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衙内纪事 >

第11章

衙内纪事-第11章

小说: 衙内纪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松道,“我心里何尝好受。不过不吃这些苦,如何能成功业呢。”
  “如此辛苦,不如做个富家翁。”崔氏慈母心肠,早就把当初想让儿子效仿“沈六首”的心抛到九霄云外了。
  夫妻二人说了会儿话,又转到太子身上。“太子的事……?”崔氏问。
  “倒是没什么消息,兴许是放弃了。”谢松也是皱眉。文纯借着李青云找徐临溪麻烦的由头,很是对李青云说了一番狠话,已是传了出去。从这以后,李青云确实很少登太子的门,他派去的人回来说,此人在家中闭门不出一段时日了。
  “那就好。”崔氏送了口气,“那个李青云的,可不能就这么算了,不能让贺榕直接落了他的卷子么?”
  “心术不正之人,试卷又能好到哪去?”谢松倒是不担心这个,知道妻子的性子,又补充道,“等些时日,你要做什么都随你。”他是想着这时李青云可能还和大皇子太子有联系,留下把柄就不好了。
  
  谢文纯回府后便病倒了,到放榜时也没亲自去,而是让福全和陵越代跑了一趟。这一次是府试的总榜,最后一场考试结合前两次考试成绩发“长案”,甲榜包括案首共录三十人,乙榜共录七十人,也就是说最终通过府试的人数为一百人整。不管甲榜还是乙榜,只要是在榜单上的人都可获得“童生”称号,以后科举便也再不用参加县试府试了,只需要参加院试就可以了。
  天京府两千余人来参加府试,最终通过一百人,过关率差不多百分之五,可谓百里挑一,很是残酷。
    福全和陵越在一众学子之间等了些许时间后,鞭炮声响,衙役们手持榜单,敲锣打鼓而来,热闹的很。衙役站在高处宣读榜单。
  “第一名,玄武县,徐临溪!”
  “第二名,朱雀县,林鸿儒!”
  “第三名,白虎县,王振!”
  “第四名,玄武县,谢文纯!”
……“第十名,玄武县,孔方!”
  陵越欣喜叫出声来,“中了!少爷中了!”两人急忙回府报信。
  谢松等人得知消息,自是欣喜不已。谢文纯头上敷着冰袋,侧卧床上等待消息,听说是第四,多少有些失落的“哦”了一声,便又躺下睡了。知道自己病了发挥不好,他也没报考第一第二的希望。三日后知府设宴,他得赶紧休息把病养好。
  谢文纯病的昏昏沉沉,谢松事忙,崔氏便代他回了一些上门邀约的请柬,有的是诗会邀请,有的是宴饮。府试名次出来,就是童生了,不管年纪大小,谢文纯都算正是进去读书人的圈子了。
  待到知府按例宴请之日,在家人细心照料下,谢文纯也算好了大半,打起精神,坐着马车赴宴去了。一上来,“贺笔架”就给众童生了一个下马威。

作者有话要说:
新年快乐~今天二更~(我会说是手抖把定时直接点成了发表吗)





第14章 父母心
  按惯例,府试后的宴饮就是刚刚取得功名的童生们拜见知府大人,套套近乎,互相之间相互结交的过程。童生们进了知府贺榕的门,按名次依次拜见。
  案首徐临溪是第一个,贺榕对他神色罕见的不那么绷紧。“你的文章写的不错,是个干实事的。”
  徐临溪受宠若惊,连忙谦让。后面的几个贺榕也多少点评了几句,到得谢文纯这里,“考试之时为何不用饭?”贺榕指的是第二场考试,他见谢文纯脸色不好,知道是病过的,就想提点几句。
  “回大人,学生当日,没有什么胃口。”谢文纯回道。
  贺榕沉声道,“吃得了苦,才能做得出事。你的文笔很好,但还需再实在些。”
  谢文纯心中并不是很服气,心说你吃苦多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这样,脸上没露出来,“大人指点的是。”
  贺榕自能看出他没往心里去,也不再说,这小公子自有他阁老爹教育,自己何必多此一举。本想着这孩子是个年少才俊,提点一番,如今看来不过是个有些学问的富家子弟罢了。
  众人按次序落座,知府贺榕当中而坐,徐临溪在左首第一位,谢文纯在右首第一个,右边是朱雀县府试第五名的卢恒。落座之后,知府先对众童生训话。
  “今日你们虽取得了童生的功名,也只算迈出第一步,仍要律身律己,读圣贤书,做天下事。你们好生思量,我还有些公务,先走一步。”离奇的简短,也不给人攀谈的机会。
  贺榕离席后,众人面面相觑,这和说好的不太一样?不应该是好生勉励一番,然后大家轮番敬酒,再行行酒令,应和一番么?满腹疑惑,再低头一看,席面上几乎都是青菜豆腐,比在之普通小菜馆的饭菜还差了些,完全不似四品知府大员的排场。人中有些消息灵通的,知道“贺笔架”一向是这做派,另一些人只觉惊愕,也不敢说什么。一时间众人心思各异。
  谢文纯不是很在意知府的行为,他不像有些权贵之子心下鄙夷,也不像有些寒门崇拜贺榕想要攀谈无门,更不需要巴结贺榕这条人脉,反而心里庆幸知府不在席上火药味定会弱些,自己头还有些疼,却是正好。
  知府不在,徐临溪也不是很懂酒席惯例,坐在首位独自用饭,也不知道组织。童生们三三两两,各自攀谈。
  卢恒出身四大世家之一的卢氏,二十上下,正是心高气傲之时,不过对于崔氏嫡女所生、又年纪轻轻取得功名的谢文纯颇有心结交。谢文纯在崔氏的教育下,与世家子弟相交应付自如,一时间气氛颇为融洽。正在此时,谢文纯很不想见的一个人…………李青云,凑了过来。
  李青云的名次在第三榜上。自那是谢文纯借故与他结怨又传了出去,太子也不再让他登门,大皇子那边恨他无用,狠狠叮嘱他不准泄露出去后就放在一边,他心下怨毒不甘,却也撞了大运似的,搭上了这批童生的末班车。
  “谢小兄弟……”
  “谁是你兄弟?李公子,我爹可只有我一个儿子。”谢文纯心下厌烦,这种人竟然也和自己同席。
  李青云讪笑,“谢公子,谢公子,在下以前多有无礼的地方,您大人不记小人过……”他先后被太子和大皇子厌弃,先前所作所为又不知怎的被叔父知晓,走投无路之下,就想把事情和盘托出,抱谢阁老大腿。这才又贴到谢文纯身边。
  谢文纯把酒杯一放,“呵”了一声,点点头向卢恒致歉,施施然到了徐临溪那一桌,看也不看李青云一眼。他上来是想说什么,谢文纯多少能猜到,不过他那点“情报”已被父亲摸得透透的,还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他自诩不是什么圣人,被人算计也想报复回去,不过父亲不知为何没有动手,母亲也叫自己不要急躁,这事起因尴尬他不愿多同父母说,自己本身现在不过是个童生,暂且不予理会,先记下这一笔,日后报复不迟。
  徐临溪考得府试案首,又是寒门出身,也有不少人与他攀谈、结交,徐临溪应付得还算不错,见谢文纯向这边走来,露出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文纯,身体可好些了。”听说谢文纯回去就病倒了,他也很是担心。
  “不妨事,已好了大半。”谢文纯笑道。徐临溪考上案首若说他心里不酸那是不可能,不过徐临溪的学问他也是认可的,本身也不是嫉妒的人,两人相交仍颇为投契。
  旁边的人见徐案首和谢小公子交情不错的样子,对徐临溪结交的心又热络了几分不提。李青云在旁边看的心下愤怒、憋屈不一而足,对徐临溪更是恨极,又不能不顾众人贴上去让谢文纯再甩他脸色…………那他可就真的完了,只得悻悻作罢,心想来日和叔父服个软,让他老人家带自己上谢府谢罪。自己如今也是有功名的人,谢府再以势压人,又能将自己怎样。而将事情和盘托出后,保不得谢阁老得帮自己顶上大皇子的压力。

  宴饮过后,谢文纯就回家接着修养了。席上又喝了些酒,索性病情没有加重,过得几日,身体便彻底好了。府试过后,成功成为童生的读书人可以选择去府学读书,而谢松一品大员,谢文纯自始至终都有资格去国子监入学,不过此时谢松却有些犹豫。无他,国子监祭酒、太子太傅邹青,是不折不扣的□□。经过太子做出的那番事情,儿子去国子监进学未必是福。
  听谢松把情况讲完,谢文纯还是很尴尬,对太子又添三分怨意。
  “爹,便是去国子监,他们又能把我怎样?太子如此行事,定不会有脸面告诉邹大人,我又怕他何来,”谢文纯气道。
  谢松却知没这么简单,一国太子心里有芥蒂,想让谢文纯吃亏的方法太多了,儿子考上童生算是进了读书人的圈子,太子一句评语可能就关系到儿子的一生。“文纯,没有这么简单。”想了想,还是没有把话说全,知道太多儿子行事未免束手束脚,若是整日忧思对学业也不利。
  崔氏在一旁道,“夫君,妾身想,不若叫文纯去他外祖那里住上一段时日?待得明年,再回来参加院试。”
  谢松摇了摇头,“这样没有拿的出手的理由,惹人猜忌。”谢文纯不过十岁出头,离开父母孤身前往外祖家确实说不过去。
  谢文纯见父母担忧,心下又愧又恨,气道,“都是我不好……”
  崔氏忙道,“文纯,这怎能怪你?无妄之灾大抵如此了,万不可自责。你父亲当年也是面貌过于俊美,屡遭嘲笑,才蓄起了须……”
  谢松在一旁干咳一声,瞪了妻子一眼。崔氏也不怕他,知道今日讨论不出什么,揽着谢文纯到她自己房内继续开解去了。
  谢松见妻、子离去,眉头又皱了起来,近日朝廷也不安宁,太子在高丽朝贡时说错了话,反而让大皇子出了彩,天子赏了大皇子,暗潮汹涌啊。又想起前些日子沈灼然送来的信,心下又是一叹。他出于妻子家族利益和有心交好如今名满天下的沈灼然的心,在沈维言的事上颇有相助,虽沈维言身遭横祸,却也因为他才保得沈天宝一命,沈灼然事后便来信感谢,信中还道歉说:
    “云轩,这么多年来是我错怪你了。当年我年少轻狂,致使多年来游离地方,于国于民无用,唯一做出的成绩,又累子丧命。如今想来,也许的选择才是更好的,在朝堂之上忍辱负重,首辅张正身专权,外戚当道,世家为祸,倭寇猖獗,如今大晋已是风雨飘摇,身于朝廷之上,才能保全更多的人。
  这些年我四处明察暗访,委实找到了一些东西,信中不与你细说,来日相谈。”
  想起当年和沈灼然畅谈情景,只觉恍如隔世,沈灼然还是那样不避权贵、心怀天下,而他,多年的为官生涯已磨得八面玲珑,不再愿意回想年少时的理想,更是渐渐的偏向妻子母族那一边,甚至为四大世家的一些肮脏行为遮掩。
  然而,谢松终是沉了沉心,思索起来有没有可能将文纯送到沈灼然身边…………在文人中的名声,沈灼然无出其右;另一方面,若说有谁谁的面子都不买,定是沈灼然。只是如此一来,妻子知晓沈灼然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无论是从世家还是儿子安危考虑,她定不会同意。是以他只在心中考虑,对谁也没有说过。
  另一边崔氏温柔的摸着谢文纯的头顶,大病初愈的儿子瘦了一些,脸也有了棱角。
  “文纯,这种事情既然遭遇了,就不能逃避的。你是不是觉得很恶心,想都不愿意一想,恨不得当作从来没发生过?”所以才不愿意同父母讨论这种事情。
  谢文纯低着头,“娘,为什么是我。”说着,眼圈就有些发红,他确实觉得自己遇此万般委屈,已是憋了许久。 
  “文纯,长得好看并不是错事。错的,是太子。”崔氏斩铁截钉的道,“但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你还年幼,以后会有很多很多无能为力的事情,你爹只是内阁群辅之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也不能护你一辈子。”说到这里,崔氏将儿子环到怀里。
  谢文纯七八岁后就很少黏着崔氏抱了,感受着娘亲的温度,只觉来自太子的阴影也不是那么难受了。“娘……”
  崔氏又接着说,“文纯,去国子监实在是有风险的,天京权贵太多,即使是张阁老也不能只手遮天。不若去书院进学,若论学问不比国子监差,也更有利于积攒名声……”
  话虽如此,崔氏心里实在不愿儿子离京,远离自己身边。夫君最近与沈灼然联系愈发紧密,她心中隐隐有些预感。她不怕夫君会连同沈灼然对四大世家动手…………身为一个母亲,若对儿子有利,她做什么都是愿意的。
  谢文纯感到娘亲的难过,紧紧抱住崔氏,“娘亲,不要难过,儿子会保护你的……”
  他的心里,第一次出现了无力抓住自己命运的感觉。也是从这一天起,他读书愈发认真,杨夫子几乎认不出来这个刻苦有些寡言的弟子了。
  谢文纯通过府试的第五天,花朝带着花虎,在夜中来到了谢府。
  

作者有话要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