今低嫁的下场,有些话不用她说得太明白,崔贵妃自己都能想像得到。
  “可是十二娘也不合您的心意吗?娘娘觉得,我们崔家是要该怎么做呢?还求娘娘指条明路才好。”
  大谢氏起身拜了下去,崔贵妃看着她跪在自己面前,气得手脚冰凉。
  “我知道父母心中的想法,但是这洛阳,并不一定是适合人呆的地方。”崔贵妃招了招手,十二娘子乖巧的上前,她的手还那么软和,眼底带着没有见过险恶的纯真,崔贵妃冰冷的手握住她时,她打了个寒颤,偏了头有些疑惑的望着她看。
  那模样实在是惹人怜爱。
  显然当初的她不得嘉安帝的宠爱,已经使崔氏意识到了。
  崔贵妃不由想笑,眼神却露出怜悯之色来:“大嫂觉得美人儿的作用有多少?”
  以色事君王,又有几个得了好下场?
  她一手握紧了十二娘,力道有些大,一手便挥了挥,示意静姑等人站远了一些,才冷冷望着跪在地上的大谢氏道:“崔家敢与我提当初为追儿做的那些事,又敢与追儿说这样的话吗?”
  大谢氏沉默着,没有说话。
  “更何况……”崔家当初做的那些事,也不是为了不求回报。
  若当初她在洛阳稍有行差踏错,或是不中用了,等着替她位置的崔氏女儿便足以排成一排,供嘉安帝挑选了。
  “现如今,追儿与元娘感情融洽。”傅明华与崔贵妃关系又不差,“我的前半生,一直是为了崔家,大嫂,现在我该为了我儿子了。”
  崔贵妃的目光渐渐冷了,崔家的举动,是陷她于两难之地中。
  留下十二娘,她与燕追母子之情会受影响,傅明华也会怪她,更何况就是她要留十二娘,兴许也只是她的一厢情愿,燕追未必要听她的话。
  “我觉得,崔家既然要留人在洛阳,我瞧着四郎便很好。”
  崔贵妃声音极轻,可是听在大谢氏耳中却如遭雷击一般。
  她浑身一抖,极为失态的抬起了头来,瞪大了双眼望着崔贵妃看。
  这个昔日她嫁入崔家,便一直感情不差的贵妃,此时的笑容里带着几分冰凉与高高在上:“我的骥儿如今正值顽皮好动之龄,四郎文采出众,曾得长辈多有夸奖。”
  崔贵妃俯身靠近了大谢氏一些,压低了目光与她平视:“大嫂,既然崔家已经为我做了这么多,何不再割爱,”
  大谢氏的脑海此时一片空白,仿佛受了重击一般,头晕目眩,说不出话来。
  崔贵妃冷冷望着她看,脸上带着微笑:
  “送四郎入洛阳,时时伴随我骥儿左右呢?”
  “你……”大谢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崔贵妃此时想要拿她命门,将崔四郎留在洛阳。
  崔四郎是崔家长房长子,将来会肩负撑起崔家的责任,是崔家下一代的希望。
  也是大谢氏寄予了厚望的儿子,如她眼珠一般。
  可现在崔贵妃却逼着她,将儿子留在洛阳。
  说得好听是陪伴燕骥左右,可实则是以儿子为质,将来若嘉安帝想动崔氏,崔四郎极有可能性命不保。
  况且崔四郎若是为质,那么崔家里他继承人的身份势必要遭剥夺,他的一生都会被毁了,崔贵妃分明就是要剜她心肝肉,有意想要害她!
  大谢氏又慌又怕,瞪大了一双眼睛望着崔贵妃看,额头冷汗密密实实的沁了出来。
  这个在她心中并不如何惧怕的贵妃,此时笑得让她遍体生寒。
  “娘娘这是什么意思?”
  大谢氏喉间微微滚动,望着崔贵妃看。
  崔贵妃挺直了背,侧身去端了一盏已经冷却的茶,大谢氏的话并没有让她转过头来。
  宫中烧了碳盆,本该温暖异常,可此时大谢氏却觉得浑身直打寒颤。
  她极力控制着自己不要哆嗦,但身体血脉却加速流动,使她手足透心的凉。
  “冷吗?”崔贵妃捧了茶杯,侧过了头来。冬日里的阳光也好似驱不散这大殿的阴霾,崔贵妃的眼珠从大谢氏的角度看出去,仿佛如猫儿石般,清沏至美,却不带丝毫温度。
  “我这些年,一直都如大嫂此时一般,担惊受怕,从没有过一日敢松懈的。”
  她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来。
  
  第四百四十六章 命运
  
  自带了崔家的使命,踏进了洛阳的那一天,崔贵妃就再也没有一日的安宁。
  她从来没有睡得踏实过,那时怕自己死,后来又怕儿子被害了。
  每年无论寒冬腊月还是夏日炎炎,她都十分的畏寒,“那种感觉,大嫂懂吗?”
  大谢氏吞了口唾沫,说不出话来。
  “大嫂舍不得四郎,可大嫂还有六郎与七郎,还有我大哥,还有整个崔家。”
  “现如今,大嫂要怎么做呢?”崔贵妃伸手捂着胸,笑了起来,她伸手压鬓,一支花钗却被碰得歪斜。
  她伸手摸索着,取了下来,又重新簪了上去:“说来也是有缘。当日的阿沅曾在此处,与大嫂这会儿的神情一模一样。我算算时间,都已经过去六七年了。”
  大谢氏额头的细密汗珠汇聚在一起,滑落进她眼中,沾脂粉,整得她眼睛生疼。
  崔贵妃低声的笑了起来,神情复杂。
  当年的她在这蓬莱阁中,亲眼看着谢氏挣扎着做出选择。
  谁曾想过,多年以后,兴许是个报应,她在家族与儿子之间,也仍在挣扎之下,逼迫着谢氏嫡亲的姐姐,也在这蓬莱阁中,再次做出选择来。
  “大嫂觉得,缘份是不是十分的奇妙。”
  大谢氏脸上汗珠更密,流淌下来,沾了胭脂,呈粉红色泽,她却没有拿帕子去擦脸:“您何必这样逼迫我?”
  做了这个决定的,并不是她,而是崔家,是崔家上下。
  崔贵妃不为所动,大谢氏的脸上渐渐失了血色。
  她心疼儿子,可也做不来摇尾乞怜的事,哪怕此时心中滴血。
  崔贵妃微笑着看大谢氏,没有说话。
  “大嫂送的《灵山新雨图》,我十分喜欢,昨夜赏得舍不得闭眼,实在是乏得很了。”崔贵妃挥了一下手,大谢氏紧抿着唇,从地上站起了身来。
  她明明心痛已极,可却背挺得笔直,从袖口中拿出一方帕子,缓缓擦了擦脸,才忍了心中感受告退。
  崔贵妃让清容送她出去,静姑看着大谢氏,便说道:“娘娘,您这样做,便再无退路了。”
  这些年来,崔贵妃一步一步走到如今,养大两个皇子有多不容易,静姑是看在眼里的。
  嘉安帝对她没有多少宠,如今来蓬莱阁也不过是略坐一坐。
  现今宫中后位悬空,若崔贵妃想要更进一步,需要仰仗崔家的地方还多。
  可若是将崔四郎强拘在洛阳,便是开罪了崔家。
  崔贵妃忍不住闭了闭眼睛,笑容有些凄凉:
  “我也是身不由已。有些事情,追儿都懂了,崔家却总是不懂。”她拧着秀眉,苦笑了两声:“兴许是懂了,却仍只是不甘,所以才越发急切。”
  静姑眉头皱了皱,又问道:
  “会不会是王妃从中周旋的缘故?”
  秦王至今府后只得王妃,而图谋大事。
  崔贵妃与傅明华关系不差,又从未插手过儿子后院之中,兴许是崔家的举动,触了傅明华逆鳞,才使她心中不快,言语之间使燕追送《灵山新雨图》进宫?
  静姑的话,让崔贵妃侧头看了她一眼,她心中一凛,崔贵妃则是又将头转开了。
  “实则奴婢觉得,给大太太一个警告便算了,没有必要将四郎君拘在洛阳之中。”
  “我不拘,让追儿来吗?”
  崔贵妃淡淡一笑:“我知道你心系崔家,可是自皇上废除中正九品制后,难道你还不懂?”
  “世家以何立足?”
  静姑哑口无言。
  “以人才。先魏晋时期,朝堂之中,世家力量强大,足以左右朝政。”崔贵妃叹了口气,“那时谢家振臂一呼,天下文人学士,高官士爵无不顺从。”就是皇帝也惹不起众怒,得要退步。
  “可现如今呢?”
  皇帝已经不再需要人才自世家里出,朝堂官员虽仍大半与谢家关系亲近,可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世家终有一日要遭淘汰在这科举制的发展之中。
  对于燕追来说,崔氏当初为他所做的一切,是因为崔家是臣,而他是君。
  为君之道,他可以施恩,却绝不能允许崔家挟恩求报答的。
  崔家送女儿的举动,当初先帝在时,大唐只不过是初立,嘉安帝愿意妥协,燕追却性格强势,必不愿受人左右。
  “我生的儿子,我心中清楚。”崔贵妃叹了口气,“他爱元娘,兴许是怕她伤心,也不愿与她生疏,但这件事情,他绝对不是会受妇人左右,无论他有多喜欢。”
  哪怕就是傅明华清楚局势,默认此事,燕追也定是绝不肯妥协的。
  “若他会受妇人左右,还有如今的事?”
  大谢氏压根儿就不会自作主张,怕是会来寻她办妥此事了。
  崔贵妃轻声的笑,这才是她觉得十分讽刺的地方。
  怕是大谢氏心中早就已经料到了这个结果,只是为了崔家,为了世族,她仍是如此义无反顾。
  “追儿不会受十二娘。”除了他自己不愿受崔氏所挟持之外,他还要让嘉安帝看到,他不会因为母亲,而受外族所影响的决心。
  他要让嘉安帝看到,他与燕信不同之处。
  燕信身边的各式美人儿,大多与容涂英有或多或少的关系,要么也是与四皇子一党有些牵涉。
  初时一看,燕信如此一做,自是笼络人心,可却失了圣心。但燕追却是失了人心,冷了崔氏,却独得了圣心。
  她的儿子,将事情考虑得面面俱到,崔贵妃笑着问静姑:“你说我怎么帮崔家呢?万事难周全。”
  燕追在让她做选择。
  静姑明白过来,也是脸色微白,只是想着崔贵妃此时心痛如绞的心情,手心手背都是肉。
  儿子是她的骨肉,崔家亦有她的父母。
  “只是如此一来,便苦了您了。还有那……”
  她是想说中宫之位,崔贵妃却抬了手,止住了她的话,幽幽的叹了口气。
  晌午之后,宫里来了人,说是崔贵妃请傅明华进宫去取已经赏完的《灵山新雨图》,碧蓝有些惴惴不安,问傅明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