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长嫡 >

第18章

长嫡-第18章

小说: 长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明华想了半天,脑海中将关系利害一一梳理一遍,却始终察觉不到有什么古怪的地方的。
  她从傅仪琴归来之后动了歪心思开始梳理,结合梦中的情景,再到无意中发现傅侯爷与容妃结盟,使崔贵妃陷入困境想了又想。
  甚至包括崔贵妃可能将这种不利于她的情况交给谢氏处理,傅明华都想到了,她甚至隐约能猜到梦中的谢氏到底是为了什么原因而死,却唯独猜不到谢利贞夫妇是来干什么的。
  她皱着眉,梦中好像谢利贞夫妇的到来像是没对‘她’有什么影响,莫非真是自己多疑,还是有什么地方自己漏掉,或是不知道的?
  “大娘子喝碗羹汤暖暖身。”
  
  第三十七章 腊祭
  
  碧箩看傅明华皱眉沉思,神情镇静,不由端了一蛊烧成南瓜形的净白细瓷上来,那盖子也仿着烧成了南瓜蒂儿的样式,她抓着盖子一揭开,香味儿便扑鼻而来,热气将傅明华一熏,便将她熏回了神。
  这南瓜瓷蛊摆在荷叶形的盘子上,这些出自江西御窖的物件儿样样精美,江西御窖烧制的东西大部份供了宫中,普通人是买都买不到的。
  但是这旁人看来稀罕的东西,谢家每年都会送不少前来,傅明华就是一天摔几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摔不完的。
  那羹汤以小米煲足了火候,里面药材与食物的味道完美的融合,每一口都是鲜香无比,调养着傅明华的身体。
  她暂且不想心里的事儿,反正此时也没个头绪。
  直到晚上就寝之前,傅明华再次将自己目前所知的情况在脑海中分列安排,一旁值夜的碧云正铺着被子,看她靠在床边,拿了本书心不在焉的,不由打了个哈欠:“夜深了,娘子还不睡?”
  傅明华摇了摇头,她总觉得自己要摸到边儿了,可是却偏偏又一时间想不起来。
  “还是早些歇息,别伤了眼,倒补不回来。”碧云的话在她耳边响起,却没被傅明华听进耳中。
  她想到阴氏,如今朝廷虽然不管制兵器,但是阴家势力太大,朝廷莫非就不忌惮?她又想起曾经的阴家,那时的阴家还并不是偏居淮南一角而已,而是居于南阳之中,直到后期被朝廷打压,子孙死的死,走的走,诺大一个家族被迫迁居于淮南才算是消停。
  仔细回想起来,这阴家便如同冬日枯死的野草,只要留了根还在,随着朝代更迭交替。旧朝一倒,阴家趁机崛起,以大量武器、盔甲资助朝廷,所以每当新朝建立之时。总是阴家名声权势达到极点的时候,一旦到了朝代中间,阴氏太过显赫,再次遭到打压,周而复始。
  阴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就如当初前陈朝杨氏,逐鹿天下之时靠阴家大力支助,开国皇帝孝宣帝当权之时,阴氏权势达到巅峰,可惜好景不长,直到前陈孝烈帝时,遭到孝烈帝打压,直至陈朝后期,朝廷腐败,天子政权旁落。对于世族无力管束,阴氏才得以苟延残喘。
  陈朝末期,阴氏休养生息,直到助先帝崛起,阴氏助先帝一臂之力,才在大唐初立之后,阴氏一脉再现辉煌。
  仔细回想起来,从阴氏的起源、发达到没落,阴氏经历过数次劫难却不死,但是阴氏族人对于这种大起大落的情况。肯定万分厌倦。
  傅明华想起了嫁进傅家的谢氏,那时都当谢家愿意将女儿嫁入傅家,定是因为看中傅家世袭罔替。
  可是傅明华心里清楚得很,谢家子弟只是不入仕。不愿涉足这泥潭。
  对于看过朝代更迭,许多世家分崩离析的情景,在许多人眼中恐怕会富贵百年的傅家并不见得能被谢氏看在眼中。
  毕竟谢氏的起源远比如今的傅家要丰厚得多,更何况婚后谢氏对于傅其弦的鄙夷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她不愿在傅其弦面前伏低作小,看不起他,傅其弦在谢氏眼中。恐怕连粒尘埃也不如的。
  但就是这样的情况,高傲的谢氏却甘愿嫁给傅其弦,并为他生育儿女。
  傅明华握紧了手里的书本,嘴角逐渐勾起。
  谢家隐藏得可真够深的。
  阴氏一脉与其余三家同气连枝,阴氏的衰败也从侧面证明了四家的情景。
  若是将阴氏的起落比喻为气运的好坏,恐怕四家动作频频,就是因为气运衰败,也就是说,阴家恐怕又要陷入新的一轮遭到皇帝打压的日子。
  盛极必衰,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先帝刚薨世没有几年,若此时动阴家,便如卸磨杀驴。
  天丰帝此时按兵不动,不是为了给阴氏喘息之机,更有可能是将阴氏当成猪养,待到百年以后,由燕氏后人再将阴氏打压一番。
  已经在陈朝吃过亏的阴氏,必定不甘于被皇族如此算计。
  天下乌鸦一般黑,皇族若是迟早会对世家动手,那么世家便必定会想法子自保的。
  所以很少将女儿外嫁的谢家,将谢氏嫁入长乐侯府,将崔贵妃送进皇城。
  傅明华将手里的书本一扔,撩了自己一把养得水滑的头发,躺了下去。
  碧云不知她心里所想,将她扔到一旁的书捡了起来,又为她掖了掖被子,撩起的幔子被放了下来,床榻顶上垂下来的一层小小珠坠因为碧云刚刚垂幔子的动作轻轻晃荡。
  自己猜想的正不正确,只要谢利贞一来,便会知道。
  只是谢利贞没来之前,腊月十三正是皇上领百官祭宗庙的日子。
  提前三天傅侯爷便已经焚香沐浴,并在十三日当天,由皇上亲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辅林李大人拟旨,废除谥号,追先帝为高祖,并改年号天丰为嘉安,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先帝定国之时立年号‘永昌’,永昌四年时,经由朝臣复议,认为此年号并不吉利,昌字有二日之意,于国家意义象征不妥,因此后改年号为‘建元’。
  直到高祖驾崩,当今天子依旧延用‘建元’的年号,直到建元十一年,改年号为‘天丰’,而后如今再改为‘嘉安’。
  只是这个改年号的重大消息,在使得许多人激动的时候,谢氏却满脸的阴沉。
  “娘娘召我带元娘再进宫一次?”
  她已经‘病’了好些天了,上回崔贵妃的话还让她心乱如麻的,此时离上回进宫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崔贵妃又让人秘密向她传话,让她带傅明华进宫一趟。
  前来传话的丫头长得十分不起眼,不知为何竟与傅府之中外院大厨房里一个管事相识,由他带领进入傅府的。
  “是的,娘娘听说少夫人病了,十分担忧,只是娘娘位于深宫,出入不便。”
  这丫头将崔贵妃的话一回复完,谢氏便沉默了下去。
  她的‘病’是怎么回事,崔贵妃恐怕是再清楚不过了,莫非,她是在借此事,催自己快将替她‘想出法子’?

  第三十八章 念诗
  
  谢氏心乱如麻,挥手示意这丫环下去。
  这一夜不止是她没睡得着,连安嬷嬷也是闭不上眼睛。
  谢利贞要来了,他带来的是好还是坏的消息,没人清楚。
  崔贵妃这头又催着谢氏进宫里,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事儿,这么急,明知有可能两人频繁的见面会引起嘉安帝的不喜,她却仍派人来了。
  倒是傅明华一夜梦境不断,反倒第二天看着比谢氏的脸色更好一些。
  歇了一天,知道谢氏要再带她入宫,她只带了碧蓝、碧箩两个丫环随谢氏出门,依旧是上次的望仙门口,静姑平静的脸色下掩饰着焦急,宫中崔贵妃依旧是那副艳光四射的模样,只是眼睛中堆满了暴风雨。
  傅明华被崔贵妃打发了出来,崔贵妃拉着谢氏的手,便声泪涕下:“阿沅助我。”
  “娘娘……”谢氏吓了一跳,她还是头一回看到崔贵妃如此失态的样子。
  “皇上前日祭天,将容氏那个贱人的儿子牵着的。”
  这样重要的日子,帝后本来应该也要出席的,但是嘉安帝后位空悬,几个皇子倒是出席了,不过当时的嘉安帝牵的是四皇子燕信的手,领他受百官朝拜。这样的情景对于崔贵妃来说,便相当于嘉安帝已经表了态,对百官来说,也算是明了了帝王的心意。
  在听到这消息的那一瞬间,崔贵妃便仿佛像是天都要塌了。
  她跟容妃势成水火,两人斗了多年,她怎么甘心输在这里?
  嘉安帝的意思十分明确,他宠爱容妃。以至于爱屋及乌,将四皇子燕信看作继承人,全不将其他皇子看在眼里。
  容妃这贱人又擅谋算,皇帝的态度一明了,她便占了天时,若是再让她与傅侯爷合作,她便有了地利。
  “若是燕信被……”崔贵妃说到这儿。几乎说不下去。
  但是谢氏心里却很清楚她未说出口的话是什么意思。如果燕信被立为太子,他日嘉安帝驾崩之时,便是崔贵妃母子落难之日。
  谢氏咬了咬嘴唇:“娘娘想让臣妇怎么帮?”
  她目光与崔贵妃的眼神对上。事实上崔贵妃要让她怎么帮,她心中早已经有数了,只是难道真要这么做?
  要解崔贵妃之急,当前最重要的便是将容妃与傅侯爷的阴谋破去。
  自嫁入傅府的那一天起。自己便生不如死,早些解脱也是好事。可是如此一来,她的女儿……
  谢氏身体微微哆嗦,崔贵妃拉住了她的手,目光坚定的保证:“我会好好善待元娘。往后为她谋一个品行出众的夫婿。”
  蓬莱殿中的情景,傅明华不用听也知道了。
  上回看过的冰莲还未化去,晶莹剔透的。
  静姑又请她去偏殿坐会儿。她摇了摇头拒绝了。
  不多时便听到浅浅的脚步声传来,听到有变声期少年的声音响起:“长乐侯世子夫人来了?”
  一个内侍轻声的回答着。傅明华转过头,就见到宫殿转角处,一个披着黑貂裘,头上飘了些雪的少年站在游廊的另一头,偏了脸在与人说话。
  似是注意到了傅明华的目光,他转过了头来,那双细长的眼睛盯着傅明华看,一股无形的压力向傅明华袭来,她起身规规矩矩的跪到了地上,静姑等人更是早就恭敬的趴下了。
  脚步声朝她越离越近,一只手虚扶了她一把:“起。”
  那手并未碰着她,可隔着几寸的距离,那寒气却仿若实质的细针,将她脸都刺痛了。
  傅明华道了谢,从地上爬起来。
  三皇子燕追坐到了她之前坐的长椅上,转头望着前方已经结了冰的太液池,池上雕着栩栩如生的朵朵荷莲。
  宫里的主子们权势地位的高低从这些细节便可见一斑,他回过头盯着已经起身的女孩儿,还记得上回她转头时的样子。
  倒是与谢氏有些相像。
  他微微一笑,“规矩教得很好。”
  谢氏将这个女儿规矩教得不错,只是未免有些太过无趣,他眼里冰雪不见融化,心中对于崔贵妃唤谢氏带女儿进宫是什么原因显然是有数的。
  前些日子他见过了柱国公府的魏氏,少女天真活泼得倒是有些意思。
  一片雪花被风吹着飘到他大氅上,他漫不经心的伸手拂去:“念过些什么书?”
  他年纪不大,说话却带着上位者居高临下的考问感觉。
  宫里的孩子一惯成熟得早,傅明华规矩随意背了几本书,他点了点头。
  燕追坐在椅子上,大马金刀的,傅明华站着比他坐着略高些,可是他的气势神态却仿佛傅明华跪在了他面前似的。
  “也是不错。”他说完,似是要起身走了。
  虽然岁数不大,但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却不少,能坐下来跟傅明华聊上几句,已经是十分给脸面的事儿了。
  “学了这些,可会作诗?”
  他随意问了一句,似是心里几乎已经猜到了,恐怕少女心里有才,却嘴上会谦逊的拒绝,以示女子谦恭柔顺的性情。
  果然如他所料,傅明华摇了摇头:“多谢三殿下夸奖,只是学艺不精。”
  燕追嘴角边噙着笑意,站起身来下巴轻点:“谦逊有礼,顺从贞德。”
  傅明华抿着嘴角,既不因他的夸奖而欣喜,也不紧张。
  这一点倒是难得。
  他不再准备与这位闺阁少女多纠缠:“可会咏荷?”
  燕追的手指着不远处的池子,傅明华抬起了眼皮,笑着看这位天之骄子:“咏荷倒是不会,若是殿下想听,倒是有首打油小诗。”
  燕追没有转头看她,只是微微颔首:“念。”
  一旁的静姑捏着一把冷汗,看着这位自进宫以来,一直表现很好的少女,深怕她哪句话说得不对,触怒了燕追,毕竟崔贵妃的打算,她心里是清楚的。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三兔子买药,四兔子熬。五兔子死了,六兔子埋。七兔子挖坑,八兔子埋。”
  傅明华的声音温柔,语气不疾不徐,将这一首打油的小诗念得有趣。
  静姑也是懂得识字儿的,虽然不会作诗,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